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部崛起的关键在河南
河南省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省与经济大省,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中部省区之首。同时,也要看到,河南人均收入水平以及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都比较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更为艰巨。因此,没有河南的中原崛起就没有中部的崛起。
中原崛起的核心内涵是要通过正确选择发展途径、合理进行区域布局、加快完善市场体制、高度重视人才强省等一系列战略措施的实施,使河南省经济总量指标和经济质量效益指标始终居于中西部地区首位。在一系列战略措施中,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中原崛起的根本途径。
科技进步是决定性因素
依托科技进步既是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河南实现中原崛起的现实选择。要实现中原崛起,必须强化科技首位观念,真正把科技进步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强化科技部门的纽带作用,找准科技工作的着力点;构建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强化科技创新体制,培植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是河南科学技术发展较快的时期,具有实现中原崛起的潜在优势。2004年河南省引进技术涉及诸多行业和部门,且行业变化较大。从合同金额上看,技术引进主要集中于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食品加工业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领域,分别占合同总金额的30.55%,11.78%和11.12%。从合同数量上看,技术引进主要集中于土木工程建筑业,交通设备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及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河南省的制造业引进技术合同数为18个,占总项目数的52.93%,引进技术成交金额达3342.3万美元,占总成交金额的56.24%,技术引进的行业集中度高,显示出了河南省技术引进的目的性很强,不是盲目地全面引进,而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有目的地重点引进。
技术与经济:脱臼严重
技术引进为河南省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明显的,但技术引进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容忽视,而且此类问题的存在较严重地影响河南科技进步的健康发展。
引进规模不大,与经济发展不同步,排名靠后:与一些经济发达省份比,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即使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及河南的兄弟省份相比也稍显逊色,2004年全国35个省级技术进口总额排名中河南省仅排在25位,这与GDP排名第5的经济大省不相适应。
技术来源局限于少数国家:河南省技术贸易伙伴已由初期的十几个国家扩展到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技术来源主要局限于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少数国家。河南技术引进在很大程度上过分依赖于西方少数发达国家,忽略了从印度、中国台湾这类在技术开发上处于全球领先的国家、地区引进技术。另外,重复引进、技术引进与国家科研开发相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许多技术引进合同不规范,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引进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加强技术引进,实现中原崛起
要实现河南的中原崛起,应当把握住科技进步这个永恒的主题,把技术引进与创新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跟上新经济时代的发展步伐。在实践中,应强化科技先导,使科技与政策、决策紧密结合,科学制定技术引进与创新发展规划。
因地制宜的原则
河南省技术引进必须遵循产业提升原则、效益优先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领先实用原则。引进的技术和项目必须做到即引即用、用之有效,明显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实现最佳的回报效应。引进不能盲目,要有可行性研究,特别要注意与河南的基础和优势相统一。瞄准国外先进技术进行高起点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管理部门在审查项目时,应鼓励多引进软件技术,可引进技术的就不必合资,国内能解决的技术就不必引进。
技术引进重点应放在促进经济结杉的调整上。从河南省产业现状分析,用以提升农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汽车及零配件业、电子信息业的技术引进是兰务之急。通过加大技术引进力度,尽快建成具有河南独特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链和产业群。
引进目录要详实
在确定技术引进策略和项目时,必须充分考虑行业特点和地域优势,要根据河南省“十一五”规划和科技发展规划建立鼓励、限制和禁止的引进技术目录,鼓励引进技术目录应体现“扶强不扶弱”的原则,侧重扶持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前沿企业,扶持对全省经济有重要影响的支柱企业,扶持在高新技术领域有广阔潜力的朝阳企业。
目前政府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比较凌乱。河南省商务厅、发改委、科技厅等部门都具有管理技术引进某一方面工作的职能,必须打破现有技术引进管理构架,把技术引进的前期论证纳入到技术引进管理中,建立并运行全新的管理机制。
建立技术引进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避免技术重复引进。信息系统要公布国家对技术引进的政策法规(国家鼓励、限制和禁止的引进技术目录)和近期技术引进动态,国内外行业技术概况等内容,全面反映国家技术引进的具体情况。
保护引进技术所有权
技术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十分重要,不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有效保护,就难以弥补企业引进技术的成本。许多发达国家都有技术所有权保护法规,保证专利技术在一定时期内的排他性,获取相应的经济利润。应制定相应的法规来约束技术市场的种种不规范行为,建立运转有序的技术市场。
提高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能力
真正拥有先进的技术,必须对引进技术加以消化吸收,在引进基础上培养创新能力。要避免陷入“引进一落后一再引进一再落后”的恶性循环,要加强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证可行性
可行性论证是技术引进必不可少的一环,尤其是重大项目的技术引进,可行性论证必须科学。基于河南省企业技术水平的限制,要把技术引进的前期论证纳入到技术引进中。要把可行性论证确定为技术引进的重要前提条件,详细了解引进技术的先进性,压低引进费用成本。认真做好国内技术市场的调研工作,跟踪了解发达国家技术创新最新成果,着力提高引进技术的起点,使引进技术具有当代技术的先进水平。要重视引进项目的效益,以市场为导向,优先选择具有市场开发前景,能够占领市场和扩大市场份额的先进技术,避免技术引进的盲目性和重复性,减少技术引进的成本。
民营企业技术引进不容忽视
相对于国有和集体经济,民营企业具有机制灵活、技术起点高、经营者责任意识强等优势。凡是国有和集体经济能够进入的,民营企业同样也可以进入,通过适度竞争,形成河南经济两翼齐飞、良性互动格局,可根据河南经济发展规划,每年公布由民营企业参与招标的发展项目,政府对最后的认定者,应不分经济性质,给予同等的资金注入和税收让利。凡是通过技术引进对河南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应按照政府出台的奖励办法,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务厅/河南财经学院)
河南省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省与经济大省,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中部省区之首。同时,也要看到,河南人均收入水平以及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都比较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更为艰巨。因此,没有河南的中原崛起就没有中部的崛起。
中原崛起的核心内涵是要通过正确选择发展途径、合理进行区域布局、加快完善市场体制、高度重视人才强省等一系列战略措施的实施,使河南省经济总量指标和经济质量效益指标始终居于中西部地区首位。在一系列战略措施中,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中原崛起的根本途径。
科技进步是决定性因素
依托科技进步既是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河南实现中原崛起的现实选择。要实现中原崛起,必须强化科技首位观念,真正把科技进步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强化科技部门的纽带作用,找准科技工作的着力点;构建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强化科技创新体制,培植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是河南科学技术发展较快的时期,具有实现中原崛起的潜在优势。2004年河南省引进技术涉及诸多行业和部门,且行业变化较大。从合同金额上看,技术引进主要集中于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食品加工业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领域,分别占合同总金额的30.55%,11.78%和11.12%。从合同数量上看,技术引进主要集中于土木工程建筑业,交通设备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及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河南省的制造业引进技术合同数为18个,占总项目数的52.93%,引进技术成交金额达3342.3万美元,占总成交金额的56.24%,技术引进的行业集中度高,显示出了河南省技术引进的目的性很强,不是盲目地全面引进,而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有目的地重点引进。
技术与经济:脱臼严重
技术引进为河南省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明显的,但技术引进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容忽视,而且此类问题的存在较严重地影响河南科技进步的健康发展。
引进规模不大,与经济发展不同步,排名靠后:与一些经济发达省份比,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即使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及河南的兄弟省份相比也稍显逊色,2004年全国35个省级技术进口总额排名中河南省仅排在25位,这与GDP排名第5的经济大省不相适应。
技术来源局限于少数国家:河南省技术贸易伙伴已由初期的十几个国家扩展到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技术来源主要局限于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少数国家。河南技术引进在很大程度上过分依赖于西方少数发达国家,忽略了从印度、中国台湾这类在技术开发上处于全球领先的国家、地区引进技术。另外,重复引进、技术引进与国家科研开发相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许多技术引进合同不规范,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引进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加强技术引进,实现中原崛起
要实现河南的中原崛起,应当把握住科技进步这个永恒的主题,把技术引进与创新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跟上新经济时代的发展步伐。在实践中,应强化科技先导,使科技与政策、决策紧密结合,科学制定技术引进与创新发展规划。
因地制宜的原则
河南省技术引进必须遵循产业提升原则、效益优先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领先实用原则。引进的技术和项目必须做到即引即用、用之有效,明显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实现最佳的回报效应。引进不能盲目,要有可行性研究,特别要注意与河南的基础和优势相统一。瞄准国外先进技术进行高起点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管理部门在审查项目时,应鼓励多引进软件技术,可引进技术的就不必合资,国内能解决的技术就不必引进。
技术引进重点应放在促进经济结杉的调整上。从河南省产业现状分析,用以提升农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汽车及零配件业、电子信息业的技术引进是兰务之急。通过加大技术引进力度,尽快建成具有河南独特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链和产业群。
引进目录要详实
在确定技术引进策略和项目时,必须充分考虑行业特点和地域优势,要根据河南省“十一五”规划和科技发展规划建立鼓励、限制和禁止的引进技术目录,鼓励引进技术目录应体现“扶强不扶弱”的原则,侧重扶持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前沿企业,扶持对全省经济有重要影响的支柱企业,扶持在高新技术领域有广阔潜力的朝阳企业。
目前政府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比较凌乱。河南省商务厅、发改委、科技厅等部门都具有管理技术引进某一方面工作的职能,必须打破现有技术引进管理构架,把技术引进的前期论证纳入到技术引进管理中,建立并运行全新的管理机制。
建立技术引进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避免技术重复引进。信息系统要公布国家对技术引进的政策法规(国家鼓励、限制和禁止的引进技术目录)和近期技术引进动态,国内外行业技术概况等内容,全面反映国家技术引进的具体情况。
保护引进技术所有权
技术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十分重要,不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有效保护,就难以弥补企业引进技术的成本。许多发达国家都有技术所有权保护法规,保证专利技术在一定时期内的排他性,获取相应的经济利润。应制定相应的法规来约束技术市场的种种不规范行为,建立运转有序的技术市场。
提高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能力
真正拥有先进的技术,必须对引进技术加以消化吸收,在引进基础上培养创新能力。要避免陷入“引进一落后一再引进一再落后”的恶性循环,要加强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证可行性
可行性论证是技术引进必不可少的一环,尤其是重大项目的技术引进,可行性论证必须科学。基于河南省企业技术水平的限制,要把技术引进的前期论证纳入到技术引进中。要把可行性论证确定为技术引进的重要前提条件,详细了解引进技术的先进性,压低引进费用成本。认真做好国内技术市场的调研工作,跟踪了解发达国家技术创新最新成果,着力提高引进技术的起点,使引进技术具有当代技术的先进水平。要重视引进项目的效益,以市场为导向,优先选择具有市场开发前景,能够占领市场和扩大市场份额的先进技术,避免技术引进的盲目性和重复性,减少技术引进的成本。
民营企业技术引进不容忽视
相对于国有和集体经济,民营企业具有机制灵活、技术起点高、经营者责任意识强等优势。凡是国有和集体经济能够进入的,民营企业同样也可以进入,通过适度竞争,形成河南经济两翼齐飞、良性互动格局,可根据河南经济发展规划,每年公布由民营企业参与招标的发展项目,政府对最后的认定者,应不分经济性质,给予同等的资金注入和税收让利。凡是通过技术引进对河南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应按照政府出台的奖励办法,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务厅/河南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