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老同事聚会,勾起了我对好友唐衍宽的无限思念,也让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几十年前,为国家寻找铀矿的青春岁月。
上世纪60年代前后,国家着力发展核工业,在我省一些地方加快开展铀矿的普查勘探工作。六十年代初,华东608队二队来到新建县招生,培训找矿人员,我刚好初中毕业,就报了名。之后,却犹豫起来,顾虑地质野外工作辛苦,离家又远。这时,一个同样来报名的年青人对我说:“你傻呀,这可是为制造核武器找矿,核武器你知道吗?”接着便绘声绘色地跟我大谈核武器的巨大威力,一席话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和神秘感,坚定了我投身地质找矿工作的信念。这个年青人便是唐衍宽,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很好——爽快、热情、见多识广。
经过一段时期的培训,第二年我和唐衍宽等一行十八人,来到了分布在丛山峻岭中的乐安、宁都、兴国等地的普查小队或工区,投入了紧张的普查找矿工作。
乐安、宁都、兴国是当年革命根据地,老革命打游击的地方,那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从战略上讲是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地。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在这里开展1:1000比例的普查找矿。高密度比例找矿,要逢山过山,逢水涉水,百米一条线,十米一个读数点(仪器测量的r射线点)。
我们的工作是徒步进行的,不管“存矿异常”分布在悬崖陡壁、深山峡谷,我们都要去找到它。日复日、年复年,我们天天起早贪黑,爬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留下了我们青春的脚步。
我们攀登过那里的最高山峰,钻过茂密的灌木丛林,喝过山涧的泉水,住过荒山野地搭起的帐篷。帐篷旁燃起篝火,驱赶了毒蛇猛兽,狂风吹动过、暴雨洗刷过我们的帐篷。
我们相互照应,互相鼓励,在高山之颠,我们豪迈地唱起“地质队员之歌”,我们共享找矿成果,共享成功的捷报喜悦。那几年省内陆续发现大铀矿,国家成功发射原子弹和氢弹的捷报频频传来。我们欢呼!奔走相告,无比自豪,因为,这里面也有我们找矿人的一份心血和贡献啊!
衍宽在读初中时就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他积极上进肯钻研,被安排到机关搞机要工作。我们经常在一起谈心,是很好的知心朋友,我觉得他在机关工作并不怎么乐意。不久他便和我同时调到汽车队学习开汽车。
那时,汽车队的运输任务相当繁重,整个队上的生活、生产资料都要靠它从几百公里外的南昌等地运来,还经常要把材料物资送到工区、小队、甚至钻井上去。衍宽很快熟练了汽车驾驶技术,主动承担艰难任务。一次钻井急需器材,为了争时间、争速度,方便生产第一线,他硬是驾着他的“呷斯63”强行在盘山便道,及时把急需的器材运送到了钻井,返回时却连人带车翻倒在山下的另一条路上。不知过了多久,人才苏醒过来艰难地把车开回了队部。对这件危险事,他一点也不介意,还乐呵呵地对我说:“当时,我还以为不行呢!摸了摸脑袋,才知道还没死!”
还有一次,他开车从南昌回队部,一不留神,在进贤分叉路口转错了弯,竟把车开到景德镇去了,他清醒过来以后,一狠心,又马不停蹄往回跑,当我们都已进入梦乡,夜深人静二、三点钟才赶回到了队上。同事们得知此事后都调笑他“迷糊”。
老唐就是这样一个愿做事、吃得苦、乐观随和、性情耿直,但又粗枝大叶,不拘小节的人。
80年代后,国家调整核工业系统体制,我们地质队除少部分人以外,大多数人陆续调离。我们这些新建老乡,大都调回了老家,回到了生活原点。此后,我与唐衍宽同志联系渐少。前几年,他积劳成疾,身患肝癌,离开了人世。我深切怀念这位曾经和我相伴相知,一起走过青春岁月的好同事、好朋友,终生难忘在野外找矿的那段无比艰辛,却充满激情的岁月!!
(作者单位:新建区审计局)
上世纪60年代前后,国家着力发展核工业,在我省一些地方加快开展铀矿的普查勘探工作。六十年代初,华东608队二队来到新建县招生,培训找矿人员,我刚好初中毕业,就报了名。之后,却犹豫起来,顾虑地质野外工作辛苦,离家又远。这时,一个同样来报名的年青人对我说:“你傻呀,这可是为制造核武器找矿,核武器你知道吗?”接着便绘声绘色地跟我大谈核武器的巨大威力,一席话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和神秘感,坚定了我投身地质找矿工作的信念。这个年青人便是唐衍宽,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很好——爽快、热情、见多识广。
经过一段时期的培训,第二年我和唐衍宽等一行十八人,来到了分布在丛山峻岭中的乐安、宁都、兴国等地的普查小队或工区,投入了紧张的普查找矿工作。
乐安、宁都、兴国是当年革命根据地,老革命打游击的地方,那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从战略上讲是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地。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在这里开展1:1000比例的普查找矿。高密度比例找矿,要逢山过山,逢水涉水,百米一条线,十米一个读数点(仪器测量的r射线点)。
我们的工作是徒步进行的,不管“存矿异常”分布在悬崖陡壁、深山峡谷,我们都要去找到它。日复日、年复年,我们天天起早贪黑,爬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留下了我们青春的脚步。
我们攀登过那里的最高山峰,钻过茂密的灌木丛林,喝过山涧的泉水,住过荒山野地搭起的帐篷。帐篷旁燃起篝火,驱赶了毒蛇猛兽,狂风吹动过、暴雨洗刷过我们的帐篷。
我们相互照应,互相鼓励,在高山之颠,我们豪迈地唱起“地质队员之歌”,我们共享找矿成果,共享成功的捷报喜悦。那几年省内陆续发现大铀矿,国家成功发射原子弹和氢弹的捷报频频传来。我们欢呼!奔走相告,无比自豪,因为,这里面也有我们找矿人的一份心血和贡献啊!
衍宽在读初中时就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他积极上进肯钻研,被安排到机关搞机要工作。我们经常在一起谈心,是很好的知心朋友,我觉得他在机关工作并不怎么乐意。不久他便和我同时调到汽车队学习开汽车。
那时,汽车队的运输任务相当繁重,整个队上的生活、生产资料都要靠它从几百公里外的南昌等地运来,还经常要把材料物资送到工区、小队、甚至钻井上去。衍宽很快熟练了汽车驾驶技术,主动承担艰难任务。一次钻井急需器材,为了争时间、争速度,方便生产第一线,他硬是驾着他的“呷斯63”强行在盘山便道,及时把急需的器材运送到了钻井,返回时却连人带车翻倒在山下的另一条路上。不知过了多久,人才苏醒过来艰难地把车开回了队部。对这件危险事,他一点也不介意,还乐呵呵地对我说:“当时,我还以为不行呢!摸了摸脑袋,才知道还没死!”
还有一次,他开车从南昌回队部,一不留神,在进贤分叉路口转错了弯,竟把车开到景德镇去了,他清醒过来以后,一狠心,又马不停蹄往回跑,当我们都已进入梦乡,夜深人静二、三点钟才赶回到了队上。同事们得知此事后都调笑他“迷糊”。
老唐就是这样一个愿做事、吃得苦、乐观随和、性情耿直,但又粗枝大叶,不拘小节的人。
80年代后,国家调整核工业系统体制,我们地质队除少部分人以外,大多数人陆续调离。我们这些新建老乡,大都调回了老家,回到了生活原点。此后,我与唐衍宽同志联系渐少。前几年,他积劳成疾,身患肝癌,离开了人世。我深切怀念这位曾经和我相伴相知,一起走过青春岁月的好同事、好朋友,终生难忘在野外找矿的那段无比艰辛,却充满激情的岁月!!
(作者单位:新建区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