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区域特征和汽修行业特色,立足于职业岗位分析,确定人才培养定位和教学标准内涵,设计了多层次职业能力结构模型与标准体系。以“岗位引领”、“能力递进”为导向,完成课程体系的重构任务,突出了职业岗位要求在课程体系中的主线地位。
关键词:职业岗位;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重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199-02
在高速发展的汽车产业新环境下,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主要取决于人才的培养定位和培养过程,人才培养定位主要是基于社会对于专业不断变化的需求而调整,而其核心是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其实施方法,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1]。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期间,汽修专业的课程体系立足于职业岗位分析,针对学习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能力要求,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明确对应,对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人才培养定位及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
1.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内涵。我们成立了以汽车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在汽修专业人才培养职业岗位的定位上,本专业根据市场对现代汽车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兼顾汽车制造企业及其他岗位需求。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技能,能从事于现代汽车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
2.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人才培养定位。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立足于职业岗位分析,确定汽修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岗位是学生适合到汽车行业等部门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生产装配、汽车服务企业经营等岗位;次要岗位是从事汽车及零配件销售、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鉴定评估、汽车美容等岗位;发展岗位为车间主管、服务经理、技术总监等岗位。
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1.遵循高职教育规律,构建职业能力结构要素与标准。通过对汽车维修企业的调查和走访,对主要职业岗位进行深入分析,确定与汽车维修工种职责相匹配的岗位能力,我们构建了汽修专业的职业能力架构,其能力结构划分为专业核心能力、专业基础能力、通用能力三个不同的层次。专业基础能力是掌握专业核心能力的前提,专业核心能力是专业的根本保证。设置专业选修课,以培养专业拓展能力和通用拓展能力。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能力架构设计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多层次能力结构模型,并探索性、创新性地规划了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标准体系。
2.高职教育双证融通,凸显能力本位教育。双证书融通制度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从始至终都应该发挥指挥棒的作用。(1)专业类职业资格证书及等级:学生毕业前必须获得汽车维修工证(中、高级)、计算机绘图证书等专业技能证书;选考钳工证、焊工证、车工证、维修电工证、驾驶证等证书。(2)通用类职业技能证书:学生毕业前必须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证书两项通用类职业技能证书。
三、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1.当前汽修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1)汽修专业高职教育定位不合理。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校内实训室不能创造真实的生产环境。(2)现代汽车技术随着电脑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内容部分重复且相对滞后于产业发展。(3)没有基于汽修专业职业岗位的要求,课程体系设置不能准确对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4)缺乏理实融合贯通的高质量教材,形成满足学生就业及发展的特色教材。(5)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理论学习没有实践基础,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内容的补充或验证。
2.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能力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能力课程体系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由行业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研究职业岗位(群)必备的专业能力,构建职业能力结构要素与标准,进行工作过程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设计课程情景、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实施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最后进行教学设计评估。
3.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重构。(1)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优化的标准。教材开发要切实反映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对接企业用人需求[3]。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优化的标准,强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将其融入课程体系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中;体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内容,使学习和工作在领域、任务、和过程上对接;符合高职教学规律、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和认识递进规律;课程质量控制体系具有可操作性。(2)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结合武汉地区汽车维修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的设置将职业岗位能力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训项目有机结合,形成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各与之相应的实践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获得从事某一职业岗位所必需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又能获得满足未来就业的职业通用能力和拓展能力,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看出,汽修专业能力课程体系构建突出了“岗位引领、分段培养、能力递进”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特点,遵循知识、操作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能力培养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成为人才成长由新手、高级工、技师到专家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本文总结了在对汽车维修专业岗位(群)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理顺其所对应的就业岗位,归纳分析对应岗位能力要求,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开发岗位(群)中必须具备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形成汽修专业特色的职业能力架构。用职业岗位能力的标准来衡量学习的内容、设置的课程,构建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职业“岗位引领”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递进”培养为核心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新理念的课程体系。
通过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能使课程成为连接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的桥梁,学生走出校门能够适应汽车维修行业的相关岗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岗位迁移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教发[2014]6号.2014.
[2]王继平.回望2014年: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的十大突破[N].中国教育报.2015-01-05.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2]9号.
关键词:职业岗位;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重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199-02
在高速发展的汽车产业新环境下,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主要取决于人才的培养定位和培养过程,人才培养定位主要是基于社会对于专业不断变化的需求而调整,而其核心是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其实施方法,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1]。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期间,汽修专业的课程体系立足于职业岗位分析,针对学习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能力要求,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明确对应,对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人才培养定位及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
1.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内涵。我们成立了以汽车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在汽修专业人才培养职业岗位的定位上,本专业根据市场对现代汽车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兼顾汽车制造企业及其他岗位需求。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技能,能从事于现代汽车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
2.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人才培养定位。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立足于职业岗位分析,确定汽修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岗位是学生适合到汽车行业等部门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生产装配、汽车服务企业经营等岗位;次要岗位是从事汽车及零配件销售、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鉴定评估、汽车美容等岗位;发展岗位为车间主管、服务经理、技术总监等岗位。
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1.遵循高职教育规律,构建职业能力结构要素与标准。通过对汽车维修企业的调查和走访,对主要职业岗位进行深入分析,确定与汽车维修工种职责相匹配的岗位能力,我们构建了汽修专业的职业能力架构,其能力结构划分为专业核心能力、专业基础能力、通用能力三个不同的层次。专业基础能力是掌握专业核心能力的前提,专业核心能力是专业的根本保证。设置专业选修课,以培养专业拓展能力和通用拓展能力。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能力架构设计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多层次能力结构模型,并探索性、创新性地规划了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标准体系。
2.高职教育双证融通,凸显能力本位教育。双证书融通制度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从始至终都应该发挥指挥棒的作用。(1)专业类职业资格证书及等级:学生毕业前必须获得汽车维修工证(中、高级)、计算机绘图证书等专业技能证书;选考钳工证、焊工证、车工证、维修电工证、驾驶证等证书。(2)通用类职业技能证书:学生毕业前必须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证书两项通用类职业技能证书。
三、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1.当前汽修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1)汽修专业高职教育定位不合理。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校内实训室不能创造真实的生产环境。(2)现代汽车技术随着电脑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内容部分重复且相对滞后于产业发展。(3)没有基于汽修专业职业岗位的要求,课程体系设置不能准确对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4)缺乏理实融合贯通的高质量教材,形成满足学生就业及发展的特色教材。(5)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理论学习没有实践基础,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内容的补充或验证。
2.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能力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能力课程体系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由行业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研究职业岗位(群)必备的专业能力,构建职业能力结构要素与标准,进行工作过程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设计课程情景、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实施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最后进行教学设计评估。
3.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重构。(1)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优化的标准。教材开发要切实反映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对接企业用人需求[3]。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优化的标准,强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将其融入课程体系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中;体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内容,使学习和工作在领域、任务、和过程上对接;符合高职教学规律、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和认识递进规律;课程质量控制体系具有可操作性。(2)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结合武汉地区汽车维修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的设置将职业岗位能力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训项目有机结合,形成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各与之相应的实践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获得从事某一职业岗位所必需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又能获得满足未来就业的职业通用能力和拓展能力,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看出,汽修专业能力课程体系构建突出了“岗位引领、分段培养、能力递进”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特点,遵循知识、操作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能力培养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成为人才成长由新手、高级工、技师到专家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本文总结了在对汽车维修专业岗位(群)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理顺其所对应的就业岗位,归纳分析对应岗位能力要求,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开发岗位(群)中必须具备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形成汽修专业特色的职业能力架构。用职业岗位能力的标准来衡量学习的内容、设置的课程,构建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职业“岗位引领”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递进”培养为核心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新理念的课程体系。
通过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能使课程成为连接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的桥梁,学生走出校门能够适应汽车维修行业的相关岗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岗位迁移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教发[2014]6号.2014.
[2]王继平.回望2014年: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的十大突破[N].中国教育报.2015-01-05.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