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童小说《园艺》的不可靠叙述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heng890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童的小说《园艺》讲述由于夫妻之间的争吵,妻子将丈夫锁在了门外,自此丈夫失踪,一家人开始寻找之旅的一系列趣闻,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丈夫是被人杀死并被埋在自家的花园里。小说不同于一般的叙事策略,采用了不可靠叙事,这主要体现在隐含作者与文本的叙述者对于孔太太的认识。
  【关键词】:苏童 ;《园艺》;不可靠叙述
  “不可靠叙述”,又称“不可靠性”,是西方文学批评界、尤其是叙事学界讨论最多的论题之一。纵观西方学界关于不可靠叙述的研究,修辞和认知(建构主义)无疑成为探讨这一论题的主流方法。该概念最初由美国学者韦恩·布思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指在叙述作品中,叙述者所言(即整个叙述文本)与体现在隐含作者身上的价值观不相符的情况。如果叙述作品的复杂主体各成分在同一水平上,他们之间就可能直接冲突,例如同一叙述层次上的各叙述者,或是同一被叙述层次中的各个人物。但是,如果这些成分处于不同叙述层次上,他们不可能直接冲突,因为他们实际上处于不同的叙述世界之中。
  布思进一步指出,各“不可靠叙述者”与隐含作者的准则的偏差在程度上和方向上存在差别,这也导致了“不可靠叙述者”之间也存在的显著差异。不难看出,布思是以叙述者的所说所为与作品中隐含作者的准则之间的异同为标准来判断叙述者是否可靠的。在实际考察中,布思往往是从文本中两个声音(叙述者和隐含作者)在故事情节上的“事实/虚构”,价值观念上的“赞成/反对”这两个纬度来加以判定的。此外,“不可靠叙述者” 往往出现在第一人称叙述者的情况,尽管第三人称叙述者中也可能“不可靠”。
  《园艺》采用的就是第三人称全知全能视角,即整个叙述文本的作者是第三人称的“他”,“他”并没有在文中出现,作为一个人物角色参与到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之中,而是始终作为一个冷眼的旁观者,讲述着于己毫不相关的人物和故事。然而,仔细阅读与分析文本,读者不难发现,小说中还藏匿着一个隐含作者。而且,这个隐含作者与文本的叙述者对于小说中的孔太太有着不同的态度和准则。
  布思衡量不可靠叙述的标准是作品的规范,即作品中事件、人物、文体、语气、技巧等各种成分体现出来的作品的伦理、信念、情感、艺术等方面的标准。布思认为,作品的规范就是隐含作者(作者在创作某一具体作品时特定的“第二自我”)的规范。如果叙述者的言行与隐含作者的规范保持一致,那么叙述者就是可靠的,其所做的叙述就具有可靠性;如果不一致,则是不可靠的。对不可靠叙述,布思聚焦于两种类型,即故事事件的不可靠和价值判断的不可靠。因此读者在阅读时需要进行“双重解码”:其一是解读叙述者的话语,其二是脱离或超越叙述者的话语来推断事情的本来面目。
  一、解读叙述者的话语
  “不可靠叙述”究其根本应属于一种方法,它在认识论上和本体论上有着不同的作用。具体说来,认知论上,“不可靠叙述”能有力塑造人物性格特征,突出作品主题思想。而在本体论上,这种“不可靠性”,如叙述本身的困难、虚假、不确定性等等,本身就成为了作品的主题,或主题的一部分。其目的是要模糊事实与虚构的界限,混淆生活与艺术的过程。
  从整个文本的叙述者的视角来看,孔太太“大概有四十岁左右的年纪,脸上未施脂粉,眼角周围依稀可见睡眠不足的痕迹。她穿着墨绿色的丝绒旗袍,坐在藤椅上腿部不可避免地暴露了许多,虽然还有长统丝袜,细心的窥视者还是能发现孔太太的小腿肚子未免粗了一些,在梅林路地段的各种社交场合中,孔太太的小腿肚子是唯一会引起非议的部位。”从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孔太太是受人尊敬的、有修养、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有养尊处优的上层女性。
  她是一个感情较细致,也比较敏感的女人,然而她的敏感细致不但未能得到丈夫的理解和体恤,在她丈夫看来,简直是“神经病”,所以她的情感常常是不被关注的,日积月累,这种不满就积压成为一股股怨气,因此在种茑萝背后是“你就是把我的话当耳旁风。”表面上她要求的是种上自己喜欢的茑萝,深层她是为自己争取一份空间和尊严。然而无论对表面的要求还是对深层的要求,孔先生都忽略了,他未能体察妻子的心思,只是简单的以“以茑萝替代长了多年的老藤是一种愚蠢无知的想法。”拒绝了妻子的提议。
  如果仅此而已,孔太太似乎还能忍受,而他竟然无中生有出一句恶毒的话:“去找你那位花匠吧,让他来干这活,你正好一举两得。” 正是由于这句话,让孔太太马上失了态,把鸡毛掸子扔在了孔先生的背后,若不是街中正有人窥视,脏话就骂出来了。孔太太和花匠之间的事,子虚乌有。因而孔太太生了一天的气“用棒针的针端一下一下地戳自己的手掌,掌心有一种微微的刺痛。”“孔太太突然又联想到孔先生近来的种种异常,他已经多日没有过问庭院里的花草了,早晨浇水都让女佣干,而且孔太太发现孔先生换下的内裤上有一处可疑的污渍。孔太太坐在藤椅上越想越气,她决心用最常见的办法向孔先生报以颜色……”随之做出一个决定:这个夜晚把丈夫关在门外,以示惩罚。从这一系列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孔太太其实是一个典型的阔太太式的深闺怨妇。她虽然有社会地位,吃穿不愁,然而在家庭生活中她是一个失败者和猜疑者。她想得到丈夫的关爱和尊敬,然而他们之间只有争执和不和。据此,她慢慢地变得像一个怨妇,自爱自怜,甚至自我戕害。更甚者她要复仇,以一个女人的方式,把丈夫锁在门外,“孔太太开始在铁质门闩上加一把大挂锁,锁好了又晃晃整扇大门。” “她用一种尖利而刚烈的声音说,不准开门,谁也不准给他开门。” “孔太太拾起一只玻璃瓶子朝门廊那儿掷去,玻璃瓶子爆裂的声音异常响亮”“踢吧,你踢吧,孔太太在里面咬牙切齿地说。”至此,她简直变成了一个泼妇,一个不顾个人尊严、只一心报复丈夫的恶毒的女人,一个美杜莎式的复仇者形象。
  孔太太沿着儿子提供的“白帽子”和“穿旗袍的女人”这个线索,去诊所找到了助手方小姐,然而被方小姐告知孔先生在家里给太太治疗“精神病”。听到丈夫这样说自己有精神病,孔太太气疯了,“孔太太杏目圆睁”“精神病?开玩笑的?她的矜持而自得的脸突然有点扭曲”“它准确地扫向孔先生的茶杯,工作台上的其它瓶罐杂物也顺势乒乒乓乓地滚落下来。”“孔太太冲出牙科诊所时脸色苍白如纸”“心里厌恶透顶,眼泪在不知不觉中沾湿了双颊”。听到自己的丈夫这样侮辱自己有病,一个女人的自尊心一下就被瓦解了,她只有自己慢慢流泪。   在小姑子和儿子建议报警的情况下,“不,孔太太突然尖声打断说,报什么警?你不怕丢孔家的脸我还怕呢。什么失踪不失踪的,他肯定是跟哪个女人私奔了。”事已至此,她还在顾及虚伪的脸面,还在妒忌和猜疑中记恨丈夫,而是不采纳别人的建议去报警,以便尽快寻找到丈夫的下落。可以看出,她是虚伪而没有头脑的女人。
  在自己亲自寻找丈夫未果的情况下,“孔太太每天在花木和杂草间徘徊着唉声叹气”“孔太太心情不好,四月将尽,失踪的孔先生依然沓无音讯。”不仅于此,她开始厌恶家里的每一个人,并且对每一个人恶言恶语。“孔太太的惶惑和怨患开始漫无目的地蔓延,侵袭家里的每一个人” “她端起桌上刚熬好的参汤,连汤带锅全都泼到了阿春身上。”“不依不饶他说,都是没良心的货色,从小把他们当奇花异草地养大,宠惯了他们,现在就这样对待父母。”“你们都走了我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也不怕,好在我养了满园子花草,养了猫,猫和花草都比你们通人性,有它们陪我也不会闷死。”对于女佣,儿子,女儿,她全部都丧失了好感,都对他们心生厌恶,她已经变成了一个令人讨厌和害怕的厉妇。“孔太太的脸看上去也是一团灰白,只有一双曾经美丽的眼睛放射着焦灼而悲愤的光。” “他看见母亲的脸在暗淡的灯光下显得苍白可怖,他突然发现她很像前不久上映的一部僵尸片里的女鬼,这个发现使令丰觉得既滑稽又可怕。”长期的压抑得不到解决和舒缓,孔太太的人格已经发生了畸形发展,危害着自己,也损害着家里的每一个人。
  孔太太命令儿子去找侦探,然而被儿子骗了一大笔钱去当话剧的男主角,她知道后跟儿子断绝了母子关系。“孔太太带着女佣阿春昂首挺胸地走出剧院”“过了好久孔太太才恢复了矜持的雍容华贵的仪态”“在返回梅林路的途中,孔太太始终以丝帕掩面,情绪很不稳定,时而低声啜泣,时而怨诉她的不幸,时而咒骂令丰的不孝和丈夫的不忠。”对于儿子的戏弄,孔太太是伤心绝望的,连自己的亲儿子都骗自己的钱,更何况是指望他去寻找丈夫。现在她孤立无援,无计可施,陷入了深深的恐慌。
  孔太太又央求女儿去寻找丈夫,“令瑶知道要是比谁刻毒她绝不是母亲的对手。”“令瑶冷冷他说,我不出去了,要打探父亲消息你自己去。”然而,孔太太的反应却是“让我自己去?好孝顺的女儿,你知道我关节炎犯了,知道我不好出门还让我去,你要让我短寿还是要我马上死给你看?”对于孔先生所钟爱的老藤,孔太太认为它是孔先生夫妇诸种争执的祸端之一,孔太太每天照顾着她心爱的花圃和盆景,但她从来未给爬山虎浇过一滴水,经过那个土垒时她也不屑朝里面望上一眼,假如那棵讨厌的老藤因无人照管而自然死亡,那是孔太太求之不得的事。在王蝶珠和舞女喵咪处没有得到线索,孔太太又要令瑶去方小姐家中,对此令瑶说“你自己去吧,你能浇花能剪枝,为什么自己不去?我看你的腿脚精神都比我好。”孔太太已死威逼女儿去寻找丈夫,看起来虽然蛮不讲理,但却在情理之中。对于丈夫的寻找,她是始终坚持如一的,然而因为找不到,她心里产生了一些谵妄而阴郁的念头,眼神里常常带着那种绝望的光。
  二、脱离或超越叙述者的话语来推断事情的本来面目
  根据布思的逻辑,“可靠/不可靠叙述者”是以其言行与“隐含作者”的准则来判别的,而“隐含作者”又是以真实作者在文本中创造的那个相对稳定的形象,那么采用和安排“不/可靠叙述者”这一技巧,体现的当然是作者的意图和想法。同样,在里蒙·凯南看来,不可靠的叙述者由于其道德价值规范与隐含作者的道德价值规范不相吻合,所以这样的叙述者对作品所做的描述或评论使读者有理由感到怀疑。由于叙述者的价值观念与隐含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大相径庭,作品中的思想规范与叙述者的描述相冲突,使我们对其讲述的“真实说法”的确实可信性产生怀疑,从而使使叙述者变得不可靠。“不可靠叙述者与隐含作者在事实上意见不一,否则其不可靠性就不会出现。”
  对于孔太太这一形象的真实认识,隐含作者与文本叙述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隐含作者这里,表面上看孔太太貌似在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积极的寻找丈夫,为此而奔走呼号,甚至不惜以死相逼。但是,从深层来看,她其实并不关心丈夫的生死与否,她讨厌丈夫,讨厌丈夫的爬山虎并希望爬山虎死掉,她活在丈夫的阴影与压抑之中,她渴望解脱出来。如果真的爱丈夫,她为什么不自己亲自去找,即使在一次未果的情况下,但是她可以继续坚持,直到找到结果为止,而要依靠别人呢?并且以自己腿脚不灵便,关节炎犯病为借口而躲在家里指示别人?同时,她与子女的关系并不融洽与和谐,她甚至讨厌儿子和女儿,看不惯他们的一切行为,鄙视他们的生活态度与方式。她也不关心子女的感情生活与心理健康教育。她把自己孤立起来,她只爱自己。她是一个恐怖的独裁者。她是一个厌恶丈夫的女人。她也是一个精神畸形、心理变态的女人。
其他文献
近段时间,学校的桃花林在朋友圈热传。看着照片里鲜艳夺目的桃花,恨不得马上就开学,真心不想会错过学院的桃花。  今年小学开学比较早,还没过十五便收假了。周一到周五,每天上午十点钟刚过一点,门外的马路就会准时地热闹起来。熟悉的人不看也知道,小学放学了。与平常不同的是,学校的老师会送稍微远路的孩子一段几百米的路程。  记得我小学那会也是分组回家的。就是把全校的学生不按年级按生产队分组,然后按由远到近的顺
期刊
天已经黑了,坐在花坛前喂蚊子很久的颜菁菁眼神空洞,只是望着35幢的电子门,像是在等什么又像只是坐着发呆。她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一次的分手那么的决绝,一点挽回的余地都没有,前几次都只要打个电话,彼此都又和好了。她觉得这个世界总是对她特别残忍,让她饱受被抛弃的苦楚,好像她自己是一件任老天把玩的玩具。她在想:自己的人生是不是注定什么都抓不住,什么都没有。  颜菁菁是家里的长女,还有个弟弟,因为父母做生意,
期刊
【摘要】:《左传·宣公三年》记载“图物”一词,其解释历来与禹铸九鼎的神话相联系,故学者多以“图腾”释“物”。根据文献考证,前贤对于“图物”的“物”之解释似有偏狭。大禹铸鼎象物,其主要目的爲增强政治权威,画于鼎上的当是四方特有之物,以示夏王朝统治区域之广,非“图腾”之义所能涵盖。  【关键词】:图物;图腾;政治权威;特产  “图物”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宣公三年》:  “楚子伐陆浑之戎……楚子问鼎之
期刊
【摘要】:泰国小说《南风吹梦》是由泰国作家牡丹翻译而成的,小说主要是以书信体的方式来叙述了华人主人公曾璇有为了谋生而不得不背井离乡,踏上了前往泰国的船只,小说以细腻的语言详实地记录了曾璇有从一开始的排斥泰国风俗,到渐渐接受泰国文化,以至于最终被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了泰国文化中的一系列的心理及行为上的变化,同时这也体现出了主人公在身处异国他乡时对中华故土的眷恋。而小说中所体现的华人文化又将涉及到主人公的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中国传统纹样的特征和内涵,寻求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家纺设计的合理应用。与此同时,通过本文的思考与探索去寻求创立中国家纺艺术设计风格的规律  【关键词】:中国元素;色彩;图案  一、“中国元素”设计的源流  “中国元素”在欧洲的出现和流行,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西方社会对东方文化和“中国元素”的最初接触,可追溯到公元前一千三百年前古罗马人对中国丝绸的憧憬。十三世纪,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
期刊
【摘要】:《北京爱情故事》作为电视剧这种艺术形式,主体是“80后”青年人,主线是爱情与事业的交织,情感与物质的冲撞。其主旨关照现实;人物形象的塑造生动鲜明,剧中人物的语言和经历带给观众强烈的时代感和自我代入感;故事结构精巧,情节曲折,环环相扣;另外,其中不乏有带有舞台戏剧性的经典台词,广为流传的同时更令人寻味。这些都是该剧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北京爱情故事;人物;台词  《北京爱情故
期刊
【摘要】:跆拳道是一项极具激烈竞争性和观赏性的体育运动,在引进与吸收中国的传统武术及日本空手道的基础上,创新与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特武术,具有较高的防身自卫及强壮体魄的实用价值。这是一项利用拳和脚进行搏击的对抗性运动,它通过竞赛训练和功力检验等运动形式,使练习者增强体质,掌握技战术,并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不同的身体训练的作用下,身体形态会发展到不同的水平。本文根据跆拳道运动的特点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行走在漫漫的雪原上,静静地听着白桦林里的风声和驯鹿的呢喃,这个鄂温克女人回望着生命走过的辙痕,看着远处的篝火越来越暗,清明的眼里落下了泪水,润湿了长长的睫毛,折射出无奈与凄凉。  战争,动荡让她的民族几经考验,从此告别了与世无争,一改剥离的状态,融入了世俗的藩篱。我想,是利益给这个原始部落带来了电锯声与斧声,带来了汽车马达的轰隆声,带来了一棵棵参天大树倒下的声音。还有那一次次的劝解动员,使得原本追
期刊
【摘要】: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中始终贯穿着一种“苦难意识”,这种对苦难的浓烈恣肆地暴露和渲染,使余华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风貌,也使余华成为80年代以后中国文艺界一位极具诱惑力也常令人困惑的作家。本文从三方面解读《活着》:一是余华作品呈现出黑暗无边的苦难世界,二是写苦难世界的曙光,三是余华用特有的平淡如水的叙述方式为本文增添苦难色彩。  【关键词】:余华;《活着》;苦难意识;生命曙光;平淡叙述  一
期刊
【摘要】:《中庸》位列“四书”之一,探究《中庸》之中的“天人关系”对于研究先秦儒家的“天人关系”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义理之天、主宰之天、自然之天三个角度,探究《中庸》之中的“天人关系”体系,以期对先秦儒家“天人关系”理论的研究与构建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中庸》;天人关系;自然之天;主宰之天;义理之天  《中庸》《大学》是《礼记》中的两篇文章,南宋之际由朱熹从《礼记》中摘出,与《论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