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内涵建设中党外干部工作机制的改革创新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wu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探索现代大学制度的努力中,人才战略成为大学能否顺利完成内涵建设转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科研突破、完善社会服务功能的关键。党外干部作为高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活跃于教学、科研一线,更是实现民主管理、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力量。针对近年来高校干部工作中面临的困境,从分析高校党外干部的特点出发,重新审视了党外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工作中的不足点,就创新党外干部工作机制,使其更具有操作性、针对性和时代性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党外干部;高校;统一战线;民主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0-0054-02
  一、不断丰富党外干部工作内涵
  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其内涵随着社会发展不断丰富。党外干部多是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领导人或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在工作一线表现突出的同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阶段,党内外同志通力合作,共同奋斗将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快慢。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任职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先提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生活中的一大创举,是统一战线作为革命胜利的法宝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的继承与发扬。这一制度要求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多种渠道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二、党外干部在高校内涵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新时期高校党外干部工作是高校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应从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予以重视。《党的十八届三种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中指出:应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人才是高校发展的决定因素,在高校由外延式的粗放发展探索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上,党外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更具时代意义。党外人士在高校兼具广泛性与代表性,他们基本占到了普通教职工的一半以上,多为学科、专业的领头人、骨干力量。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任务是通过综合改革试点、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精品课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党外人士在学校的转型发展中,主动建言献策、参政议政,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提升了高校民主管理水平;他们积极投身教学、科研一线,承担着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任。高校是人才集聚地,多年来源源不断的为地方各级政府机关输送了优秀党外干部。中央统战部的数据表明:统战部门举荐的党外干部有近40%来自于高校,特别是在司法、科技、文化等部门,党外干部专业突出,能够很快适应角色转变,打开工作局面。党外干部多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他们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提出的议案极具针对性,特别是在科技成果转化、城市发展、产业布局、新农村建设、环境污染治理等专业领域提出的议案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三、制约高校党外干部工作纵深发展的因素
  1.长效机制缺位,党外干部工作缺乏纲领性的文件指导
  自党的十七大以来,虽然党外干部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由于缺乏纲领性文件,导致省市级组织部门工作缺乏量化目标,工作弹性大,长远规划处于空白状态。党外干部的比例究竟多少较为合适,迄今为止没有定论。福建省曾经提出高校党外干部比例要达到15%,但在实践中感到困难重重,目前高校党外干部比例维持在10%~15%之间。党外干部选拔呈现出与学校党政换届同步的周期。党外干部是完善学校领导班子结构的需要,其晋升更多的依赖于“机遇”,在学校的换届年,党外干部的选拔任用较为频繁,而在非集中换届时期,选拔任用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2.党外干部工作权责分配不清,导致管理处于真空状态
  由于高校管理岗位职数紧张,统战部门与组织部门往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工作繁忙时,统战工作让位于组织工作;党外干部集中提拔时,组织部门的同志又承担了统战部的工作任务。按照程序要求,组织部门通盘负责党内外干部的选拔、任用与管理,统战部负责党外干部的推荐与后续培养工作,组织部门在考察党外干部时,应听取统战部门的意见,两部门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干部的长效管理。但由于高校现实条件的制约,组织、统战部门的联动机制缺位,统战部门对党外干部的举荐局限于民主党派的负责人、极少数有社会影响力的无党派人士,选人视野狭窄,党外干部培养、管理基本处于“真空”状态。
  3.民主党派及无党派基层组织的发展制约了党外干部的发掘、培养工作
  党外人士中约有一半是民主党派人士,另一半是无党派人士。近年来高校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困难:党外人士的年轻化趋势明显,他们思维活跃,多有留学海外的经历,对民主政治、参政议政的热情度高,但是限于民主党派发展成员门槛高,多数要求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或者高级职称,且每年发展指标有限,程序复杂,年龄梯队建设问题比较突出,民主党派年轻成员的培养迫在眉睫。无党派人士多利用自身社会影响力独立开展建言献策工作,无党派联谊会的工作还停留在形式阶段,对无党派干部的发掘、培养工作缺乏组织性、系统性。
  4.党外干部的流动性较差,干部队伍缺乏活力
  统计数据表明,高校近一半的党外干部在进入处级领导岗位后,没有交流换岗的经历;且党外干部地方挂职的机会有限,虽然近年来“科技镇长团”的挂职岗位中,明确党外人士可以担任乡(镇)科技副乡(镇)长,但是相比党内干部挂职渠道,党外干部的锻炼机会有限。究其原因:一是地方党外干部职数本身较少,二是高校党委对党外干部挂职锻炼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创造挂职机会的积极性不高。党外干部交流挂职机会少,工作阅历欠缺,特别是在处理复杂问题时缺少经验和魄力,限制了其上升空间,导致整个党外干部队伍缺乏活力。   5.“注重选拔、轻视培养”,滋生了部分党外干部的个人自由主义倾向
  在学校集中换届年,组织部门往往根据学历、职称、专业等要求对党外干部进行突击考察,仓促提拔,而对干部的政治思想、廉洁奉公等方面的评价不够全面,干部在进入领导岗位前没有系统学习过政治理论,部分党外干部将选拔任用过多的归结于自己的专业能力、学术影响力,缺乏对组织、群众的感情,缺乏服务奉献意识,过多的谈条件、谈要求,功利主义思想泛滥。部分干部参加理论学习的热情不高,开会、学习都为科研、项目让道,这固然有时间冲突、精力不足的问题,也有思想放松要求,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
  四、高校内涵建设框架中党外干部培养选拔机制的改革创新
  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探索中,应从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重视党外干部的选拔、任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将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作为选拔的第一要件,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遵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要求,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推选、民主监督工作,逐步建立组织、统战工作的联动机制,力求选拔出政治可靠、品德高尚、业务突出、群众公认的民主人士充实到领导岗位。
  1.解放思想,党内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做到一视同仁、同步规划、统筹布局
  受传统思想影响,党外干部在关键岗位、正职岗位上任职的少,工作阅历不足,管理经验匮乏。应解放思想,从工作实际出发,对有潜力的党外干部大胆任用,通过在关键岗位锻炼,使其转变思维、开阔视野、把握大局、坚定立场、提升能力、锻炼意志、扎实作风。党内外干部队伍建设应遵循干部成长规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不放松理论学习,有计划选派党外干部到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党校等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开发干部菜单式学习系统,进行学分式管理,干部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不限时间、不拘地点,在干部选拔任用时必须修满一定学分,逐步建立常态化的理论学习机制。
  针对党外干部专业型干部、双肩挑干部多,管理型干部少的现状,应搭建平台,通过地方挂职、校内轮岗等形式,丰富其管理经历、提升其行政执行力,增强其合作精神,促使其从“专业型”干部成长为“专业管理型”干部。党内外干部队伍应创造机会,交流先进的工作理念,学习高效的管理经验。开辟与地方交流挂职的渠道,开阔视野,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结合,为培养实用型的创新人才做储备。通过共建挂职基地、担任技术顾问等形式,为科技成果转化寻求机遇,实现资源共享。向有专业要求的部分政府部门,如法院等,定期有计划的选派党外干部挂职,促进理论研究与业务实践结合,提升部门专业化水平。
  2.畅通渠道,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在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党外干部利用自身优势,广泛联系群众,就如何提高执政党的履职能力、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等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取得了可喜成果。为进一步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应规范、落实党外干部工作制度,如党外人士信息通报制度等,营造良好氛围,为党外人士参政议政提供制度保障。在学校重大事项决策前召开民主座谈会,广开言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都应置于民主监督之下,实现权力的“阳光运作”。
  3.落实干部工作联动机制,做好配套措施
  组织部、统战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无党派联谊会等部门应互通有无、形成合力,推动工作。组织部门将干部选拔关口前移,为民主党派发展优秀年轻干部预留空间。统战部门在举荐干部时,既要关注有突出学术能力的科研骨干力量,也要选拔活跃于基层一线工作的同志,特别是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在重大事件中表现突出的同志。统战部与组织部形成工作联动机制,共同推选,力求全面反映干部思想、工作、生活的全貌。
  4.共建人才信息库,为全社会范围内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创造条件
  与地方共建党外干部信息库,形成丰富的党外干部人才储备。在信息系统中,详细记录其专业、工作、学习的成就,借鉴人力资源分析办法,就其性格特点及擅长的职业角色进行分析,为下一步的选拔任用夯实基础。根据个人特点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做到有的放矢、突出个性。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打通学校、地方干部流动的壁垒,在全社会范围内“任人唯贤”“人岗相适”,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
  5.搭建平台,鼓励党外干部建言献策、参政议政,为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营造氛围
  党外干部具有相当的社会影响力,很多担任省市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业协会成员;同时参政议政意识强,提案水平高。调研活动是党外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党外干部结合自身专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的课题议案具有现实意义,解决方案极具操作性,获得了群众的一致认可。应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设立专项经费、开拓渠道支持党外干部参政议政,为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谭月明.刍议高校党外干部管理科学化[J].经济研究导刊,2013,
  (26):266-268.
  [2]杨光,冯振业,齐民.高校党外干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2):38-41.
  [3]宁文晓,马晓燕.做好高校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基本途径[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5):75-76.
  [4]宋慧,袁正希,胡丽娟.积极完善高校党外干部培养选拔机制[J].四川统一战线,2009,(1):32-33.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在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工作中教学秘书需要从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所带来的工作改变入手,转变思想认识、找准自身定位、改变工作方法、及时做好沟通,确保以饱满的工作状态去迎接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带来的改变与挑战。  关键词:大类招生;教学秘书;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0-0038-02  一、大类招生
众所周知,失败的婚姻影响最大的是孩子.在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步入中学后,由于青春期的到来,行为和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偏差.这些孩子缺少进取性、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交友
摘要:研究了新的网络环境下构建平等师生关系的方式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机制、提升班集体凝聚力、克服网络负面影响发挥班主任的主动性等问题,以便更好地履行高校班主任的职责,促进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  关键词:网络环境;班主任;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0-0040-02  我国高校大多以专业班级为基本的基层组织,因此班级管理是高校
我国的素质教育事业在改革中推进,现今成为学校开展学生教育工作的重点.语文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在于教书,更重在育人,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需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给予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行业普遍应用的背景下,传统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伴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上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
美育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别美和提升创作力的重要途径,职教语文教学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之外,更应该深挖美学因素,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审美能力,其
本文介绍了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机械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总结了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详细分析了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对我国小学教学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建立价值观,同时也要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和素养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特色、培养模式和教改实践的研究,发现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为此实践能力培养实行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性教学环节不断线的教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素质教育也逐渐推广开来.钢琴是一门重要的艺术类学科,在多元文化视野下,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也在不断改革,从而更加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保证钢琴教学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