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青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朱永新先生也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在社会愈加呼唤阅读素养、人们更加期盼阅读能力的今天,作为学习与阅读主体的广大中学生们的阅读现状是怎样的?他们的阅读成效又如何呢?经过对三届高中毕业生阅读情况的跟踪调查,笔者初步得出结论:科学、合理的阅读,促进学生的学习,助力他们的成长。
一、现代中学生的阅读特征
随着全民阅读、书香校园等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阅读能力被演绎为人们处理生活、社会信息的能力,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得到了空前的重视。笔者在多年的学校图书馆工作中,对现代中学生的阅读特征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1.人均阅读量逐年增加
中学生人均阅读量的高低是校园阅读推广活动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图书馆资源的质量和学生的自主支配时间。首先,由于阅读活动的开展,教育部门加大了学校图书馆的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图书馆的学习环境和资源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其次,阅读课堂的开设和阅读指导的深入,增加了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以下是我校图书馆近五年的使用情况统计(见表1):
表1
数据表明,五年间学校图书馆的各项使用指标都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如2012年读者到馆率达100%,较2008年提高了31.87%,实现了校内“全民阅读”;五年间,全校借出图书总数增加了27 407册,增幅达74.98%,年均增长近15%。
2.阅读目标多元化
现代中学生个性鲜明,学习、生活自主性强。在阅读课堂和教师的指导下,他们结合学习和自我爱好,阅读目标趋向多元化,主要分为目标性阅读和消遣性阅读两种。目标性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这些学生大都能较好地完成学业任务,阅读一些对自己学习和成长有利的图书,如文学经典、名人传记类图书;也有的学生看一些趣味性书刊,如旅游、生活类图书,以缓解学习压力,这也是目标性读书的一种。目标性阅读是学生社会需要的内化,是课堂教育、学生个性发展等因素的综合产物。消遣性阅读是指部分学生阅读的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只是对图书进行浅阅读,对书中的语言、写作技巧和主体思想等不进行思考,对阅读没有自我的思想意识。消遣性阅读只是为了消磨时间,不能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产生影响。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成长期,思想还不成熟,阅读具有阶段性,阅读的目标具有相对性,目标性阅读和消遣性阅读经常相互转化,甚至相互依存。
3.阅读方式多样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的日益信息化,现代中学生的阅读方式较传统阅读有了很大变化。首先,阅读资源获取途径的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借阅和购买外,网络成了现代中学生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从我校图书馆2012年读者到馆率达100%的结果可推断,学生办证率肯定也达到了100%。但从日常生活观察得知,现代高中学生90%以上都拥有一部以上的手机,加上他们拥有的iPad、手提电脑等移动阅读设备,生均拥有的现代阅读设备完全有可能超过了100%。因此,他们不再局限于阅读传统纸质资源,转而更喜欢借助现代阅读设备进行阅读;他们不仅阅读文字,更喜欢绘本阅读、视屏阅读等。阅读方式的多样化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中学生阅读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校园阅读发展的方向。
二、现代中学生的阅读成效
推广阅读的同时,中学生的阅读成效如何,如何对他们的阅读进行科学指导等问题又摆在学校和家长面前。阅读固然有益,但如果一味地沉溺阅读或阅读内容太过自我与片面,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这也是推广校园阅读的主要障碍。学校图书馆作为资源的建设管理者和校园文化发展的引领者,努力提高办馆效益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成效和校园阅读的质量,以探索出更为科学的阅读指导策略。
1.阅读总量与学业成绩
本文所指的阅读总量是指学生在某一固定时间段内利用学校图书馆进行阅读的图书册数总和,如学生高中三年到学校图书馆所借图书的总量;学业成绩则是指学生在某一特定的学习阶段内最终所取得的成绩,如中考、高考成绩。科学、合理的阅读促进人的成长,反之,将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不利。正因为如此,一些家长和教师存在课外阅读耽误学习、荒废学业的片面认识。推广阅读时,如何做到既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又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质量,是校园阅读推广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学校图书馆在把好资源质量关的基础上,要做好学生的阅读跟踪调查,分析学生的阅读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探索出更为科学的阅读指导策略。
为了探讨学生阅读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在实践工作中,笔者从2008年开始,对我校学生的阅读与学业成绩进行跟踪调查,并对2010年、2011年、2012年毕业的高中毕业生中三年借阅量分别位居该年级前100名、110名、150名的学生的阅读总量与高考成绩之间进行了调查比较(见表2)。数据表明:(1)2010届调查的高中三年阅读量前100名学生中,5人缺席高考,参考95人,其中文、理两科的学生分数上重点线的比例均远远高出全校相应科别平均水平。(2)2011届调查的高中三年阅读量前110名学生中,7人缺席高考,参考103人,文科上重点线的比全校文科重点率高出7.92%,理科则高出2.29%。(3)2012届调查的高中三年借阅量年级前150名的学生,有效调查对象132人,文、理两科上重点线比例均高于全校相应科别平均水平,其中文科调查对象超出全校文科平均水平18.45%。事实证明,那些阅读量较多的学生群体,不但学业成绩没有受到影响,相反还取得了比其他学生更为优异的成绩。这也说明了合理的阅读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只会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表2
2.阅读内容与自我成长
关注群体阅读的同时,如何更好掌握个体的阅读规律,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阅读观,是阅读指导工作的重要一环。为了解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的阅读详情,给大家传递更多的阅读“正能量”,图书馆分别从2010年、2011年、2012年的高三毕业生中,选取一位图书馆的“常客”进行了调查分析(见表3)。 表3
从表3可以看出,三位学生在校期间都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每学年40个星期计算,三年时间里,同为理科的A学生和B学生,大约每周阅读2册图书,而文科的C学生,其阅读量每周达3册以上。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22大类图书中,他们各自的部分阅读类别见表4。
表4
分析得知:三位学生所看图书的题材较广,内容既有相同之处,又因所选学科和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区别。首先,他们都比较注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而对文化教育G类图书不是那么关注,特别是A学生,三年中只借了1册该类书籍;第二,文科的C学生所看的文学类图书明显多于读理科的A、B学生,而理科的A、B学生对自然科学图书的阅读量明显高过文科的C学生;第三,同为女生的B、C学生均比男学生A更喜欢看文学类书籍,注重艺术类图书的阅读,男学生A对哲学、史地图书的兴趣明显高于女学生。作为学习与阅读的“双”领军人物,他们对语言文字、技术类图书都有一定的阅读需求。
3.阅读与课堂学习
对于学生来说,如何处理好目前的阅读与当前的考试,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我校高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中,曾出了一道“请推荐一种你最喜欢看的报刊,并写出推荐辞”的主观题,900多位学生的答题结
果显示,日常的报刊阅读和学生的课堂学习,特别是语文课堂的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是学生列举的排前十名的报刊阅读人数及他们的当次语文考试成绩及作文成绩对比(见表5)。
表5
结果显示,大家耳熟能详的《读者》《看天下》位居前列,关注度较高的《意林》《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也都排在前十位。是不是大家喜欢看的都有利于课堂学习呢?《读者》《青年文摘》是综合性的杂文刊物,内容多为一些片段性的东西,适合于短时间的浅阅读、碎阅读,看后给人的收获就是:知道了,并不需要读者太多的思考,也许正因如此,它们的读者成绩并不是很理想。《看天下》《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都是时政性的报刊,内容新颖、独特,需要人静下心来细阅读,并进行分析、思考,久而久之,对思考能力、理解能力有很大帮助。数据表明,它们的读者中总成绩处于高分段人数均达到了25%以上,高分段作文的人数比例也全部超过了5%,《看天下》的读者还是本次作文高分段比例最高的。
能力因人而异,阅读爱好、阅读需求更是各自迥异。正如规律在众生中体现一样,整个年级900多人的群体,在不设任何限制的前提下,学生的主观倾向也许就是阅读与课堂学习的规律。
三、结束语
倡导全民阅读之际,作为当地的一所名校,从推广校园阅读的角度出发,以学校图书馆为阵地,对现代中学生的阅读和成长规律进行了探讨,局限于空间和资源的限制,结论未必绝对科学,但却是现代中学阅读与成长的现实缩影。文学大师余秋雨说:要读一流的好书;阅读要读得少而精,不要贪多。作为国家与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未来国家公民社会能力的重要标志,他们的阅读素质将决定国家与民族未来的素质,他们读什么、怎么读和要他们读一样重要,因为只有对学习和成长有利的阅读才是“正能量”。
参考文献
[1] 高淑莲.中学生阅读分析及引导[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3):90-91.
[2] 谢晗.中学生阅读推广探究[J].图书馆论坛,2011(2):123-125.
[3] 卓毓荣.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存在问题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广州市调研实证数据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6):32-35.
[4] 毛倩.学生阅读心理剖析与引导策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80-82.
一、现代中学生的阅读特征
随着全民阅读、书香校园等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阅读能力被演绎为人们处理生活、社会信息的能力,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得到了空前的重视。笔者在多年的学校图书馆工作中,对现代中学生的阅读特征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1.人均阅读量逐年增加
中学生人均阅读量的高低是校园阅读推广活动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图书馆资源的质量和学生的自主支配时间。首先,由于阅读活动的开展,教育部门加大了学校图书馆的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图书馆的学习环境和资源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其次,阅读课堂的开设和阅读指导的深入,增加了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以下是我校图书馆近五年的使用情况统计(见表1):
表1
数据表明,五年间学校图书馆的各项使用指标都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如2012年读者到馆率达100%,较2008年提高了31.87%,实现了校内“全民阅读”;五年间,全校借出图书总数增加了27 407册,增幅达74.98%,年均增长近15%。
2.阅读目标多元化
现代中学生个性鲜明,学习、生活自主性强。在阅读课堂和教师的指导下,他们结合学习和自我爱好,阅读目标趋向多元化,主要分为目标性阅读和消遣性阅读两种。目标性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这些学生大都能较好地完成学业任务,阅读一些对自己学习和成长有利的图书,如文学经典、名人传记类图书;也有的学生看一些趣味性书刊,如旅游、生活类图书,以缓解学习压力,这也是目标性读书的一种。目标性阅读是学生社会需要的内化,是课堂教育、学生个性发展等因素的综合产物。消遣性阅读是指部分学生阅读的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只是对图书进行浅阅读,对书中的语言、写作技巧和主体思想等不进行思考,对阅读没有自我的思想意识。消遣性阅读只是为了消磨时间,不能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产生影响。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成长期,思想还不成熟,阅读具有阶段性,阅读的目标具有相对性,目标性阅读和消遣性阅读经常相互转化,甚至相互依存。
3.阅读方式多样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的日益信息化,现代中学生的阅读方式较传统阅读有了很大变化。首先,阅读资源获取途径的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借阅和购买外,网络成了现代中学生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从我校图书馆2012年读者到馆率达100%的结果可推断,学生办证率肯定也达到了100%。但从日常生活观察得知,现代高中学生90%以上都拥有一部以上的手机,加上他们拥有的iPad、手提电脑等移动阅读设备,生均拥有的现代阅读设备完全有可能超过了100%。因此,他们不再局限于阅读传统纸质资源,转而更喜欢借助现代阅读设备进行阅读;他们不仅阅读文字,更喜欢绘本阅读、视屏阅读等。阅读方式的多样化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中学生阅读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校园阅读发展的方向。
二、现代中学生的阅读成效
推广阅读的同时,中学生的阅读成效如何,如何对他们的阅读进行科学指导等问题又摆在学校和家长面前。阅读固然有益,但如果一味地沉溺阅读或阅读内容太过自我与片面,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这也是推广校园阅读的主要障碍。学校图书馆作为资源的建设管理者和校园文化发展的引领者,努力提高办馆效益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成效和校园阅读的质量,以探索出更为科学的阅读指导策略。
1.阅读总量与学业成绩
本文所指的阅读总量是指学生在某一固定时间段内利用学校图书馆进行阅读的图书册数总和,如学生高中三年到学校图书馆所借图书的总量;学业成绩则是指学生在某一特定的学习阶段内最终所取得的成绩,如中考、高考成绩。科学、合理的阅读促进人的成长,反之,将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不利。正因为如此,一些家长和教师存在课外阅读耽误学习、荒废学业的片面认识。推广阅读时,如何做到既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又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质量,是校园阅读推广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学校图书馆在把好资源质量关的基础上,要做好学生的阅读跟踪调查,分析学生的阅读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探索出更为科学的阅读指导策略。
为了探讨学生阅读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在实践工作中,笔者从2008年开始,对我校学生的阅读与学业成绩进行跟踪调查,并对2010年、2011年、2012年毕业的高中毕业生中三年借阅量分别位居该年级前100名、110名、150名的学生的阅读总量与高考成绩之间进行了调查比较(见表2)。数据表明:(1)2010届调查的高中三年阅读量前100名学生中,5人缺席高考,参考95人,其中文、理两科的学生分数上重点线的比例均远远高出全校相应科别平均水平。(2)2011届调查的高中三年阅读量前110名学生中,7人缺席高考,参考103人,文科上重点线的比全校文科重点率高出7.92%,理科则高出2.29%。(3)2012届调查的高中三年借阅量年级前150名的学生,有效调查对象132人,文、理两科上重点线比例均高于全校相应科别平均水平,其中文科调查对象超出全校文科平均水平18.45%。事实证明,那些阅读量较多的学生群体,不但学业成绩没有受到影响,相反还取得了比其他学生更为优异的成绩。这也说明了合理的阅读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只会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表2
2.阅读内容与自我成长
关注群体阅读的同时,如何更好掌握个体的阅读规律,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阅读观,是阅读指导工作的重要一环。为了解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的阅读详情,给大家传递更多的阅读“正能量”,图书馆分别从2010年、2011年、2012年的高三毕业生中,选取一位图书馆的“常客”进行了调查分析(见表3)。 表3
从表3可以看出,三位学生在校期间都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每学年40个星期计算,三年时间里,同为理科的A学生和B学生,大约每周阅读2册图书,而文科的C学生,其阅读量每周达3册以上。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22大类图书中,他们各自的部分阅读类别见表4。
表4
分析得知:三位学生所看图书的题材较广,内容既有相同之处,又因所选学科和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区别。首先,他们都比较注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而对文化教育G类图书不是那么关注,特别是A学生,三年中只借了1册该类书籍;第二,文科的C学生所看的文学类图书明显多于读理科的A、B学生,而理科的A、B学生对自然科学图书的阅读量明显高过文科的C学生;第三,同为女生的B、C学生均比男学生A更喜欢看文学类书籍,注重艺术类图书的阅读,男学生A对哲学、史地图书的兴趣明显高于女学生。作为学习与阅读的“双”领军人物,他们对语言文字、技术类图书都有一定的阅读需求。
3.阅读与课堂学习
对于学生来说,如何处理好目前的阅读与当前的考试,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我校高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中,曾出了一道“请推荐一种你最喜欢看的报刊,并写出推荐辞”的主观题,900多位学生的答题结
果显示,日常的报刊阅读和学生的课堂学习,特别是语文课堂的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是学生列举的排前十名的报刊阅读人数及他们的当次语文考试成绩及作文成绩对比(见表5)。
表5
结果显示,大家耳熟能详的《读者》《看天下》位居前列,关注度较高的《意林》《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也都排在前十位。是不是大家喜欢看的都有利于课堂学习呢?《读者》《青年文摘》是综合性的杂文刊物,内容多为一些片段性的东西,适合于短时间的浅阅读、碎阅读,看后给人的收获就是:知道了,并不需要读者太多的思考,也许正因如此,它们的读者成绩并不是很理想。《看天下》《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都是时政性的报刊,内容新颖、独特,需要人静下心来细阅读,并进行分析、思考,久而久之,对思考能力、理解能力有很大帮助。数据表明,它们的读者中总成绩处于高分段人数均达到了25%以上,高分段作文的人数比例也全部超过了5%,《看天下》的读者还是本次作文高分段比例最高的。
能力因人而异,阅读爱好、阅读需求更是各自迥异。正如规律在众生中体现一样,整个年级900多人的群体,在不设任何限制的前提下,学生的主观倾向也许就是阅读与课堂学习的规律。
三、结束语
倡导全民阅读之际,作为当地的一所名校,从推广校园阅读的角度出发,以学校图书馆为阵地,对现代中学生的阅读和成长规律进行了探讨,局限于空间和资源的限制,结论未必绝对科学,但却是现代中学阅读与成长的现实缩影。文学大师余秋雨说:要读一流的好书;阅读要读得少而精,不要贪多。作为国家与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未来国家公民社会能力的重要标志,他们的阅读素质将决定国家与民族未来的素质,他们读什么、怎么读和要他们读一样重要,因为只有对学习和成长有利的阅读才是“正能量”。
参考文献
[1] 高淑莲.中学生阅读分析及引导[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3):90-91.
[2] 谢晗.中学生阅读推广探究[J].图书馆论坛,2011(2):123-125.
[3] 卓毓荣.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存在问题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广州市调研实证数据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6):32-35.
[4] 毛倩.学生阅读心理剖析与引导策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