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到老,学到老。”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链条中重要的一环。如今,老年人的学习热情高涨,老年大学一座难求早已不是新闻。
本刊记者也在今年采访老年大学的过程中看到了一幅幅令人振奋的画面——老有所学的逐步实现,老年大学成为这些银发学生们起舞的平台,助他们带着梦想飞得更高更远。
有作为,建好思想基地
老年大学之所以是特殊的学校,在于老年大学是由一个特殊的群体所构成,突出的特点体现在一个“老”字上。他们像是一群“老小孩”,学校像是个“小社会”。
松松垮垮不是老年大学,自由散漫也不是老年大学。对此,应急管理部老年大学组织所有办学人员认真梳理14年来教学建设的历史传承,同时充分借鉴兄弟学校的教学工作经验做法,从课程设置、教学工作督查、教学成效评估等方面,比较细致全面地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教学工作制度,师生人手一册,严格执行,规范管理。这些都克服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随意性,努力做到将每一项工作、每一名学员都纳入到制度管理的范围。特别是发挥各班班长作用,协助做好学员考勤、师生沟通等工作,激发学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性。发挥各班微信群的作用,将“互联网+”运用于日常教学服务与管理中。老同志们感慨地说:“学校秩序井然,求知氛围浓厚。学校就要像这个样子,就是要把制度和规矩立起来。”
同样是借助互联网技术,交通运输部老年大学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建立了老同志智能服务平台,平台整合了党建、工作动态、离退休待遇和医疗费报销查询、建言献策、通信录、便捷服务等15项功能于一体,有效提升了离退休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交通运输部离退休干部局正在探索建立远程教育,计划在部机关老年大学与2个活动站进行试点,实现“主课堂”与“分课堂”之间的同步网络视频教学,试点成功后将推广到所有活动站。还将借助“互联网+”,为老同志在家学习提供网上免费教学资源,形成“家课堂”。
同样是学校管理,长期以来,商务部老年大学在办学中牢固树立“精准服务”理念,把“精准、精细”的要求贯穿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一是做到精准谋划。每学年前召开教学工作会议议教,年中召开教学工作培训、开展教学交流研究,每学期末搞好教学评估,定期采取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反复征询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老同志学习需求,确保课程设置、教师选聘、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到靶向定位、精准发力。
【记者手记】
我国老年教育起始于1983年,以中国首家老年大学--山东省红十字老年大学成立为开端。2016年处在老年教育发展变革阶段,老年教育首次出现在了国家五年规划之中;国务院发布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又明确提出要“加快老年教育服务、扩大老年教育供给、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和推动相关制度建设”等相关政策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政策支持的同时,老年人对老年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高。目前中国有2.5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其中60%-70%的老年人有老年教育需求。据此前媒体报道,就财富的拥有量来看,中老年群体是拥有财富最高的人群,尤其是在未来5-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二次婴儿潮的高净值人群逐渐步入老年,他们在精神文化层面的消费会持续升温,享受型消费将成为潮流。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认为:“老年教育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他表示,未来国家要发展老年心理等多种老年教育、办更多老年教育机构,让老年人过更好的生活而不是都躺到养老院去。
有进步,助力老年人实现美好梦想
由于老年大学的独特属性,学员在校就读时间比较长,使得各学科班的学员都是由共同的兴趣爱好聚集而来,有相同的文化追求、相近的价值取向,从而产生共同语言,形成共同文化圈。从某种角度来看,各个班级更像一个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社团。由于老年大学的存在,这些“圈友”也有了多彩多姿的活动内容。
国家统计局老年大学摄影班的学员在学习摄影技术中穿插讲解电脑、手机的图片处理软件,使得大家都成了多面手。而手工制作班和视频制作班更因“结对子”,从而视频班为手工班录制小视频,视频班的学员练了手,手工班的学员也有了个人纪录片。
交通部老年大学则打造没有围墙的“校外课堂”,组织学员到校外进行现场教学,比如组织国画班、摄影班的学员到美术馆、博物馆、公园、街道胡同等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红28军军部旧址、安徽大別山烈士陵园、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吉林辽源万人坑、海南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调研……深受学员欢迎。
国家知识产权局离退休干部部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老年人的需求。比如市面上有一些古代诗词课给老年人“填鸭式”的印象,教案枯燥、方法落后,老年人学起来总觉得索然寡味。校方发现老同志们参加诗词班是抱着欣赏的态度来的,他们并不指望学到更多更深的古典诗词知识和写出高深的诗词来,主要是为欣赏诗词的艺术情趣。因此,校方特别邀请北京大学中文系在读研究生给老同志们举办诗词讲座。讲座从李白、杜甫、王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文豪的诗词入手,结合其一生经历解读他们的诗词意境、成就。这种讲座受到广泛好评,老同志们纷纷表示诗词讲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诗词中有故事,故事中有感悟。
针对高龄老人的学习需求,国家统计局老年大学专门开设了茶座养生班,授课的专家是附近医院的医生,将讲授清楚、热情耐心的医生,签约为学校定期授课的合作老师。这种医生直接走进课堂,和老人们围桌而坐,让老人与专家、大夫面对面咨询交流的形式,既缓解了他们看病难的问题,又满足了他们对养生知识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解决了80岁以上的老干部行动不便,难以参加其他课程学习的问题。茶座养生班因学习环境轻松,交流自由,咨询话题广泛等原因,受到高龄老同志的一致好评。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年学员们求新求变的需求也更加强烈,大家希望不断开设新的课程,希望有新的更高水平的老师任教。同时,让经过多年在校学习已具备了一定专业水平的资深学员,如何从老有所学到学有所用,即学习成果的转化、学习成果的社会化,成为了老年大学提高办学质量、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的努力方向。 商務部老年大学不仅是老同志学习知识的“主阵地”,也是他们展示才能的“主战场”。近年来,围绕“增添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主题,组织快闪、汇演走进军营、社区、敬老院等文化活动,举办“一带一路”摄影展、“同心绘蓝图,共筑中国梦”书画展、“共庆祖国华诞,歌颂伟大成就”歌曲展示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诗歌朗诵会等文艺展示,汇聚了正能量、传播了好声音、展现了新形象,也集聚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优秀“学生”。比如,欧洲司原司长孙永福成了文艺演出的“台柱子”,台港澳司原司长王晖成为各大活动的“特邀摄影师”,前任工会主席吕征变身“舞蹈队长”等。
国资委机械老年大学的老同志一直是国资委管理局老年文艺团体的骨干力量,去年机械老年大学舞蹈队精心编排的藏族舞蹈《再唱山歌给党听》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评价。国资委机械老年大学组织11名演职人员参与编排的舞蹈《不忘初心》在第六届全国老年大学文艺汇演中荣获舞蹈类一等奖——“金牡丹奖”。老同志们在中央国家机关和国资委系统组织的合唱、舞蹈、台球、象棋等诸多活动中大展风采,带动了一大批老年人“走出来,动起来”。在实践中创造“快乐”。注重构建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不断增强学校底蕴。
【记者手记】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习总书记的嘱托对老年教育也同样适用,老年大学学员是老年人群中相对活跃的群体,他们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凝聚起一股强大的正能量,对家庭、社会上其他老年人、其他人群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老年教育的本质是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素质以完善人生,这些老年大学通过新编教材培养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提倡增加课外活动,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类文化活动,促进老年人多方面地展示自己。正可谓,老树新芽知春早,一样深情吐蕊欢。
有快乐,成为丰富人生的最美舞台
京城六月,阳光明媚、百花盛开。近百名应急管理部的离退休干部和老年大学学员用一种时尚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的祝福。挥舞的国旗、嘹亮的歌声、轻快的舞步……银发“快闪”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纷纷加入,一起深情唱响“我和我的祖国”。退休干部朱玉仁作为主唱,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她说:“我今年已经73岁了,今天能够和大家共唱这首歌,把对祖国的热爱唱出来,感觉非常自豪。” 89岁高龄的退休干部贾蕴真说:“我是这次活动中年龄最大的参与者,我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祝福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更加繁荣,国泰民安!”这场“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只是各家老年大学今年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的一个精彩部分。
在参观各家老年大学校园以及阅读资料的过程中,每一处教学设施,每一幅学员作品,每一段描述文字都使记者深切感受到老年教育存在的意义以及必要性。区别于“老年社区”与“老年活动中心”,这些老年大学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它将课堂教育与社会活动相结合,规范的体系和硬件设施给予了学员良好的“校园归属感”。取得这种种成绩的根本原因,首先离不开上级领导对老年教育的重视。再者,各部委老干局及学校领导班子也在根据老年人的需要制订各科教学大纲和计划,并且培养了热爱老年教育的师资队伍和乐于奉献的学员骨干队伍。这所有一切结合并且诞育出的,就是各家老年大学拥有百花齐放的“老年教育”。
国家知识产权局老年大学在了解老同志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了春季插花讲座、谷雨茶会活动,分别与兄弟单位的老年大学举办了多期“家庭财产保护与继承”法律讲座,老同志们都感到这些讲座和活动既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养生养心,又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在这里甚至连老年大学的广场舞班都紧跟潮流,除了传统的广场舞,舞蹈老师又根据前不久热播的古装剧《如懿传》编了新版广场舞,让银发学生颇觉新鲜。最近这些阿姨们又跳上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可谓常变常新。
除了深耕自有资源,各家老年大学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因为“眼看千遍不如手做一遍”。只要有向兄弟学校学习的机会,这些老年大学的领导总是积极支持教师、教研人员、管理人员外出参加教学教研预管理活动。
国际方面的沟通与交流,已有一些老年大学做了多层次的尝试。今年来自斯洛伐克、印度、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捷克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老年大学学员、校长、主管教育的官员,共计165人,分成五组,分别走进水利部、商务部、国资委物资、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五所老年大学,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交流与体验活动,并与各校学员开展近距离交流,亲身感受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统计局老年大学校长龙玲表示,随着世界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国际间的老年游学愈加广泛,国际交流不断加深,将有利促进老年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记者手记】
康德曾说过:“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
学习提高是一项终身的事业,是人一生不断学习完善的过程。老年人只有不断学习完善自己,才能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对生命的热情,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体现生命的价值,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壮心未与年俱老”,只要心态年轻,何惧岁月催老?只要不断学习,人生自会开阔。随着老年教育不断推进,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更优雅地老去,拥有更丰富的人生。
本刊记者也在今年采访老年大学的过程中看到了一幅幅令人振奋的画面——老有所学的逐步实现,老年大学成为这些银发学生们起舞的平台,助他们带着梦想飞得更高更远。
有作为,建好思想基地
老年大学之所以是特殊的学校,在于老年大学是由一个特殊的群体所构成,突出的特点体现在一个“老”字上。他们像是一群“老小孩”,学校像是个“小社会”。
松松垮垮不是老年大学,自由散漫也不是老年大学。对此,应急管理部老年大学组织所有办学人员认真梳理14年来教学建设的历史传承,同时充分借鉴兄弟学校的教学工作经验做法,从课程设置、教学工作督查、教学成效评估等方面,比较细致全面地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教学工作制度,师生人手一册,严格执行,规范管理。这些都克服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随意性,努力做到将每一项工作、每一名学员都纳入到制度管理的范围。特别是发挥各班班长作用,协助做好学员考勤、师生沟通等工作,激发学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性。发挥各班微信群的作用,将“互联网+”运用于日常教学服务与管理中。老同志们感慨地说:“学校秩序井然,求知氛围浓厚。学校就要像这个样子,就是要把制度和规矩立起来。”
同样是借助互联网技术,交通运输部老年大学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建立了老同志智能服务平台,平台整合了党建、工作动态、离退休待遇和医疗费报销查询、建言献策、通信录、便捷服务等15项功能于一体,有效提升了离退休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交通运输部离退休干部局正在探索建立远程教育,计划在部机关老年大学与2个活动站进行试点,实现“主课堂”与“分课堂”之间的同步网络视频教学,试点成功后将推广到所有活动站。还将借助“互联网+”,为老同志在家学习提供网上免费教学资源,形成“家课堂”。
同样是学校管理,长期以来,商务部老年大学在办学中牢固树立“精准服务”理念,把“精准、精细”的要求贯穿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一是做到精准谋划。每学年前召开教学工作会议议教,年中召开教学工作培训、开展教学交流研究,每学期末搞好教学评估,定期采取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反复征询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老同志学习需求,确保课程设置、教师选聘、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到靶向定位、精准发力。
【记者手记】
我国老年教育起始于1983年,以中国首家老年大学--山东省红十字老年大学成立为开端。2016年处在老年教育发展变革阶段,老年教育首次出现在了国家五年规划之中;国务院发布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又明确提出要“加快老年教育服务、扩大老年教育供给、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和推动相关制度建设”等相关政策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政策支持的同时,老年人对老年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高。目前中国有2.5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其中60%-70%的老年人有老年教育需求。据此前媒体报道,就财富的拥有量来看,中老年群体是拥有财富最高的人群,尤其是在未来5-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二次婴儿潮的高净值人群逐渐步入老年,他们在精神文化层面的消费会持续升温,享受型消费将成为潮流。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认为:“老年教育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他表示,未来国家要发展老年心理等多种老年教育、办更多老年教育机构,让老年人过更好的生活而不是都躺到养老院去。
有进步,助力老年人实现美好梦想
由于老年大学的独特属性,学员在校就读时间比较长,使得各学科班的学员都是由共同的兴趣爱好聚集而来,有相同的文化追求、相近的价值取向,从而产生共同语言,形成共同文化圈。从某种角度来看,各个班级更像一个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社团。由于老年大学的存在,这些“圈友”也有了多彩多姿的活动内容。
国家统计局老年大学摄影班的学员在学习摄影技术中穿插讲解电脑、手机的图片处理软件,使得大家都成了多面手。而手工制作班和视频制作班更因“结对子”,从而视频班为手工班录制小视频,视频班的学员练了手,手工班的学员也有了个人纪录片。
交通部老年大学则打造没有围墙的“校外课堂”,组织学员到校外进行现场教学,比如组织国画班、摄影班的学员到美术馆、博物馆、公园、街道胡同等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红28军军部旧址、安徽大別山烈士陵园、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吉林辽源万人坑、海南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调研……深受学员欢迎。
国家知识产权局离退休干部部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老年人的需求。比如市面上有一些古代诗词课给老年人“填鸭式”的印象,教案枯燥、方法落后,老年人学起来总觉得索然寡味。校方发现老同志们参加诗词班是抱着欣赏的态度来的,他们并不指望学到更多更深的古典诗词知识和写出高深的诗词来,主要是为欣赏诗词的艺术情趣。因此,校方特别邀请北京大学中文系在读研究生给老同志们举办诗词讲座。讲座从李白、杜甫、王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文豪的诗词入手,结合其一生经历解读他们的诗词意境、成就。这种讲座受到广泛好评,老同志们纷纷表示诗词讲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诗词中有故事,故事中有感悟。
针对高龄老人的学习需求,国家统计局老年大学专门开设了茶座养生班,授课的专家是附近医院的医生,将讲授清楚、热情耐心的医生,签约为学校定期授课的合作老师。这种医生直接走进课堂,和老人们围桌而坐,让老人与专家、大夫面对面咨询交流的形式,既缓解了他们看病难的问题,又满足了他们对养生知识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解决了80岁以上的老干部行动不便,难以参加其他课程学习的问题。茶座养生班因学习环境轻松,交流自由,咨询话题广泛等原因,受到高龄老同志的一致好评。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年学员们求新求变的需求也更加强烈,大家希望不断开设新的课程,希望有新的更高水平的老师任教。同时,让经过多年在校学习已具备了一定专业水平的资深学员,如何从老有所学到学有所用,即学习成果的转化、学习成果的社会化,成为了老年大学提高办学质量、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的努力方向。 商務部老年大学不仅是老同志学习知识的“主阵地”,也是他们展示才能的“主战场”。近年来,围绕“增添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主题,组织快闪、汇演走进军营、社区、敬老院等文化活动,举办“一带一路”摄影展、“同心绘蓝图,共筑中国梦”书画展、“共庆祖国华诞,歌颂伟大成就”歌曲展示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诗歌朗诵会等文艺展示,汇聚了正能量、传播了好声音、展现了新形象,也集聚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优秀“学生”。比如,欧洲司原司长孙永福成了文艺演出的“台柱子”,台港澳司原司长王晖成为各大活动的“特邀摄影师”,前任工会主席吕征变身“舞蹈队长”等。
国资委机械老年大学的老同志一直是国资委管理局老年文艺团体的骨干力量,去年机械老年大学舞蹈队精心编排的藏族舞蹈《再唱山歌给党听》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评价。国资委机械老年大学组织11名演职人员参与编排的舞蹈《不忘初心》在第六届全国老年大学文艺汇演中荣获舞蹈类一等奖——“金牡丹奖”。老同志们在中央国家机关和国资委系统组织的合唱、舞蹈、台球、象棋等诸多活动中大展风采,带动了一大批老年人“走出来,动起来”。在实践中创造“快乐”。注重构建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不断增强学校底蕴。
【记者手记】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习总书记的嘱托对老年教育也同样适用,老年大学学员是老年人群中相对活跃的群体,他们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凝聚起一股强大的正能量,对家庭、社会上其他老年人、其他人群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老年教育的本质是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素质以完善人生,这些老年大学通过新编教材培养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提倡增加课外活动,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类文化活动,促进老年人多方面地展示自己。正可谓,老树新芽知春早,一样深情吐蕊欢。
有快乐,成为丰富人生的最美舞台
京城六月,阳光明媚、百花盛开。近百名应急管理部的离退休干部和老年大学学员用一种时尚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的祝福。挥舞的国旗、嘹亮的歌声、轻快的舞步……银发“快闪”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纷纷加入,一起深情唱响“我和我的祖国”。退休干部朱玉仁作为主唱,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她说:“我今年已经73岁了,今天能够和大家共唱这首歌,把对祖国的热爱唱出来,感觉非常自豪。” 89岁高龄的退休干部贾蕴真说:“我是这次活动中年龄最大的参与者,我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祝福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更加繁荣,国泰民安!”这场“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只是各家老年大学今年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的一个精彩部分。
在参观各家老年大学校园以及阅读资料的过程中,每一处教学设施,每一幅学员作品,每一段描述文字都使记者深切感受到老年教育存在的意义以及必要性。区别于“老年社区”与“老年活动中心”,这些老年大学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它将课堂教育与社会活动相结合,规范的体系和硬件设施给予了学员良好的“校园归属感”。取得这种种成绩的根本原因,首先离不开上级领导对老年教育的重视。再者,各部委老干局及学校领导班子也在根据老年人的需要制订各科教学大纲和计划,并且培养了热爱老年教育的师资队伍和乐于奉献的学员骨干队伍。这所有一切结合并且诞育出的,就是各家老年大学拥有百花齐放的“老年教育”。
国家知识产权局老年大学在了解老同志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了春季插花讲座、谷雨茶会活动,分别与兄弟单位的老年大学举办了多期“家庭财产保护与继承”法律讲座,老同志们都感到这些讲座和活动既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养生养心,又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在这里甚至连老年大学的广场舞班都紧跟潮流,除了传统的广场舞,舞蹈老师又根据前不久热播的古装剧《如懿传》编了新版广场舞,让银发学生颇觉新鲜。最近这些阿姨们又跳上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可谓常变常新。
除了深耕自有资源,各家老年大学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因为“眼看千遍不如手做一遍”。只要有向兄弟学校学习的机会,这些老年大学的领导总是积极支持教师、教研人员、管理人员外出参加教学教研预管理活动。
国际方面的沟通与交流,已有一些老年大学做了多层次的尝试。今年来自斯洛伐克、印度、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捷克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老年大学学员、校长、主管教育的官员,共计165人,分成五组,分别走进水利部、商务部、国资委物资、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五所老年大学,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交流与体验活动,并与各校学员开展近距离交流,亲身感受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统计局老年大学校长龙玲表示,随着世界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国际间的老年游学愈加广泛,国际交流不断加深,将有利促进老年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记者手记】
康德曾说过:“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
学习提高是一项终身的事业,是人一生不断学习完善的过程。老年人只有不断学习完善自己,才能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对生命的热情,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体现生命的价值,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壮心未与年俱老”,只要心态年轻,何惧岁月催老?只要不断学习,人生自会开阔。随着老年教育不断推进,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更优雅地老去,拥有更丰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