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筑音乐教学与美术教学的内在联系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nv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的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终身教育。美育不仅仅是在于欣赏和享受,更在于开阔一代人的眼界,充实一代人的心灵,提高一代人的觉悟,使整个民族的精神品质显示出文明的力量。
  艺术美是学校中美育的主要内容。音乐、美术是两门艺术课,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一个五彩缤纷,八音协和的“大千世界”。
  艺术美在学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音乐是从听觉上去感受美。如果将现有的音乐和美术课程加以高度融合,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美术的领悟,另一方面可以节省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多领悟一些其他艺术形式的魅力。这不但可以使音乐和美术教学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其整体效应,在声音与图像等多方面进行融合,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艺术教学中美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美——以美扬善;艺术活动中体验美——以美悦情;实践活动中创造美——以美导行,架起音乐与美术学科的桥梁。那么如何构筑美术与音乐之间的内在联系呢?
  
  一、确立音乐、美术相通的教学理念
  
  音乐就是一幅画,而这是一幅用音乐当色彩,旋律做线条所描绘的只能用听觉去观看的心灵之画。我国著名的音乐家马思聪告诉我们,有些音乐就是描写画的。如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的24个前奏曲《亚麻发的少女》、《月光透过树叶》等。而俄国作曲家拉赫马尼诺夫的交响曲《死岛》,就是根据一幅同名的名画而创作的。再说,美术与音乐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的工具。美术课、音乐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画”“唱”的一定技巧,而且是通过画、唱深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好的音乐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好的美术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好的乐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难怪有人说,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绘画的芳姿倩影。这些足以说明美术、音乐间是有着一种必然的内在的联系的。
  
  二、创设音乐、美术交融的教学情境
  
  1、学习中认识美——以美扬善
  音乐与美术交融的前提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艺术美是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学生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因此,音乐课完全做到让“学生心中有画”,“让教室有情有景”。在美术创作中,古今中外,许多画家也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创作滞涩时,听一曲动人心弦的乐曲,会使人思路奔腾,情思遄飞。的确,一曲流动的音乐有助于开拓人的思维,调动人们的情操。如果播放一曲典雅的音乐,随着旋律的起伏,体会那种高山流动般的音乐所蕴藏的生机。而情致感发时,再提笔一气呵成,泼墨挥洒高山流水画卷,画中自然也会流露出无尽的旋律与韵味,使山川、河流的美跃然于纸上而栩栩如生。因此,美术课交融的情境同样需要美的音乐;“学生心中有乐”,才能提起精、气、神表达出心中美的事物,描绘出富有情感的画面。
  如初中音乐教材《歌唱祖国》,歌词凝练集中,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又富于变化,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歌曲的旋律跌宕起伏,词曲珠联璧合,相互映衬,既表达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壮前进的步伐,又抒发了各族人民为祖国未来进行拼搏的雄心壮志。学生通过音乐课中欣赏,演唱,器乐演奏,加之教师的引导,被歌曲及电视画面所描绘的音乐形象所深深感染。在艺术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感知美,认识美,在学习美的过程中,懂得一个做人的真谛。
  2、活动中体验美——以美悦情
  艺术美有着强烈的愉悦作用,每个正常人都乐于欣赏,能够倾心赏美,就是乐于受教的表现。人的精神愉悦了,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并焕发神采。在音乐课中,我运用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体现美,感受美,并去创造美。
  如:初中美术教材中有认识颜色,这是教师上课时可以利用色彩感应,描绘音乐“1、2、3、4、5、6、7、”和“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和七个音符,这种巧合实在太奇妙,太有趣了。在绘画艺术中,我们用“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色彩描绘五彩斑斓的视觉画面,在音乐中我们同样可以通过有趣的色彩游戏让学生领略音乐色彩的艺术魅力。在视听结合中训练学生的听觉,感受不同音色。实践证明,色彩与音符的融合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求知欲,愉悦了学生的心情。
  3、实践中表现美——以美导行
  艺术课是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自律工具,也是实现德育功能的一个重要途径。音乐、美术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使德育潜移默化,沁人心脾。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美导行”所产生的效果是最直接的,最有说服力的。所以,作为艺术课的教师要善于挖掘运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又要善于启发诱导。以美导行,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自己去创造美的动作,美的声音,美的旋律,美的画面,美的世界。
  
  三、采用音乐、美术互动的教学方法
  
  在音乐、美术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作用,采用音乐、美术互动的新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全新的视听享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促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审美对象的清晰表象,提高感知速度,并在潜意识里,对审美对象产生美感,提高教育效率。当然,如何采用音乐、美术互动的教学方法,不仅着眼于多媒体教学,还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也就是把音乐课的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到美术课中去,把美术课的方法有机结合到音乐课中去,互相借鉴,切不可公式化。作为教师尤其要做好导向工作,当我们启发学生为音乐描绘一幅图像的时候,我们教师不应当诱导学生一齐去寻找同一种图解,而是应该启发每个学生用各自独特的画面构思去表达同一个音乐主题。鼓励学生积极地创造,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联通:414400湖南省汨罗市黄柏中学)
其他文献
纵观周边学校,欺凌现象几乎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度时间,笔者所在学校欺凌现象达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发生了两件重大的伤亡事故,一件是弱者白某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用武器自卫还击,致使欺凌人向某头受重伤经抢救无效而死亡;另一件是欺凌者初三学生张某用板凳打击弱者初一学生白某,使白某头骨受伤,花去两万多元治疗费。  分析校园欺凌现象,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是强者欺凌弱者,二是高年级学生欺凌低年级学生,三是离学校近的学
期刊
2006年在学校大力支持下,由本人牵头,成立了心理健康研究小组,申请了一个市级课题《高中生心理障碍成因及研究对策》,在三年中,我们研究小组曾对全县三所学校3500名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41.2%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1%的高中生存在明显的心理方面的问题,有3-5%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上述调查表明,帮助高中生解决心理障碍,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
期刊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弹指间新课程改革已进行数年。我站在教学第一线,一种与已往不同的教学理念已凸现出来:尊重每个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并为这种价值的实现创造各种条件,使其得到自由、充分地舒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寓意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是师生探索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交流过程。    一、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1、构建新的课堂教学理念  大家知道新课程理念是以“生命”为逻辑起点,
期刊
中学生的早恋问题,是一个被教师、家长、专家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篇《柳眉儿落了》的文章轻轻挑开了早恋羞涩而神秘的面纱,恰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之后陆续地有文章反映这一现象,到而今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已势如春洪泛滥,尤其过于开放的港台娱乐节目、影视剧推波助澜,已严重冲击着校园这块“净土”——连原本闭塞的乡村初中都已显山显水沸沸扬扬了。  面对此情此景,老师、
期刊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教师
期刊
评课是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也是教学活动中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体现。能否使学校的评课活动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和多样性,使每一次评课活动在民主、自由、轻松的气氛中进行,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将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潜能的提升和发展。笔者从事了多年的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在多年的评课活动中体会到,把握每一堂课的评价角度,在对课堂教学进行宏观管理过程中,通过一定规模的评价活动,使教师不断改进
期刊
如何对待后进生,是当前教育工作中一个令人瞩目又亟须解决的问题。作为站在一线的教师又该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结合我个人的看法,我想谈几点:    一、拉近距离,促膝谈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的优越,父母外出打工,社会上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平时又缺乏母爱,学习成绩差,表现不好,经常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嘲笑。因此,在思想感情上容易产生隔阂,甚至与老师
期刊
想象是人们在头脑里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过程。想象是极其重要的智力因素。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在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它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阅读只有借助想象,才能理解意境;作文只有展开丰富想象,才能写的具体、生动。所以在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想象力   
期刊
【摘 要】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手段,设计合理、精巧的提问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和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本文拟从课堂提问的技巧和设计,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作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设计、提问、英语课堂    教育心理学家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古语亦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的设计
期刊
把素质教育贯守于数学教学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迫切的任务。本文就小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