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篇
塞黑是一个能够让人体会到放松和闲适的地方。大街上鲜见行色匆匆的行人。有—次我因为赶公共汽车,所以像在国内那样紧跑了几步,结果惹得众人驻足观望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路边的露天咖啡馆在春夏秋三季总是客人满座。路过的人欣赏着悠闲喝咖啡的人,喝咖啡的人欣赏着路人。在步行街上消费相对较高的地方,一杯Cap—puccino或者esprcsso的价格大约在人民币10元左右,和一个汉堡包的价格差不多。—人一杯咖啡,两个朋友就可以坐上大半天的时间。咖啡本身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而在咖啡馆和朋友喝咖啡也是消费得起的。
塞黑人讲究生活的情调。买菜的老头老太太,个个收拾的光光鲜鲜。左手拎着几袋菜,右手常常是握着一束鲜花。相对于其它的物价,鲜花卖得非常便宜,摆在菜市场里和蔬菜一起卖。一把漂亮的不知名的花,常常是人民币两三元钱就能买到。花比菜还便宜,也使得生活能够在收入有限的情况下优雅起来。当然,专门的花店里的玫瑰、百合等花卖得也很贵。
当地人的家庭布置非常注重装饰。温馨的居家常常在很细微的地方能看出主人的用心。画是家里必不可少的装饰品。未必都是出自名师之手的昂贵油画,有时候甚至是主人自己的大作。这些画作无疑为居室增加了一些艺术和优雅的情调。
塞黑一般商店周六周日都关门,只有一些超市周六营业半天。因为开商店的人或者营业员认为这是他们休息的时间。我曾经问过当地朋友,既然消费高而收入又低,为什么不在周末多做些工作来多赚些钱呢?他们认为安排在周末工作是不人道的。所以即使是美发厅在工作日里也就营业到晚8点钟左右。所以如果需要买什么或者办什么事情,最好在周末之前解决问题,否则就会吃闭门羹 (露天的菜市场除外)。甚至连大学里的学生食堂周末两天也只提供卑餐和午餐,晚餐由学生在午饭的时候从食堂带回去,是一袋由牛奶、奶酪、面包、沙丁鱼或者是午餐肉罐头组合的营养丰富却寡淡无味的食品。学生有吃饭的权利,但是食堂的大师傅们也有享受周末的权利呀!
对于塞黑人来说,生活的享受总是与旅游密不可分的。每年夏天的休假像咖啡一样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学校的老师自不必说,公司的职员,政府的公务员,甚至来学生宿舍打扫卫生的清洁工都有固定的休假。不管老的少的,有钱的没钱的,只有到什么地方完完全全地放松十来天甚至是几十天,才能算是过了夏天。在贝尔格莱德星罗棋布的大大小小的旅行社中,夏天所提供的都是一些晦边宾馆和车票、飞机票的预定服务。可见度假的意识不仅仅深入人心,更能在社会的经济体系中体现出来。所以临近夏天时朋友们见面问“今年去哪里?”几乎是两句寒喧后直奔的主题。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根本没有夏天必须度假的意识。刚开始朋友们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回答“呆在家里写论文”。可是到了假期,整个楼几乎都空了,连我这个向来能耐得住寂寞的人也终于忍耐不住了,收拾行囊和室友直奔黑山海边。即便是到了黑山,我们还是在心理上承受不了“度假”这个奢侈的概念,结果还是按照我们习惯的旅游方式,在四天的时间内把黑山海边的城市大体走了个遍,累得筋疲力尽,体力几近极限,着着实实地落实了“花钱买罪受”的中国式旅游。
散漫篇
塞尔维亚人悠闲、闲散的生活态度发挥到极致,便是一些负面的现象。开有轨电车的司机在没有站牌也没有红绿灯的地方突然停车下去,原来是去路边的面包店买了面包、酸奶上来吃。在我惊愕之余,环视车里周围的人们,个个神情自若,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看样子这种现象是见怪不怪了。公共汽车坏在半路,乘客毫无怨言地下车,到站台等下一辆汽车,上了车后还都自觉重新打票。 更可笑的事情发生在我朋友身上,几个中国留学生和汉语教师一行五人买了从贝尔格莱德到黑山的火车票,各色行囊准备齐全,兴致勃勃地到了火车站之后,却发现车票卖重复了。他们的卧铺已经被拥有相同的座号但先来的人占上了。同一个卧铺号在火车站竟然能够卖两次,简直是匪夷所思。我的中国朋友们的气愤、沮丧自不必提,然而有着同样遭遇的其他塞尔维亚人似平并没有什么激烈的反应。其后不久,同样不可理喻的事情竟然也发生在我的身上。去黑山之前到火车站买票,事先从一个窗口打听了价格,上另外一个窗口去买票,结果两个价格竟不一样。当我用中国人精明的脑瓜去计算车票上显示的各栏费用之和时,发现售票员多收了我100第纳尔,自然要向她讨回多收的钱。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售票员把票拿回去之后,竟然告诉我刚才的票价计算错了,正确的价格应该再加收1000多第纳尔。
当我愤愤不已地向使馆教育组的老师抱怨的时候,他们安慰我说这还算是好的。他们还有买了卧铺票后上火车竟然发现火车根本没有挂卧铺车厢的经历呢!
记得在去塞黑之前,曾在那里留过学的老师告诫我,塞黑人虽然友好,但是说话嘻嘻哈哈地不算数。去了之后真的有体会。朋友临别的时候如果他说明天给你打电话,那你最好不要指望,更不用呆在家里等他的电话。看样子20多年过去了,他们的这些习惯—点都没有改变。这也算是塞尔维亚这个民族的特性之—吧。问题是时间久了,耳濡目染,“明天给你打电话”,“下周我来看你”或者“咱们周末一起喝咖啡”之类的话,我也学会了脱口而出且不必负责。我曾专门请教了—个当地的大学生,问口头许诺而未能付诸实施是否对方会不高兴。他回答说,没有关系的,对方不会在意的,他们根本也就没有把你的这些话当真。于是,我这才释然地放心人胆入乡随俗。
大学篇
贝尔格莱德大学像欧洲的大多数大学一样,各个学院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而没有校园。贝大共有30多个学院,我在位于火车站附近的经济学院进修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学校教授的造诣都很高,在欧洲也颇有名气。我的导师翁科维奇教授曾经担任过塞尔维亚副总理兼科技部长,自1995年12月起至2001年1月任南联盟驻华大使,所以不仅对中国有着非常友好的态度,而且对中国非常了解。在同贝大经济系的教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我居然发现他们之中的某些人足在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直接担任要职(而不只是顾问或咨询之类的角色)。教授这种直接“教以致用”的角色扮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塞黑的大学教育也是四年制,但不是强制四年毕业。五六年能毕业的算是好学生,上七八年大学的也属屡见不鲜。这一方面和塞黑人闲散的生活态度有关,另一方面同塞黑的社会和教育制度有关:上大学的费用非常低,几乎可以忽略不 计。学生食堂和宿舍都有很高的政府补助,在学生食堂一天三顿饭花的费用,在外面只能买一个汉堡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资格住低费用的学生宿舍,只有成绩达到一定标准的学生才有资格,达不到标准的只能在外面花钱租房子住。另外一个让学生们乐此不疲地上学的重要原因是,工作非常难找,就业率非常低。所以滞留在大学里反而成为逃避生活压力和费用的一种方式。
然而对于这些大学生的生活习惯,我却实在不敢苟同。女生几乎个个抽烟,而且烟瘾很大。学院里除了教室之外,各个地方都有缭绕的烟雾。和我有交往的几个女生,几乎走到哪里都带着香烟和打火机。社会上的职业妇女就更不必提了。学院或者宿舍楼周末的party,晚上11点才刚刚拉开序幕。众人在拥挤不堪、空气污浊的房间或大厅里,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音乐,抽着烟,喝着酒,喊破嗓子聊几句,偶尔随着音乐扭动扭动,晃晃手臂。这种party经常能持续到第二天早晨甚至上午。
自然篇
在塞黑度过的这一年,我最留念的应该是那里的自然环境了。虽然经历多次战争,塞黑还是保持着良好的生态和自然环境。城市中心以高大参天的树木为特征的街心公园随处可见。树木粗大,树龄至少有几十年或者是上白年,两三个人才能合抱得拢的大树比比皆是。公园内为市民和孩子们设置的休息娱乐设施都很完善。在这里即便是身处闹市,自然之声也不绝于耳。各种鸟类昆虫的叫声,树林中随处可见的松鼠、鼹鼠、喜鹊和一些不知名的在树林中草地上笨拙行走的大鸟,总能帮助生活在城市早的人体会到回归自然的乐趣。
我居住的学生宿舍后面就是—片森林。春天晨跑于芬芳的新枝嫩叶中,秋天吃完晚饭后徜徉在厚厚的落叶中,时不时摘点野果,或者到一个高处欣赏着银带般的多瑙河和缓缓绿色山坡上的红屋顶,心情真是无比的舒畅。
良好的环境保护还体现在街边路旁。街边到处都是一些果树(虽然有些是野果),到了成熟的季节,果子落得满地都是,或者挂在树卜任其干掉,而没有人去摘。可是自家院子里的大樱桃,紫葡萄不摘而任其风千在树上、藤上,却宁愿去市场上买着吃,这又是我所理解不了的。曾经为此认真请教了几个人,他们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似乎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根本没有人考虑过。有一次终于问出了个究竟,答案令人啼笑皆非,竟然是不愿意费劲去摘。乍听非常可笑,可是联想到塞黑人闲散的生活态度,也许这种解释不无道理吧。
塞黑的自然环境美,空气清新让我流连,城市的美丽细节也经常让我感慨。我多次前往拜会当地朋友,在他们居住的楼道里摆放着各类私人的盆花。大家不仅让自己家里美观,而且也极力打造公共空间的美丽。如果你观察城市公寓楼的阳台和外部的窗台,你会发现很多家的阳台和窗台用鲜花点缀得美丽而别致,而这些花,坐在自己家里是很难欣赏得到的。主人费尽心机培育的美丽盆栽,为的是为城市增彩,让路人有充分的视觉享受。
塞黑是一个能够让人体会到放松和闲适的地方。大街上鲜见行色匆匆的行人。有—次我因为赶公共汽车,所以像在国内那样紧跑了几步,结果惹得众人驻足观望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路边的露天咖啡馆在春夏秋三季总是客人满座。路过的人欣赏着悠闲喝咖啡的人,喝咖啡的人欣赏着路人。在步行街上消费相对较高的地方,一杯Cap—puccino或者esprcsso的价格大约在人民币10元左右,和一个汉堡包的价格差不多。—人一杯咖啡,两个朋友就可以坐上大半天的时间。咖啡本身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而在咖啡馆和朋友喝咖啡也是消费得起的。
塞黑人讲究生活的情调。买菜的老头老太太,个个收拾的光光鲜鲜。左手拎着几袋菜,右手常常是握着一束鲜花。相对于其它的物价,鲜花卖得非常便宜,摆在菜市场里和蔬菜一起卖。一把漂亮的不知名的花,常常是人民币两三元钱就能买到。花比菜还便宜,也使得生活能够在收入有限的情况下优雅起来。当然,专门的花店里的玫瑰、百合等花卖得也很贵。
当地人的家庭布置非常注重装饰。温馨的居家常常在很细微的地方能看出主人的用心。画是家里必不可少的装饰品。未必都是出自名师之手的昂贵油画,有时候甚至是主人自己的大作。这些画作无疑为居室增加了一些艺术和优雅的情调。
塞黑一般商店周六周日都关门,只有一些超市周六营业半天。因为开商店的人或者营业员认为这是他们休息的时间。我曾经问过当地朋友,既然消费高而收入又低,为什么不在周末多做些工作来多赚些钱呢?他们认为安排在周末工作是不人道的。所以即使是美发厅在工作日里也就营业到晚8点钟左右。所以如果需要买什么或者办什么事情,最好在周末之前解决问题,否则就会吃闭门羹 (露天的菜市场除外)。甚至连大学里的学生食堂周末两天也只提供卑餐和午餐,晚餐由学生在午饭的时候从食堂带回去,是一袋由牛奶、奶酪、面包、沙丁鱼或者是午餐肉罐头组合的营养丰富却寡淡无味的食品。学生有吃饭的权利,但是食堂的大师傅们也有享受周末的权利呀!
对于塞黑人来说,生活的享受总是与旅游密不可分的。每年夏天的休假像咖啡一样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学校的老师自不必说,公司的职员,政府的公务员,甚至来学生宿舍打扫卫生的清洁工都有固定的休假。不管老的少的,有钱的没钱的,只有到什么地方完完全全地放松十来天甚至是几十天,才能算是过了夏天。在贝尔格莱德星罗棋布的大大小小的旅行社中,夏天所提供的都是一些晦边宾馆和车票、飞机票的预定服务。可见度假的意识不仅仅深入人心,更能在社会的经济体系中体现出来。所以临近夏天时朋友们见面问“今年去哪里?”几乎是两句寒喧后直奔的主题。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根本没有夏天必须度假的意识。刚开始朋友们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回答“呆在家里写论文”。可是到了假期,整个楼几乎都空了,连我这个向来能耐得住寂寞的人也终于忍耐不住了,收拾行囊和室友直奔黑山海边。即便是到了黑山,我们还是在心理上承受不了“度假”这个奢侈的概念,结果还是按照我们习惯的旅游方式,在四天的时间内把黑山海边的城市大体走了个遍,累得筋疲力尽,体力几近极限,着着实实地落实了“花钱买罪受”的中国式旅游。
散漫篇
塞尔维亚人悠闲、闲散的生活态度发挥到极致,便是一些负面的现象。开有轨电车的司机在没有站牌也没有红绿灯的地方突然停车下去,原来是去路边的面包店买了面包、酸奶上来吃。在我惊愕之余,环视车里周围的人们,个个神情自若,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看样子这种现象是见怪不怪了。公共汽车坏在半路,乘客毫无怨言地下车,到站台等下一辆汽车,上了车后还都自觉重新打票。 更可笑的事情发生在我朋友身上,几个中国留学生和汉语教师一行五人买了从贝尔格莱德到黑山的火车票,各色行囊准备齐全,兴致勃勃地到了火车站之后,却发现车票卖重复了。他们的卧铺已经被拥有相同的座号但先来的人占上了。同一个卧铺号在火车站竟然能够卖两次,简直是匪夷所思。我的中国朋友们的气愤、沮丧自不必提,然而有着同样遭遇的其他塞尔维亚人似平并没有什么激烈的反应。其后不久,同样不可理喻的事情竟然也发生在我的身上。去黑山之前到火车站买票,事先从一个窗口打听了价格,上另外一个窗口去买票,结果两个价格竟不一样。当我用中国人精明的脑瓜去计算车票上显示的各栏费用之和时,发现售票员多收了我100第纳尔,自然要向她讨回多收的钱。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售票员把票拿回去之后,竟然告诉我刚才的票价计算错了,正确的价格应该再加收1000多第纳尔。
当我愤愤不已地向使馆教育组的老师抱怨的时候,他们安慰我说这还算是好的。他们还有买了卧铺票后上火车竟然发现火车根本没有挂卧铺车厢的经历呢!
记得在去塞黑之前,曾在那里留过学的老师告诫我,塞黑人虽然友好,但是说话嘻嘻哈哈地不算数。去了之后真的有体会。朋友临别的时候如果他说明天给你打电话,那你最好不要指望,更不用呆在家里等他的电话。看样子20多年过去了,他们的这些习惯—点都没有改变。这也算是塞尔维亚这个民族的特性之—吧。问题是时间久了,耳濡目染,“明天给你打电话”,“下周我来看你”或者“咱们周末一起喝咖啡”之类的话,我也学会了脱口而出且不必负责。我曾专门请教了—个当地的大学生,问口头许诺而未能付诸实施是否对方会不高兴。他回答说,没有关系的,对方不会在意的,他们根本也就没有把你的这些话当真。于是,我这才释然地放心人胆入乡随俗。
大学篇
贝尔格莱德大学像欧洲的大多数大学一样,各个学院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而没有校园。贝大共有30多个学院,我在位于火车站附近的经济学院进修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学校教授的造诣都很高,在欧洲也颇有名气。我的导师翁科维奇教授曾经担任过塞尔维亚副总理兼科技部长,自1995年12月起至2001年1月任南联盟驻华大使,所以不仅对中国有着非常友好的态度,而且对中国非常了解。在同贝大经济系的教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我居然发现他们之中的某些人足在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直接担任要职(而不只是顾问或咨询之类的角色)。教授这种直接“教以致用”的角色扮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塞黑的大学教育也是四年制,但不是强制四年毕业。五六年能毕业的算是好学生,上七八年大学的也属屡见不鲜。这一方面和塞黑人闲散的生活态度有关,另一方面同塞黑的社会和教育制度有关:上大学的费用非常低,几乎可以忽略不 计。学生食堂和宿舍都有很高的政府补助,在学生食堂一天三顿饭花的费用,在外面只能买一个汉堡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资格住低费用的学生宿舍,只有成绩达到一定标准的学生才有资格,达不到标准的只能在外面花钱租房子住。另外一个让学生们乐此不疲地上学的重要原因是,工作非常难找,就业率非常低。所以滞留在大学里反而成为逃避生活压力和费用的一种方式。
然而对于这些大学生的生活习惯,我却实在不敢苟同。女生几乎个个抽烟,而且烟瘾很大。学院里除了教室之外,各个地方都有缭绕的烟雾。和我有交往的几个女生,几乎走到哪里都带着香烟和打火机。社会上的职业妇女就更不必提了。学院或者宿舍楼周末的party,晚上11点才刚刚拉开序幕。众人在拥挤不堪、空气污浊的房间或大厅里,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音乐,抽着烟,喝着酒,喊破嗓子聊几句,偶尔随着音乐扭动扭动,晃晃手臂。这种party经常能持续到第二天早晨甚至上午。
自然篇
在塞黑度过的这一年,我最留念的应该是那里的自然环境了。虽然经历多次战争,塞黑还是保持着良好的生态和自然环境。城市中心以高大参天的树木为特征的街心公园随处可见。树木粗大,树龄至少有几十年或者是上白年,两三个人才能合抱得拢的大树比比皆是。公园内为市民和孩子们设置的休息娱乐设施都很完善。在这里即便是身处闹市,自然之声也不绝于耳。各种鸟类昆虫的叫声,树林中随处可见的松鼠、鼹鼠、喜鹊和一些不知名的在树林中草地上笨拙行走的大鸟,总能帮助生活在城市早的人体会到回归自然的乐趣。
我居住的学生宿舍后面就是—片森林。春天晨跑于芬芳的新枝嫩叶中,秋天吃完晚饭后徜徉在厚厚的落叶中,时不时摘点野果,或者到一个高处欣赏着银带般的多瑙河和缓缓绿色山坡上的红屋顶,心情真是无比的舒畅。
良好的环境保护还体现在街边路旁。街边到处都是一些果树(虽然有些是野果),到了成熟的季节,果子落得满地都是,或者挂在树卜任其干掉,而没有人去摘。可是自家院子里的大樱桃,紫葡萄不摘而任其风千在树上、藤上,却宁愿去市场上买着吃,这又是我所理解不了的。曾经为此认真请教了几个人,他们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似乎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根本没有人考虑过。有一次终于问出了个究竟,答案令人啼笑皆非,竟然是不愿意费劲去摘。乍听非常可笑,可是联想到塞黑人闲散的生活态度,也许这种解释不无道理吧。
塞黑的自然环境美,空气清新让我流连,城市的美丽细节也经常让我感慨。我多次前往拜会当地朋友,在他们居住的楼道里摆放着各类私人的盆花。大家不仅让自己家里美观,而且也极力打造公共空间的美丽。如果你观察城市公寓楼的阳台和外部的窗台,你会发现很多家的阳台和窗台用鲜花点缀得美丽而别致,而这些花,坐在自己家里是很难欣赏得到的。主人费尽心机培育的美丽盆栽,为的是为城市增彩,让路人有充分的视觉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