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见陈建辉的画作,你会觉得它们是如此的不同,惊叹于一张纸上竟能融入如此多的元素。热衷于传统山水花乌水墨画的人能从陈建辉的画中读出一种回味无穷;醉心于抽象画的人则可以从点点线线之中寻找隐藏的情怀。陈建辉的作品,是一种融合,是一种交汇,是一种碰撞,用中国古典的素材和表现手法与西方画派的理念创造出了属于他自己的风格。
特殊的家庭背景使其自小接触到了马翰章、刘贵宾、于寓友、郝文彬等著名画家,奠定了较为深厚的绘画基础。师出孙其峰先生门下,亲受萧朗、爱新觉罗·溥佐、霍春阳等名师的教诲,加之学院系统的美术教育和绘画熏陶,使陈建辉深谙传统水墨精髓,作品笔墨酣畅,气韵贯通,声势夺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先后赴德国、捷克等地以讲学及访问学者的身份深入异域文化。欧洲的研修与身临其境对于西方当代视觉文化的考察,则让他从另一种角度进入西方的文化艺术体系。特殊的艺术背景、对水墨语言独到的理解与认识、不断升华的精神诉求,促使画家本人从傍依传统水墨走向他的现代水墨之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探索过程中,他尊重视觉感受、尊重文化经验。这种坚持,成就了其独特的语言风格。这其中所碰撞出的艺术作品结合了理性的严谨与感性的张扬。以不拘泥于传统的题跋方式,打破常规的布局排列,使作品大气雄厚,耳目一新。
2011年9月13日到9月26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及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办,范迪安先生策展的陈建辉个展“水墨之维”在中国美术馆上演。此次展览是继“‘禅·空灵’陈建辉当代水墨画展”之后精心筹办的又一抽象水墨作品展,其间展出陈建辉先生近几年创作的精彩作品,以“水墨之维”为主题,将其对视觉文化的认识以及个性解析浑然天成地融入水墨之中,在无维度的艺术天际中或流露或宣泄或释放,作品极具张力的同时又不失传统神韵。陈建辉的艺术作品坚守着自己的理念,理性的严谨和感性的奔放自由是其精神境界——一个只有艺术家才能够达到的艺术新境。
陈建辉的水墨画大致分为两个类型:前期的作品属于一个类型,形态接近于传统山水花鸟;近几年来创作的实验性抽象水墨画,是另一个类型。陈建辉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受过学院系统的美术教育和传统绘画的熏陶,涉猎过不少民族绘画的经典。这些影响在他早期作品中有所反映。题材、章法、笔墨意趣,大致上属于传统水墨的范畴。这里说“大致上”,因为严格地说,即使在他前期的作品中,一方面保留着对传统水墨形态的依恋,另一方面也开始显示出他的一些叛逆精神。他逐渐有意识地将传统水墨的结构松散化,将其程式作适当解构,预示着他要越过传统水墨的法则,发挥自己的创造智慧和才能。他自己总结这个转变过程时说:“我个人认为,从一个传统艺术的继承逐渐转化到一个现代主义思潮上来,这不是一个突然的、跳跃的,是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是的,陈建辉是从傍依传统水墨一步一步地走向他的现代水墨之路的。
在绘画创作中,水墨的媒材和表现手段看起来最简单、便捷:水和墨适度地调和,有时辅以矿物质颜料,在宣纸上涂绘,造成种种作者预设的或意料之外的痕迹,形成某种物象的形或显示出某种意象……惟其媒材简单、手段便捷,而要真正驾驭它却并非易事。那水与墨掺和的干湿、浓淡,便有很多学问。那平面上黑与白的关系,更有变化无穷的意蕴;水墨在宣纸上的流淌、氤化、渗、染过程中所造成的各种影像,还有那笔力的轻重缓急,墨色的浓淡虚实……这单纯的水墨语言所包含的有与无、虚与实的辩证关系和“禅”的意味,直通宇宙万象生成和存在的原理,也直接牵动着人的复杂而丰富的心灵世界。道家阐释的“大象无形”的观念,传统的写意艺术主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理论,给水墨画以极大的自由空间。这些,对陈建辉无疑有很大启发。不过,我以为最早促成他走上抽象之路的动因,不是受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文艺理论的影响,而是西方的现代主义艺术,特别是其中的抽象主义绘画。但是,在从事了一段抽象艺术的实践之后,结合自己对传统哲学的研究,开始打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有所体悟,将其诉诸于新的创作。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本人崇尚西方抽象核心形而上的结构主义理论及理性精神,又深谙中国传统的禅宗、道家思想之精髓。”
试图把理性的严谨和感性的奔放自由地加以融合,表达对人生、自然、宇宙的思考,并用水墨的形象语言加以表现,是陈建辉实验性抽象水墨追求的目标。他的现代水墨画既接受了西方抽象主义绘画的不少元素,又从传统绘画中吸收了营养,形成了有自己面貌的图式。他的绘画介于理性抽象与感情抽象之间,还具有明显的传统中国画的意象特色。他画面中的一些隐喻、暗示和象征的符号或图像,与中国的自然、哲学和文化典籍有内在的联系。
被人们泛称为抽象主义的艺术,其符号与图像有的是艺术家从客观物象中抽取、提炼而成的,有的是艺术家从抽象的理性观念与思维出发,构建而成的。陈建辉的画兼有这两种方式,但前者居多,因而他的不少作品介于意象与抽象之间,似乎有一根隐藏不见的线,与民族传统绘画在精神上保持着血缘的联系。至于他驾轻就熟运用的水墨特有的笔墨情趣,更赋予他的作品以一种民族艺术特有的风采。
水墨画的现代转型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在原质的基础上,深入发掘传统,赋予传统语言以新的意义,走以古开今的道路;一条是引进外来文化艺术资源,改变旧质的成分,形成具有新质结构和内容的水墨语言。陈建辉选择的是后一条路。他既是传统文人水墨的叛逆者,又担负着承续传统水墨精神的使命。
加拿大艺术评论家凯瑟琳女士曾这样赞许陈建辉的艺术作品:“陈建辉对水墨充满现代感的运用既大胆又富有美感。他的作品中蕴涵了充沛澎湃的情绪和感觉。深浅色的对比激发了观者的万千想象。他色调沉郁的调色板由黑灰白三色将点、断续的线条和轻巧的笔触结合,同时也将神秘的风景和抽象的幻境编织在一起。陈建辉是一个艺术家也是一个哲学家。他的作品向观者呈现了一个阐释的世界。他的表达纯粹来自于潜意识。陈建辉的画作拥有一种内敛的冥想气质。在那些游丝般的线条和淡淡的水墨圈点的泡沫中观者可以感受到一种抚慰心灵的温柔。凝视他的作品,我们好似感觉到画面的运动和一种与水相似的富有节奏的流淌。”
看过陈建辉作品的人,都会在惊叹和赞许之中感到回味无穷,仿佛是让自己找回了清澈的心境,又重新学会了思索、探索、冥想。陈建辉让这个浮躁的年代,多了几分沉淀,多了几分安宁,更多了几分美好。
特殊的家庭背景使其自小接触到了马翰章、刘贵宾、于寓友、郝文彬等著名画家,奠定了较为深厚的绘画基础。师出孙其峰先生门下,亲受萧朗、爱新觉罗·溥佐、霍春阳等名师的教诲,加之学院系统的美术教育和绘画熏陶,使陈建辉深谙传统水墨精髓,作品笔墨酣畅,气韵贯通,声势夺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先后赴德国、捷克等地以讲学及访问学者的身份深入异域文化。欧洲的研修与身临其境对于西方当代视觉文化的考察,则让他从另一种角度进入西方的文化艺术体系。特殊的艺术背景、对水墨语言独到的理解与认识、不断升华的精神诉求,促使画家本人从傍依传统水墨走向他的现代水墨之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探索过程中,他尊重视觉感受、尊重文化经验。这种坚持,成就了其独特的语言风格。这其中所碰撞出的艺术作品结合了理性的严谨与感性的张扬。以不拘泥于传统的题跋方式,打破常规的布局排列,使作品大气雄厚,耳目一新。
2011年9月13日到9月26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及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办,范迪安先生策展的陈建辉个展“水墨之维”在中国美术馆上演。此次展览是继“‘禅·空灵’陈建辉当代水墨画展”之后精心筹办的又一抽象水墨作品展,其间展出陈建辉先生近几年创作的精彩作品,以“水墨之维”为主题,将其对视觉文化的认识以及个性解析浑然天成地融入水墨之中,在无维度的艺术天际中或流露或宣泄或释放,作品极具张力的同时又不失传统神韵。陈建辉的艺术作品坚守着自己的理念,理性的严谨和感性的奔放自由是其精神境界——一个只有艺术家才能够达到的艺术新境。
陈建辉的水墨画大致分为两个类型:前期的作品属于一个类型,形态接近于传统山水花鸟;近几年来创作的实验性抽象水墨画,是另一个类型。陈建辉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受过学院系统的美术教育和传统绘画的熏陶,涉猎过不少民族绘画的经典。这些影响在他早期作品中有所反映。题材、章法、笔墨意趣,大致上属于传统水墨的范畴。这里说“大致上”,因为严格地说,即使在他前期的作品中,一方面保留着对传统水墨形态的依恋,另一方面也开始显示出他的一些叛逆精神。他逐渐有意识地将传统水墨的结构松散化,将其程式作适当解构,预示着他要越过传统水墨的法则,发挥自己的创造智慧和才能。他自己总结这个转变过程时说:“我个人认为,从一个传统艺术的继承逐渐转化到一个现代主义思潮上来,这不是一个突然的、跳跃的,是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是的,陈建辉是从傍依传统水墨一步一步地走向他的现代水墨之路的。
在绘画创作中,水墨的媒材和表现手段看起来最简单、便捷:水和墨适度地调和,有时辅以矿物质颜料,在宣纸上涂绘,造成种种作者预设的或意料之外的痕迹,形成某种物象的形或显示出某种意象……惟其媒材简单、手段便捷,而要真正驾驭它却并非易事。那水与墨掺和的干湿、浓淡,便有很多学问。那平面上黑与白的关系,更有变化无穷的意蕴;水墨在宣纸上的流淌、氤化、渗、染过程中所造成的各种影像,还有那笔力的轻重缓急,墨色的浓淡虚实……这单纯的水墨语言所包含的有与无、虚与实的辩证关系和“禅”的意味,直通宇宙万象生成和存在的原理,也直接牵动着人的复杂而丰富的心灵世界。道家阐释的“大象无形”的观念,传统的写意艺术主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理论,给水墨画以极大的自由空间。这些,对陈建辉无疑有很大启发。不过,我以为最早促成他走上抽象之路的动因,不是受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文艺理论的影响,而是西方的现代主义艺术,特别是其中的抽象主义绘画。但是,在从事了一段抽象艺术的实践之后,结合自己对传统哲学的研究,开始打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有所体悟,将其诉诸于新的创作。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本人崇尚西方抽象核心形而上的结构主义理论及理性精神,又深谙中国传统的禅宗、道家思想之精髓。”
试图把理性的严谨和感性的奔放自由地加以融合,表达对人生、自然、宇宙的思考,并用水墨的形象语言加以表现,是陈建辉实验性抽象水墨追求的目标。他的现代水墨画既接受了西方抽象主义绘画的不少元素,又从传统绘画中吸收了营养,形成了有自己面貌的图式。他的绘画介于理性抽象与感情抽象之间,还具有明显的传统中国画的意象特色。他画面中的一些隐喻、暗示和象征的符号或图像,与中国的自然、哲学和文化典籍有内在的联系。
被人们泛称为抽象主义的艺术,其符号与图像有的是艺术家从客观物象中抽取、提炼而成的,有的是艺术家从抽象的理性观念与思维出发,构建而成的。陈建辉的画兼有这两种方式,但前者居多,因而他的不少作品介于意象与抽象之间,似乎有一根隐藏不见的线,与民族传统绘画在精神上保持着血缘的联系。至于他驾轻就熟运用的水墨特有的笔墨情趣,更赋予他的作品以一种民族艺术特有的风采。
水墨画的现代转型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在原质的基础上,深入发掘传统,赋予传统语言以新的意义,走以古开今的道路;一条是引进外来文化艺术资源,改变旧质的成分,形成具有新质结构和内容的水墨语言。陈建辉选择的是后一条路。他既是传统文人水墨的叛逆者,又担负着承续传统水墨精神的使命。
加拿大艺术评论家凯瑟琳女士曾这样赞许陈建辉的艺术作品:“陈建辉对水墨充满现代感的运用既大胆又富有美感。他的作品中蕴涵了充沛澎湃的情绪和感觉。深浅色的对比激发了观者的万千想象。他色调沉郁的调色板由黑灰白三色将点、断续的线条和轻巧的笔触结合,同时也将神秘的风景和抽象的幻境编织在一起。陈建辉是一个艺术家也是一个哲学家。他的作品向观者呈现了一个阐释的世界。他的表达纯粹来自于潜意识。陈建辉的画作拥有一种内敛的冥想气质。在那些游丝般的线条和淡淡的水墨圈点的泡沫中观者可以感受到一种抚慰心灵的温柔。凝视他的作品,我们好似感觉到画面的运动和一种与水相似的富有节奏的流淌。”
看过陈建辉作品的人,都会在惊叹和赞许之中感到回味无穷,仿佛是让自己找回了清澈的心境,又重新学会了思索、探索、冥想。陈建辉让这个浮躁的年代,多了几分沉淀,多了几分安宁,更多了几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