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的教育体系的一大问题是片面性,只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培养他们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忽视了创新人才所必需的其他素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通过对教学方式、思想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发展自己,创造自己,提高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认真备课、精心设疑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认真组织,精心设疑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寻求开发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切入点。例如,在学习蹲踞式起跑时为什么“预备”口令时重心要前移,重心移到什么位置最合理?在学习篮球“急停急起”运球技术时,重心应如何控制?在跳远时为什么落地时两手应前伸?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练习。同时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运用迁移学习法,把在其他学科中的知识应用到体育中来。如在学跨栏跑时,有些学生出现“跳栏”现象,教师要让学生用学过的力学知识进行受力分析,找出“病症”所在。这样学生在练习中,边思考,边体会,边总结,不仅能较快地掌握动作要领,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实践证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比单纯的练习要投入得多,思维要活跃得多,理解要深刻得多,而且还不易遗忘。
二、实施个性培养,加强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它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生活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当中,应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实施个性化培养,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优势项目(特别感兴趣的又是较擅长的体育项目)来加强学生对体育兴趣的稳定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学校体育教学较为流行两种模式:(1)传统体育课加选修课;(2)“大课小班”制。这两种模式都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来组织实施教学的,它反映了学生的心声,代表了个性化培养的方向,它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在体育个性化较为突出的学生,大都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且上课积极,思维敏捷,创新意识强。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将被动地学习改为主动地学习,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体育课中给学生营造发挥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方法很多。例如,在体育课的准备部分让学生带操或组织游戏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法。具体做法是:首先是向学生传授一些创编徒手操及游戏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在上课当中,给学生建立完整、规范的具有模式化的带操或组织游戏的形象概念。接着让体育能力较强的同学领做徒手操或游戏。教师应要求学生课前要精心准备,并给以一定的指导。在课后要求全体同学对该同学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评定,教师对成功者,或是通过努力未成功者都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如在课外活动中可以有组织地指定部分同学,全权负责全班或分组的准备部分;又如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以具有特色名称命名的自编自练健美操比赛;还可组织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的抢答比赛等。实践证明,让学生组织开展活动,只要教师指导得当,是有效可行的,学生既提高了体育能力,又获得了成功感,增强了体育学习的自信心,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比教师单纯的讲解、示范和反复操练,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四、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辅导能力,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由于学生身体机能、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可以采用分组和“一对一”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做法是:首先教师应掌握第一手资料,把技术、技能较好的几个同学,与相对成绩较差的同学结成“一帮一”对子,通过一段时间后,既锻练提高了技能好的同学的辅导能力,又提高了技能差的同学的水平。对技术水平一般的同学,可安排在同一组练习,让他们相互分析、研究、寻找解决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线索和办法,教师整个练习中始终起着指导帮助作用,每次练习总结时让学生自己对自己作一个简单的小结,也可以叫几位有代表性的同学作总结发言,不完整处由教师补充。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能力的提高和项目的不同,这种分组应根据需要有所变动和调整。由于学生经常地讨论交流,相互借鉴,纠正和补充了自己的错误或片面的认识,因而不断地完善着各自的学习方法;同时,由于学生参与课的评价过程,增强了同学间的竞争意识,易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使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扬州邗江瓜洲镇中心中学)
一、认真备课、精心设疑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认真组织,精心设疑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寻求开发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切入点。例如,在学习蹲踞式起跑时为什么“预备”口令时重心要前移,重心移到什么位置最合理?在学习篮球“急停急起”运球技术时,重心应如何控制?在跳远时为什么落地时两手应前伸?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练习。同时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运用迁移学习法,把在其他学科中的知识应用到体育中来。如在学跨栏跑时,有些学生出现“跳栏”现象,教师要让学生用学过的力学知识进行受力分析,找出“病症”所在。这样学生在练习中,边思考,边体会,边总结,不仅能较快地掌握动作要领,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实践证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比单纯的练习要投入得多,思维要活跃得多,理解要深刻得多,而且还不易遗忘。
二、实施个性培养,加强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它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生活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当中,应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实施个性化培养,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优势项目(特别感兴趣的又是较擅长的体育项目)来加强学生对体育兴趣的稳定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学校体育教学较为流行两种模式:(1)传统体育课加选修课;(2)“大课小班”制。这两种模式都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来组织实施教学的,它反映了学生的心声,代表了个性化培养的方向,它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在体育个性化较为突出的学生,大都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且上课积极,思维敏捷,创新意识强。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将被动地学习改为主动地学习,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体育课中给学生营造发挥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方法很多。例如,在体育课的准备部分让学生带操或组织游戏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法。具体做法是:首先是向学生传授一些创编徒手操及游戏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在上课当中,给学生建立完整、规范的具有模式化的带操或组织游戏的形象概念。接着让体育能力较强的同学领做徒手操或游戏。教师应要求学生课前要精心准备,并给以一定的指导。在课后要求全体同学对该同学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评定,教师对成功者,或是通过努力未成功者都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如在课外活动中可以有组织地指定部分同学,全权负责全班或分组的准备部分;又如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以具有特色名称命名的自编自练健美操比赛;还可组织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的抢答比赛等。实践证明,让学生组织开展活动,只要教师指导得当,是有效可行的,学生既提高了体育能力,又获得了成功感,增强了体育学习的自信心,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比教师单纯的讲解、示范和反复操练,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四、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辅导能力,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由于学生身体机能、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可以采用分组和“一对一”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做法是:首先教师应掌握第一手资料,把技术、技能较好的几个同学,与相对成绩较差的同学结成“一帮一”对子,通过一段时间后,既锻练提高了技能好的同学的辅导能力,又提高了技能差的同学的水平。对技术水平一般的同学,可安排在同一组练习,让他们相互分析、研究、寻找解决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线索和办法,教师整个练习中始终起着指导帮助作用,每次练习总结时让学生自己对自己作一个简单的小结,也可以叫几位有代表性的同学作总结发言,不完整处由教师补充。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能力的提高和项目的不同,这种分组应根据需要有所变动和调整。由于学生经常地讨论交流,相互借鉴,纠正和补充了自己的错误或片面的认识,因而不断地完善着各自的学习方法;同时,由于学生参与课的评价过程,增强了同学间的竞争意识,易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使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扬州邗江瓜洲镇中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