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和谐性评价体系构建

来源 :中国管理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392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更好地表述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状态,提出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和谐性的概念,并用“和则”与“谐则”来表述和谐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和谐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和谐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供应链;知识共享;和谐性;评价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8. 037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8- 0056- 02
  
  1 引 言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焦点从以资源为基础转向以知识为基础,知识已经成为地位最高的核心资源,对知识的管理能力将从根本上决定未来企业间的竞争能力。然而仅仅以挖掘企业内部知识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观点是片面的,企业还需要不断地从外部环境中获取知识。相关研究表明,知识共享是企业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而同时供应链又是企业最重要的外部环境,是企业最重要的知识源,因此,供应链成员之间和谐的知识共享将会有效提升企业乃至供应链的竞争力。
  作为企业获取外部知识和价值创造的一个重要源泉,供应链通过协调整合不同企业的互补资源与知识,可以使成员企业学习和掌握外部的先进知识,从而提高企业组织的知识水平和价值创造绩效。供应链企业学习和掌握外部知识的前提是企业间的知识共享,有效的知识共享对于提高供应链整体运行效率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知识在供应链企业间顺畅和快速地流动可实现企业组织间高水平的知识共享,反之则成为企业间知识共享的障碍。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能否和谐运行,不仅关系到供应链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供应链中众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对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和谐性进行分析诊断,找出其不和谐的关键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改善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运作状况,提高供应链整体运作绩效,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 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和谐性的研究现状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它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控制前馈的物料流和反馈的信息流及资金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企业在链中进行物质、信息交换的同时,更进行着知识的交流。和谐管理理论是由西安交通大学席酉民教授首先提出的,潘开灵在其著作《管理协同理论及其应用》中进一步将“和则”划分为和则1、和则2、和则3。和则1提供人在组织中的基本意义和角色,主要包括“诚信”和“责任”;和则2提供人群在组织中的基本意义和角色,主要包括“对分工互补的认同”和“倾向于合作”;和则3提供组织于社会、自然的基本意义和角色,主要包括“对可持续的遵从”和“积极的回馈”。他认为“谐则”的主要特征在于确定性中的效率问题,即“优化性”。进而将“谐则”划分为谐则1、谐则2、谐则3。谐则1是指物要素间组合过程中的匹配性或一致性;谐则2是指物要素间确定性联系的可变动性或调试性;谐则3是指既定投入的最大产出,即优化性。
  将和谐管理理论运用于供应链管理,“和”是指亲睦,融洽,反映了企业内在的活动、感受和运作态度以及企业间的关系,意在形成一种相互理解、彼此信赖、互相支持的知识共享的良好气氛;“谐”是指配合得当。“和谐”不仅描述了供应链系统的构成、组织结构等是否配合得当,相互协调,而且描述了供应链系统成员企业和系统内在的活动、运作状态。此后,聂茂林在和谐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系统和谐性分析要素结构体系。连远强在引入和谐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系统和谐的概念,并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系统的特点,构建了供应链系统和谐性的结构框架。路军构建了核心企业与供应商的知识交互转移模型,分析了核心企业的知识和谐机制以及结盟的绩效来源。
  在供应链系统知识共享的和谐性研究方面,李平、张庆普认为应“放弃对知识共享的绝对追求,转而追求组织知识和谐”,指出了组织知识和谐的实现途径,建立了组织知识和谐管理的基本模式。陆晓艺、党辉从知识共享中的不和谐“问题”出发,将和谐管理理念应用于实践中解决不和谐问题,对知识共享机制进行了探讨。
  3 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和谐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借鉴学者潘开灵的观点,用“和则”与“谐则”来表述和谐性,评价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是否和谐。建立以下一级评价指标:诚信共享(HS)、合作认同(CI)、对供应链的依赖与响应(DAR)、合作默契(CU)、敏捷回应(AR)、企业绩效(CA)。
  (1)诚信共享(HS)。指通过知识共享,建立供应链系统中企业内部员工在供应链中的意义和角色,使其具有“忠诚心”和“责任感”,以整个供应链利益为出发点。“诚信共享”指标具体可由企业员工彼此信任、企业员工履行合同与遵守规则、企业员工能保守商业机密、企业员工更用心为彼此服务4个二级指标来体现。
  (2)合作认同(CI)。指确立供应链系统中各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定位和角色,使其围绕着增强核心竞争力这个宗旨,分工协作地做好自己最具竞争力的那一部分,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合作认同”主要包括企业“对分工互补的认同”、“主动合作”,加强企业文化的融合和共享机制的建立,可用“企业认为彼此是最好的合作伙伴”、“企业会建立行业结盟”、“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相互认同”和“企业间合作满意度高并且期待继续合作”4个二级指标来体现。
  (3)对供应链的依赖与响应(DAR)。指确立供应链在整个市场竞争环境中的定位和角色,使成员企业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通力合作,和谐发展,从而实现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该指标包括企业对供应链可持续地遵从和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响应,要求通过知识共享,使供应链趋于稳定,力争使供应链在所在的行业占据有力的地位,以技术革新为突破口,不断地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多变的竞争市场环境下应具有迅速的反应能力与资源的利用能力。具体可用“企业不会轻易更换合作伙伴”、“企业很好地应对供应商的变化”、“企业及时地响应客户的需求”和“企业很好地利用供应链内的资源”4个二级指标来体现。
  (4)合作默契(CU)。指供应链系统中各企业中物要素的组合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即匹配性或一致性。为了实现资源在供应链中的优化配置、供应链系统中企业内外运营结构和共享平台的调整,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供应链上的顺畅流动,企业间的人员配置与合作也更加默契。“合作默契”具体可由“企业间有相匹配的运营结构”、“企业间的物流顺畅并且成本很低”、“企业间的资金流到位及时”、“企业间的信息可以共享”和“企业中有专员负责彼此的合作”5个二级指标来体现。
  (5)敏捷回应(AR)。指供应链系统中各企业中物要素间确定性联系的可变动性或调适性。在复杂剧变的市场竞争下,迅速实现供应链业务流程的再构建,在迎合顾客个性化需求的条件下,企业通过知识共享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目的是构建一条敏捷、绿色的供应链。“敏捷回应”具体可由“企业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企业及时解决合作中的困难”、“企业节省了不必要的时间与精力”、“企业快速获得需要的技术支持”和“企业间的信息传播速度很快”5个二级指标来体现。
  (6)企业绩效(CA)。指供应链既定投入的最大产出,即资源利用、成本控制的优化性。通过信息的共享,实现高效的原料供应、产品物流;通过知识共享,加快技术革新,有效利用资源,达到最大产出;资源、技术的公开学习,利于充分降低运营成本。“企业绩效”具体可由“企业的成本有了明显的下降”、“企业的利润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企业总是有积极的创新”和“企业内的员工能力有所提高”4个二级指标来体现。
  4 结束语
  在不同的企业主体和外部环境下,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效果可能会大不相同,和谐的知识共享才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供应链企业间和谐主题的建立,使供应链企业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建立起“双赢”的合作关系,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技术的交流,营造出一个和谐的知识共享环境,最终实现供应链上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从而赢得竞争优势,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和谐运行。
  
  主要参考文献
  
  [1]席酉民,尚玉钒.和谐管理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潘开灵,白烈湖.管理协同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3]聂茂林.供应链系统和谐性分析[J].系统工程学报,2007,22(6):585-592.
  [4]连远强.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系统的和谐性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8(10):117-119.
  [5]路军.结盟型供应商知识和谐度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实证[J].情报杂志,2009(6):96-100.
  [6]李平,张庆普.从知识共享到知识和谐:一种知识管理观念[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3):20-25.
  [7]陆晓艺,党辉.和谐管理理念下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J].经济师,2008(11):45.
其他文献
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据着的重要地位,构建起高效的行政管理运行体制,对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目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对企业行政管理的职能
本文重点阐述了创造性教育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重要性,结合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的实施要素以及实际情况,阐述何为创造性教育,在市场营销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