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讨尿激酶原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0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来源于本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入,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组内均有53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治疗,观察组给予尿激酶原治疗,对比两组梗死血管再通率、心肌梗死面积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梗死血管再通率为88.68%,显著比对照组的66.04%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比对照组小(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8%,显著比对照组的16.98%低(P<0.05)。結论 尿激酶原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能有效促进梗死血管再通,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各种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关键词:尿激酶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5-097-0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最严重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一旦患病,冠状动脉便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堵塞,冠状动脉若出现急剧的供血不足便会导致心肌出现缺氧缺血,使得心肌发生坏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该疾病死亡率较高,并且病死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因此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更高。临床对于该疾病治疗的关键是冠状动脉再通和再灌注,常用的药物是静脉溶栓药物,但是用药后容易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2]。重组人尿激酶原是一种新型的溶栓剂,是尿激酶的前体,具有特异性溶解纤维蛋白的优势,因此在溶栓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减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对老年患者来说更具有安全优势[3]。基于此,本研究为探寻尿激酶原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入的10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入的10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组内均有53例。对照组中,女25例,男28例,年龄75-86岁,均数为(80.49±4.11)岁。观察组中,女26例,男27例,年龄75-86岁,均数为(80.97±4.08)岁。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相符[4];(2)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3)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溶栓禁忌症者;(2)有出血倾向或者活动性出血者;(3)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高血压者;(4)有出血性脑卒中史者。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氯吡格雷、他汀类降脂药、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等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44024032;规格:50万单位)治疗,将150万单位尿激酶加入到100ml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在30分钟内滴完。观察组:给予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天士力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S20110003,规格:5mg),4瓶(20mg)静脉注射,然后用90ml0.9%的氯化钠溶液+4瓶(20mg)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梗死血管再通率,梗死再通率判断标准[5]:1、溶栓治疗后两小时内胸痛症状缓解;2、心电图检查ST段抬高下降超过50%;3、溶栓治疗两小时内出现短暂的再灌注心律失常;4、CK高峰前移到15小时内,CK-MB高峰前移到14小时内。符合两条及以上的可判定为再通,但是仅仅只符合1和3的不能判断为再通。(2)对比两组心肌梗死面积,应用Wagner等修饰并简化的普通心电图QRS积分法来计算[6]。(3)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心力衰竭、出血、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等。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用于表达计量资料,x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梗死血管再通率比较
观察组梗死血管再通率为88.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04%(P<0.05)。见表1:
2.2 两组心肌梗死面积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肌梗死面积相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98%(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发生的主要诱因是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在各种外界因素的诱导下发生破裂,此时机体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会快速的在破裂的斑块表面集聚,形成血栓,对冠状动脉的管腔造成阻塞作用,使得血流被减弱或者直接中断,冠状动脉会出现痉挛,最后心肌出现缺血或坏死[7]。患者通常表现为心律失常、心绞痛、低血压等症状,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心室颤动、附壁血栓形成、心脏破裂、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静脉溶栓治疗是当前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能够迅速开放患者梗死的动脉,有效恢复心肌的血流灌注,进一步缩小梗死的范围,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的生命。
本研究得出观察组梗死血管再通率为88.68%,较对照组的66.04%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较对照组小(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8%,较对照组的16.98%低(P<0.05)。尿激酶是健康人尿中分离出的酶蛋白,是早期应用的静脉溶栓药物,通过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将裂解纤溶酶原催化成纤溶酶来达到溶栓的目的,但是具有非特异性的劣势。重组人尿激酶原是当前临床上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常用药物,对纤维溶解蛋白酶能够起到一定的活化作用,对尿激酶原产生诱导作用,使其转化成具有溶栓效果的尿激酶,降解栓塞的血块。该药是尿激酶的前体,同时也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纤溶酶原激活剂,能够暴露E-片段,使得C-残端的纤溶酶原被激活,让纤溶酶原的活性增加大约500倍,继而纤溶酶能产生的更加充足,对于血栓局部的纤维蛋白具有较强的溶解作用,是我国一线溶栓药物[8]。因该药较强的溶栓效果使得梗死血管再通率较高。另外本研究中得出观察组心肌梗死面积缩小更快,可能是由于尿激酶原能够对新生血栓中的纤维酶原起激活作用,让部分新生的血栓得以溶解,能够为后续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观察组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表明尿激酶原用药的安全性,不会对机体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但是该药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包括在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仅仅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符合重组尿激酶原的治疗条件[9]。
综上所述,尿激酶原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能促进梗死血管再通,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降低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杜正任,张现朝,王玉强,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冠状动脉内应用尿激酶原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21,29(2):156-165.
[2]杨文,刘洁云,秦雷,等.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对存在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与安全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5):909-913.
[3]王永,胡晴,邸涛,等.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硝酸甘油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冠脉介入后无复流的疗效[J].中国临床研究,2021,34(2):155-158.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1(12):710.
[5]赵小辉,卢双动,陈杰,等.重组人尿激酶原与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作用评价[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21,49(1):72-77.
[6]刘志远,张金盈,刘江波,等.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联合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流水平、无复流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0,45(4):510-516.
[7]陈永刚,杨颖.尿激酶原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4):614-615,618.
[8]李坤鹏,赵翰文,龚敏.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冠状动脉内注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20,48(3):290-292.
[9]王丽杰,纪丽萍,郭艳娇,等.靶血管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肌微灌注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20,42(11):1156-1160.
博白县人民医院 广西玉林 537600
关键词:尿激酶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5-097-0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最严重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一旦患病,冠状动脉便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堵塞,冠状动脉若出现急剧的供血不足便会导致心肌出现缺氧缺血,使得心肌发生坏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该疾病死亡率较高,并且病死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因此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更高。临床对于该疾病治疗的关键是冠状动脉再通和再灌注,常用的药物是静脉溶栓药物,但是用药后容易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2]。重组人尿激酶原是一种新型的溶栓剂,是尿激酶的前体,具有特异性溶解纤维蛋白的优势,因此在溶栓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减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对老年患者来说更具有安全优势[3]。基于此,本研究为探寻尿激酶原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入的10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入的10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组内均有53例。对照组中,女25例,男28例,年龄75-86岁,均数为(80.49±4.11)岁。观察组中,女26例,男27例,年龄75-86岁,均数为(80.97±4.08)岁。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相符[4];(2)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3)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溶栓禁忌症者;(2)有出血倾向或者活动性出血者;(3)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高血压者;(4)有出血性脑卒中史者。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氯吡格雷、他汀类降脂药、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等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44024032;规格:50万单位)治疗,将150万单位尿激酶加入到100ml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在30分钟内滴完。观察组:给予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天士力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S20110003,规格:5mg),4瓶(20mg)静脉注射,然后用90ml0.9%的氯化钠溶液+4瓶(20mg)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梗死血管再通率,梗死再通率判断标准[5]:1、溶栓治疗后两小时内胸痛症状缓解;2、心电图检查ST段抬高下降超过50%;3、溶栓治疗两小时内出现短暂的再灌注心律失常;4、CK高峰前移到15小时内,CK-MB高峰前移到14小时内。符合两条及以上的可判定为再通,但是仅仅只符合1和3的不能判断为再通。(2)对比两组心肌梗死面积,应用Wagner等修饰并简化的普通心电图QRS积分法来计算[6]。(3)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心力衰竭、出血、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等。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用于表达计量资料,x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梗死血管再通率比较
观察组梗死血管再通率为88.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04%(P<0.05)。见表1:
2.2 两组心肌梗死面积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肌梗死面积相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98%(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发生的主要诱因是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在各种外界因素的诱导下发生破裂,此时机体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会快速的在破裂的斑块表面集聚,形成血栓,对冠状动脉的管腔造成阻塞作用,使得血流被减弱或者直接中断,冠状动脉会出现痉挛,最后心肌出现缺血或坏死[7]。患者通常表现为心律失常、心绞痛、低血压等症状,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心室颤动、附壁血栓形成、心脏破裂、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静脉溶栓治疗是当前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能够迅速开放患者梗死的动脉,有效恢复心肌的血流灌注,进一步缩小梗死的范围,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的生命。
本研究得出观察组梗死血管再通率为88.68%,较对照组的66.04%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较对照组小(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8%,较对照组的16.98%低(P<0.05)。尿激酶是健康人尿中分离出的酶蛋白,是早期应用的静脉溶栓药物,通过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将裂解纤溶酶原催化成纤溶酶来达到溶栓的目的,但是具有非特异性的劣势。重组人尿激酶原是当前临床上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常用药物,对纤维溶解蛋白酶能够起到一定的活化作用,对尿激酶原产生诱导作用,使其转化成具有溶栓效果的尿激酶,降解栓塞的血块。该药是尿激酶的前体,同时也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纤溶酶原激活剂,能够暴露E-片段,使得C-残端的纤溶酶原被激活,让纤溶酶原的活性增加大约500倍,继而纤溶酶能产生的更加充足,对于血栓局部的纤维蛋白具有较强的溶解作用,是我国一线溶栓药物[8]。因该药较强的溶栓效果使得梗死血管再通率较高。另外本研究中得出观察组心肌梗死面积缩小更快,可能是由于尿激酶原能够对新生血栓中的纤维酶原起激活作用,让部分新生的血栓得以溶解,能够为后续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观察组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表明尿激酶原用药的安全性,不会对机体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但是该药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包括在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仅仅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符合重组尿激酶原的治疗条件[9]。
综上所述,尿激酶原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能促进梗死血管再通,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降低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杜正任,张现朝,王玉强,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冠状动脉内应用尿激酶原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21,29(2):156-165.
[2]杨文,刘洁云,秦雷,等.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对存在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与安全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5):909-913.
[3]王永,胡晴,邸涛,等.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硝酸甘油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冠脉介入后无复流的疗效[J].中国临床研究,2021,34(2):155-158.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1(12):710.
[5]赵小辉,卢双动,陈杰,等.重组人尿激酶原与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作用评价[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21,49(1):72-77.
[6]刘志远,张金盈,刘江波,等.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联合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流水平、无复流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0,45(4):510-516.
[7]陈永刚,杨颖.尿激酶原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4):614-615,618.
[8]李坤鹏,赵翰文,龚敏.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冠状动脉内注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20,48(3):290-292.
[9]王丽杰,纪丽萍,郭艳娇,等.靶血管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肌微灌注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20,42(11):1156-1160.
博白县人民医院 广西玉林 53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