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思维难免会有些僵固,课改之后我们的学校和教师采取了很多创新、适应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方式,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填鸭式教学模式依旧有很大一部分存在于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一是学生没有自己批判的思维能力,二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学生们的素质以及语文素养提高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通过语文课堂中辩论训练的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可行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辩论;批判性教育;创造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直以来我们认为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都很艰难,然而针对这两种思维的培养又是素质教育思维培养的重点,对学生今后语文素养形成甚至人格健全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只是进步的源泉。”想象力就是思维的发散,而思维的发散需要有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支撑,这是一种比获取知识更重要的精神。所以我们对中小学生需要培养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一定要打破其教育的局限性和克服其师生的畏难性。
本文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探讨通过语文课堂内外的辩论训练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可行性、培训方式以及注意
事项。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中小学提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既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又是语文素养其他方面的支撑能力。通过辩论训练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更能够深化与广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更深更广的思维品质,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出贡献。
(二)研究定义
首先,我们对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进行概念界定,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的、反思的思维,它用于分析各种论争,识别各种谬误和偏见,根据证据作出结论,并且作出明确的判断。创造性思维是指有灵感参与的,综合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并具有开拓创新思维特点的思维活动。从二者的概念可以看出,这两种思维形式非常适合集合在辩论这一对问题的探讨方式上。
其次,我们对中小学生需要具备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进行界定。批判性思维在中小学生的培养层面不能够仅限于对现象或事件的单纯性批判,学生需要认清事实,批判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去否定,批判也不是批斗,必须回归到理性与反思,让我们的学生自己具有识别谬误和偏见的本领,能根据自己掌握或收集的证据、材料对其有自己的判断并得出合理结论。创造的前提是创新性思维,但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不需要绝对地进行创新,不需要特意地去标新立异,或者创造出新奇的具体的事物,而需要理性地发现探究事物的新方式、新角度,从而有自己的新见解。刻意地创造新的无意义的东西从而带来的创新或创新性思维对师生双方都是一种累赘,甚至是另一种思维的禁锢。
二、语文课内外双模式辩论训练
(一)语文课内外双模式辩论训练的提出
语文课不应局限于课堂内,学生需要适应更为广阔的“大语文观”的环境,结合当今信息化大时代背景,知识的汲取不仅仅拘泥于课堂上对教材学、教师教、同学们间的学习与讨论,走出课堂也是有很多优秀的语文资讯,手机、电脑中网络的普及,学生对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普及率一路飙升,这给予了学生另一个学习语文的广阔世界。所以在这里提出的辩论训练模式是关于语文课堂内外的训练双模式。
由于我们的课堂时间有限,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课堂形式也很多,不能单纯地利用其中一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辩论训练就是这样,只是多种教学方式其中的一种,不能够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进行,而且由于辩论这个形式它自身的局限性,不能每一堂课每一篇课文都能立项辩论或者都有价值去立项辩论,所以课内外双模式的提出很有必要,课内正规地进行辩论,有教师监督管理和引导,最后有同学与教师参与评价,自我反思与整理;课外非正规地进行自我辩论训练,与人讨论或自己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观看、收集资料,自我分析与整理,与人或学习自我评价。在不断的课内课外训练中成熟进步,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二)语文课内外双模式辩论训练的可行性
基于上述,提出从辩论中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是适合的。而且探索针对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辩论训练方法可以使用:课内外双模式的辩论训练。课内的辩论训练包括教师组织课堂辩论赛或者学校、年级组织校内辩论赛甚至校际间、市内、省里以至于国内国际的相关学生的辩论赛事训练。课外包括观看此类辩论赛事、阅读相关书籍、涉猎收集相关知识。课内指向课外,课外补充课内,课内课外双循环,既满足了对辩论训练,又不会刻意地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在课外学生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对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进行收集,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
三、课内外双模式辩论训练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优势
辩论训练对于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培养具有天然的优势。举一个课堂实例,对于《项链》中玛蒂尔德是否应该舍弃自己奢华的生活辛苦劳动还钻石项链给朋友?课文并没有对玛蒂尔德的选择加以评论或描述,但这一问题可以作为一个思维的拓展。课堂上以一个小型辩论赛来组织引导,不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且让学生在辩论中找到课文的中心思想,最重要的是对玛蒂尔德的选择会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新的探究,这就是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再举一个课外可以学习的例子,观看网络节目《奇葩說》。《奇葩说》是一个辩论性质的脱口秀节目,没有别的正式的辩论赛事形式和议题的局限性和保守性,有贴近我们生活的辩题也有更加天马行空的充满想象的辩题,观看这一节目,学生能够看到更广阔的论点和更加先进而创新的思维方式。当然这个节目也有自己的不足,对于中小学生思维培养情况,它不如正规赛事要求严格,存在一部分诡辩,应该注意结合自己的思考,批判着去看待去理解去接受。 辩论训练对于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针对性,辩论本身就是理性的论争,需要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旨在追求真理、取得共识,从辩论中不仅能获得多方辩驳的角度,还能通过一方角度不同方面的引证来展开思维,拓展维度进行创新。通过辩论训练的形式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没有局限性,不存在时间和空间甚至于人数的局限,自己针对一个论题在两个对立方观点的思维也是辩论,也可以培养出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最后,体现了思维论证的严正性,只有合乎思维逻辑的辩论才能够取胜,不能够凭借诡辩胜利。
四、课内外双模式辩论训练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辩论训练无疑对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第一,它的训练方式容易调动起学生兴趣,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个性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第二,它的内容开阔思维,多角度思考,针对辩论的一个角度都存在很多的论据和论证策略;第三,它的训练课内外相结合,双轨出击。
五、课内外双模式辩论训练的执行与需要注意的地方
不过采取辩论训练的方式来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虽然优势很大、很有意义,但需要注意的地方仍有很多,从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方面看:知识与技能里,有价值的辩题才能获得,需要注意辩题的价值性;过程与方法里,需更为注重过程,不能一味追求“赢”的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性与感性应相结合,但价值观一定要刚正不阿。
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对学生辩论训练的指导意义非常之大,指导方向和方式都至关重要。首先对于辩论的议题把握非常重要,不是每个议题都有辩论意义,不能一味追求“辩”而去“论”;也不是每个议题都有创新价值,不能一味追求“新”而去“奇”。其次是对于学生引导、评价方面需要谨慎对待,学生思维广阔可以,但是走向必须得符合三观与逻辑,评价应避免终结性评价的打分与彻底的对错机制,可以学习《奇葩说》的评价,看辩论的最后可以撼动多少人,每个学生的立意或者角度不同,教师应相应地对其评价,也可以多让学生间互评、学生自我评价,这样也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后由于是课内外双模式训练,教师在对课外学生们对辩论的看待这方面的指导非常重要,把握住对于辩论的“度”,不能使学生养成交谈间故意挑拨之风气。
学生自己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应该培养出热爱辩论的情感,但是放飞的是思维而不是心中的戾气,不能把辩论理解为挑逗或随意的争论,需明确辩论的目的,端正辩论的态度并能够随时走出“辩论的世界”。
六、研究结论、局限及展望
首先,对于中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越小的学生培养得越早效果越好,这种优秀的思维品质会跟随孩子的一生,而且会不断随着孩子阅历的增长、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为活跃与成熟,这里探讨的通过辩论训练的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对于我们的课堂提供了一个不大又不小的机会。
课内课外双向辩论训练以学生为主体,尤其是课外的辩论训练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来主导实施的,学生可以在这种辩论训练中收集资料,结合自身兴趣爱好、生活经历、情感态度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存在、独特立场,每一个人对同一个事物的看法都不尽相同,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找到自己的独特性这就是对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但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商与情商相对发展有限,这就必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科学地进行,教师对于这个辩论训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可或缺。
研究局限在于,其实思维品质包含了很多方面的思维能力,本篇文章没有兼顾其他思维能力,只浅析了通过辩论训练对于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最后,对于语文课程,我们对语言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很多,但是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少,也没有专门的课程来培养。于是,希望能通过本篇文章讨论的这样的辩论性训练方式来锻炼以及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以期能给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方式开拓出一条新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陳振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模式之争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4(9).
[4]俞树煜,王国华,聂胜欣,袁梦霞.在线学习活动中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问题解决学习活动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7).
[5]童秀英,沃建忠.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2).
[6]王晓珊.浅谈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
[7]盛新华.辩论与批判性思维[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1(6).
[8]薛晓东,许宣伟.创新性思维的自组织机制探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2).
[9]孔祥会,聂国兴,江红霞,石灵.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J].教育教学论坛,2011(20).
[10]焦兰兰.浅谈辩论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 同行,2016(13).
[11]冉韵.课堂提问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李遂,女,1992年生,山西长治人,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辩论;批判性教育;创造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直以来我们认为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都很艰难,然而针对这两种思维的培养又是素质教育思维培养的重点,对学生今后语文素养形成甚至人格健全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只是进步的源泉。”想象力就是思维的发散,而思维的发散需要有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支撑,这是一种比获取知识更重要的精神。所以我们对中小学生需要培养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一定要打破其教育的局限性和克服其师生的畏难性。
本文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探讨通过语文课堂内外的辩论训练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可行性、培训方式以及注意
事项。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中小学提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既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又是语文素养其他方面的支撑能力。通过辩论训练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更能够深化与广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更深更广的思维品质,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出贡献。
(二)研究定义
首先,我们对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进行概念界定,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的、反思的思维,它用于分析各种论争,识别各种谬误和偏见,根据证据作出结论,并且作出明确的判断。创造性思维是指有灵感参与的,综合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并具有开拓创新思维特点的思维活动。从二者的概念可以看出,这两种思维形式非常适合集合在辩论这一对问题的探讨方式上。
其次,我们对中小学生需要具备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进行界定。批判性思维在中小学生的培养层面不能够仅限于对现象或事件的单纯性批判,学生需要认清事实,批判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去否定,批判也不是批斗,必须回归到理性与反思,让我们的学生自己具有识别谬误和偏见的本领,能根据自己掌握或收集的证据、材料对其有自己的判断并得出合理结论。创造的前提是创新性思维,但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不需要绝对地进行创新,不需要特意地去标新立异,或者创造出新奇的具体的事物,而需要理性地发现探究事物的新方式、新角度,从而有自己的新见解。刻意地创造新的无意义的东西从而带来的创新或创新性思维对师生双方都是一种累赘,甚至是另一种思维的禁锢。
二、语文课内外双模式辩论训练
(一)语文课内外双模式辩论训练的提出
语文课不应局限于课堂内,学生需要适应更为广阔的“大语文观”的环境,结合当今信息化大时代背景,知识的汲取不仅仅拘泥于课堂上对教材学、教师教、同学们间的学习与讨论,走出课堂也是有很多优秀的语文资讯,手机、电脑中网络的普及,学生对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普及率一路飙升,这给予了学生另一个学习语文的广阔世界。所以在这里提出的辩论训练模式是关于语文课堂内外的训练双模式。
由于我们的课堂时间有限,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课堂形式也很多,不能单纯地利用其中一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辩论训练就是这样,只是多种教学方式其中的一种,不能够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进行,而且由于辩论这个形式它自身的局限性,不能每一堂课每一篇课文都能立项辩论或者都有价值去立项辩论,所以课内外双模式的提出很有必要,课内正规地进行辩论,有教师监督管理和引导,最后有同学与教师参与评价,自我反思与整理;课外非正规地进行自我辩论训练,与人讨论或自己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观看、收集资料,自我分析与整理,与人或学习自我评价。在不断的课内课外训练中成熟进步,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二)语文课内外双模式辩论训练的可行性
基于上述,提出从辩论中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是适合的。而且探索针对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辩论训练方法可以使用:课内外双模式的辩论训练。课内的辩论训练包括教师组织课堂辩论赛或者学校、年级组织校内辩论赛甚至校际间、市内、省里以至于国内国际的相关学生的辩论赛事训练。课外包括观看此类辩论赛事、阅读相关书籍、涉猎收集相关知识。课内指向课外,课外补充课内,课内课外双循环,既满足了对辩论训练,又不会刻意地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在课外学生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对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进行收集,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
三、课内外双模式辩论训练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优势
辩论训练对于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培养具有天然的优势。举一个课堂实例,对于《项链》中玛蒂尔德是否应该舍弃自己奢华的生活辛苦劳动还钻石项链给朋友?课文并没有对玛蒂尔德的选择加以评论或描述,但这一问题可以作为一个思维的拓展。课堂上以一个小型辩论赛来组织引导,不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且让学生在辩论中找到课文的中心思想,最重要的是对玛蒂尔德的选择会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新的探究,这就是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再举一个课外可以学习的例子,观看网络节目《奇葩說》。《奇葩说》是一个辩论性质的脱口秀节目,没有别的正式的辩论赛事形式和议题的局限性和保守性,有贴近我们生活的辩题也有更加天马行空的充满想象的辩题,观看这一节目,学生能够看到更广阔的论点和更加先进而创新的思维方式。当然这个节目也有自己的不足,对于中小学生思维培养情况,它不如正规赛事要求严格,存在一部分诡辩,应该注意结合自己的思考,批判着去看待去理解去接受。 辩论训练对于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针对性,辩论本身就是理性的论争,需要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旨在追求真理、取得共识,从辩论中不仅能获得多方辩驳的角度,还能通过一方角度不同方面的引证来展开思维,拓展维度进行创新。通过辩论训练的形式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没有局限性,不存在时间和空间甚至于人数的局限,自己针对一个论题在两个对立方观点的思维也是辩论,也可以培养出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最后,体现了思维论证的严正性,只有合乎思维逻辑的辩论才能够取胜,不能够凭借诡辩胜利。
四、课内外双模式辩论训练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辩论训练无疑对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第一,它的训练方式容易调动起学生兴趣,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个性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第二,它的内容开阔思维,多角度思考,针对辩论的一个角度都存在很多的论据和论证策略;第三,它的训练课内外相结合,双轨出击。
五、课内外双模式辩论训练的执行与需要注意的地方
不过采取辩论训练的方式来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虽然优势很大、很有意义,但需要注意的地方仍有很多,从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方面看:知识与技能里,有价值的辩题才能获得,需要注意辩题的价值性;过程与方法里,需更为注重过程,不能一味追求“赢”的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性与感性应相结合,但价值观一定要刚正不阿。
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对学生辩论训练的指导意义非常之大,指导方向和方式都至关重要。首先对于辩论的议题把握非常重要,不是每个议题都有辩论意义,不能一味追求“辩”而去“论”;也不是每个议题都有创新价值,不能一味追求“新”而去“奇”。其次是对于学生引导、评价方面需要谨慎对待,学生思维广阔可以,但是走向必须得符合三观与逻辑,评价应避免终结性评价的打分与彻底的对错机制,可以学习《奇葩说》的评价,看辩论的最后可以撼动多少人,每个学生的立意或者角度不同,教师应相应地对其评价,也可以多让学生间互评、学生自我评价,这样也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后由于是课内外双模式训练,教师在对课外学生们对辩论的看待这方面的指导非常重要,把握住对于辩论的“度”,不能使学生养成交谈间故意挑拨之风气。
学生自己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应该培养出热爱辩论的情感,但是放飞的是思维而不是心中的戾气,不能把辩论理解为挑逗或随意的争论,需明确辩论的目的,端正辩论的态度并能够随时走出“辩论的世界”。
六、研究结论、局限及展望
首先,对于中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越小的学生培养得越早效果越好,这种优秀的思维品质会跟随孩子的一生,而且会不断随着孩子阅历的增长、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为活跃与成熟,这里探讨的通过辩论训练的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对于我们的课堂提供了一个不大又不小的机会。
课内课外双向辩论训练以学生为主体,尤其是课外的辩论训练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来主导实施的,学生可以在这种辩论训练中收集资料,结合自身兴趣爱好、生活经历、情感态度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存在、独特立场,每一个人对同一个事物的看法都不尽相同,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找到自己的独特性这就是对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但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商与情商相对发展有限,这就必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科学地进行,教师对于这个辩论训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可或缺。
研究局限在于,其实思维品质包含了很多方面的思维能力,本篇文章没有兼顾其他思维能力,只浅析了通过辩论训练对于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最后,对于语文课程,我们对语言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很多,但是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少,也没有专门的课程来培养。于是,希望能通过本篇文章讨论的这样的辩论性训练方式来锻炼以及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以期能给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方式开拓出一条新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陳振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模式之争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4(9).
[4]俞树煜,王国华,聂胜欣,袁梦霞.在线学习活动中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问题解决学习活动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7).
[5]童秀英,沃建忠.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2).
[6]王晓珊.浅谈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
[7]盛新华.辩论与批判性思维[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1(6).
[8]薛晓东,许宣伟.创新性思维的自组织机制探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2).
[9]孔祥会,聂国兴,江红霞,石灵.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J].教育教学论坛,2011(20).
[10]焦兰兰.浅谈辩论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 同行,2016(13).
[11]冉韵.课堂提问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李遂,女,1992年生,山西长治人,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