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结合”与计划生育管理

来源 :中国人口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lanz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结合”模式,是计划生育管理改革在经历了长时间艰难探索后取得的初步成果。本文详细阐述了“三结合”成功地、灵活地将专家学者提出的“利益导向”、“综合服务”,“生育观念转变”等改革的理论构想,同计划生育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创了计划生育之路的实践过程,具有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意义,对继续深化计划生育管理改革大有启迪。
其他文献
<正> 十八世纪的中国是个很有意义的课题,但范围很大,问题很复杂。我想就以下三个方面谈一点看法:一、十八世纪是一个继承和总结的时代;二、十八世纪是中国历史发展到高峰的时代;三、十八世纪是孕育着转变和面临着选择的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城市空间扩张的速度加快,人口和产业增长的非中心化越来越显著。在多部门非中心化的序列过程中,第二产业为带头部门,其次为第三产业,最后为人口。这一扩散特征和国外以人口带动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扩散过程显著不同,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期刊
本文根据人口普查的妇女存活子女资料,揭示出中国妇女的生育转变不仅表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孩子性别结构上。随着生育率的迅速降低,单性别孩子特别是“独男”家庭明显增多。问题的关键是人们“生男不止”、追求“儿女双全”;孩子性别结构变化是性别比过高、男孩偏多。城乡在这两个方面的差距都在拉大。今天人们的生育行为及其选择已有了新的表理形式和特点,必须客观、全面、有历史感地进行思考。
人口学研究,不仅要重视收集定量数据,而且也应重视收集定性资料。以往的定量调查囿于问卷封闭式的提问及在固定答案中作圈填式的选择,研究者难以推导出导致某种选择的原因。典型组专题讨论,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其科学和严谨性贯穿于调查金过程。该方法的主要特点在于,通过“群体效应”,以获取所需的真实信息。中国人口情报研究中心采用该方法对宁夏平罗县和广东四会县进行了一次定性调查,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妇女地位和基层计生情况,获得了大量的、生动的信息。
本文作者首创了“期望孩子交易价格”这一人口学范畴及其实证研究方法。文章对这一理论概念和研究方法作了注释,并运用10省市的有关调查数据及相关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阐述了期望孩子交易价格研究结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时期总和生育率虽然不受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的影响,但因未考虑育龄妇女的孩次构成,故当生育率较低并波动比较明显时不能准确地反映妇女的生育水平(查瑞传,1984,Feeney,G.等,1989;杨书章等,1991),而考虑了妇女的孩次构成,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和上海市1583名65岁及以上城乡老人的回顾调查,获得了这些老人参加劳动期、初婚至初育间隔期,生育期、子女在学期、抚养子女期、子女成家期、三代可能同居期、养老期等重要资料,编制了老人家庭生命周期示意图。作者在比较受教育程度、职业、居住地不同的女性老人生命周期差异及老一代与年轻一代生命周期差异的基础土,提出了进一步搞好计划生育工作,正确制定妥善解决未来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的对策建议。
期刊
<正> 十八世纪在中国封建经济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它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不论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还是当代的史学家们,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许。同历史上任何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一样,中国十八世纪经济也具备着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和基础。自十七世纪四十年代入关之后,清政府花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采取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措施,巩固了诞生于连绵战火之中的封建政权。在此基础上,清政府针对战后土地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