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就业指导课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但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就业指导课应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创造性地应用参与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學生综合能力,帮助其顺利就业。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参与式教学;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179-02
当前,参与式教学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大学的教学实践中,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参与式教学在大学就业指导课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得到推广应用,值得深入研究。
一、就业指导课教学的现状
1.教学评价方法和内容单一。教学评价主要取决于作业部分和出勤率,而求职意向分析、求职岗位特征、就业市场调查等体现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程度的内容没有体现在教学评价中。并且,教师没有给学生及时有效的反馈,这样“指导”的意义无法体现。
2.班额太大,指导没有针对性。随着高校扩招,高校行政班的人数大多在50人以上,这些学生来自不同家庭,对职业生涯有着不同规划,能力也参差不齐。面对不同特质的同学,采用同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学方法创新不够,过于形式化。目前,就业指导课教师一般也会尝试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如借助多媒体技术授课等。但课堂教学大多仍是灌输式,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到课程讲授过程中,对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升助益不大。
4.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同样,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二、就业指导课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建构
就业指导课教学目标既强调传授就业知识,更注重学生职业态度的转变和就业技能的提高。学生应能从就业指导课的参与、体验中,准确认识自己与市场需求的差距,弥补自身不足,提升就业能力,做好就业前的准备,这是就业指导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特有的意义。就业指导课的特殊性,要求其必须采用适合其特殊性的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具有主体参与性、知识与能力的生成性、合作性、激励性、反思性,而这些特性与就业指导课的特性十分匹配。参与式教学的教学过程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能够满足就业指导课的目标要求,它具体分为准备、查找资料、合作设计、实施教学、评价反馈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准备。准备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在实施参与式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参与式教学的特点、要达到的目的以及实施的方式等,营造较活跃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强化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动机和意愿。教师在这一阶段要注意观察学生并做记录,以便有利于第二阶段工作以及分组工作的顺利开展。
2.第二阶段:查找资料。在查找资料阶段,学生应弄清自己的就业能力、毕业去向、需求,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需要何种帮助,并就所关注的问题查找资料,形成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在此阶段,教师和学生既是分别行动,但也要密切合作交流。教师应根据第一阶段对学生的观察,进一步了解学生,以便在实施阶段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评价。
3.第三阶段:合作设计。师生在合作设计阶段的任务概括来说就是在准备、查阅资料获得心得体会的基础上讨论形成教学设计。具体分为讨论和合作设计两个步骤。讨论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教师将自己的想法及建议展示出来,然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激发、交流促进,从而形成有建设性、可行性、共识性的建议。在合作设计部分,师生共同把形成的建议综合整理,进行整体规划和构思,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以及预计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合作,形成教学方案定稿。
4.第四阶段:实施教学。在实施教学之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质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结束后,进入主要以学生参与为核心,以“小组协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实地调查研究”等形式开展的教学实施阶段。“小组协作”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互动交流,成立讨论小组,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完成学习任务;“角色扮演”主要是创设情境,模拟面试现场,学生亲身体验,教师予以点评;“案例分析”是指围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分析经典案例或资料,通过讨论总结,得出结论;“实地调查研究”是指学生深入到企事业单位一线,实地感受、调查,形成总结式报告,借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文字能力。
5.第五阶段:评价反馈。就业指导课的参与式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有“自评”和“互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小组之间都可以互评。评价以发展性评价为主,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通过互评可以使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相互借鉴学习,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理解、尊重、包容他人,不断发展自己。在评价之后,师生总结评价意见相互反馈。反馈的意见要具有可操作性,师生双方可以通过反馈意见提高技能、转变态度,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三、参与式教学应用于就业指导课应注意的问题
1.以生为本,走近学生。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参与式教学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策略,教师只是“助推器”,若想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在教学设计中应有学生的参与。同时,教师要做到“走出去”,多到企事业单位走访调研,参加各类招聘会,保证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和过程是学生需要的、能接受的。
2.注重行为,提高质量。师生沟通、生生沟通的效果决定着参与式教学的效果,决定着就业指导课的成败。人与人的沟通是语言和非语言的结合,卡尔沃指出“非语言交流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一条重要的交流方式,教师合理使用非语言行为进行交流,会有效提高课堂互动质量。”[1]鉴于就业指导课受众——大学生的特点以及就业指导课课程的特殊性,教师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使用适当的语言,配合丰富的非语言来保证参与式教学的效果。
3.领悟精髓,灵活运用。参与式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方法。教师应用参与式教学模式,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量体裁衣、有针对性地制订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目标,关注国家政策,收集就业信息,重视学习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相关的学科知识。同时,课后应及时总结经验与不足,多听取同事和学生的意见,经常反思审视自己,不断进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以便恰当运用参与式教学模式,获得让人惊喜的良好教学效果。[2]
4.自由民主,共识参与。由于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不同,个体的能力不同,所以在就业指导课中应用参与式教学,对学生能否达成共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对基本的教学价值、教学内容、教学运作程序达成共识。教师要深刻意识到,共识应是在问题解决中实现的,允许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自由和多元,鼓励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达到充分地、活跃地自我实现。[3]
参考文献:
[1]Karl Wall:Gesture and it applies classroom Communication:an Issue for the personalized learning agenda,education review,vo119no2,32-39,2006.
[2]姚晓燕.参与式教学模式评价[J].河西学院学报,2003,19(4):91-93.
[3][美]A.H.Maslow,等.人的潜能和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259.
基金项目:宿州学院一般科研项目“‘小组自治’高校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应用”(2013yyb20)。
作者简介:郭萍倩(1980-),女,辽宁抚顺人,教育学硕士,宿州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通讯作者:张亚锋。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参与式教学;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179-02
当前,参与式教学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大学的教学实践中,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参与式教学在大学就业指导课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得到推广应用,值得深入研究。
一、就业指导课教学的现状
1.教学评价方法和内容单一。教学评价主要取决于作业部分和出勤率,而求职意向分析、求职岗位特征、就业市场调查等体现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程度的内容没有体现在教学评价中。并且,教师没有给学生及时有效的反馈,这样“指导”的意义无法体现。
2.班额太大,指导没有针对性。随着高校扩招,高校行政班的人数大多在50人以上,这些学生来自不同家庭,对职业生涯有着不同规划,能力也参差不齐。面对不同特质的同学,采用同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学方法创新不够,过于形式化。目前,就业指导课教师一般也会尝试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如借助多媒体技术授课等。但课堂教学大多仍是灌输式,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到课程讲授过程中,对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升助益不大。
4.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同样,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二、就业指导课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建构
就业指导课教学目标既强调传授就业知识,更注重学生职业态度的转变和就业技能的提高。学生应能从就业指导课的参与、体验中,准确认识自己与市场需求的差距,弥补自身不足,提升就业能力,做好就业前的准备,这是就业指导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特有的意义。就业指导课的特殊性,要求其必须采用适合其特殊性的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具有主体参与性、知识与能力的生成性、合作性、激励性、反思性,而这些特性与就业指导课的特性十分匹配。参与式教学的教学过程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能够满足就业指导课的目标要求,它具体分为准备、查找资料、合作设计、实施教学、评价反馈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准备。准备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在实施参与式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参与式教学的特点、要达到的目的以及实施的方式等,营造较活跃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强化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动机和意愿。教师在这一阶段要注意观察学生并做记录,以便有利于第二阶段工作以及分组工作的顺利开展。
2.第二阶段:查找资料。在查找资料阶段,学生应弄清自己的就业能力、毕业去向、需求,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需要何种帮助,并就所关注的问题查找资料,形成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在此阶段,教师和学生既是分别行动,但也要密切合作交流。教师应根据第一阶段对学生的观察,进一步了解学生,以便在实施阶段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评价。
3.第三阶段:合作设计。师生在合作设计阶段的任务概括来说就是在准备、查阅资料获得心得体会的基础上讨论形成教学设计。具体分为讨论和合作设计两个步骤。讨论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教师将自己的想法及建议展示出来,然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激发、交流促进,从而形成有建设性、可行性、共识性的建议。在合作设计部分,师生共同把形成的建议综合整理,进行整体规划和构思,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以及预计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合作,形成教学方案定稿。
4.第四阶段:实施教学。在实施教学之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质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结束后,进入主要以学生参与为核心,以“小组协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实地调查研究”等形式开展的教学实施阶段。“小组协作”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互动交流,成立讨论小组,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完成学习任务;“角色扮演”主要是创设情境,模拟面试现场,学生亲身体验,教师予以点评;“案例分析”是指围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分析经典案例或资料,通过讨论总结,得出结论;“实地调查研究”是指学生深入到企事业单位一线,实地感受、调查,形成总结式报告,借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文字能力。
5.第五阶段:评价反馈。就业指导课的参与式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有“自评”和“互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小组之间都可以互评。评价以发展性评价为主,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通过互评可以使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相互借鉴学习,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理解、尊重、包容他人,不断发展自己。在评价之后,师生总结评价意见相互反馈。反馈的意见要具有可操作性,师生双方可以通过反馈意见提高技能、转变态度,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三、参与式教学应用于就业指导课应注意的问题
1.以生为本,走近学生。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参与式教学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策略,教师只是“助推器”,若想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在教学设计中应有学生的参与。同时,教师要做到“走出去”,多到企事业单位走访调研,参加各类招聘会,保证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和过程是学生需要的、能接受的。
2.注重行为,提高质量。师生沟通、生生沟通的效果决定着参与式教学的效果,决定着就业指导课的成败。人与人的沟通是语言和非语言的结合,卡尔沃指出“非语言交流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一条重要的交流方式,教师合理使用非语言行为进行交流,会有效提高课堂互动质量。”[1]鉴于就业指导课受众——大学生的特点以及就业指导课课程的特殊性,教师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使用适当的语言,配合丰富的非语言来保证参与式教学的效果。
3.领悟精髓,灵活运用。参与式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方法。教师应用参与式教学模式,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量体裁衣、有针对性地制订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目标,关注国家政策,收集就业信息,重视学习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相关的学科知识。同时,课后应及时总结经验与不足,多听取同事和学生的意见,经常反思审视自己,不断进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以便恰当运用参与式教学模式,获得让人惊喜的良好教学效果。[2]
4.自由民主,共识参与。由于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不同,个体的能力不同,所以在就业指导课中应用参与式教学,对学生能否达成共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对基本的教学价值、教学内容、教学运作程序达成共识。教师要深刻意识到,共识应是在问题解决中实现的,允许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自由和多元,鼓励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达到充分地、活跃地自我实现。[3]
参考文献:
[1]Karl Wall:Gesture and it applies classroom Communication:an Issue for the personalized learning agenda,education review,vo119no2,32-39,2006.
[2]姚晓燕.参与式教学模式评价[J].河西学院学报,2003,19(4):91-93.
[3][美]A.H.Maslow,等.人的潜能和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259.
基金项目:宿州学院一般科研项目“‘小组自治’高校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应用”(2013yyb20)。
作者简介:郭萍倩(1980-),女,辽宁抚顺人,教育学硕士,宿州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通讯作者:张亚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