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阐述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具体探讨并分析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要点:树立多元化的演唱观念;注重对演唱风格的把握;加强对作品的体验;提升演唱者的个人修养。
【关键词】中国艺术歌曲 发展历程 演唱要点 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178-02
一、中国艺术歌曲发展概述
艺术歌曲是诞生于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一种声乐体裁,有着独特的形式和内容,被誉为声乐艺术宝库中的奇珍。中国的艺术歌曲发展始于20世纪初。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很多海外留学归来的音乐家,如黄自、萧友梅、青主等,最先开始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他们在创作中,既充分尊重了一般艺术歌曲的创作规律,同时又注重和中国音乐的融合,对后来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时期的前辈音乐家们,首次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的古典诗词。在他们看来,西方艺术歌曲可以将诗人的诗歌作为歌词,那么中国艺术歌曲则完全可以将中国古典诗词作为歌词,并由此形成了中国古诗词类艺术歌曲这一新的形式,也是中国音乐创作者对艺术歌曲所做出的独到贡献。1937年到1949年期间,时值中国的革命时期,很多爱国音乐家如冼星海、张寒晖等人,也创作出了大量爱国题材的作品。新中国成立后,除去“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国艺术歌曲一直走在一条蓬勃发展的道路上,如丁善德、李劫夫、尚德义等,分别创作出了《延安夜月》《沁园春雪》《千年铁树开了花》等佳作。改革开放后,中国艺术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艺术歌曲的创作也是全面开花,老、中、青三代创作者合力,创作出了大量的精品。罗忠镕的《涉江采芙蓉》、施万春的《送上我心头的思念》、谷建芬的《那就是我》、陆在易的《祖国,慈祥的母亲》、刘聪的《鸟儿在风中歌唱》等,都获得了业内外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并传唱于祖国的大江南北。时至今日,艺术歌曲已然成为中国声乐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继续朝着更加广阔的方向发展。
二、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要点
(一)树立多元化的演唱观念
艺术诞生于西方,所以自然是以美声唱法来演唱的,并由此形成了一个传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艺术歌曲的演唱只有美声唱法这一种方法。特别是在中国,还有着与美声唱法相并列的原生态唱法、民族唱法等,同样具有科学性。所以不应该拘泥于某一种歌唱方法,凡是有利于歌唱表现的方法,都可以运用于艺术歌曲的演唱中。当前中国歌坛上频出的跨界,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比如有“歌坛夜莺”之称的吴碧霞,被誉为跨界演唱的代表,她经常在音乐会的上半场演唱西洋歌剧,下半场演唱民族歌曲,两种不同的歌曲都被她演唱得游刃有余。因为在她看来,是没有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之分的,只要能恰如其分地表现作品,就都是科学的、优秀的歌唱方法。特别是对于中国艺术歌曲来说,其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所以也应该在唱法上体现出一种民族性,才是对作品最本色的诠释。而且不仅是在中国,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歌唱方法,只要其是合理的、科学的,就都可以用于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演唱者理应树立起一种多元化的演唱观念,特别是改变“唯美声论”的片面观念,由此获得更具有音乐表现力的歌唱效果。
(二)注重对演唱风格的把握
艺术歌曲在诞生之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多元化的演唱风格。如德奥艺术歌曲追求严谨、含蓄和内敛,在情感抒发方面较为克制。而意大利艺术歌曲则恰恰与之相反,其热情奔放,追求一种激情,歌曲情感起伏较大。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则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因为中国的艺术歌曲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在艺术歌曲传入中国之初,中国创作者也效仿西方创作者采用诗歌作为歌词的传统,将中国很多古典诗词谱成了艺术歌曲。而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有着极为丰厚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都在古诗词中有所体现。比如,青主创作的《大江东去》,其原作为宋代文豪苏轼的《赤壁怀古》,开创了用古典诗词进行艺术歌曲创作的先河。作为豪放派的代表,苏轼的这首词是极为气派的,通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三国的周瑜谈笑破敌的英雄业绩的向往,抒发了诗人凭吊古迹而引起的自己功业无成而白发已生的感慨。作为演唱者来说,则应该重点表现出这种特有的音乐风格。比如著名歌唱家莫华伦演唱的版本,就分明让人感到了一种非凡的气势。所以说,中国艺术歌曲本身是与众不同的,需要演唱者用合理的方式,表现出其特有的风格。
(三)加强对作品的体验
在很多演唱者的演唱中,虽然其在演唱技法上大多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却给人以干巴巴的感觉,也就是缺乏音乐表现力。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对作品体验的不足。只有对作品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体验,才能真正获得声情并茂的歌唱效果。首先是对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包含创作者的个人信息、创作背景、创作经过、表现内容等,先获得对作品的大致了解。其次是进行试唱。要将自己之前获得的各种理解和感悟,融入到演唱中去,并在一次次尝试中予以不断的纠正和完善。而且在这个试唱的过程中,要展开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将自己设想为作品中描绘的主人公,使情感体验进一步加深。如《黄水谣》,这是一首选自《黄河大合唱》的艺术歌曲,描绘的是日寇到来前后黄河两岸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日寇到来之前是“麦苗肥豆花香”,日寇到来之后则是“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可以看出,其情感变化是十分鲜明而直接的。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就要将自己想象为一个黄河岸边的老百姓,在脑海中浮现出歌曲中描绘的画面,这个画面越逼真,唱出的情感就越真实。最后是演唱作品,经过前两步的准备之后,则可以在之前的基础上,融入一些个性化的表现,使演唱呈现出鲜明的个性风格,获得情真意切的演唱效果。由此可见,加强对作品的情感体验,正是演唱中国艺术歌曲的关键所在,需要演唱者静下心来,扎实做好案头分析工作,经过一遍遍的尝试,最终获得属于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四)提升演唱者的个人修养
艺术歌曲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集多种文化于一身的集合。除演唱技术外,更需要演唱者具备丰厚的文化修养,才能从更加宏大的视角来体验和认知作品,才能真正领略并表现出作品的精华。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为例,古典诗词都是采用文言文的形式,且中国艺术创作中素来有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等传统,所以其本身的含义是较为晦涩和难懂的。要想真正弄明白其含义,则需要演唱者具备一定的文言文知识。经过逐字逐句的翻译,才能明白作品的文本涵义和背后的深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歌曲的演唱是永无止境的。需要演唱者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一方面是要学习艺术歌曲、音乐相关的知识,如音乐史、各种音乐的理论等;另一方面则是学习文学、美术、戏剧等相邻学科的知识,这些都能给艺术歌曲的演唱以多方面的帮助。要立志成为一个歌唱大家,而不是一个仅掌握歌唱技巧的匠人。这一点从中央电视台的“青歌赛”中也能看出。作为国家级的歌唱大赛,中央电视台的“青歌赛”在近几届中都加入了文化知识的评测环节,且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虽然几个文化类题目并不是一个演唱者文化水平的全面反映,但是重在表明一种态度和观念,即一个演唱者只有具备了丰厚的文化修养,才是一个优秀的演唱者,才能为更好地表现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艺术歌曲作为声乐艺术中的奇珍,在演唱方面是有着自身独特要求的。特别是对于中国艺术歌曲来说,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一般歌曲以及外国艺术歌曲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演唱者从扎实的案头工作做起,经过不断的分析和体验,才能真正演唱出其特有的审美风韵和思想内涵。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个人修养的提升是其中的关键所在,也是以往的培养中经常被忽视的一个环节。只有个人修养的不断提升,才能为唱好中国艺术歌曲打下最为坚实的保障。也希望本文所提出的几点建议,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用,给更多的人以启示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张雪丽.中国艺术歌曲中意境蕴涵的分析与诠释[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
[2]蔺丹.浅论中国艺术歌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文学教育(中),2011(4)
[3]马帅.中国艺术歌曲的表现与处理[J].大舞台,2012(4)
[4]汪毓和.关于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问题——简评声乐教授宋承宪先生[J].人民音乐,2000(10)
(责编 王 一)
【关键词】中国艺术歌曲 发展历程 演唱要点 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178-02
一、中国艺术歌曲发展概述
艺术歌曲是诞生于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一种声乐体裁,有着独特的形式和内容,被誉为声乐艺术宝库中的奇珍。中国的艺术歌曲发展始于20世纪初。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很多海外留学归来的音乐家,如黄自、萧友梅、青主等,最先开始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他们在创作中,既充分尊重了一般艺术歌曲的创作规律,同时又注重和中国音乐的融合,对后来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时期的前辈音乐家们,首次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的古典诗词。在他们看来,西方艺术歌曲可以将诗人的诗歌作为歌词,那么中国艺术歌曲则完全可以将中国古典诗词作为歌词,并由此形成了中国古诗词类艺术歌曲这一新的形式,也是中国音乐创作者对艺术歌曲所做出的独到贡献。1937年到1949年期间,时值中国的革命时期,很多爱国音乐家如冼星海、张寒晖等人,也创作出了大量爱国题材的作品。新中国成立后,除去“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国艺术歌曲一直走在一条蓬勃发展的道路上,如丁善德、李劫夫、尚德义等,分别创作出了《延安夜月》《沁园春雪》《千年铁树开了花》等佳作。改革开放后,中国艺术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艺术歌曲的创作也是全面开花,老、中、青三代创作者合力,创作出了大量的精品。罗忠镕的《涉江采芙蓉》、施万春的《送上我心头的思念》、谷建芬的《那就是我》、陆在易的《祖国,慈祥的母亲》、刘聪的《鸟儿在风中歌唱》等,都获得了业内外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并传唱于祖国的大江南北。时至今日,艺术歌曲已然成为中国声乐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继续朝着更加广阔的方向发展。
二、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要点
(一)树立多元化的演唱观念
艺术诞生于西方,所以自然是以美声唱法来演唱的,并由此形成了一个传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艺术歌曲的演唱只有美声唱法这一种方法。特别是在中国,还有着与美声唱法相并列的原生态唱法、民族唱法等,同样具有科学性。所以不应该拘泥于某一种歌唱方法,凡是有利于歌唱表现的方法,都可以运用于艺术歌曲的演唱中。当前中国歌坛上频出的跨界,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比如有“歌坛夜莺”之称的吴碧霞,被誉为跨界演唱的代表,她经常在音乐会的上半场演唱西洋歌剧,下半场演唱民族歌曲,两种不同的歌曲都被她演唱得游刃有余。因为在她看来,是没有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之分的,只要能恰如其分地表现作品,就都是科学的、优秀的歌唱方法。特别是对于中国艺术歌曲来说,其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所以也应该在唱法上体现出一种民族性,才是对作品最本色的诠释。而且不仅是在中国,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歌唱方法,只要其是合理的、科学的,就都可以用于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演唱者理应树立起一种多元化的演唱观念,特别是改变“唯美声论”的片面观念,由此获得更具有音乐表现力的歌唱效果。
(二)注重对演唱风格的把握
艺术歌曲在诞生之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多元化的演唱风格。如德奥艺术歌曲追求严谨、含蓄和内敛,在情感抒发方面较为克制。而意大利艺术歌曲则恰恰与之相反,其热情奔放,追求一种激情,歌曲情感起伏较大。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则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因为中国的艺术歌曲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在艺术歌曲传入中国之初,中国创作者也效仿西方创作者采用诗歌作为歌词的传统,将中国很多古典诗词谱成了艺术歌曲。而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有着极为丰厚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都在古诗词中有所体现。比如,青主创作的《大江东去》,其原作为宋代文豪苏轼的《赤壁怀古》,开创了用古典诗词进行艺术歌曲创作的先河。作为豪放派的代表,苏轼的这首词是极为气派的,通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三国的周瑜谈笑破敌的英雄业绩的向往,抒发了诗人凭吊古迹而引起的自己功业无成而白发已生的感慨。作为演唱者来说,则应该重点表现出这种特有的音乐风格。比如著名歌唱家莫华伦演唱的版本,就分明让人感到了一种非凡的气势。所以说,中国艺术歌曲本身是与众不同的,需要演唱者用合理的方式,表现出其特有的风格。
(三)加强对作品的体验
在很多演唱者的演唱中,虽然其在演唱技法上大多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却给人以干巴巴的感觉,也就是缺乏音乐表现力。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对作品体验的不足。只有对作品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体验,才能真正获得声情并茂的歌唱效果。首先是对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包含创作者的个人信息、创作背景、创作经过、表现内容等,先获得对作品的大致了解。其次是进行试唱。要将自己之前获得的各种理解和感悟,融入到演唱中去,并在一次次尝试中予以不断的纠正和完善。而且在这个试唱的过程中,要展开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将自己设想为作品中描绘的主人公,使情感体验进一步加深。如《黄水谣》,这是一首选自《黄河大合唱》的艺术歌曲,描绘的是日寇到来前后黄河两岸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日寇到来之前是“麦苗肥豆花香”,日寇到来之后则是“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可以看出,其情感变化是十分鲜明而直接的。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就要将自己想象为一个黄河岸边的老百姓,在脑海中浮现出歌曲中描绘的画面,这个画面越逼真,唱出的情感就越真实。最后是演唱作品,经过前两步的准备之后,则可以在之前的基础上,融入一些个性化的表现,使演唱呈现出鲜明的个性风格,获得情真意切的演唱效果。由此可见,加强对作品的情感体验,正是演唱中国艺术歌曲的关键所在,需要演唱者静下心来,扎实做好案头分析工作,经过一遍遍的尝试,最终获得属于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四)提升演唱者的个人修养
艺术歌曲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集多种文化于一身的集合。除演唱技术外,更需要演唱者具备丰厚的文化修养,才能从更加宏大的视角来体验和认知作品,才能真正领略并表现出作品的精华。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为例,古典诗词都是采用文言文的形式,且中国艺术创作中素来有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等传统,所以其本身的含义是较为晦涩和难懂的。要想真正弄明白其含义,则需要演唱者具备一定的文言文知识。经过逐字逐句的翻译,才能明白作品的文本涵义和背后的深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歌曲的演唱是永无止境的。需要演唱者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一方面是要学习艺术歌曲、音乐相关的知识,如音乐史、各种音乐的理论等;另一方面则是学习文学、美术、戏剧等相邻学科的知识,这些都能给艺术歌曲的演唱以多方面的帮助。要立志成为一个歌唱大家,而不是一个仅掌握歌唱技巧的匠人。这一点从中央电视台的“青歌赛”中也能看出。作为国家级的歌唱大赛,中央电视台的“青歌赛”在近几届中都加入了文化知识的评测环节,且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虽然几个文化类题目并不是一个演唱者文化水平的全面反映,但是重在表明一种态度和观念,即一个演唱者只有具备了丰厚的文化修养,才是一个优秀的演唱者,才能为更好地表现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艺术歌曲作为声乐艺术中的奇珍,在演唱方面是有着自身独特要求的。特别是对于中国艺术歌曲来说,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一般歌曲以及外国艺术歌曲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演唱者从扎实的案头工作做起,经过不断的分析和体验,才能真正演唱出其特有的审美风韵和思想内涵。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个人修养的提升是其中的关键所在,也是以往的培养中经常被忽视的一个环节。只有个人修养的不断提升,才能为唱好中国艺术歌曲打下最为坚实的保障。也希望本文所提出的几点建议,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用,给更多的人以启示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张雪丽.中国艺术歌曲中意境蕴涵的分析与诠释[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
[2]蔺丹.浅论中国艺术歌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文学教育(中),2011(4)
[3]马帅.中国艺术歌曲的表现与处理[J].大舞台,2012(4)
[4]汪毓和.关于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问题——简评声乐教授宋承宪先生[J].人民音乐,2000(10)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