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和数学文化价值,培养其人文精神;同时应努力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数学,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应用意识;人文精神;
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是创新和继承并存的过程,课程理念的创新来自于实践,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化。目前数学教学正面临着一个活跃而兴奋的时期,我们暂且不论它是出自国家课程改革的大背景,还是数学教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使然,抑或是其他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但投入与参与,关注与思考,是我们献身且热爱这个职业的人应具备的态度。
思考之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20世纪下半叶以来,应用数学的发展是数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前台,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得数学能够在许多方面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也为数学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我国的数学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许多教师视应用问题为“不好的数学”,对于如何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和处理学生周围生活及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更是无意顾及。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淡薄,很多走向社会的学生认为,在中学所学的数学课程在工作生活中“没有用处”。学生的应用意识不强,影响了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使他们忽略了数学与实际的联系。从近几年高考试卷质量分析不难发现,以上做法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第一,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提出问题,根据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组织与表述数学问题,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引出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第二,对于数学理论的应用,不能简单地视为只是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要站在数学应用的高度来认识。其着眼点应是对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和作用的分析。第三,应把符号、公式、图像、表格等数学表示方法以及各种语言形式之间转释的教学放在重要位置。要从整体上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正规与科学的、有计划与有针对性的、较扎实与持久的训练。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思考之二:把数学教学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人文精神是指知识、观念、情感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人文作为社会概念是指整个民族全体公民的文化素养、文明行为、道德水平等。一个人的人文修养反映了一个人融入社会、有益于社会和奉献社会的精神境界,它是长期接受良好教育和自我实践磨炼的结果。数学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第一,新的数学知识丰富、深化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文化传统,使人类重新认识了自己,为人的生命寻求更有意义的人文价值。第二,数学科学中充满着科学美,其公理、定理揭示了客观事物的简单性、对称性、和谐性、统一性和奇异性等特征,给人以美感。这也是人们在实践中追求的目标。第三,數学家的任何科研活动都和其他社会活动一样,体现和反映了参与者的伦理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数学家献身数学事业的奉献精神、实事求是和严谨治学的态度,都浸渍着浓烈的人文精神。第四,许多数学家在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同时,能正确认识自然科学的社会价值,孜孜不倦地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他们的身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得到了统一。由此可见,数学教学是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渠道。因为数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积累和经验积累,人类对社会的全部知识在某种意义生是通过数学原理、知识、方法、技巧而得到体现的。文学是通过文字描述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数学则是通过数字化语言来描述的。因此数学和文学一样,有着极其重要的人文内涵和深厚的人文教育价值。
思考之三: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于素材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可以将实物照片、素描、文字、表格、图形、字母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为了加深对乘方的理解,教师可以采用细胞分裂的实例,用细胞分裂图来展示细胞分裂过程:每个细胞每次分裂2个,2个又分裂为4个,如此下去就构成了2,4,8……这样一组数。这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又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标准已将计算器的应用引入教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也将进入课堂。虽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但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也明显存在着误区:第一,不恰当地追求信息技术手段,而忽视其对教学的干扰。比如,有些多媒体课件,把声音、图像、动画、文字组合在一起,有时就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会干扰学生的思考,于扰课堂教学,削弱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过分追求课件的“外在美”,而忽视“内在美”。如所用颜色过分亮丽、鲜艳,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不利于认识问题的本质。第三,重视电脑的运用,而忽视其他媒体的运用。把原先低效的“人灌”变成高速的“机灌”。有些教学内容用其他媒体进行教学并不比用电脑差。比如,讲解二面角时让学生折纸;讲经度、纬度用地球仪进行教学;等等。在教学中能用黑板和语言表达清楚的,尽量不用电脑。第四,重视演示现象、说明问题、传授知识,而忽视揭示过程、培养能力等。第五,重视形象思维,而忽视抽象思维的教学等。因此,我们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与教育观念的更新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带动课程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计算器)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教育过程》(美)布鲁纳著 邵瑞珍译 陆亚松校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82年第1版
[2]《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文集》曹飞羽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年第1版
[3]《小学数学教学论》 周玉仁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第1版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应用意识;人文精神;
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是创新和继承并存的过程,课程理念的创新来自于实践,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化。目前数学教学正面临着一个活跃而兴奋的时期,我们暂且不论它是出自国家课程改革的大背景,还是数学教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使然,抑或是其他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但投入与参与,关注与思考,是我们献身且热爱这个职业的人应具备的态度。
思考之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20世纪下半叶以来,应用数学的发展是数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前台,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得数学能够在许多方面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也为数学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我国的数学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许多教师视应用问题为“不好的数学”,对于如何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和处理学生周围生活及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更是无意顾及。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淡薄,很多走向社会的学生认为,在中学所学的数学课程在工作生活中“没有用处”。学生的应用意识不强,影响了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使他们忽略了数学与实际的联系。从近几年高考试卷质量分析不难发现,以上做法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第一,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提出问题,根据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组织与表述数学问题,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引出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第二,对于数学理论的应用,不能简单地视为只是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要站在数学应用的高度来认识。其着眼点应是对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和作用的分析。第三,应把符号、公式、图像、表格等数学表示方法以及各种语言形式之间转释的教学放在重要位置。要从整体上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正规与科学的、有计划与有针对性的、较扎实与持久的训练。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思考之二:把数学教学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人文精神是指知识、观念、情感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人文作为社会概念是指整个民族全体公民的文化素养、文明行为、道德水平等。一个人的人文修养反映了一个人融入社会、有益于社会和奉献社会的精神境界,它是长期接受良好教育和自我实践磨炼的结果。数学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第一,新的数学知识丰富、深化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文化传统,使人类重新认识了自己,为人的生命寻求更有意义的人文价值。第二,数学科学中充满着科学美,其公理、定理揭示了客观事物的简单性、对称性、和谐性、统一性和奇异性等特征,给人以美感。这也是人们在实践中追求的目标。第三,數学家的任何科研活动都和其他社会活动一样,体现和反映了参与者的伦理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数学家献身数学事业的奉献精神、实事求是和严谨治学的态度,都浸渍着浓烈的人文精神。第四,许多数学家在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同时,能正确认识自然科学的社会价值,孜孜不倦地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他们的身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得到了统一。由此可见,数学教学是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渠道。因为数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积累和经验积累,人类对社会的全部知识在某种意义生是通过数学原理、知识、方法、技巧而得到体现的。文学是通过文字描述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数学则是通过数字化语言来描述的。因此数学和文学一样,有着极其重要的人文内涵和深厚的人文教育价值。
思考之三: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于素材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可以将实物照片、素描、文字、表格、图形、字母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为了加深对乘方的理解,教师可以采用细胞分裂的实例,用细胞分裂图来展示细胞分裂过程:每个细胞每次分裂2个,2个又分裂为4个,如此下去就构成了2,4,8……这样一组数。这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又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标准已将计算器的应用引入教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也将进入课堂。虽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但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也明显存在着误区:第一,不恰当地追求信息技术手段,而忽视其对教学的干扰。比如,有些多媒体课件,把声音、图像、动画、文字组合在一起,有时就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会干扰学生的思考,于扰课堂教学,削弱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过分追求课件的“外在美”,而忽视“内在美”。如所用颜色过分亮丽、鲜艳,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不利于认识问题的本质。第三,重视电脑的运用,而忽视其他媒体的运用。把原先低效的“人灌”变成高速的“机灌”。有些教学内容用其他媒体进行教学并不比用电脑差。比如,讲解二面角时让学生折纸;讲经度、纬度用地球仪进行教学;等等。在教学中能用黑板和语言表达清楚的,尽量不用电脑。第四,重视演示现象、说明问题、传授知识,而忽视揭示过程、培养能力等。第五,重视形象思维,而忽视抽象思维的教学等。因此,我们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与教育观念的更新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带动课程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计算器)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教育过程》(美)布鲁纳著 邵瑞珍译 陆亚松校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82年第1版
[2]《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文集》曹飞羽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年第1版
[3]《小学数学教学论》 周玉仁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