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阶层认同与生活满意度r——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

来源 :农村经济与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ni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的阶层认同、生活满意度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但较少有研究将二者联系起来.本文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次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进行分析,描述了农民工的阶层认同的变动情况以及阶层认同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民工的阶层认同高于非流动农民、低于城市居民.与2015年相比,2017年农民工认同中层的比例下降,认同下层的比例上升.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低于城市居民.与2015年相比,2017年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升高.回归分析发现,农民工的阶层认同越高,其生活满意度越高.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乡村振兴阶段,新时代对乡村治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工商资本在下乡过程中却出现了俘获乡村基层组织并替代其公共性权力等问题,影响了村庄的自主性.基于此,应当加强资本审查和监管、积极培育乡村基层组织自主运转动能、再度组织化村民,从而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的提高,消除资本下乡的不利影响.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地方区域经济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对区域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快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是农业高职服务地方经济的根本,宏观上要科学规划各阶段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保持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互通,微观上要加强实践教学,组建职教园区和改革师资队伍.
乡村振兴背景下,要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既需要国家加强顶层设计,也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支持社会力量主动地参与到乡村振兴之中,构建更为多元化的乡村振兴主体.高职青年学生党员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主动地申请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当前广大农村正需要有知识的高职青年学生党员主动地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多种形式参与到乡村振兴之中,将自己的所学和经验发挥出来,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学习兴趣与专业认同感与之密切相关.扬州大学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江苏、安徽、贵州等地建立了学校为依托,以学生服务三农为主体,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成果转化等为一体的土壤医院.土壤医院的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科研兴趣,提升专业认同感,助力地方增产增效,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规范土地流转市场秩序,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升村民委员会领导能力推进土地流转进程.从乡村振兴的视角分析土地流转与村民委员会领导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达成的和谐关系,并逐步完善二者的关系,规范土地流转过程,完善相关制度,从制度层面上培养高素质的村民委员会领导.着力推进土地流转程序化运行机制,实现“强农、兴农、富农”目标,促进农村全面振兴目标的实现.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的乡村社会治理有了坚实的基础.同样只有不断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才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在创新乡村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理清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目标、瓶颈和创新路径.古岘镇一里村作为乡村社会治理示范村,正在努力创新治理方式,提高治理水平,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诸多典型性的问题亟待解决.所以,在树立乡村治理新目标的同时,要清楚地认识到乡村治理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以问题为导向准确选择创新路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乡村的社会治理水平,才能更好的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让其以更饱满
神垕镇是千年古镇,并有“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等美誉.拥有自唐宋金元时期的钧瓷制作能力,至今也仍然是中国当代著名的钧瓷制作基地.钧瓷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显著提升了钧瓷文化的影响力以及神垕当地的经济实力.乡村振兴政策影响下,众多神垕人民摆脱贫困,重拾钧瓷技艺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新的问题.生态与人文,环境与经济都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钧瓷文化是发展基础,振兴之路不仅仅需要基础,更需对发展之路的反思与行动.
马克思作为关注工人阶级解放的先行者,在他毕生的著作中,不论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人的解放理论、按劳分配理论、异化劳动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还是劳动价值理论中,无一不透露出他的劳动主体性思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主体性问题是当下最迫切、最深刻的问题,劳动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是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揭露的资本逻辑是制约劳动主体性充分彰显的根本原因.探究资本逻辑与劳动主体性的内在关联、厘清资本如何制约劳动主体性是十分有必要的.从把握资本逻辑与劳动主体性的内在关系中探索出劳动主体性得以
从地域性角度对卢宅建筑群进行研究,分别从卢宅的环境、历史概况、保护措施等角度进行分析.与故宫齐名的卢宅建筑群,位于浙江省东阳市新城区与旧城区交界处,是江南地区闻名的古建筑群,同时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住宅群落.对于卢宅古建筑群,虽然东阳政府有意识地去重视对它的维护,但由于存在政策上不够完善及实施不到位的问题,卢宅村落及整体环境得不到协调的发展.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文献等方式,针对以上提及的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设想方案.
农村治理最基层的组成单位是农村社区,近些年来,农村社区治理环境日益复杂化、不确定化,网格化管理成为疏解农村治理困境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但在现今管理实践中,农村网格化管理制度出现了“内卷化”问题.基于漳州市长泰区的个案,采用访谈与问卷调查方法,以制度分析工具中的“制度设置-主体关系-组织文化”为三维框架,对“内卷化”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宏观行政管理体制无法突破,压力型体制压实属地管理责任,迫使网格管理组织部门精细化,同时治理注意力分配失衡导致了组织功能的泛行政化,再加上网络技术的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