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这句话指出了影响人生的几大要素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其中的“习惯”包括“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又因为是性格的表现,所以也有的说“性格决定命运”。
习惯是潜意识的功能。我们学习游戏、跳舞或做操,是在意识的指导下一次次地重复动作,直到在潜意识中留下深深的印迹为止。然后我们的潜意识会为我们产生习惯动作。行为是思想的外在表现,而“习惯动作”会反过来促使思想品德的形成,这正是我们思想品德教育能够进行的理论依据。
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都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目标、要求和重要性。笔者认为应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主基调,融合其他的课程目标进行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这里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应该遵循的几条原则。
一、必须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为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为了使这门课程能更切实地体现和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都应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让学生的道德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很多事例与当地学 生生活实际不相符,无法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进行教学,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首先,教材中的事例是教育专家精选的典型事例,本身就来自儿童的现实生活,与绝大多数儿童的生活现实是相似的;其次,由于我国各地的文化、经济、生活习俗确实存在差异,个别事例在个别地区存在与儿童生活实际不符的情况也属正常。
但教材事例并非固定而不能变通的,我们老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找出情境或道理相近的真实事例来替代教材中的事例进行教学。我自己就喜欢从近期在学校、社会上发生的具体事件中,选择恰当的事例来进行教学活动。如食品安全教育,我就直接以校园周边小摊小贩卖的“三无”食品为例,结合部分学生的亲身经历,再辅以食品安全的科学常识组织教学,效果非常好,绝大部分学生后来都养成了不乱买零食,要吃由家长陪同购买的好习惯,甚至有时能指出家长忽视的安全问题如“已过保质期”“假冒伪劣”等。
二、坚决贯彻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原则
素质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就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并引导学生努力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师仍无法摆脱“满堂灌”的教学习惯,总认为“小孩子懂什么,是对是错,应该怎么做,得由大人告诉他”。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由这个人自身的感性认识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这是无法由他人代替和包办的。
我们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以他们的生活实际为例,而对这些事例最有发言权的是拥有切身感受的他们自己。“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本身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会让学生终生受益,我们不能剥夺他们养成这些良好习惯的权利。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营造民主的学习气氛”“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结合实际生活自主学习。
以《男孩、女孩的差别》一课为例,这节内容涉及敏感的性教育问题。在我们这种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性教育仍旧是很敏感的,而六年级学生也已步入“朦胧” “憧憬”期,部分已进入“青春发育期”。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或避而不谈都可能误导学生;而大张旗鼓、侃侃而谈又可能招致“流氓老师”的骂名。
开始我也有思想顾虑,找不到好的教学方法。和教研组的教师们深入交流后,我采取由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先给学生创设四个问题情境:
1.男生、女生有哪些身体特征差异?
2.男生、女生兴趣爱好有哪些差异?
3.男生、女生有哪些性格、习惯差异?
4.男生、女生在学习和交往过程中应该怎样互相尊重相互帮助?
再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并发言。
结果这堂课学生表现非常好,学生不但主动思考、积极发言,而且观点正确、见解深刻,基本没有出现我们所担心的问题。
学生是单纯的,对知识的渴求是强烈的。我们应该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摒弃和改正不良习性。
三、千万不要忽视教师的角色和任务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个别老师为了突现教学创新,组织教学时只是片面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一味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甚至无原则地支持学生去尝试,还美其名曰“挫折教育法”。这其实是一种严重错误和不负责任的表现。
学生的思想是单纯的,他们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是非观,正需要我们去指导他们通过培养良好的习惯来形成正确的思想和优秀的品德,正需要我们去支持他们正确的行为,并与他们一起去克服成长中的困难。
当然,要做好教师是比较难的,这需要教师们自觉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只有“以身作则、潜移默化”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习惯是潜意识的功能。我们学习游戏、跳舞或做操,是在意识的指导下一次次地重复动作,直到在潜意识中留下深深的印迹为止。然后我们的潜意识会为我们产生习惯动作。行为是思想的外在表现,而“习惯动作”会反过来促使思想品德的形成,这正是我们思想品德教育能够进行的理论依据。
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都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目标、要求和重要性。笔者认为应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主基调,融合其他的课程目标进行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这里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应该遵循的几条原则。
一、必须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为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为了使这门课程能更切实地体现和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都应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让学生的道德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很多事例与当地学 生生活实际不相符,无法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进行教学,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首先,教材中的事例是教育专家精选的典型事例,本身就来自儿童的现实生活,与绝大多数儿童的生活现实是相似的;其次,由于我国各地的文化、经济、生活习俗确实存在差异,个别事例在个别地区存在与儿童生活实际不符的情况也属正常。
但教材事例并非固定而不能变通的,我们老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找出情境或道理相近的真实事例来替代教材中的事例进行教学。我自己就喜欢从近期在学校、社会上发生的具体事件中,选择恰当的事例来进行教学活动。如食品安全教育,我就直接以校园周边小摊小贩卖的“三无”食品为例,结合部分学生的亲身经历,再辅以食品安全的科学常识组织教学,效果非常好,绝大部分学生后来都养成了不乱买零食,要吃由家长陪同购买的好习惯,甚至有时能指出家长忽视的安全问题如“已过保质期”“假冒伪劣”等。
二、坚决贯彻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原则
素质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就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并引导学生努力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师仍无法摆脱“满堂灌”的教学习惯,总认为“小孩子懂什么,是对是错,应该怎么做,得由大人告诉他”。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由这个人自身的感性认识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这是无法由他人代替和包办的。
我们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以他们的生活实际为例,而对这些事例最有发言权的是拥有切身感受的他们自己。“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本身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会让学生终生受益,我们不能剥夺他们养成这些良好习惯的权利。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营造民主的学习气氛”“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结合实际生活自主学习。
以《男孩、女孩的差别》一课为例,这节内容涉及敏感的性教育问题。在我们这种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性教育仍旧是很敏感的,而六年级学生也已步入“朦胧” “憧憬”期,部分已进入“青春发育期”。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或避而不谈都可能误导学生;而大张旗鼓、侃侃而谈又可能招致“流氓老师”的骂名。
开始我也有思想顾虑,找不到好的教学方法。和教研组的教师们深入交流后,我采取由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先给学生创设四个问题情境:
1.男生、女生有哪些身体特征差异?
2.男生、女生兴趣爱好有哪些差异?
3.男生、女生有哪些性格、习惯差异?
4.男生、女生在学习和交往过程中应该怎样互相尊重相互帮助?
再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并发言。
结果这堂课学生表现非常好,学生不但主动思考、积极发言,而且观点正确、见解深刻,基本没有出现我们所担心的问题。
学生是单纯的,对知识的渴求是强烈的。我们应该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摒弃和改正不良习性。
三、千万不要忽视教师的角色和任务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个别老师为了突现教学创新,组织教学时只是片面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一味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甚至无原则地支持学生去尝试,还美其名曰“挫折教育法”。这其实是一种严重错误和不负责任的表现。
学生的思想是单纯的,他们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是非观,正需要我们去指导他们通过培养良好的习惯来形成正确的思想和优秀的品德,正需要我们去支持他们正确的行为,并与他们一起去克服成长中的困难。
当然,要做好教师是比较难的,这需要教师们自觉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只有“以身作则、潜移默化”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