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系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山水济南”文化建设研究(13DSE16)
摘要:本文透过生命美学的视角,立足于生存与生命,全面探讨济南“山水”文化的特色与魅力,挖掘“山水济南”的文化意蕴,弘扬高倡济南“山水城市”的发展思路,以进一步提升济南文化竞争力。
关键词:生命美学;山水济南;文化建设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经济变革,涌现出种种思潮,以潘知常为代表的生命美学思潮也应运而生。生命美学主张把人作为审美本体与主体,高倡主体价值,关注人的生命,把对生命的关照作为美的归宿。生命美学的主张对城市建设与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济南作为一个“山水城市”,处处围绕着广大市民的生活、审美、娱乐等方面建设发展景观园林,浓厚的人文氛围、山水气息,多角度、全方位的体现了生命美学的本质与内涵,使济南成为宜居城市之一。
1“山水济南”的自然环境
济南是一个名山汇集的城市,山是济南的骨干与脊梁。千佛山当为济南第一山,又被称为历山、舜耕山,景点内精雕的众多佛像,神态各异,神采飞扬,栩栩如生,行走于其中,能深深感受到浓厚的佛家文化气息。还有燕子山、华山、匡山、标山、凤凰山、鹊山等等,层峦叠嶂,云气苍茫。置身于此,心灵仿佛被涤荡。每一座山背后离奇的故事,给美丽的山色增添了几许神秘感,也让一座座山更富有文化底蕴。水是济南的命脉。济南不仅有泉水喷涌,还有大明湖湖水荡漾,护城河清澈相拥,黄河水彰显母亲河魅力。济南整个城市处处透露出水的灵气与灵动。近几年,济南市政府加大了水的治理与保护,成绩斐然。72名泉得到了应有的保护,并加大了修缮。在节水保泉的号召下,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近年来一直喷涌不断,成为济南城市亮点,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富有传奇色彩的大明湖加大了园林景观的美化,楼榭亭阁、花草树木伴着湖水清风亦是美不胜收,荡漾于清清湖水中,令游人流连忘返。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的竣工令广大市民兴奋不已,作为济南抗洪排涝的重要河流,焕发着无限生机,河水清澈见底,河畔绿树成荫,霓虹灯闪烁,成为市民游玩休闲好去处。母亲河—黄河流经济南北部,滔滔黄河水,汹涌澎湃,磅礴的气势让游人热血沸腾。天然的地理环境,使山水成为济南的特色,也使“山水济南”的文化品牌建设成为可能。
2“山水济南”的文化意蕴
中华民族对山水有着丰富而浓厚的感情,自古以来便钟情于山水。古代帝王曾经把山川作为祭祀的对象,例如舜曾经巡视“五岳”。古人对山水的看法也已经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孔子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思想,把对山水的喜爱之情从理性的角度进行诠释。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亦是非常重视山水环境对自身的影响,多少文人学者游走于山水之间,感受自然鬼斧神工,接受精神历练,创作出了许多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中国人的山水精神、山水意识、山水情感可谓自古有之,感情弥厚。畅游于山水间,感悟天地变化,与自然相契合,真正实现天人合一,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也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最美梦想,也是人类生活的最高境界。围绕着山水,济南的文化形式也丰富多彩,以各种方式彰显着山水济南的无穷魅力。首先,诗词文化。古往今来,无数名人雅客慕名而来,有的暂留,有的长久居住于此,在山水环境的熏陶感染下,泼墨挥毫,大赞济南好风光,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仅仅“二安”便可确定济南的诗词文化地位,两位伟大词人为济南诗词文化发展创造了丰厚的文化宝库。再如诗仙李白在游览大明湖后,山水呼应的美景令其不禁感叹“湖光摇碧山”。诗圣杜甫也曾在济南居住,并感于山水济南人文魅力,写出了传颂千古的名句。黄庭坚在游遍济南后,感叹“潇洒济南似江南”。随着历史的发展,济南逐渐形成了浓厚的诗词文化氛围。其次,园林文化。山水之畔,各种植被、景观建筑不胜枚举,形式各样,形态各异。每种建筑都有浓厚的文化氛围,透露出历史的痕迹。大明湖垂柳依依,荷花飘香,船只往来频繁,超然楼作为大明湖畔的一大景观特色高耸湖边。各种古式建筑徜徉于现代文明的高楼大厦中,草坪绿绿,鱼儿成群,鸟兽相鸣,别具一番风味。园林式的设计将水光山色糅合一起,舒适恬淡,韵味无穷。市民们在现代化气息中还能享受着园林文化所带来的古色古香。第三,戏曲文化。济南是多种戏曲文化繁衍地,被誉为“曲山艺海”。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曾呈现出与北京、天津两市鼎足的局面,后来发展不是太好,最近几年,济南戏曲又重放光芒。明湖居推出了一些列特色曲目,将多种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巡回演出数百场次。各个园林景点,基本都设有曲艺亭,一些戏曲爱好者自发组队演出,大明湖畔、趵突泉旁、千佛山下等等景点每天都能听到咿咿呀呀的曲艺声。山东大鼓与山东评书、琴书、相声等戏曲形式,经过多年挖掘,也成为济南市民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今年即将在济南举办的十艺节,对于济南文化发展尤其是戏曲文化的发展来说将具有里程碑性质。第四,名士文化。济南山水特色吸引了不少贤人雅士聚集于此,在历史上留下了为人传颂的经典故事。如秦琼卖马;闵子骞的孝道与鞭打芦花;范仲淹的苦学等等,给济南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成为济南人效仿学习的榜样。除此之外,还有二安、扁鹊、房玄龄、李白、杜甫、苏轼、王尽美、老舍等都曾在此居住。济南名士身上也充分体现了具有山水特色的城市文化内核,具有了济南人的特质,表现出山水精神魅力。山水济南对古代名士文人来说可谓是心灵栖息地与精神家园,名士文化成为济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身上所积淀的文化素养对济南文化精神的重构具有积极意义。
3打造“山水济南”城市品牌,提升文化竞争力
“山水济南”逐渐形成其山水特色,并围绕着山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水文化。对于山水城市的构建将具有积极意义。“山水城市”这一概念在国内最早是由钱学森教授于1990年提出,他认为未来世纪将是山水城市的世纪,他主张城市发展应该将山水诗画与山水园林、现代城市建设密切结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水景观与山水城市。山水城市的理念充分体现了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融合、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内蕴丰厚。“山水城市”的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但无论多么繁杂,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是山水城市的建设始终应坚持为市民大众服务的宗旨,市民大众是这个城市的主体,是美的享受者,再美的景观不能为市民所欣赏、所接受都是无济于事。济南市政府在市政规划方面善于倾听、采纳百姓意见,始终以民生为本,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济南这样一个山水共融的城市,市民们安谧的生活,安详的笑容,和谐的氛围,传递着欢快的音符,处处展现着祥和的画面。游览于山水之间能够深切感受到生命律动,深刻体会到山水之美。从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而言,完美的实现了天人合一,对人的精神发展来说能起到良好的美化与净化作用。而“山水城市”的发展理念就是对生命美学的伟大实践,充分体现出对人的尊重,体现出城市发展的人性化。从生命美学的角度来讲,身处济南,可以纵情于山水,聆听曲声悠悠,感悟济南文化,可谓最适宜居住的人文环境之一。现代城市的竞争将逐渐转移到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上。济南是一个传统文化韵味十足的城市,是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山水中的点点滴滴都闪烁着山水文化精神。“山水济南”作为城市一大品牌,应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塑造推广,以此为契机,将会全面提升济南旅游業发展质量和发展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济南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鲍世行,顾孟潮.山水城市与建筑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 潘知常.再谈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J].学术月刊,2000(5).
[3] 成复旺.美在自然生命:论中国传统文化对美的理解[J].美学,1999.
作者简介:高千秋(1978—),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工作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透过生命美学的视角,立足于生存与生命,全面探讨济南“山水”文化的特色与魅力,挖掘“山水济南”的文化意蕴,弘扬高倡济南“山水城市”的发展思路,以进一步提升济南文化竞争力。
关键词:生命美学;山水济南;文化建设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经济变革,涌现出种种思潮,以潘知常为代表的生命美学思潮也应运而生。生命美学主张把人作为审美本体与主体,高倡主体价值,关注人的生命,把对生命的关照作为美的归宿。生命美学的主张对城市建设与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济南作为一个“山水城市”,处处围绕着广大市民的生活、审美、娱乐等方面建设发展景观园林,浓厚的人文氛围、山水气息,多角度、全方位的体现了生命美学的本质与内涵,使济南成为宜居城市之一。
1“山水济南”的自然环境
济南是一个名山汇集的城市,山是济南的骨干与脊梁。千佛山当为济南第一山,又被称为历山、舜耕山,景点内精雕的众多佛像,神态各异,神采飞扬,栩栩如生,行走于其中,能深深感受到浓厚的佛家文化气息。还有燕子山、华山、匡山、标山、凤凰山、鹊山等等,层峦叠嶂,云气苍茫。置身于此,心灵仿佛被涤荡。每一座山背后离奇的故事,给美丽的山色增添了几许神秘感,也让一座座山更富有文化底蕴。水是济南的命脉。济南不仅有泉水喷涌,还有大明湖湖水荡漾,护城河清澈相拥,黄河水彰显母亲河魅力。济南整个城市处处透露出水的灵气与灵动。近几年,济南市政府加大了水的治理与保护,成绩斐然。72名泉得到了应有的保护,并加大了修缮。在节水保泉的号召下,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近年来一直喷涌不断,成为济南城市亮点,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富有传奇色彩的大明湖加大了园林景观的美化,楼榭亭阁、花草树木伴着湖水清风亦是美不胜收,荡漾于清清湖水中,令游人流连忘返。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的竣工令广大市民兴奋不已,作为济南抗洪排涝的重要河流,焕发着无限生机,河水清澈见底,河畔绿树成荫,霓虹灯闪烁,成为市民游玩休闲好去处。母亲河—黄河流经济南北部,滔滔黄河水,汹涌澎湃,磅礴的气势让游人热血沸腾。天然的地理环境,使山水成为济南的特色,也使“山水济南”的文化品牌建设成为可能。
2“山水济南”的文化意蕴
中华民族对山水有着丰富而浓厚的感情,自古以来便钟情于山水。古代帝王曾经把山川作为祭祀的对象,例如舜曾经巡视“五岳”。古人对山水的看法也已经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孔子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思想,把对山水的喜爱之情从理性的角度进行诠释。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亦是非常重视山水环境对自身的影响,多少文人学者游走于山水之间,感受自然鬼斧神工,接受精神历练,创作出了许多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中国人的山水精神、山水意识、山水情感可谓自古有之,感情弥厚。畅游于山水间,感悟天地变化,与自然相契合,真正实现天人合一,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也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最美梦想,也是人类生活的最高境界。围绕着山水,济南的文化形式也丰富多彩,以各种方式彰显着山水济南的无穷魅力。首先,诗词文化。古往今来,无数名人雅客慕名而来,有的暂留,有的长久居住于此,在山水环境的熏陶感染下,泼墨挥毫,大赞济南好风光,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仅仅“二安”便可确定济南的诗词文化地位,两位伟大词人为济南诗词文化发展创造了丰厚的文化宝库。再如诗仙李白在游览大明湖后,山水呼应的美景令其不禁感叹“湖光摇碧山”。诗圣杜甫也曾在济南居住,并感于山水济南人文魅力,写出了传颂千古的名句。黄庭坚在游遍济南后,感叹“潇洒济南似江南”。随着历史的发展,济南逐渐形成了浓厚的诗词文化氛围。其次,园林文化。山水之畔,各种植被、景观建筑不胜枚举,形式各样,形态各异。每种建筑都有浓厚的文化氛围,透露出历史的痕迹。大明湖垂柳依依,荷花飘香,船只往来频繁,超然楼作为大明湖畔的一大景观特色高耸湖边。各种古式建筑徜徉于现代文明的高楼大厦中,草坪绿绿,鱼儿成群,鸟兽相鸣,别具一番风味。园林式的设计将水光山色糅合一起,舒适恬淡,韵味无穷。市民们在现代化气息中还能享受着园林文化所带来的古色古香。第三,戏曲文化。济南是多种戏曲文化繁衍地,被誉为“曲山艺海”。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曾呈现出与北京、天津两市鼎足的局面,后来发展不是太好,最近几年,济南戏曲又重放光芒。明湖居推出了一些列特色曲目,将多种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巡回演出数百场次。各个园林景点,基本都设有曲艺亭,一些戏曲爱好者自发组队演出,大明湖畔、趵突泉旁、千佛山下等等景点每天都能听到咿咿呀呀的曲艺声。山东大鼓与山东评书、琴书、相声等戏曲形式,经过多年挖掘,也成为济南市民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今年即将在济南举办的十艺节,对于济南文化发展尤其是戏曲文化的发展来说将具有里程碑性质。第四,名士文化。济南山水特色吸引了不少贤人雅士聚集于此,在历史上留下了为人传颂的经典故事。如秦琼卖马;闵子骞的孝道与鞭打芦花;范仲淹的苦学等等,给济南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成为济南人效仿学习的榜样。除此之外,还有二安、扁鹊、房玄龄、李白、杜甫、苏轼、王尽美、老舍等都曾在此居住。济南名士身上也充分体现了具有山水特色的城市文化内核,具有了济南人的特质,表现出山水精神魅力。山水济南对古代名士文人来说可谓是心灵栖息地与精神家园,名士文化成为济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身上所积淀的文化素养对济南文化精神的重构具有积极意义。
3打造“山水济南”城市品牌,提升文化竞争力
“山水济南”逐渐形成其山水特色,并围绕着山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水文化。对于山水城市的构建将具有积极意义。“山水城市”这一概念在国内最早是由钱学森教授于1990年提出,他认为未来世纪将是山水城市的世纪,他主张城市发展应该将山水诗画与山水园林、现代城市建设密切结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水景观与山水城市。山水城市的理念充分体现了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融合、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内蕴丰厚。“山水城市”的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但无论多么繁杂,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是山水城市的建设始终应坚持为市民大众服务的宗旨,市民大众是这个城市的主体,是美的享受者,再美的景观不能为市民所欣赏、所接受都是无济于事。济南市政府在市政规划方面善于倾听、采纳百姓意见,始终以民生为本,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济南这样一个山水共融的城市,市民们安谧的生活,安详的笑容,和谐的氛围,传递着欢快的音符,处处展现着祥和的画面。游览于山水之间能够深切感受到生命律动,深刻体会到山水之美。从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而言,完美的实现了天人合一,对人的精神发展来说能起到良好的美化与净化作用。而“山水城市”的发展理念就是对生命美学的伟大实践,充分体现出对人的尊重,体现出城市发展的人性化。从生命美学的角度来讲,身处济南,可以纵情于山水,聆听曲声悠悠,感悟济南文化,可谓最适宜居住的人文环境之一。现代城市的竞争将逐渐转移到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上。济南是一个传统文化韵味十足的城市,是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山水中的点点滴滴都闪烁着山水文化精神。“山水济南”作为城市一大品牌,应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塑造推广,以此为契机,将会全面提升济南旅游業发展质量和发展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济南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鲍世行,顾孟潮.山水城市与建筑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 潘知常.再谈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J].学术月刊,2000(5).
[3] 成复旺.美在自然生命:论中国传统文化对美的理解[J].美学,1999.
作者简介:高千秋(1978—),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工作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