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近年来古筝艺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优秀的现代古筝作品不断涌现,许多作曲家为了顺应新时代的音乐审美发展趋势,在保留古筝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地在各方面进行融合创新,大大增强了乐曲的表现力.《西部主题畅想曲》正是一首富有代表性的优秀现代古筝作品,这首乐曲吸纳了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创作特色,糅合传统、创新技法,用音乐描绘出了一幅动人的西部画面.本文以《西部主题畅想曲》作为研究对象,从音乐风格分析与演奏技法研究两大方面切入,对其展开进行具体分析与阐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年来古筝艺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优秀的现代古筝作品不断涌现,许多作曲家为了顺应新时代的音乐审美发展趋势,在保留古筝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地在各方面进行融合创新,大大增强了乐曲的表现力.《西部主题畅想曲》正是一首富有代表性的优秀现代古筝作品,这首乐曲吸纳了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创作特色,糅合传统、创新技法,用音乐描绘出了一幅动人的西部画面.本文以《西部主题畅想曲》作为研究对象,从音乐风格分析与演奏技法研究两大方面切入,对其展开进行具体分析与阐述.
其他文献
20世纪以来,面对西方音乐的涌入,为了探索民族音乐的发展,满足中国民族新音乐发展的需要,我国作曲家们通过总结民族民间音乐和西洋大小调体系及印象派的和声理论,融入到艺术歌曲的创作当中.在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创作过程中,作曲家黎英海结合中国音乐风格的神韵,创作了一首表现中国风貌、符合公众审美的作品.歌曲《枫桥夜泊》自1982年创作至今,一直受到国内外音乐专家、学者和艺术界的关注与青睐.《枫桥夜泊》的诞生,更是开启了文艺爱好者和工作者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全新认识,开启了关于民族五声调式未来发展的讨论.
根据笔者在《“根生期”主旋律艺术歌曲创作机理》一文中所作分类对艺术歌曲创作机理的探索分为“根生”“阴雨”“天晴”三个时期,本文将未提及的“阴雨期”和“天晴期”做接续,继续深入对艺术歌曲创作机理的研究.
本文对乐曲《喜相逢》进行赏析,主要侧重于《喜相逢》的独奏曲作品,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作者简介、乐曲创作素材、《喜相逢》独奏曲作品分析、《喜相逢》重奏曲作品分析与独奏曲的个人吹奏处理.该曲原是一首内蒙古的民间乐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台吸收成为过场音乐,后又先后被冯子存先生、周成龙先生改编为独奏曲与重奏曲版本,经改编后,乐曲《喜相逢》表现了亲人依依惜别与别后重逢的情景.
本文对著名竹笛表演艺术家、作曲家李镇的作品《大青山下》进行赏析,共分为四个部分:作者简介、创作素材、作品分析与个人吹奏处理.该曲以流传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的二人台戏曲音乐为素材,结合新派笛风那闪烁华丽的装饰技法和动情的歌唱性表达,表现内蒙古革命根据地大青山地区人民,继承光荣革命传统,辛勤建设家乡,为实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情景.
“虚实相生”作为中国美学的重要观点之一,承担着为舞蹈作品创造“情景交融”意境的主要任务.舞蹈编创者将“虚实相生”这一特定的艺术创作手法视为通往“诗情画意”舞蹈意境的途径,从舞蹈的三要素“时、空、力”进行诗情化处理,以此塑造出意趣相生的艺术境界.
当今“新评弹”在创新者的努力下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新形势,评弹与各种音乐形式、音乐种类、音乐风格以及各种现代乐器等合作而产生的交响评弹、爵士评弹、都市评弹等为评弹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在跨界与创新中,新评弹与传统评弹的联系引起对评弹创新的思考,当代所谓创新产物的“新评弹”还是评弹吗?评弹的本质该是什么?在评弹创新的路上创新者应该坚守什么?
山西地方民歌品种繁多,不仅历史悠久,还具有浓郁的地方特性,其中左权民歌“开花调”以其独特的唱词被人们熟知.本文以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为例进行作品剖析,从歌曲创作背景、演唱技巧与情感处理以及笔者对作品的理解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研究这部作品可以了解到《桃花红杏花白》的演唱特点,对其艺术特色及演唱处理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已近百年,在其发展的曲折历程中,流行音乐的内容及传播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大上海”时期的唱片机直到近年来充斥人们生活的短视频app,无不影响着流行音乐的发展方向.在信息快速更新发展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时间逐步碎片化,各种音乐综艺节目正是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同时在这个多元的音乐市场当中,不乏会出现一部分艺术性较为缺失的音乐作品.现如今中国流行音乐创作平庸化及其发展过程中过度的商业化,也是流行音乐学界中许多学者提出的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叙述原创新形态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