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成为了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日前,“2015中国梦想人物榜”评选活动组委会传出消息,屠呦呦已被专家组提名为该榜候选人物。
1930年底,屠呦呦出生在宁波。她是家里5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名字典出“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意为鹿鸣之声。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人预料到诗句中的那株野草会改变这个女孩的一生。她中学就读于效实中学和宁波中学。是宁波中学51届(春)高中毕业生。读书时的屠呦呦“长得还蛮清秀,戴眼镜,梳麻花辫”。读中学时,她“成绩也在中上游,并不拔尖”。但有个特点,只要她喜欢的事情,就会努力去做。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所选专业是当时一般人不太了解的生药学。在那个年代,身为女孩能够接受大学教育,她说“很幸运”。
在同学老师眼里,她是怎么样的人?宁波中学时的翁同学回忆说,当时男女同学之间很少说话,其实也并不是特别熟悉,只是觉得她为人很低调,表现也不是很突出,但是读书却很认真。“她很普通,衣服穿得也很朴素,在同学当中,也不是特别引人注目,属于默默无闻型。”翁老回忆说。高三毕业后,翁在上海参加海关培训,次年就到北京海关工作,到了北京。才知屠呦呦考到了北京大学。“之后的联系是宁波中学在北京成立了校友会。因为是同学,我们的交往就多了。”翁说,后来在聊天中,就觉得她真的是一个很认真的人。有一次,屠呦呦悄悄告诉老同学,为了工作,她经常在自己的身体上做实验,结果身体给弄坏了,体质一直很差。
这位女科学家生活上是个粗线条,这是校友陈效中对她的印象:“不太会照顾自己。比如有一次身份证没了,我帮她找,打开她的箱子发现里面东西放得乱七八糟的,同学们都笑话她。成家以后,家务活也不太擅长,她的先生分担较多。她还有点马虎。”他回忆说:“还有一次,我们几个人来宁波开会,她因为有事单独回北京,结果火车停靠途中站点时,她下车走走时,火车却开走了。”尽管在生活上是个粗线条,但工作中,屠呦呦十分严谨,兢兢业业。
大学毕业,她被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之后55年里,除参加过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乎没有长时间离开过北京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她最优秀的研究工作完成于1969年至1972年之间,正值“文革”时期。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了一个“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那是一个不小的军事计划的一部分,代号523,志在帮助北越政府“打击美帝”,方法是寻找有效的抗新药——在1960年代的东南亚战场上,疟原虫已经对奎宁类药物产生了抗性。从中草药中寻找抗疟成分并不是新鲜主意。1941年,来自上海的药理学家张昌绍就曾尝试利用中药常山治疗南部沿海地区流行的疟疾,1946年和1948年,他分别在《科学》和《自然》上报道中药常山及其活性成分的抗疟作用。不幸的是,张昌绍于1967年自杀,而另一些原本致力于此的荆学工作者正被关牛棚、靠边站。1969年,为了“加强中草药方面的研究力量”,中医科学院应召加入,屠呦呦也随之参与了项目。当时她38岁,职称是助理研究员。
因为具有中西医背景,而且勤奋,在那个资深科学家大部分已被打为右派的年代,屠呦呦很快被任命为研究组组长,带领一个小组的成员开始查阅中医药典籍,走访老中医,埋头于那些变黄、发脆的故纸堆中,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直到有一天屠呦呦决定:用沸点只有35℃的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这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温度正是青蒿素提取的关键。
2011年,屠呦呦曾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在失败190次后,屠呦呦课题组终获成功。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指出,青蒿素和阿维菌素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寄生虫疾病的治疗。世界上每年有约两亿人感染疟疾,在全球疟疾的综合治疗中,青蒿素至少降低了20%的死亡率及30%的儿童死亡率,仅就非洲而言,每年就能拯救10万人的生命。屠呦呦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感到自豪。“在我的童年,我亲眼目睹了民间中医配方牧人治病的场景。然而,我从没有想到我的一生会和这些神奇的草药关系如此紧密。也没想到,今天我会在这伟大的时刻接受国际科学界对我工作的高度评价。”
彭立昭据新华社、《齐鲁晚报》等整理
1930年底,屠呦呦出生在宁波。她是家里5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名字典出“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意为鹿鸣之声。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人预料到诗句中的那株野草会改变这个女孩的一生。她中学就读于效实中学和宁波中学。是宁波中学51届(春)高中毕业生。读书时的屠呦呦“长得还蛮清秀,戴眼镜,梳麻花辫”。读中学时,她“成绩也在中上游,并不拔尖”。但有个特点,只要她喜欢的事情,就会努力去做。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所选专业是当时一般人不太了解的生药学。在那个年代,身为女孩能够接受大学教育,她说“很幸运”。
在同学老师眼里,她是怎么样的人?宁波中学时的翁同学回忆说,当时男女同学之间很少说话,其实也并不是特别熟悉,只是觉得她为人很低调,表现也不是很突出,但是读书却很认真。“她很普通,衣服穿得也很朴素,在同学当中,也不是特别引人注目,属于默默无闻型。”翁老回忆说。高三毕业后,翁在上海参加海关培训,次年就到北京海关工作,到了北京。才知屠呦呦考到了北京大学。“之后的联系是宁波中学在北京成立了校友会。因为是同学,我们的交往就多了。”翁说,后来在聊天中,就觉得她真的是一个很认真的人。有一次,屠呦呦悄悄告诉老同学,为了工作,她经常在自己的身体上做实验,结果身体给弄坏了,体质一直很差。
这位女科学家生活上是个粗线条,这是校友陈效中对她的印象:“不太会照顾自己。比如有一次身份证没了,我帮她找,打开她的箱子发现里面东西放得乱七八糟的,同学们都笑话她。成家以后,家务活也不太擅长,她的先生分担较多。她还有点马虎。”他回忆说:“还有一次,我们几个人来宁波开会,她因为有事单独回北京,结果火车停靠途中站点时,她下车走走时,火车却开走了。”尽管在生活上是个粗线条,但工作中,屠呦呦十分严谨,兢兢业业。
大学毕业,她被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之后55年里,除参加过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乎没有长时间离开过北京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她最优秀的研究工作完成于1969年至1972年之间,正值“文革”时期。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了一个“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那是一个不小的军事计划的一部分,代号523,志在帮助北越政府“打击美帝”,方法是寻找有效的抗新药——在1960年代的东南亚战场上,疟原虫已经对奎宁类药物产生了抗性。从中草药中寻找抗疟成分并不是新鲜主意。1941年,来自上海的药理学家张昌绍就曾尝试利用中药常山治疗南部沿海地区流行的疟疾,1946年和1948年,他分别在《科学》和《自然》上报道中药常山及其活性成分的抗疟作用。不幸的是,张昌绍于1967年自杀,而另一些原本致力于此的荆学工作者正被关牛棚、靠边站。1969年,为了“加强中草药方面的研究力量”,中医科学院应召加入,屠呦呦也随之参与了项目。当时她38岁,职称是助理研究员。
因为具有中西医背景,而且勤奋,在那个资深科学家大部分已被打为右派的年代,屠呦呦很快被任命为研究组组长,带领一个小组的成员开始查阅中医药典籍,走访老中医,埋头于那些变黄、发脆的故纸堆中,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直到有一天屠呦呦决定:用沸点只有35℃的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这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温度正是青蒿素提取的关键。
2011年,屠呦呦曾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在失败190次后,屠呦呦课题组终获成功。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指出,青蒿素和阿维菌素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寄生虫疾病的治疗。世界上每年有约两亿人感染疟疾,在全球疟疾的综合治疗中,青蒿素至少降低了20%的死亡率及30%的儿童死亡率,仅就非洲而言,每年就能拯救10万人的生命。屠呦呦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感到自豪。“在我的童年,我亲眼目睹了民间中医配方牧人治病的场景。然而,我从没有想到我的一生会和这些神奇的草药关系如此紧密。也没想到,今天我会在这伟大的时刻接受国际科学界对我工作的高度评价。”
彭立昭据新华社、《齐鲁晚报》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