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道“老夫聊发少年狂”,这时的苏轼刚40岁,却已经称自己为“老夫”了;但是,记者这次采访的创业者虽然已经年过花甲,却还觉得自己很年轻,依然在创业活动中和年轻人较着劲……
王启明原来是上海久华建筑装潢机电工程公司的工程师,在1998年公司体制改革的情况下,和大部分同事一样成了下岗职工。然而,这次下岗并没有击溃王启明继续前进的勇气,反而成就了他的创业梦想。
“大家希望跟着我创业,我就答应了”
谈到这次创业的动机,王启明显得很纯粹。“随着体制的改革,职工们下岗的下岗,回家的回家。一部分签了协保的人自己去找工作了,但还有一部分兄弟希望能跟着我一起创业,我也没犹豫,就答应了。”1998年在杨浦区开业指导服务中心的帮助下,王启明向上海银行贷到了第一笔开业的款项,成立了一家小五金加工厂。
在小五金加工厂成立之后,王启明就带着跟随自己的20多位同事,一起努力奋斗着。“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是吃一顿饿一顿。我们钱投下去了,材料买回来了,产品造出来了,但销售不出去。所以后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外面跑业务。”但是这群人,毕竟没有跑业务的经验,所以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考验。“我们跑市场的时候,就是拿着报价单去跟客户谈。谈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往往会涉及到技术、材料方面的问题,最后主要还是靠兄弟们解决的。”王启明在言谈中总是不自觉地流露出对这群创业伙伴的感激之情。
“不是去布置别人,而是带头一起干活”
2004年3月份,王启明注册成立了上海拉科装饰制品有限公司。公司将主要的业务放在生产“科隆”现代钢梯及铁艺制品的设计和加工上。
王启明告诉记者,拉科公司的17名员工大部分还是由原来创业伙伴组成。大家依然还像之前一样,使出着自己全部的精力。“大家基本上没有双休日,工作繁忙的时候,晚上也要加班,加班到深更半夜也算是家常便饭。”为什么这么辛苦,大家还会跟着王启明一起创业呢?“即使外面的公司工资比我们高,也不会有在我们公司自由。因为公司在闲的时候,他们也可以不来上班,这就相对很自由。我们完全是人性化的管理。再说很多人和我都做了一辈子的同事了,彼此之间对对方的脾性都很了解,大家也都习惯了。而且我们的企业没什么级别之分,大家都是创业者,在一起干活的时候充满着激情。另外,我自己也干活。我这个创业不是去布置别人,而是带头一起干活。”
王启明告诉记者,现在弟兄们(王启明不认为他们是员工,在言辞中一直以“兄弟们”相称)看到自己年纪是越来越大了,很多活就不让自己干了。
“创造它们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快乐”
市场是变化的,创业者的技术水平也要随着它的发展而不断提高,曾为技术工程师的王启明更是明白这个道理。“在公司创业的前期,我们几个员工设计的楼梯图样得不到客户的青睐,得不到市场的认可,自然我们的业务就很难谈成。所以,后来就在外面聘请了一些有经验的设计者,情况才有所好转。但是,请来的这些设计人员又很难融入到我们的团队,所以又会很快离开。最后,实在没有办法,我们几个兄弟就自己学工程制图。”王启明拿出一叠样品广告单,告诉记者这些都是这帮兄弟在自学之后设计出来的产品,而且现在很多产品都出口到国外了。
技术的创新还不仅仅体现在产品的设计上,有些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我们曾经接到一宗做旋转楼梯扶手的单子。刚开始的时候,为了做出‘旋转’的效果,我们用吹风机在扭转点上‘加热’,所以制作每一段扶手都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由于受热不均匀,材料‘旋转’的效果很不理想。后来我们尝试着把材料放在水中加热,在温度达到97摄氏度时,拿出材料放在先前做好的‘旋转’模子里。”
结果这个工艺的改进,使他们的工作效率一下提高了好几倍,而且统一的模型使其质量和美观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看着这些产品,他们自己也很兴奋:“在我们眼中,这些都是艺术品,我们创造它们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快乐。”
记者手记
王启明说,现在还没有退休的意思,虽然现在更多的像一个名誉经理,但自己还会一直坚持下去。他还告诉记者为了延长自己的创业寿命,保证自己的精力,每天会早起半个小时跑步。他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做保证,创业是不可能成功的。”而且一个团体要相处的开心,创业者要把自己的产品看成艺术品,并且在创业之前要做好失败的准备,因为市场总是在变化的……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王启明已经走到了“耳顺”的人生境界,我们这些甚至连“不惑”都没达到的创业者,的确应该对这位花甲之年的创业者“耳顺”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