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九寨沟话兼有西南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的特点。九寨沟县居住着汉族、藏族、回族、羌族、满族等民族,语言成分较复杂。本文通过对九寨沟部分古词语的分析研究,以便更好地从词源学和方言学的角度认识这些词语。
关键词:九寨沟方言 土语词 考
一、断tuan35古定母桓韵山摄合口一等上声:追赶、赶走、评判
(1)紧赶把喂个儿猪给断开给,跑到菜园子后头吃菜气呀。(快把那头猪赶开,否则它要跑到菜园子里去吃菜。后头:里面。气:去)
(2)喂人跑得喜不快得,把我断得一身大汗呀莫断上。(那人跑得太快了,我追了一身汗还是没追上。呀:也)
《醒世因缘传》第六十八回“偏生的又撞见员外,又没叫俺进去,给了俺四五十个钱,立断出来了”。这里“立断出来了”就是当下被被赶出来了。“断”在西北方言里有“赶、撵”的意思,往往有厌恶的感情色彩,青海方言有“撵断”意思是不停地追赶人做事情:“你我哈再嫑撵断了,实在乏者不中了(不行了)”,“再不听话的话,干脆打者断出去叫单另过去给(分家单独生活)”。九寨沟方言有“断路”一词,意思是“撵路”:“喂娃断路哩(那小孩撵路呢)”,另外“断山狗”的“断”也是“撵”的意思,也可以说“撵山狗”:“尕娃家的喂个儿断山狗喜不攒劲得,把喂头老熊断得一趟子跑莫见了”,“王家的喂个儿撵山狗腿喜不长得,一飙就射出齐老”。
二、 縋t?uei35中古澄母支韵止摄合口三等去声
《说文解字》:“持僞切,以绳有所悬也,从系追声。”本义是糸在绳子上放下去。本地语义:①用绳索拴住人或物从上往下放 ②吊在物体上 ③拉紧。动作的方向可以是纵向也可以是横向。
(3)喂根儿树喜不高得,把绳绳子给缒紧给,我来老。(那棵树很高,把绳子抓紧些,我来了)
(4)就抓住喂个儿股股子,给缒得紧紧儿得给!(就抓住那根树枝,使劲抓住)
以上缒是纵向动作,下面是横向的动作:
(5)(拔河时)娃们些,把绳绳子给缒紧给,输呀。(孩子们,把绳子拉紧,否则要输)
(6)我坐溜索到河喂面气,你攒劲把绳绳子缒紧给,万万嫑松手。(我坐溜索到河对面去,你使劲把绳子拉住,千万别松手)
《左传·昭公十九年》:“子占使师夜缒而登。”《宋史》:“敌兵攻城,纲身督战,募壮士缒城而下。”这几则史料中的“缒”都是指“从高处缘绳索而下”。
三、 噘t?ye35(又读?hio35):责备、骂、数落
中古见母屑韵山摄合口四等入声。《说文》:古穴切,行流也,从水从夬。
(7)谁块都莫招惹他,哈噘~人哩,怪都怪死老。(哈:还。老:了)
(8)一大早起就把我~得一灿,我哈莫还一句哩。(一灿:一顿、一通)
本地人常说“日噘”,“日噘”的语义比“噘”重,但不及“骂”的语义重。“噘”侧重于“责备、指责、数落”,语言较文雅,“骂”侧重辱骂,语言很粗俗。
(9)我遭他给噘得一顿,把我说得瓜兮兮得。(语义较轻)
(10)我遭他给日噘得一顿,把我气求得!(语义较重)
本地话“噘”有两个读音,上塘地区读t?ye35,接近普通话读音,下塘地区读?hio35,接近甘肃文县话读音。
其实“噘”应作“决”,“决”本从水作“決”,义为水破堤而奔流,指其“骂”义犹如痛骂,骂得如水决堤。
元曲选:白仁甫《墙头马上》第三折[沽美酒]“本是好人家女艳冶,便待要兴词讼,发文牒,送到官司遭痛决。”刘省三《跻春台·东瓜女》:“债主见我钱难赚朝夕追逼实难堪。挨啗受吷不上算,还要骂我祖和先。”《川剧喜剧集·荷珠配》:“为人心不黑,死了无人诀。”诀的骂义,《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均未收。又写作“掘”,蒲松龄《蒲松龄全集·姑妇曲·悍妇回头》:“汉子惹着他也掘,婆婆惹着他也咒。”(上海古籍出版社881页)显然这里“掘”和“咒”为互文,义为“骂”,《汉语大字典·手部》将此句归入“用同倔、倔强”义项下,误。上述史料中的“决、诀、吷、掘”都有为“骂、数落、指责”义。有些史料又写作“绝”, 绝决同音,只是字形不同而已。《云阳县志·礼俗下·方言上》:“绝,骂也。”
四、吃劲t?h?22 t?in35:能干、有能力
(11)照喂!~得硬!一个人把杆杆子老完老。(老完老:扛完了)
(12)喂人喜不~得,一个人把一大片地锄完老。
吃劲是说一个人有能力,很能干,但很多时候却用于贬义,要么是对一个人的鄙视,要么是对一个人的讽刺。如“吃劲啥哩?哈不是喂块球形样样子!”是说某人那么能干,那么有本事,现在还是那样。再如“不管喂人阿门吃劲,我都不想尔视他。”是说不管那人有多能干,我都不想理睬他。
吃劲和攒劲的区别:
吃劲是形容词,是指某人表现出有能力,很能干的样子,攒劲是动词,意为使劲,加油。如:
(13)娃们些攒劲挖,再挖一阵就看到水老。
(14)看把他吃劲得硬,我们几块都断不上他。(看他能干的样子,我们几个都追不上他)
五、占tsan35:该不该说都要说、快人快语
这个词很有意思,本该写成溅,本地人把溅读为[tsan1],意为像水花一样四溅,给人活力四射的感觉,引申到人的身上,形容一个人很有活力,心直口快,心里有话装不住。这是一个贬义词,表示对某个人的不满,也表示对某个人做的某件事的不满。如:
(15)喂人硬~得很,紧说哩。(那人话太多了,一直在不停的说)
(16)~啥哩~!半个儿去!(别那么讨厌,到一边去)
由占和灵子组成的多音节合成词也很有意思。灵子可以理解为活泼伶俐的人,占灵子是指好表现自己的人,好逞能的人。这也是一个贬义词。如: (17)照喂占灵子,人家满莫开腔,把她说圆老!
(18)把喂占灵子!狗粪!谁块把她看得上?
值得一提的是,占和占灵子只指女性,一般不用来指男性,除非那个男子具有女性的性格;多数时候指未成年的女孩,有时也指成年女性。
六、关kuan51《广韵》——古丸切,中古见母桓韵山摄合口二等平声:穿
“关”在本地有“穿(针)、把榫头接上 、门闩子、关山”几个意义。
(19)妈得眼花看不着,你刺把线关给哈。(你刺把线关给哈:你去把线穿一下)
(20)这个儿针眼眼子喜不小得,铺盖线线子贯不过。(关不过:穿不过去)
“关”和“穿”在“穿透”“通过”“连贯”的意义上是相同的。区别在于:①老派用“关”新派用“穿”;②县城以南用“关”,县城以北用“穿”;③“穿”有“穿着”义,“关”无“穿着”义。我们来看史料中的“关”:
《说文》:“关,以木横持门户也。”(木:闩门的横木)《史记·魏公子列传》:“赢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赢于众人广坐之中。”(关:闩门的横木)《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关:闩门的横木)《汉书·王嘉传》:“大臣括发关械、裸躬受笞。”(关;通贯,意为贯通,贯穿)《礼记·杂记下》:“叔孙武叔朝,见轮人以其杖关毂而輠轮者。”(郑玄注:“轮人,作车轮之官。”关毂:穿入车辐之间)司马迁《报任安书》:“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关三木:加在颈、手足三个地方的刑具,即枷和桎梏。九寨沟人看见古人颈项上的枷木,说“喂人颈项上关得枷”)王充《论衡·程材》:“《春秋》五经,义相关穿。” (关,通贯,意为相通)
七、 谙?an44~22:猜测
读高平调时和读低平调时意义不同,读高平调时意为私藏、藏匿、隐藏,读低平调时意为猜测、推测。
(21)你各人价谙得好多各人价心吼头清楚。(谙:私藏。读高平调。心吼头:心里头)
(22)这是他悄悄谙哈得一笔钱,娃大老念书用呀。(谙:私藏。读高平调。念书:上学)
(23)你三达他们几块一大早就来老,我谙他们都哈莫吃饭,紧赶逗火给!(谙:猜。读低平调。紧赶逗火给:赶快生火做饭)
谙不到:想不到、猜不到。
(24)谁块知道喂梁上有老熊?谙都谙不到。(谙都谙不到:想都想不到)
(25)老天爷啥时候下雨,谁块都谙不到。
谙到:想到、猜到。
(26)我谙到穿畜子今晚黑要兰这条道来。(我猜到穿猪子今晚要从这条路来。穿畜子:穿猪子,一种野物,形状像猪)
(27)谙到他们饿呀,我叫娃们些带些水兰馍接次。(猜到他们会饿的,我叫孩子们带了些水和馍去接。兰:和。次:去)
“谙”和表示可能义的“哈帕”经常连用,以加强推测的语气。
(28)天黑尽老,我谙他们几块哈帕不来老。(我猜他们几个不会来了)
(29)夜个天黑老阿家的狗叫得一晚西,我谙哈帕是阿家死人呀。(昨晚上谁家的狗叫了一夜,我猜可能哪家要死人哩。
“谙”还经常放在“估”后组合成双音词“估谙”。
九寨沟县原名南坪县,历史上交通不便,是一个非常闭塞的地区,因而土语词保留得较好,通过研究这些土语词,我们认为九寨沟土话既有方言词的特点,也有古语词的特点,既有四川方言的特点,也有西北方言的特点。
关键词:九寨沟方言 土语词 考
一、断tuan35古定母桓韵山摄合口一等上声:追赶、赶走、评判
(1)紧赶把喂个儿猪给断开给,跑到菜园子后头吃菜气呀。(快把那头猪赶开,否则它要跑到菜园子里去吃菜。后头:里面。气:去)
(2)喂人跑得喜不快得,把我断得一身大汗呀莫断上。(那人跑得太快了,我追了一身汗还是没追上。呀:也)
《醒世因缘传》第六十八回“偏生的又撞见员外,又没叫俺进去,给了俺四五十个钱,立断出来了”。这里“立断出来了”就是当下被被赶出来了。“断”在西北方言里有“赶、撵”的意思,往往有厌恶的感情色彩,青海方言有“撵断”意思是不停地追赶人做事情:“你我哈再嫑撵断了,实在乏者不中了(不行了)”,“再不听话的话,干脆打者断出去叫单另过去给(分家单独生活)”。九寨沟方言有“断路”一词,意思是“撵路”:“喂娃断路哩(那小孩撵路呢)”,另外“断山狗”的“断”也是“撵”的意思,也可以说“撵山狗”:“尕娃家的喂个儿断山狗喜不攒劲得,把喂头老熊断得一趟子跑莫见了”,“王家的喂个儿撵山狗腿喜不长得,一飙就射出齐老”。
二、 縋t?uei35中古澄母支韵止摄合口三等去声
《说文解字》:“持僞切,以绳有所悬也,从系追声。”本义是糸在绳子上放下去。本地语义:①用绳索拴住人或物从上往下放 ②吊在物体上 ③拉紧。动作的方向可以是纵向也可以是横向。
(3)喂根儿树喜不高得,把绳绳子给缒紧给,我来老。(那棵树很高,把绳子抓紧些,我来了)
(4)就抓住喂个儿股股子,给缒得紧紧儿得给!(就抓住那根树枝,使劲抓住)
以上缒是纵向动作,下面是横向的动作:
(5)(拔河时)娃们些,把绳绳子给缒紧给,输呀。(孩子们,把绳子拉紧,否则要输)
(6)我坐溜索到河喂面气,你攒劲把绳绳子缒紧给,万万嫑松手。(我坐溜索到河对面去,你使劲把绳子拉住,千万别松手)
《左传·昭公十九年》:“子占使师夜缒而登。”《宋史》:“敌兵攻城,纲身督战,募壮士缒城而下。”这几则史料中的“缒”都是指“从高处缘绳索而下”。
三、 噘t?ye35(又读?hio35):责备、骂、数落
中古见母屑韵山摄合口四等入声。《说文》:古穴切,行流也,从水从夬。
(7)谁块都莫招惹他,哈噘~人哩,怪都怪死老。(哈:还。老:了)
(8)一大早起就把我~得一灿,我哈莫还一句哩。(一灿:一顿、一通)
本地人常说“日噘”,“日噘”的语义比“噘”重,但不及“骂”的语义重。“噘”侧重于“责备、指责、数落”,语言较文雅,“骂”侧重辱骂,语言很粗俗。
(9)我遭他给噘得一顿,把我说得瓜兮兮得。(语义较轻)
(10)我遭他给日噘得一顿,把我气求得!(语义较重)
本地话“噘”有两个读音,上塘地区读t?ye35,接近普通话读音,下塘地区读?hio35,接近甘肃文县话读音。
其实“噘”应作“决”,“决”本从水作“決”,义为水破堤而奔流,指其“骂”义犹如痛骂,骂得如水决堤。
元曲选:白仁甫《墙头马上》第三折[沽美酒]“本是好人家女艳冶,便待要兴词讼,发文牒,送到官司遭痛决。”刘省三《跻春台·东瓜女》:“债主见我钱难赚朝夕追逼实难堪。挨啗受吷不上算,还要骂我祖和先。”《川剧喜剧集·荷珠配》:“为人心不黑,死了无人诀。”诀的骂义,《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均未收。又写作“掘”,蒲松龄《蒲松龄全集·姑妇曲·悍妇回头》:“汉子惹着他也掘,婆婆惹着他也咒。”(上海古籍出版社881页)显然这里“掘”和“咒”为互文,义为“骂”,《汉语大字典·手部》将此句归入“用同倔、倔强”义项下,误。上述史料中的“决、诀、吷、掘”都有为“骂、数落、指责”义。有些史料又写作“绝”, 绝决同音,只是字形不同而已。《云阳县志·礼俗下·方言上》:“绝,骂也。”
四、吃劲t?h?22 t?in35:能干、有能力
(11)照喂!~得硬!一个人把杆杆子老完老。(老完老:扛完了)
(12)喂人喜不~得,一个人把一大片地锄完老。
吃劲是说一个人有能力,很能干,但很多时候却用于贬义,要么是对一个人的鄙视,要么是对一个人的讽刺。如“吃劲啥哩?哈不是喂块球形样样子!”是说某人那么能干,那么有本事,现在还是那样。再如“不管喂人阿门吃劲,我都不想尔视他。”是说不管那人有多能干,我都不想理睬他。
吃劲和攒劲的区别:
吃劲是形容词,是指某人表现出有能力,很能干的样子,攒劲是动词,意为使劲,加油。如:
(13)娃们些攒劲挖,再挖一阵就看到水老。
(14)看把他吃劲得硬,我们几块都断不上他。(看他能干的样子,我们几个都追不上他)
五、占tsan35:该不该说都要说、快人快语
这个词很有意思,本该写成溅,本地人把溅读为[tsan1],意为像水花一样四溅,给人活力四射的感觉,引申到人的身上,形容一个人很有活力,心直口快,心里有话装不住。这是一个贬义词,表示对某个人的不满,也表示对某个人做的某件事的不满。如:
(15)喂人硬~得很,紧说哩。(那人话太多了,一直在不停的说)
(16)~啥哩~!半个儿去!(别那么讨厌,到一边去)
由占和灵子组成的多音节合成词也很有意思。灵子可以理解为活泼伶俐的人,占灵子是指好表现自己的人,好逞能的人。这也是一个贬义词。如: (17)照喂占灵子,人家满莫开腔,把她说圆老!
(18)把喂占灵子!狗粪!谁块把她看得上?
值得一提的是,占和占灵子只指女性,一般不用来指男性,除非那个男子具有女性的性格;多数时候指未成年的女孩,有时也指成年女性。
六、关kuan51《广韵》——古丸切,中古见母桓韵山摄合口二等平声:穿
“关”在本地有“穿(针)、把榫头接上 、门闩子、关山”几个意义。
(19)妈得眼花看不着,你刺把线关给哈。(你刺把线关给哈:你去把线穿一下)
(20)这个儿针眼眼子喜不小得,铺盖线线子贯不过。(关不过:穿不过去)
“关”和“穿”在“穿透”“通过”“连贯”的意义上是相同的。区别在于:①老派用“关”新派用“穿”;②县城以南用“关”,县城以北用“穿”;③“穿”有“穿着”义,“关”无“穿着”义。我们来看史料中的“关”:
《说文》:“关,以木横持门户也。”(木:闩门的横木)《史记·魏公子列传》:“赢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赢于众人广坐之中。”(关:闩门的横木)《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关:闩门的横木)《汉书·王嘉传》:“大臣括发关械、裸躬受笞。”(关;通贯,意为贯通,贯穿)《礼记·杂记下》:“叔孙武叔朝,见轮人以其杖关毂而輠轮者。”(郑玄注:“轮人,作车轮之官。”关毂:穿入车辐之间)司马迁《报任安书》:“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关三木:加在颈、手足三个地方的刑具,即枷和桎梏。九寨沟人看见古人颈项上的枷木,说“喂人颈项上关得枷”)王充《论衡·程材》:“《春秋》五经,义相关穿。” (关,通贯,意为相通)
七、 谙?an44~22:猜测
读高平调时和读低平调时意义不同,读高平调时意为私藏、藏匿、隐藏,读低平调时意为猜测、推测。
(21)你各人价谙得好多各人价心吼头清楚。(谙:私藏。读高平调。心吼头:心里头)
(22)这是他悄悄谙哈得一笔钱,娃大老念书用呀。(谙:私藏。读高平调。念书:上学)
(23)你三达他们几块一大早就来老,我谙他们都哈莫吃饭,紧赶逗火给!(谙:猜。读低平调。紧赶逗火给:赶快生火做饭)
谙不到:想不到、猜不到。
(24)谁块知道喂梁上有老熊?谙都谙不到。(谙都谙不到:想都想不到)
(25)老天爷啥时候下雨,谁块都谙不到。
谙到:想到、猜到。
(26)我谙到穿畜子今晚黑要兰这条道来。(我猜到穿猪子今晚要从这条路来。穿畜子:穿猪子,一种野物,形状像猪)
(27)谙到他们饿呀,我叫娃们些带些水兰馍接次。(猜到他们会饿的,我叫孩子们带了些水和馍去接。兰:和。次:去)
“谙”和表示可能义的“哈帕”经常连用,以加强推测的语气。
(28)天黑尽老,我谙他们几块哈帕不来老。(我猜他们几个不会来了)
(29)夜个天黑老阿家的狗叫得一晚西,我谙哈帕是阿家死人呀。(昨晚上谁家的狗叫了一夜,我猜可能哪家要死人哩。
“谙”还经常放在“估”后组合成双音词“估谙”。
九寨沟县原名南坪县,历史上交通不便,是一个非常闭塞的地区,因而土语词保留得较好,通过研究这些土语词,我们认为九寨沟土话既有方言词的特点,也有古语词的特点,既有四川方言的特点,也有西北方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