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翻译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探讨

来源 :新闻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th_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是已经或正在或将要发生的事实的及时报道。新闻报道文体,是指严肃的非专业性报纸、杂志等宣传工具在报道或评论政治、时事性的事件时所使用的文体(王佐良,丁往道,1987)。与文学文体相比,该文体包含了更多的文化信息,给新闻的翻译带来了巨很大的困难。如何跨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障碍,确保中外新闻的畅通无阻的交流,真正“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成为笔者在教学中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跨文化的视角对新闻中的文化因素及其翻译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其他文献
2005年9月,世界商业财经领军媒体《华尔街日报》(WSJ)打破了116年来周末停刊的传统,开始在每周六推出周末版。一年后,该报又宣布成立时尚分社,推出了“时尚”增刊(Fashion Journal)。
高校新闻专业教育的发展,与实践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为,新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甚至可以说,实践是新闻专业的生命线,如果脱离了实践,新闻专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目前,在高
连线类节目借助高科技传输手段,在同一时间,不同时空里由现场主持人、出镜记者或嘉宾共同参与的节目。这类节目通常选择公众观注度较高的新闻事件,以演播室主持人为整场的调动中
报纸改革,头条是个关键点。头条如果不改,报纸也得不到本质性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地市党报的内容改革,头条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文本,也是最有价值的突破口。近年来,《铜川日
“你说话吧”是湖南省长沙市市委机关报《长沙晚报》的一档新兴评论专栏,是由该报、“星辰在线”网站和星沙之声广播电台联合主办,并受网易论坛支持的评论类栏目,被称为“请各位
2005年11月3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接受了英国金融时报记者的专访,再次谈到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问题。与此同时,中国出版集团转制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北青传媒股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