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抗生素在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来我院妇产科进行手术的1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麻醉诱导期滴注头孢呋辛1.0g,手术后6h再给药一次;对照组只在手术后每日静滴2-5天的头孢唑林钠1.0g bid。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术后发病率、切口感染率、抗生素的使用剂量、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感染,且可减少抗生素用量、术后不良反应及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 抗生素;妇产科;手术期;预防
【中图分类号】 R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006-01
手术后感染一直是困扰外科医生的难题之一,抗生素在外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控制和预防伤口感染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妇产科手术多属二类切口手术,存在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很大,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是非要必要的。但若抗生素药物使用不规范,就会造成菌落失调,这样就会引起二重感染,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本文选取150例妇产科手术病例为研究对象,对抗生素在妇产科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来我院妇产科进行手术的1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75例,手术之前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未发现心、肝、肾、等器官有异常,没有过敏史及感染症状,排除患者中有糖尿病、中重度妊娠高血压、血液病等其他产科合并症患者。观察组年龄在22—46岁,平均为(29.7±3.8)岁,其中患者中子宫切除手术的为14例,剖宫产手术的为42例,宫外孕手术为8例,卵巢良性肿瘤手术的为11例。对照组年龄在21—46岁,平均(30.2±4.1)岁,其中子宫切除术为13例,剖宫产术为45例,卵巢良性肿瘤手术为9例,宫外孕手术为8例。两组年龄、手术类型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在麻醉诱导期滴注头孢呋辛1.0g,手术后6h再给药一次。另外子宫切除手术要家用0.2bid甲硝唑。对照组在麻醉期不采用抗生素,只是在手术后每日静滴2—5天的头孢唑林钠1.0g bid,而后口服抗生素直到拆线。
1.3 观察指标
护理人员首先应该对患者的体温进行密切观察,认真记录患者的体温恢复的时间,观察患者手术后发病率、手术后切口的疼痛程度、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的感染率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的剂量等。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症状、手术结果等方面进行比较,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实验数据采用x2进行检验。
2 结果
分别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术后发病率、切口感染率、抗生素的使用剂量、患者住院时间,对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體统计数据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目的统计比较
3 讨论
3.1 妇产科手术切口感染常见的细菌分析
正常情况下,妇女阴道和宫颈内存在着大量的细菌,真菌、原虫及病毒构成一个动态的印到生态微环境,58%的为需氧菌,42%的为厌氧菌,除了乳酸杆菌为正常的菌群外,其他细菌都可能会在外在条件下变为致病菌。当宿主在分娩、手术及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条件下,阴道的生态环境就会发生改变,导致菌群失调。因此,妇产科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是非常必要的。妇产科手术过程大部分涉及阴道,阴道容易受性交、月经等因素影响,同时也容易受尿道和肛门的感染,在手术中阴道很容易被感染。比如剖宫手术方面,手术之前必须对患者尿道、肛门进行检查,患者在产中及产后很容易出现抵抗力降低的现象,这些都会提高患者的感染率。妇女阴道和尿道比较近,大部分手术都需要保留尿管,术后尿路感染也非常容易。因此,在妇产科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能够降低切口的感染率,从笔者进行的数据统计中也是可以得到这个结论的。
3.2 抗生素在妇产科围术期的用药时间
抗生素的使用时间选择合理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动物进行试验,发现病原菌入侵动物机体3h后,机体免疫功能才开始逐渐活跃,这个期间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在术后切开皮肤之前抗生素在组织中可以达到治疗浓度,预防感染的效果最佳。基于这个实验,目前一般都主张在切开皮肤或黏膜前30—60min时开始给药,这样才能保证在可能发生感染前的组织中达到有效地抑菌浓度计血药浓度。抗生素的剂量使用应确保组织内的抑菌浓度覆盖整个手术过程,而后在手术过后的24h内再将追加一到两次的抗生素使用,可在获得并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前提下减少抗生素的用量,降低二重感染的发生。
综上可知,抗生素在预防妇产科手术感染方面是非常显著的,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感染,且可减少抗生素用量、术后不良反应及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吴松武,蔡德,许晓丹.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04).
[2] 吴雄梅,黄神姣.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3):23-24.
【关键词】 抗生素;妇产科;手术期;预防
【中图分类号】 R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006-01
手术后感染一直是困扰外科医生的难题之一,抗生素在外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控制和预防伤口感染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妇产科手术多属二类切口手术,存在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很大,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是非要必要的。但若抗生素药物使用不规范,就会造成菌落失调,这样就会引起二重感染,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本文选取150例妇产科手术病例为研究对象,对抗生素在妇产科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来我院妇产科进行手术的1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75例,手术之前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未发现心、肝、肾、等器官有异常,没有过敏史及感染症状,排除患者中有糖尿病、中重度妊娠高血压、血液病等其他产科合并症患者。观察组年龄在22—46岁,平均为(29.7±3.8)岁,其中患者中子宫切除手术的为14例,剖宫产手术的为42例,宫外孕手术为8例,卵巢良性肿瘤手术的为11例。对照组年龄在21—46岁,平均(30.2±4.1)岁,其中子宫切除术为13例,剖宫产术为45例,卵巢良性肿瘤手术为9例,宫外孕手术为8例。两组年龄、手术类型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在麻醉诱导期滴注头孢呋辛1.0g,手术后6h再给药一次。另外子宫切除手术要家用0.2bid甲硝唑。对照组在麻醉期不采用抗生素,只是在手术后每日静滴2—5天的头孢唑林钠1.0g bid,而后口服抗生素直到拆线。
1.3 观察指标
护理人员首先应该对患者的体温进行密切观察,认真记录患者的体温恢复的时间,观察患者手术后发病率、手术后切口的疼痛程度、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的感染率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的剂量等。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症状、手术结果等方面进行比较,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实验数据采用x2进行检验。
2 结果
分别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术后发病率、切口感染率、抗生素的使用剂量、患者住院时间,对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體统计数据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目的统计比较
3 讨论
3.1 妇产科手术切口感染常见的细菌分析
正常情况下,妇女阴道和宫颈内存在着大量的细菌,真菌、原虫及病毒构成一个动态的印到生态微环境,58%的为需氧菌,42%的为厌氧菌,除了乳酸杆菌为正常的菌群外,其他细菌都可能会在外在条件下变为致病菌。当宿主在分娩、手术及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条件下,阴道的生态环境就会发生改变,导致菌群失调。因此,妇产科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是非常必要的。妇产科手术过程大部分涉及阴道,阴道容易受性交、月经等因素影响,同时也容易受尿道和肛门的感染,在手术中阴道很容易被感染。比如剖宫手术方面,手术之前必须对患者尿道、肛门进行检查,患者在产中及产后很容易出现抵抗力降低的现象,这些都会提高患者的感染率。妇女阴道和尿道比较近,大部分手术都需要保留尿管,术后尿路感染也非常容易。因此,在妇产科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能够降低切口的感染率,从笔者进行的数据统计中也是可以得到这个结论的。
3.2 抗生素在妇产科围术期的用药时间
抗生素的使用时间选择合理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动物进行试验,发现病原菌入侵动物机体3h后,机体免疫功能才开始逐渐活跃,这个期间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在术后切开皮肤之前抗生素在组织中可以达到治疗浓度,预防感染的效果最佳。基于这个实验,目前一般都主张在切开皮肤或黏膜前30—60min时开始给药,这样才能保证在可能发生感染前的组织中达到有效地抑菌浓度计血药浓度。抗生素的剂量使用应确保组织内的抑菌浓度覆盖整个手术过程,而后在手术过后的24h内再将追加一到两次的抗生素使用,可在获得并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前提下减少抗生素的用量,降低二重感染的发生。
综上可知,抗生素在预防妇产科手术感染方面是非常显著的,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感染,且可减少抗生素用量、术后不良反应及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吴松武,蔡德,许晓丹.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04).
[2] 吴雄梅,黄神姣.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