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动画从曾经的辉煌到跌入谷底,再到奋起直追,几经破折,发展到现在已基本完成了“量”的积累。然而经过了量的暴增,近几年在数量趋于平稳的背景下,仍旧事件频发,这不禁让人深思。本文从中国电视动画语言的粗俗性谈起,浅析了电视动画现阶段的发展现状以及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并对我国电视动画的发展出路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电视动画 粗俗 现状分析
[注:本文为四川师范大学第九批科技创新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浅析中国电视动画的发展现状。项目负责人:台婷婷,四川师范大学数字媒体学院;项目指导老师:王苗苗,四川师范大学数字媒体学院]
2013年10月12日的《新闻联播》报道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两部正热播的电视动画片存在着严重的暴力行为和语言粗俗的现象,引来了民众对国产原创动画的又一轮热议。近年来,虽然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对电视动画的播出内容及标准做出了严格的限制,严禁暴力危险情节和不文明语言出现在电视动画上面,但是在我国的原创动画中,这些现象却屡见不鲜。从2007年热播而又被禁播的《虹猫蓝兔七侠传》到今天,问题似乎没有改变的迹象。然而回顾我国动画的发展历史,其中不乏优秀而经典的作品。那么发展到当前动画数字化、产业化的阶段,我国动画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监管下,为何不仅鲜见精品,而且还事件频发?这是我们动画人不得不直面探讨的难题。
一、我国电视动画定位狭窄问题
可以说我国的动画是在战乱中孕育和发展的,受到政治等各方面的影响。我们传统的思想总认为动画都是给低幼儿童观看的,而且还必须具有相应的教育意义。这种思想延续至今就导致我国电视动画在制作时所选取的题材多面向低幼儿童。据相关学者调查统计,大学生、高中生所喜爱的动画角色形象多是人类,而少年儿童则大多喜欢动物、虚构生物、机器等。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的观众对角色形象的喜好类型是不同的。但是纵观中国电视动画的角色形象,往往大多数为倾向于儿童喜欢的动物类型,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这就直接导致了青少年观众层的缺失,基本忽视了大学生、成年人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很多动画片以教育性为主导,甚至把电视动画作为儿童学习的辅导教材,不重视动画本身的趣味性、娱乐性和艺术性,从而大大降低了节目本身的受欢迎程度。
二、我国电视动画高产低就问题
近几年电视动画飞速发展,国家更是对电视动画产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据统计,2010年我国少儿频道和专业电视动画频道从2009年的29个增加到35个,2008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249部131042分钟,到2011年则上升到435部共261224分钟,随后几年基本都保持在20万分钟以上的产量。在这样一个数量高速增长的时期,出现了一些观众喜欢的“高品质”作品,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猪猪侠》、《秦时明月》等,尤其是《喜羊羊与灰太狼》更是创造了国内的最高收视率。但是在这高收视率、高播放量、高呼声、高产量的噪杂背景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考验,这些作品所存在的问题便慢慢地浮现。
1.画面的粗制滥造。近年来为了鼓励电视动画产业的发展,国家制定了以补贴为主的优惠政策。从而就有很多企业以生产动画大片的名号获取政府补贴,但是制作出来的是画面粗制滥造的作品。将这些作品和美国上个世纪50年代的《猫和老鼠》以及日本上个世纪80年代的《铁臂阿童木》相比,画面内容简单,色彩单一,人物动作僵硬、没有表情,背景色彩一晃而过非常简洁。但是这些动画在广阔的播放平台背景下都能顺利地进入银幕,这样,电视动画的产量和播放量是高了,但是质量却远远跟不上。
2.语言音效的单薄。在日本声优是非常出名的一个职业,所以动画声优本身就广为人知.而在中国,电视动画的配音有很多都是非专业的声音演员,没有经过长久的动画配音专业训练,通常对于声音的演绎过于独立,不够到位,无法融入到一个整体的声音环境里,所以听起来总是没有重点。其次,另一个极端在于声优选择一味的挑选明星,却不去考虑声线和角色的融合。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动画的配音就难以引起人们的关注。
3.人物动作的僵硬。电视动画的动作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产量的动画生产大环境下,企业对电视动画中人物的动作标准也就没有那么高了,从而致使动画角色动作僵硬,不生动,画面不流畅,更不用提动作表情对角色性格情绪的表现。例如国产三维电视动画片《雷锋的故事》,以英雄为主题,花费了2100万,但是它的动作生硬,粗制滥造效果甚至不如学生作品。这类作品还可以被选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我国电视动画高产低就的程度可见一斑。
4.镜头语言表现方式单一。镜头语言不同于文字语言,动画片中文字对白语言粗俗是编剧自身文学素养不足、或是忽视观众群体的身心特点、或是求量而不重质的推敲所造成的。而镜头语言的问题在于导演的影视艺术素养。国外的动画导演多数是由极具影视学科背景的人员担任,而我国大规模的动画从业者多数都是美术或是计算机出身,在影视理论方面较为欠缺。
三、我国电视动画的产业链不完善
一个完善的产业链是一个产业成功的关键。目前中国的电视动画发展还处于平台初具雏形、数量已经积累、质量有待提升、链条尚需完善的阶段。在链条的初端就是缺乏资金的注入。由于动画的投资周期漫长、收益风险大,因此社会团体的资金投入较少。当前我国电视动画的资金大多数来源于政府的资助补贴和各大电视台的投入,这就很难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稳固的盈利模式。
四、我国高校培养的动画人才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前些年,我国除了从各项政策上支持动画的产出外,还在教育方面加大了对动画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在2002-2004年间,全国开办动画专业的院校激增,在校的动画专业学生也成倍增长,国家广电总局还专门建立了国家级动画教学研究基地。然而这批学生大学四年之后,却往往找不到相应的动画专业职位,可以说学校的动画教育与市场行业所需要的动画人才对接不上的状况一直持续至今。 五、我国电视动画的制度管理不完善
在动画产量爆发式增长的背后,若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及时制定应对,必然会带来各种问题的爆发式出现。像《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频繁出现的语言暴力粗俗现象,这一方面源于国家对电视动画片播出的内容标准没有严格的限制,对暴力、低俗、危险情节和不文明语言、错别字、混乱语序的频繁出现没有给出严格的规定。 另一方面,电视动画片的质量监督审核力度没有随动画片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面对暴增的动画影片分钟数量,监督审核者只能抽样检查或是走马观花的浏览,这就产生很多监督的漏洞,使不文明的现象频频呈现于荧屏。
六、中国电视动画的发展出路
当前我国的电视动画正处在一个从关注“量”到关注“质”的转型时期,热播动画片语言粗俗问题的再次浮现又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刺激我们更加细致的去审视我国电视动画的发展出路。
1.注重人才培养,提高产品质量。动画人才是整个动画产业的核心,是产出优秀作品的先决条件。当前动画人才的培养已不再是数量的扩充,而是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高校而已,需要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市场的真实需要。同时高校应多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训练创意思维,提升原创意识。同样要设置相关环节进一步提升其艺术修养和创新意识。唯有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审美意识提高了,才能够制作出高品质的动画作品,从而进一步向原创的方向迈进。
2.细分产品受众群体。我国电视动画的定位一直是儿童,从而忽略了青少年、大学生、成年人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这一群体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时间,而且不仅仅满足于对电视动画的观看,对电视动画的衍生品也有很大的需求。在这一点上可以借鉴日本的电视动画,他们的每一部动画片都有明确的市场人群定位,并最终能紧紧的抓住相应群体的目光。也就是说,细分消费群体即对电视动画的受众群体进行分级制度,要根据不同人群的心理情感特征,使电视动画的故事情节赋予相应的文学色彩,不能仅仅一味是教育性的题材。
3.完善产业链条。完善的产业链条是一个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动画的产业链中,作品的品质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它决定着整个产业的运转动力。动画作品能够打动观众,动画形象能够深入人心,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才会有销售市场,投资者的利润才能够得以回收,从而才能坚定投资者展开下一轮投资的信心。相反,观众若不喜爱角色形象,即使开发了衍生产品,也必定会滞销,从而导致利润无法回收,投资环境陷入低迷状态。所以说提高动画产品的质量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4.加强播出管理。当前我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动画生产大国,每年有20多万分钟数的产出,每天有几十个频道轮番播放,这必然为播出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像《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频繁出现语言暴力粗俗就是例证。当然这里并不是否定这样的电视动画,而是呼吁加强监管,及时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我国的电视动画以最美丽的姿态在荧幕上播放。所以说完善电视动画的播出管理是促进中国电视动画健康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条件。
七、结 语
一个产业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动画从辉煌到跌入谷底,再到奋起直追,虽然几经破折,但总体上已经完成了“量”的积累。当前不仅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宽广的播出平台,庞大的动画从业人员,广泛的观众群体,更重要的是拥有全社会各界对该产业的密切关注,这必将能够形成一股强大的监督和引导力量,促使我国电视动画尽快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王翼中.动画产业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 金维一.电视观众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 兰景甜.中国电视动画产业:现状与问题[D].重庆:西南大学,2007
[4] 薛珂.电视动画受众分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5] 贾秀清,杨婕,刘.中国电视动画的播出平台建设及产业效益[J].当代电视,2011(10)
[6] 贾秀清,薛安超,王娜.我国电视动画发展现实面面观[J].现代传播,2010(08)
[7] http://www.sarft.gov.c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关键词:电视动画 粗俗 现状分析
[注:本文为四川师范大学第九批科技创新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浅析中国电视动画的发展现状。项目负责人:台婷婷,四川师范大学数字媒体学院;项目指导老师:王苗苗,四川师范大学数字媒体学院]
2013年10月12日的《新闻联播》报道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两部正热播的电视动画片存在着严重的暴力行为和语言粗俗的现象,引来了民众对国产原创动画的又一轮热议。近年来,虽然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对电视动画的播出内容及标准做出了严格的限制,严禁暴力危险情节和不文明语言出现在电视动画上面,但是在我国的原创动画中,这些现象却屡见不鲜。从2007年热播而又被禁播的《虹猫蓝兔七侠传》到今天,问题似乎没有改变的迹象。然而回顾我国动画的发展历史,其中不乏优秀而经典的作品。那么发展到当前动画数字化、产业化的阶段,我国动画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监管下,为何不仅鲜见精品,而且还事件频发?这是我们动画人不得不直面探讨的难题。
一、我国电视动画定位狭窄问题
可以说我国的动画是在战乱中孕育和发展的,受到政治等各方面的影响。我们传统的思想总认为动画都是给低幼儿童观看的,而且还必须具有相应的教育意义。这种思想延续至今就导致我国电视动画在制作时所选取的题材多面向低幼儿童。据相关学者调查统计,大学生、高中生所喜爱的动画角色形象多是人类,而少年儿童则大多喜欢动物、虚构生物、机器等。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的观众对角色形象的喜好类型是不同的。但是纵观中国电视动画的角色形象,往往大多数为倾向于儿童喜欢的动物类型,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这就直接导致了青少年观众层的缺失,基本忽视了大学生、成年人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很多动画片以教育性为主导,甚至把电视动画作为儿童学习的辅导教材,不重视动画本身的趣味性、娱乐性和艺术性,从而大大降低了节目本身的受欢迎程度。
二、我国电视动画高产低就问题
近几年电视动画飞速发展,国家更是对电视动画产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据统计,2010年我国少儿频道和专业电视动画频道从2009年的29个增加到35个,2008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249部131042分钟,到2011年则上升到435部共261224分钟,随后几年基本都保持在20万分钟以上的产量。在这样一个数量高速增长的时期,出现了一些观众喜欢的“高品质”作品,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猪猪侠》、《秦时明月》等,尤其是《喜羊羊与灰太狼》更是创造了国内的最高收视率。但是在这高收视率、高播放量、高呼声、高产量的噪杂背景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考验,这些作品所存在的问题便慢慢地浮现。
1.画面的粗制滥造。近年来为了鼓励电视动画产业的发展,国家制定了以补贴为主的优惠政策。从而就有很多企业以生产动画大片的名号获取政府补贴,但是制作出来的是画面粗制滥造的作品。将这些作品和美国上个世纪50年代的《猫和老鼠》以及日本上个世纪80年代的《铁臂阿童木》相比,画面内容简单,色彩单一,人物动作僵硬、没有表情,背景色彩一晃而过非常简洁。但是这些动画在广阔的播放平台背景下都能顺利地进入银幕,这样,电视动画的产量和播放量是高了,但是质量却远远跟不上。
2.语言音效的单薄。在日本声优是非常出名的一个职业,所以动画声优本身就广为人知.而在中国,电视动画的配音有很多都是非专业的声音演员,没有经过长久的动画配音专业训练,通常对于声音的演绎过于独立,不够到位,无法融入到一个整体的声音环境里,所以听起来总是没有重点。其次,另一个极端在于声优选择一味的挑选明星,却不去考虑声线和角色的融合。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动画的配音就难以引起人们的关注。
3.人物动作的僵硬。电视动画的动作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产量的动画生产大环境下,企业对电视动画中人物的动作标准也就没有那么高了,从而致使动画角色动作僵硬,不生动,画面不流畅,更不用提动作表情对角色性格情绪的表现。例如国产三维电视动画片《雷锋的故事》,以英雄为主题,花费了2100万,但是它的动作生硬,粗制滥造效果甚至不如学生作品。这类作品还可以被选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我国电视动画高产低就的程度可见一斑。
4.镜头语言表现方式单一。镜头语言不同于文字语言,动画片中文字对白语言粗俗是编剧自身文学素养不足、或是忽视观众群体的身心特点、或是求量而不重质的推敲所造成的。而镜头语言的问题在于导演的影视艺术素养。国外的动画导演多数是由极具影视学科背景的人员担任,而我国大规模的动画从业者多数都是美术或是计算机出身,在影视理论方面较为欠缺。
三、我国电视动画的产业链不完善
一个完善的产业链是一个产业成功的关键。目前中国的电视动画发展还处于平台初具雏形、数量已经积累、质量有待提升、链条尚需完善的阶段。在链条的初端就是缺乏资金的注入。由于动画的投资周期漫长、收益风险大,因此社会团体的资金投入较少。当前我国电视动画的资金大多数来源于政府的资助补贴和各大电视台的投入,这就很难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稳固的盈利模式。
四、我国高校培养的动画人才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前些年,我国除了从各项政策上支持动画的产出外,还在教育方面加大了对动画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在2002-2004年间,全国开办动画专业的院校激增,在校的动画专业学生也成倍增长,国家广电总局还专门建立了国家级动画教学研究基地。然而这批学生大学四年之后,却往往找不到相应的动画专业职位,可以说学校的动画教育与市场行业所需要的动画人才对接不上的状况一直持续至今。 五、我国电视动画的制度管理不完善
在动画产量爆发式增长的背后,若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及时制定应对,必然会带来各种问题的爆发式出现。像《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频繁出现的语言暴力粗俗现象,这一方面源于国家对电视动画片播出的内容标准没有严格的限制,对暴力、低俗、危险情节和不文明语言、错别字、混乱语序的频繁出现没有给出严格的规定。 另一方面,电视动画片的质量监督审核力度没有随动画片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面对暴增的动画影片分钟数量,监督审核者只能抽样检查或是走马观花的浏览,这就产生很多监督的漏洞,使不文明的现象频频呈现于荧屏。
六、中国电视动画的发展出路
当前我国的电视动画正处在一个从关注“量”到关注“质”的转型时期,热播动画片语言粗俗问题的再次浮现又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刺激我们更加细致的去审视我国电视动画的发展出路。
1.注重人才培养,提高产品质量。动画人才是整个动画产业的核心,是产出优秀作品的先决条件。当前动画人才的培养已不再是数量的扩充,而是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高校而已,需要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市场的真实需要。同时高校应多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训练创意思维,提升原创意识。同样要设置相关环节进一步提升其艺术修养和创新意识。唯有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审美意识提高了,才能够制作出高品质的动画作品,从而进一步向原创的方向迈进。
2.细分产品受众群体。我国电视动画的定位一直是儿童,从而忽略了青少年、大学生、成年人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这一群体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时间,而且不仅仅满足于对电视动画的观看,对电视动画的衍生品也有很大的需求。在这一点上可以借鉴日本的电视动画,他们的每一部动画片都有明确的市场人群定位,并最终能紧紧的抓住相应群体的目光。也就是说,细分消费群体即对电视动画的受众群体进行分级制度,要根据不同人群的心理情感特征,使电视动画的故事情节赋予相应的文学色彩,不能仅仅一味是教育性的题材。
3.完善产业链条。完善的产业链条是一个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动画的产业链中,作品的品质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它决定着整个产业的运转动力。动画作品能够打动观众,动画形象能够深入人心,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才会有销售市场,投资者的利润才能够得以回收,从而才能坚定投资者展开下一轮投资的信心。相反,观众若不喜爱角色形象,即使开发了衍生产品,也必定会滞销,从而导致利润无法回收,投资环境陷入低迷状态。所以说提高动画产品的质量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4.加强播出管理。当前我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动画生产大国,每年有20多万分钟数的产出,每天有几十个频道轮番播放,这必然为播出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像《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频繁出现语言暴力粗俗就是例证。当然这里并不是否定这样的电视动画,而是呼吁加强监管,及时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我国的电视动画以最美丽的姿态在荧幕上播放。所以说完善电视动画的播出管理是促进中国电视动画健康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条件。
七、结 语
一个产业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动画从辉煌到跌入谷底,再到奋起直追,虽然几经破折,但总体上已经完成了“量”的积累。当前不仅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宽广的播出平台,庞大的动画从业人员,广泛的观众群体,更重要的是拥有全社会各界对该产业的密切关注,这必将能够形成一股强大的监督和引导力量,促使我国电视动画尽快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王翼中.动画产业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 金维一.电视观众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 兰景甜.中国电视动画产业:现状与问题[D].重庆:西南大学,2007
[4] 薛珂.电视动画受众分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5] 贾秀清,杨婕,刘.中国电视动画的播出平台建设及产业效益[J].当代电视,2011(10)
[6] 贾秀清,薛安超,王娜.我国电视动画发展现实面面观[J].现代传播,2010(08)
[7] http://www.sarft.gov.c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