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的低场MRI表现及其临床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采用0.35T永磁开放式MRI检查,分析椎体、椎间盘破坏及椎管内情况。结果 45例脊柱结核患者共发生椎体病变70节,31例患者发生椎间盘病变,15例附件发生病变,38例有寒性脓肿,33例累及椎管。结论 低场MRI作为一种敏感的诊断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可以较好地为临床早期提供理论依据并及时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脊柱结核; MRI
[中图分类号] R5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7-62-02
脊柱结核是骨关节结核最常见的骨关节病之一,占全身骨关节结核60%,尤其多见于20~30岁青年[1]。由于脊柱结核易导致椎体破坏和严重的神经损害[2],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其具有重要的意义[3]。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45例脊柱结核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脊柱结核的低场MRI及其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自2007~2009年在本院就诊的脊柱结核患者共45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38.7岁;病史3个月~2年,平均病史4个月。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或细菌学检查证实为脊柱结核,临床上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消瘦等全身症状和颈腰背部、下肢等局部疼痛,部分有不全性瘫痪。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东软公司的0.35T永磁开放式磁共振机,采用脊柱表面线圈,扫描序列有矢状位SE T1WI,FOV365mm×365mm,TR/TE 560/20,层厚4mm,间距1mm,矩阵256×256,激励次数2次;矢状位FSE T2WI,FOV365mm×365mm,TR/TE4000/128,层厚4mm,间距1mm,矩阵256×256,激励次数2次;轴位FSE T2WI,FOV 280mm×280mm,TR/TE4000/128,层厚4mm,间距1mm,矩阵256×256,激励次数2次。所有患者均行钆双胺增强扫描(静脉内团注0.1mmol/kg),造影剂注射完毕后即刻行矢状位、冠状位和轴位SE T1WI扫描。
2 结果
2.1 椎体病变
45例脊柱结核患者中,单椎体5例,两个及两个以上椎体40例,共发生椎体病变70节,其椎体病变主要累及颈椎2节,胸椎22节,腰椎43节,骶椎3节。41节椎体高度无变化,29节椎体变扁。病变椎体T1WI呈现不均匀(50节,占71.4%)或均匀(20节,占28.6%)的低信号;T2WI呈现混杂的(65节,占92.9%)或部分均匀的(5节,占7.1%)高信号。32节椎体终板有破坏,表现为T2WI线状低信号不完整或为高信号病变所替代。增强后70节椎体均呈不均匀强化。
2.2 椎间盘病变
31例患者发生椎间盘病变,其中椎间盘破坏消失12例、椎间盘破坏变窄19例。T1WI均匀低信号30例,不均匀混杂低信号1例;T2WI不均匀混杂高信号20例,均匀混杂高信号11例。增强扫描病变的椎间盘均呈现不均匀强化。
2.3 附件病变
本组15例附件发生病变,其中累及与椎体相连的椎弓根部8例、横突4例、椎板3例。T1WI呈现均匀低信号8例,混杂低信号7例;T2WI均匀高信号9例,混杂高信号6例。附件病变信号改变及增强后信号特点与椎体信号改变基本一致。
2.4 寒性脓肿
38例有寒性脓肿,其中椎体前方10例,椎体两旁17例(16例累及腰大肌),椎体后方9例,髂窝脓肿2例。T1WI均匀低信号26例,混杂低信号12例;T2WI均匀高信号23例,混杂高信号15例。增强扫描脓肿以环状强化为主。
2.5 椎管内病变
33例病变累及椎管。25例楔形改变的椎体后突、与脓肿一起压迫硬膜囊和脊髓,15例硬膜外脓肿,13例脊髓内出现斑点及结节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灶。增强后有21例脊膜异常强化(封三图3~4)。
3 讨论
脊柱结核是在所有骨关节结核比例为50%,是一种经血行播散引起的疾病[4]。其对椎体、椎间隙、椎管、硬膜囊及脊髓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致残率较高,约有10%左右患者合并截瘫[5]。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防止脊柱结核造成严重后果的重要措施。对于脊柱结核患者,常规以X线检查为主,CT在显示椎弓及骨破坏等方面诊断更有自己的特点[6]。MRI具有上述两种检查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①能够清晰显示出椎体及椎间盘早期轻微的破坏,减少椎体破坏程度及手术、致畸的机会。②对于X线诊断明确的脊柱结核,MRI可协助临床制定术前计划。③能够明确诊断“椎管内型”结核,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很大帮助。④可用于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近年来MRI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对于脊柱结核患者的病变范围、硬膜囊及脊髓受压方面的优势逐渐得到了体现。同时其可以在多个平面观察脊柱、椎间盘、椎管细小病理改变,寒性脓肿范围的判断,尤其是椎管、椎体侵犯细节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7]。本院所采用的低场MRI系统具有很高的磁场均匀性,配以高性能梯度系统、接收线圈的改进(相控阵线圈)再加上相应软件配合,在脊柱检查方面可获得高质量的影像,可发现早期脊柱结核的炎性水肿。本组研究中椎体MRI表现,T1WI多呈现不均匀低信号,T2WI多呈现均匀高信号。提示由于骨髓组织破坏导致T1WI呈低信号,而椎体破坏引起的骨髓炎性水肿导致T1WI多增高。对于椎间隙变窄或消失也是脊柱结核典型MRI表现。有研究表明[8],脊柱结核引起椎间盘异常变化多是发生在脊柱结核5个月以后,即脊柱结核晚期,本组研究中31例患者发生椎间盘变窄或消失,提示这些患者处于脊柱结核晚期。椎体周围寒性脓肿作为脊柱结核诊断的典型依据,通过增强扫描,使脓肿周围包绕的纤维包膜和肉芽组织多呈环状强化。另外本研究还发现,硬膜外脓肿压迫相邻硬膜囊和脊髓而引起脊髓缺血水肿,T2MI出现斑块状高信号。
综上所述,MRI能够早期准确反映脊柱结核患者椎体、椎间盘、寒性脓肿、椎管内硬膜囊及脊髓信号改变情况,明确范围,对于临床早期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对疑似椎间盘突出症状的病人应行MRI检查除外脊柱结核。
[参考文献]
[1] 何仁建,程方东,胡定祥. 全脊柱MRI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J].中国脊柱脊柱杂志,2008,18(8):609-612.
[2] 牟彩云,冯越,刘铁. 老年人脊柱结核的CT和MRI表现对比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8):1120-1121.
[3] 广金凤,倪国汉,刘应军. 脊柱结核的低场强MRI表现[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5):531-532.
[4] 付垚,隋秋. 低场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J].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6):821.
[5] 牛国强,刘淑贞. 脊柱结核的MRI诊断[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1):1379-1380.
[6] 钦建平,冯志明,杨雷. MRI诊断脊柱结核59例影像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3):573-574.
[7] 王丽荣,张春志,冯柏林. 脊柱结核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J].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7,1(257):51-52.
[8] 孙西河,王滨,常光辉. 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及早期诊断[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19(5):302-304.
(收稿日期:2009-12-28)
[关键词] 脊柱结核; MRI
[中图分类号] R5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7-62-02
脊柱结核是骨关节结核最常见的骨关节病之一,占全身骨关节结核60%,尤其多见于20~30岁青年[1]。由于脊柱结核易导致椎体破坏和严重的神经损害[2],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其具有重要的意义[3]。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45例脊柱结核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脊柱结核的低场MRI及其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自2007~2009年在本院就诊的脊柱结核患者共45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38.7岁;病史3个月~2年,平均病史4个月。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或细菌学检查证实为脊柱结核,临床上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消瘦等全身症状和颈腰背部、下肢等局部疼痛,部分有不全性瘫痪。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东软公司的0.35T永磁开放式磁共振机,采用脊柱表面线圈,扫描序列有矢状位SE T1WI,FOV365mm×365mm,TR/TE 560/20,层厚4mm,间距1mm,矩阵256×256,激励次数2次;矢状位FSE T2WI,FOV365mm×365mm,TR/TE4000/128,层厚4mm,间距1mm,矩阵256×256,激励次数2次;轴位FSE T2WI,FOV 280mm×280mm,TR/TE4000/128,层厚4mm,间距1mm,矩阵256×256,激励次数2次。所有患者均行钆双胺增强扫描(静脉内团注0.1mmol/kg),造影剂注射完毕后即刻行矢状位、冠状位和轴位SE T1WI扫描。
2 结果
2.1 椎体病变
45例脊柱结核患者中,单椎体5例,两个及两个以上椎体40例,共发生椎体病变70节,其椎体病变主要累及颈椎2节,胸椎22节,腰椎43节,骶椎3节。41节椎体高度无变化,29节椎体变扁。病变椎体T1WI呈现不均匀(50节,占71.4%)或均匀(20节,占28.6%)的低信号;T2WI呈现混杂的(65节,占92.9%)或部分均匀的(5节,占7.1%)高信号。32节椎体终板有破坏,表现为T2WI线状低信号不完整或为高信号病变所替代。增强后70节椎体均呈不均匀强化。
2.2 椎间盘病变
31例患者发生椎间盘病变,其中椎间盘破坏消失12例、椎间盘破坏变窄19例。T1WI均匀低信号30例,不均匀混杂低信号1例;T2WI不均匀混杂高信号20例,均匀混杂高信号11例。增强扫描病变的椎间盘均呈现不均匀强化。
2.3 附件病变
本组15例附件发生病变,其中累及与椎体相连的椎弓根部8例、横突4例、椎板3例。T1WI呈现均匀低信号8例,混杂低信号7例;T2WI均匀高信号9例,混杂高信号6例。附件病变信号改变及增强后信号特点与椎体信号改变基本一致。
2.4 寒性脓肿
38例有寒性脓肿,其中椎体前方10例,椎体两旁17例(16例累及腰大肌),椎体后方9例,髂窝脓肿2例。T1WI均匀低信号26例,混杂低信号12例;T2WI均匀高信号23例,混杂高信号15例。增强扫描脓肿以环状强化为主。
2.5 椎管内病变
33例病变累及椎管。25例楔形改变的椎体后突、与脓肿一起压迫硬膜囊和脊髓,15例硬膜外脓肿,13例脊髓内出现斑点及结节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灶。增强后有21例脊膜异常强化(封三图3~4)。
3 讨论
脊柱结核是在所有骨关节结核比例为50%,是一种经血行播散引起的疾病[4]。其对椎体、椎间隙、椎管、硬膜囊及脊髓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致残率较高,约有10%左右患者合并截瘫[5]。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防止脊柱结核造成严重后果的重要措施。对于脊柱结核患者,常规以X线检查为主,CT在显示椎弓及骨破坏等方面诊断更有自己的特点[6]。MRI具有上述两种检查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①能够清晰显示出椎体及椎间盘早期轻微的破坏,减少椎体破坏程度及手术、致畸的机会。②对于X线诊断明确的脊柱结核,MRI可协助临床制定术前计划。③能够明确诊断“椎管内型”结核,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很大帮助。④可用于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近年来MRI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对于脊柱结核患者的病变范围、硬膜囊及脊髓受压方面的优势逐渐得到了体现。同时其可以在多个平面观察脊柱、椎间盘、椎管细小病理改变,寒性脓肿范围的判断,尤其是椎管、椎体侵犯细节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7]。本院所采用的低场MRI系统具有很高的磁场均匀性,配以高性能梯度系统、接收线圈的改进(相控阵线圈)再加上相应软件配合,在脊柱检查方面可获得高质量的影像,可发现早期脊柱结核的炎性水肿。本组研究中椎体MRI表现,T1WI多呈现不均匀低信号,T2WI多呈现均匀高信号。提示由于骨髓组织破坏导致T1WI呈低信号,而椎体破坏引起的骨髓炎性水肿导致T1WI多增高。对于椎间隙变窄或消失也是脊柱结核典型MRI表现。有研究表明[8],脊柱结核引起椎间盘异常变化多是发生在脊柱结核5个月以后,即脊柱结核晚期,本组研究中31例患者发生椎间盘变窄或消失,提示这些患者处于脊柱结核晚期。椎体周围寒性脓肿作为脊柱结核诊断的典型依据,通过增强扫描,使脓肿周围包绕的纤维包膜和肉芽组织多呈环状强化。另外本研究还发现,硬膜外脓肿压迫相邻硬膜囊和脊髓而引起脊髓缺血水肿,T2MI出现斑块状高信号。
综上所述,MRI能够早期准确反映脊柱结核患者椎体、椎间盘、寒性脓肿、椎管内硬膜囊及脊髓信号改变情况,明确范围,对于临床早期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对疑似椎间盘突出症状的病人应行MRI检查除外脊柱结核。
[参考文献]
[1] 何仁建,程方东,胡定祥. 全脊柱MRI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J].中国脊柱脊柱杂志,2008,18(8):609-612.
[2] 牟彩云,冯越,刘铁. 老年人脊柱结核的CT和MRI表现对比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8):1120-1121.
[3] 广金凤,倪国汉,刘应军. 脊柱结核的低场强MRI表现[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5):531-532.
[4] 付垚,隋秋. 低场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J].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6):821.
[5] 牛国强,刘淑贞. 脊柱结核的MRI诊断[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1):1379-1380.
[6] 钦建平,冯志明,杨雷. MRI诊断脊柱结核59例影像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3):573-574.
[7] 王丽荣,张春志,冯柏林. 脊柱结核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J].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7,1(257):51-52.
[8] 孙西河,王滨,常光辉. 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及早期诊断[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19(5):302-304.
(收稿日期:200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