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崛起四策

来源 :国企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ch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秦国自西周开始就已经是一个附庸西周的诸侯国,但是因为地处华族文化区域之外,长期以来其实是被视为蛮夷。这种被歧视之痛,成为了秦国历代国君心中的隐疾和奋发图强的根源。
  被迫变革
  关于秦人的起源,历史记载说法不一,究竟是华族一支还是蛮夷一支,莫衷一是。传说秦的一位部落首领非子曾经为周孝王养马,因为这位非子养马非常有一套,马匹繁殖得快,周孝王为了嘉奖他,将秦谷一带封赏给他,这成为“秦”这一名字的由来。
  西周末年,受北方蛮夷挤压,周平王被迫东迁洛阳,在这一过程,秦的首领一路护送,因为这一功劳,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并且封的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的第一等——公爵,这位首领也就是秦襄公。秦襄公回去后通过与蛮夷作战,将原来西周都城所在的地方重新收复,在关中逐步扩大了地盘。
  秦国君主是公爵,品级并不低,而且是周王正式册封的,并非武力强取豪夺,但是无奈就是被其他诸侯国看不起。举一个例子,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秦既是参战国,也是战胜国。然而一个半月举行践土之盟的却没有秦。
  事实上,当时其他的诸侯并不把他们看作诸侯,而是将其视为蛮夷“西戎”之一。即使当时秦的首领是赫赫有名的秦穆公,也只是被认为是暴发户,没有资格与其他诸侯平起平坐。
  之所以会如此,最大的根源在于其他诸侯国自认为华族,而秦国则来历有疑,而且文化落后,几乎和蛮夷等同。商鞅变法之前,秦人的生活方式,还是一大家子人都住在同一间大屋里。这多半是游牧时代住帐篷的习俗,但在已经设立男女之大妨的华族眼里就非常不文明。与此同时,其他诸侯国国内文化兴盛,而秦国境内则仍是一片文化蛮荒,这更让其他诸侯国看不上眼。
  商鞅变法
  这种被轻视被忽略的现状必然引起秦的巨大心理不平衡。不过秦人并没有因此怨天尤人,而是想尽办法来改变现状。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商鞅变法。
  公元前361年,19岁的秦孝公即位。这位新君主感到秦国局势危亡迫近,魏楚欺压不说,内部贵族也压他一头。他决心奋发图强,上任伊始,就下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得益于当时关卡不严,魏国的商鞅听说这一召贤令之后就来到秦国见孝公,得到重用。变法的具体内容简单地说,就是废除贵族领主制,在土地分配上实行的是地主制;废除封建制,在行政建构上实行郡县制;废除世袭制,行任命制。
  废领主制,原先隶属于贵族的人民直属中央,这样人民就由国君直接控制。废封建制,卿大夫的采邑变成郡县,土地转为国君所有。废世袭制,所有的官员都由中央任命,权力就是国君的。也就是说,土地、人民和权力都集中到国君手里。
  对这种中央集权制度的功过评价历来有分歧,但是针对当时秦国的国情来说,因为有一个发奋图强的君主在,再加上商鞅的一系列主张得到实施,秦国国力大增。
  对当时秦国国力大增有巨大帮助的一招是按军功封赏。相对来说,集权制只是按军功封赏的前提,因为国君手里有了权力,同时也有了可以封赏的资本。秦国的军功按人头计算,杀敌一人晋爵一级。只要拎着敌人的脑袋来,就可以邀功请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对于当时秦国臣民来说,有军功,农民也能封侯;无军功,贵族也没面子。于是秦人个个“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也就是只为国君战斗,不为自己战斗;只杀外国人,不杀秦国人;只为高官厚禄杀人,不为蝇头小利杀人。由此,秦国被称为“虎狼之国”,名称虽不中聽,但与其他国家交战中,已经所向披靡。
  学术新扬
  春秋时期,宋、鲁、楚是三个文化大国,而秦的文化圈仍是一片空白。秦的民风原本彪悍,所以能在军功的号召下自动将自己打造成杀人机器。在蔺相如拼死维护赵国面子时可以看到,秦国的艺术形式还保持在“击缶”阶段,也就是敲瓦罐。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以“郁郁乎文哉”“文质彬彬”等来对秦国进行教化没有现实基础。于是法家填补了这片文化和学术的空白,同时也辅助秦国的历代君主將相在与其他国家交战时确立优势地位。
  相对于墨出于宋、儒出于鲁、道出于楚,法家本身没有地域限制,著名的几个法家本身都不是秦国人,效力地点也不同。法家经过实践,也比较得出来,最合适“货与帝王家”的地点是秦国。
  法家在先秦诸子中很异类。东方的儒、墨、道都是理想主义者和复古主义者。道家向往太古,讲的是天道,墨家向往禹世,讲的是帝道,儒家向往东周,讲的是王道。法家却是实用主义者和功利主义者,主张面对现实,规划未来,他们讲霸道。而与此同时,秦国要图强,自然一拍即合。因此,从上层做起,严控群下的法家就有了落实的基础。
  法家在秦国大显身手,大展宏图。他们依靠的仍旧是君主拥有集中的权力,使用的手段是赏罚并重,赏则高官厚禄,罚则峻法严刑。在这样的情况下,铸造了一个举国上下、步调一致、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国家,战斗力陡然增强。
  匡罗人才
  秦国崛起的过程中,将所有不利的因素都极力向有利因素转化,国家无文化基础所以引入法家是一方面,国家人才匮乏所以广罗人才是另一方面。
  秦国君主重用客卿,一是打击了国内贵族,二是削弱了其他国家的实力,因为从其他国家收罗过来的人才都对本国有着更深刻的了解。
  春秋时期,秦穆公得知在楚国为奴的虞国百里奚是个难得的人才,急不可待地要用高规格的礼仪迎接他。公孙枝认为,用这样的阵势去赎一个奴隶,会因惊动楚人而不可得,于是就用五张羊皮把百里奚换了回来。秦穆公与百里奚颇为谈得来,想拜他为相国,百里奚谦辞不受并推荐了宋国的蹇叔。经过一番周折,不仅请来了蹇叔,连他的两个儿子也一起请来了。随之,蹇叔被拜为右相,百里奚被拜为左相。正是在这一干外来人才的辅助下,秦国才在大西北站稳了脚跟,奠定了强国的基业。
  秦孝公继位后,以情辞恳切的“求贤令”昭告天下,商鞅就是被其所吸引,来到了秦国,成就了秦孝公的志向。之后的秦惠文王虽然“收拾”了商鞅,但仍继续任用外籍人士,拜魏国的张仪为相,采用连横的方针,削弱了其他六国的力量。
  秦昭王“五跪得范雎”的故事,一直被人视为礼贤下士的典范。魏人范雎本在中大夫须贾门下。他在齐国受到齐王的重视,但被须贾嫉恨,不得不装死来避祸,被出使齐国的秦国使者带回秦国。秦昭王曾先后五访范睢,跪而请教治国方略,方才打动了范雎答应辅佐秦昭王。
  秦庄襄王任用的吕不韦、秦始皇任用的李斯,也都不是秦国人。这些外来人才,给秦国带来了新鲜而强劲的力量,成为大秦崛起的基石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为适应真空采血管采血,对原有7150型生物分析仪原始管架进行技术改进.[方法]设计一个与管架一样大的圆形有机玻璃板作为托起装置,并用一个环形套管将托起装置与管架连
介绍了天津石化200kt/a聚酯工程中芳烃联合生产工艺,结合工艺中歧化及烷基转移装置的设计和实际运行情况,通过对歧化装置原料、产品、催化剂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歧化及烷基转
本文通过对我国饲料企业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饲料企业营销中应采取树立绿色营销观念、予以科学的市场定位、保证饲料产品的品质及安全性、拒绝赊销、积极推进
周德民,中国兵器湖北江山重工集团十三分厂的一名普通数控操作工,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人生,凭借着对数控加工事业的热爱,周德民不断学习钻研、创新技术,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众多荣誉称号。  干“难活”  1991年技校一毕业,周德民就进入江山重工,从事铣工工作。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学生,周德民没有心浮气躁,除了在实践中不断向师傅取经外,还利用
用Pb-Sn-Bi低熔点合金模拟研究了电磁制动对连铸结晶器内液面波动、弯月面温度和氩气泡漂浮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磁场为0.5T时液面的平均波动最小。根据相似原理可推得,
面向多方的数字签名不仅在信息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的主要目标是研究面向多方的数字签名协议,包括构造或改进、安全
本文研究了滇中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元江栲群落的生物量。群落的总生物量为269.729t/hm ̄2,其中树干占54.69%,枝占16.68%,叶占2.92%,根占22.40%,凋落物占3.31%。群落的活生物量为260.811/hm ̄2,其中优势种元江栲占65.43%,其它栎类占18.10%,其它常绿树占9.32%,落叶树
摘要:学风建设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质是引导、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遵循崇德、务实、求是、创新的校训,形成优良学风。在教学管理视角下的学风建设
介绍海南省新一代天气雷达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总体结构、主要功能模块以及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编码理论一直是通信理论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在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的推动下,Turbo码、LDPC码为代表的近限好码尤其受人们关注。这些编码的优势在于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