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加强未成年人性道德建设应采取以下一些对策:构建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建立有利于未成年人性道德健康成长的和谐机制 ;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性保护法,为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提供法制保障 ;关注未成年人性道德建设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关键词】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和谐社会不仅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追求人与性之和谐。人类的性,是人的生理构造和生物本能的自然属性与人的心理发展和伦理道德规范的社会属性的和谐统一,反映了个体的自然需要和社会对其道德行为约束的基本要求。
未成年人主要是指18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他们的生理发育、心理发展,尤其是道德心理尚未成熟,在不良的性信息刺激下,性腺过早觉醒、性冲动提前,而性心理结构还不完善、不健全,个体对性欲求、性冲动的控制难以达到理智状态。
据某医院妇科医生介绍,时常有十六、七岁的未成年人到医院做人工流产手术;一个13岁的女孩子居然生下一个足月的婴儿,而在女孩怀孕的9个月中,家长和老师乃至女孩子本人却无察觉,而婴儿的“父亲”恰是女孩的同班同学,也是13岁。如此稚嫩之举,难留童年的快乐。笔者从事中学班主任工作将近十年,目睹中学生早恋非常严重。而我们教师也做了大量心理、性教育工作,但始终效果不容乐观。现实生活不仅仅上述一例,可以说是据不胜举。人与性的失衡,警示国人理性思考:“救救我们的孩子!”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刻不容缓。提高未成年人道德认知和道德意志能力加强未成年人性道德建设应采取以下一些对策:
1.构建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
加强未成年人性教育课程的研究与实施,发达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1967年美国“全国学校委员会联合会”推行中小学12年连续性教育。瑞典1975年专门修正法律,提出在性生理教育的同时,充实性道德、性评价的内容,进行性社会学、性伦理学和宗教观教育,强调性责任和性约束的教育。日本在70年代提出性教育首先应当是性的文明教育、伦理教育和道德教育,其次才是性的卫生教育。90年代,国际教育基金会和中国合作,专题讨论了“道德伦理教育在有关领域的地位”、“人格教育是性教育的途径”等理论与实践问题。适应国际性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应尽快把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纳入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卫生保健教育、法制教育的课程体系,逐渐完善课程的内容和评价标准。
2.提高未成年人道德认知和道德意志能力
现今未成年人易出现性道德认知模糊、失衡、混淆,不良性文化、性行为与社会道德标准相去甚远的现象,部分未成年人性道德意志薄弱,判断能力、防御能力低下,易受色情文化、网络成瘾等负面影响。因此,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要力争坚持性道德认知和性道德行为的统一原则,加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人格教育力度,不断充实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内容,重视未成年人不良性意识萌动和不良性行为冲动带来的影响,重视引导未成年人建立正确审美标准及健康的审美情趣,关注未成年人性别定位及性别角色定位。加强未成年人性科学知识的学习,帮助未成年人建立正确的恋爱观、贞操观、忠洁观,加强自尊、自爱、自重教育,建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及道德观,提高未成年人的意志水平及鉴别能力,即使面对不良刺激及诱惑,也能正确选择、坚决抵制。帮助未成年人从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阶段的升华。
3.建立有利于未成年人性道德健康成长的和谐机制
构筑未成年人性道德建设的和谐机制,使教育的外部规范逐渐内化为人的内在意识和自觉行为,使未成年人性的道德水准逐渐达到社会规范的标准,才能真正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人性之和谐。 要尽快建立“学科指导、组织干预、环境教育三维并重”;“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防护保障机制,为未成年人性道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学校要重视未成年人性道德建设,避免道德教育滞后甚至“德育失衡”现象,要力争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地方特点的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的体系、内容和方法。学校进行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要以人为本,循序渐进,深入细致且生动有趣,避免教条主义的传统道德教育模式。同时要加大未成年人性道德研究的力度,组织高水平、高质量、多学科合作的学科队伍,加大学术研究的力度。加强教育者的培训学习和专业指导,提高教师自身道德修养与道德风范及道德教育的效能。学校和家长应密切配合,协同一致,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性问题的警觉意识和判断能力,掌握科学有效的性教育理论和方法,敢于直面未成年人的疑惑,重视家庭对未成年人性道德养成的基础作用。应加大政府综合治理,社会各行业为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加强性科学的普及和宣传教育,消除性环境污染,构建绿色通道,加大环境净化,预防干预的力度,把好精神文化产品入口关,建立“健康准入”机制,形成教育机构、社区服务、司法部门、医疗卫生、宣传媒体、网络机构等整体介入未成年人性道德建设的民心工程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的合力作用。建构方向一致、充满活力、文明和谐的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网络。
4.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性保护法,为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提供法制保障
大力加强社会法制监管力度,大力开展未成年人性法制教育,使说理教育与法律干预相结合,严肃处理未成年人性侵害事件,肃清不良社会风气,加强网络立法,建立绿色网络空间。教育、行政、司法、文化等部门联合起来,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推动和保障性道德教育的顺利、深入开展。
与此同时,呼吁我国尽快出台未成年人性保护法,促进未成年人性教育早日纳入法制轨道。最终代表人类进步和文明高度发达的绝对不是原子弹和经济指数,而是道德指数。我们关注未成年人性道德建设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收稿日期:2013-05-24
【关键词】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和谐社会不仅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追求人与性之和谐。人类的性,是人的生理构造和生物本能的自然属性与人的心理发展和伦理道德规范的社会属性的和谐统一,反映了个体的自然需要和社会对其道德行为约束的基本要求。
未成年人主要是指18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他们的生理发育、心理发展,尤其是道德心理尚未成熟,在不良的性信息刺激下,性腺过早觉醒、性冲动提前,而性心理结构还不完善、不健全,个体对性欲求、性冲动的控制难以达到理智状态。
据某医院妇科医生介绍,时常有十六、七岁的未成年人到医院做人工流产手术;一个13岁的女孩子居然生下一个足月的婴儿,而在女孩怀孕的9个月中,家长和老师乃至女孩子本人却无察觉,而婴儿的“父亲”恰是女孩的同班同学,也是13岁。如此稚嫩之举,难留童年的快乐。笔者从事中学班主任工作将近十年,目睹中学生早恋非常严重。而我们教师也做了大量心理、性教育工作,但始终效果不容乐观。现实生活不仅仅上述一例,可以说是据不胜举。人与性的失衡,警示国人理性思考:“救救我们的孩子!”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刻不容缓。提高未成年人道德认知和道德意志能力加强未成年人性道德建设应采取以下一些对策:
1.构建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
加强未成年人性教育课程的研究与实施,发达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1967年美国“全国学校委员会联合会”推行中小学12年连续性教育。瑞典1975年专门修正法律,提出在性生理教育的同时,充实性道德、性评价的内容,进行性社会学、性伦理学和宗教观教育,强调性责任和性约束的教育。日本在70年代提出性教育首先应当是性的文明教育、伦理教育和道德教育,其次才是性的卫生教育。90年代,国际教育基金会和中国合作,专题讨论了“道德伦理教育在有关领域的地位”、“人格教育是性教育的途径”等理论与实践问题。适应国际性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应尽快把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纳入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卫生保健教育、法制教育的课程体系,逐渐完善课程的内容和评价标准。
2.提高未成年人道德认知和道德意志能力
现今未成年人易出现性道德认知模糊、失衡、混淆,不良性文化、性行为与社会道德标准相去甚远的现象,部分未成年人性道德意志薄弱,判断能力、防御能力低下,易受色情文化、网络成瘾等负面影响。因此,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要力争坚持性道德认知和性道德行为的统一原则,加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人格教育力度,不断充实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内容,重视未成年人不良性意识萌动和不良性行为冲动带来的影响,重视引导未成年人建立正确审美标准及健康的审美情趣,关注未成年人性别定位及性别角色定位。加强未成年人性科学知识的学习,帮助未成年人建立正确的恋爱观、贞操观、忠洁观,加强自尊、自爱、自重教育,建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及道德观,提高未成年人的意志水平及鉴别能力,即使面对不良刺激及诱惑,也能正确选择、坚决抵制。帮助未成年人从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阶段的升华。
3.建立有利于未成年人性道德健康成长的和谐机制
构筑未成年人性道德建设的和谐机制,使教育的外部规范逐渐内化为人的内在意识和自觉行为,使未成年人性的道德水准逐渐达到社会规范的标准,才能真正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人性之和谐。 要尽快建立“学科指导、组织干预、环境教育三维并重”;“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防护保障机制,为未成年人性道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学校要重视未成年人性道德建设,避免道德教育滞后甚至“德育失衡”现象,要力争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地方特点的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的体系、内容和方法。学校进行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要以人为本,循序渐进,深入细致且生动有趣,避免教条主义的传统道德教育模式。同时要加大未成年人性道德研究的力度,组织高水平、高质量、多学科合作的学科队伍,加大学术研究的力度。加强教育者的培训学习和专业指导,提高教师自身道德修养与道德风范及道德教育的效能。学校和家长应密切配合,协同一致,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性问题的警觉意识和判断能力,掌握科学有效的性教育理论和方法,敢于直面未成年人的疑惑,重视家庭对未成年人性道德养成的基础作用。应加大政府综合治理,社会各行业为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加强性科学的普及和宣传教育,消除性环境污染,构建绿色通道,加大环境净化,预防干预的力度,把好精神文化产品入口关,建立“健康准入”机制,形成教育机构、社区服务、司法部门、医疗卫生、宣传媒体、网络机构等整体介入未成年人性道德建设的民心工程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的合力作用。建构方向一致、充满活力、文明和谐的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网络。
4.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性保护法,为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提供法制保障
大力加强社会法制监管力度,大力开展未成年人性法制教育,使说理教育与法律干预相结合,严肃处理未成年人性侵害事件,肃清不良社会风气,加强网络立法,建立绿色网络空间。教育、行政、司法、文化等部门联合起来,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推动和保障性道德教育的顺利、深入开展。
与此同时,呼吁我国尽快出台未成年人性保护法,促进未成年人性教育早日纳入法制轨道。最终代表人类进步和文明高度发达的绝对不是原子弹和经济指数,而是道德指数。我们关注未成年人性道德建设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收稿日期:201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