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与李贺诗歌中的生命意识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阮籍和李贺均为著名诗人,他们的诗歌中潜含着浓厚的生命意识,体现了他们在时代历史中的生命审视。两人虽处不同的朝代,但时代都较动荡,所以两人在诗歌中的生命意识有着一定共性,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家世出身、人生际遇的迥异,故在表现生命意识方面又存在一些差异。两人对生命的体认和追求,深层次地阐释出乱世中士人普遍的生命意识。
  【关键词】:生命意识;共性;差异
  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数千年来,很早就产生了生命意识,上古神话,原始宗教都表现出先民们欲征服自然的生命意识。中国历代文人也多在诗歌中表现出浓厚的生命意识。阮籍与李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两人诗歌皆影响深远,广为流传,且两人诗歌中都有着极强的生命意识,反映出两位诗人在苦难尘世中对生命意义的永恒探索。
  一、阮籍与李贺诗歌中表现生命意识的共性
  阮籍与李贺虽处在不同的朝代,但时代都较动荡,所以两人在诗歌中的生命意识表现出一定的共性:第一是内容,第二是风格,第三是境界。
  (一)、内容:艰难时世下感发的幽闷之苦
  同是经历坎坷,敏感的诗人有感于现实而将幽闷之苦寄托于诗歌中,所以阮籍和李贺的诗歌中都蕴涵了强烈的生命意识。
  阮籍本有“济世志”,然而身处魏晋多变之时,天下名士少有保全者,士人饱经沧桑。如《咏怀诗》其一(夜中不能寐),用孤鸿、翔鸟等意象,渲染凄凉、孤独的意境,表现出一种生命孤独感与命运悲怆感。诗鬼李贺少年盛名,一生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疾病缠身,因此诗歌大多选择与死亡、苦难相关的意象。如《官街鼓》日、月、鼓声、漏声是诗歌中生命永恒的象征,相對这些长存的意象来说,个人的生命是短暂渺小的,诗人发出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深沉感慨。
  (二)、风格:苦难生命里孕育的隐晦诗风
  社会黑暗且不得志,诗人不敢直言世风之腐败,便在诗中寄托自己悲情的生命意识,通过暗含深意的意象来表现强烈的生命意识。
  阮籍的《咏怀诗》意旨深厚,后人对其意蕴的解析可谓众说纷纭。李善《文选》注云:“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蔽,百代之下,难以情测。”如《咏怀诗》其二(二妃游江滨),这首诗看似在写男女之情,只“如何金石交”一语道出此诗的真正意图。《史记》和《汉书》中“金石交”表示君臣之交。阮籍之语应该是用来讽刺司马昭,非常隐晦。李贺以其自身的敏感性,用奇崛冷艳的意象曲折隐晦地表现深厚的生命意识。如《金铜仙人辞汉歌》借金铜仙人离开汉宫时“清泪如铅水”来表现自己离京时的沉痛心情。 再如《马诗二十三首》,以马自喻,马的遭遇即是李贺的遭遇。钱钟书说:“长吉好用代词。”这些代词的使用,丰富了诗歌的意蕴,增强了诗的美感,诗风呈现出一种含蓄、隐晦之美。
  (三)、境界:残酷现实中追求的梦幻世界
  阮籍和李贺都有济世报国之心,但现实给予了他们无限的生命沉痛感和孤独感,他们创作了生命哲学诗化的游仙诗,追求超现实的永生世界。
  阮籍在《大人先生传》中歌颂大人先生的旷达遗世,且想与之一同遗世。在他的诗中亦表现出这种超现实的生命意识。如《咏怀诗》其二十三(东南有射山),诗人向往仙人的遗世超脱。其他诗中也常有“羡门”、“松乔”等神仙的出现。阮籍力图在苦恼的现实中,追求精神的超脱和生命的自由。李贺也曾透过苦难的现实而去追寻生命的价值,但现实让诗人无能为力,因此诗人将目光转向梦幻的天国世界。诗人创造了一个奇幻的世界,表现自己对生的渴望眷恋和对永生的理想世界的追求。如《梦天》、《天上谣》想象奇崛,幻想天国世界的种种美好,有感于生命的短暂,诗人渴望寻找到一个永恒的理想世界。
  二、阮籍与李贺诗歌中表现生命意识的差异
  由于阮籍与李贺家世出身、人生际遇的迥异,故在表现生命意识方面又存在一些差异,其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面对时光流逝,第二是构筑理想环境。
  (一)、面对时光流逝——忧思无奈与流年永驻
  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主题在阮籍和李贺的诗歌中都有深刻的体现,但两人面对时光易逝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生存態度。
  阮嗣宗的《咏怀诗》八十二首中时光易逝,生死无常之感一直贯穿其中,面对韶光匆匆,代谢更替常表现为忧思无奈之感。在《咏怀诗》中出现了很多代表时间的词,如“朝暮”、“春秋”、“寸阴”、“日夕”,抒发了一种美好不再的伤感之情。“涕下”、“蹉跎”、“愤懑”等词也充分体现了他的无奈之情。时光匆匆,回首过往,触发的尽是这种人生苦短的无奈。相比于阮籍的忧思无奈,李贺则有别于嗣宗希望可以让流年永驻,抓住一切美好的事物。他在《苦昼短》中写道:“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因此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说到:“长吉之感流年而欲驻急景者,背道以趣。” 面对有限的生命,李贺希望让那些美好的东西永驻。
  (二)、构筑理想幻境——超脱美好与凄冷阴森
  阮籍和李贺面对人生的苦难都表现出超越现实的境界,但由于性格差异两人的游仙诗呈现出不同的情境。
  阮籍继承了庄子的人生哲学,故他的游仙诗表现出一种超脱清远的境界,如《咏怀诗》其八十一(昔有神仙者)、《咏怀诗》其七十七(咄嗟行至老)。苦难的生命,残酷的现实,让阮籍产生了浓厚的生命意识情怀,他塑造了一个超脱自由的美好世界,借此来逃避现实的苦闷。相比于阮籍超脱美好的理想世界,李贺的游仙诗表现出一种凄冷、阴森的境界。李贺因其身体和心理之病,诗歌中包含了一种病态美,诗中渗入了“衰”、“坟”、“鬼”、“血”等字眼,如《秋来》、《苏小小墓》等诗歌描写了一副凄冷的鬼魂世界。在“冷红”、“鬼雨”、“阴火”、“娇魂”等各种物象的描写中寄托自己哀苦、孤独的心境。
  结语
  生命意识是人类历史中永恒的主题,阮籍和李贺的诗歌中表现出的生命意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又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阮籍和李贺的诗歌中都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且在表现生命意识具有一定的共性和差异。通过探索阮籍和李贺的生命意识来表现中国古代文人诗歌中普遍的生命意识。
  参考文献:
  [1]陈治国《李贺研究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年版。
  [2]钱钟书《谈艺录》补订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
  [3]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其他文献
一、虚假诉讼的概念界定  随着虚假诉讼案件的逐年增多,我国越来越重视对虚假诉讼问题的研究。虚假诉讼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03年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和郑州市人民检察院联合举办的“虚假(恶意)民事诉讼”研讨会。[1]该研讨会对虚假诉讼的表现形式、手段、目的等要素作出明确规定,是对司法实践中的虚假诉讼情况的高度总结,但其不足之处在于没有体现虚假诉讼的本质特征——恶意串通性,将虚假诉讼与恶意诉讼等同,有概念混淆
期刊
【摘要】:关于“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之争”的讨论是法学学术界近来的一大热点,这是一场关法学研究范式的争论,它直接关系到如何界定法学这门学科。各方学者你来我往的探讨后,各自的主张与反对已经比较明确,不过问题似乎还是没有解决。本文拟以更加宏观的视角——学科比较,跳出法学本身来看社科法学、法教义学及它们之间的争论,试给出不一样的解读。  【关键词】:法学方法论;社科法学;法教义学  一、法学的学科特点  
期刊
【摘要】:18世纪中国元朝戏剧《赵氏孤儿》经翻译后传到欧洲,引起了欧洲人的兴趣,其中最有名的是伏尔泰改编的《中国孤儿》,《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从主题,人物,剧情上有着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与两个国家的文化,时代背景有关,本文通过文本对比,侧重从接受者的角度分析影响戏剧接受的因素,以及两国文化的异同。  【关键词】:赵氏孤儿;中国孤儿;主题;人物  十八世纪中国元朝戏剧《赵氏孤儿》经翻译后传到欧洲,
期刊
【摘要】:柏拉图式的爱情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焦点,已经成为一种神圣的存在。这种爱情观即源于柏拉图的理论,新柏拉图主义即是对于柏拉图主义的进一步阐释生发。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新柏拉图主义又趋于流行,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在文学、艺术甚至科学等领域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于爱情的态度,而其中起到主导作用的必定是此时期流行的新柏拉图主义与柏拉图主义的思想。本文试图讲述柏拉
期刊
【摘要】:路遥的《人生》是一部让人思考良多的书。小说背景取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陕北农村地区,依据当时当地的现实,以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为例,围绕着主人公的的命运,不仅对"城乡交叉地带"文化农村青年谋职就业,追求前途和理想的艰难做了真实深刻的反映,而且在爱情描写上,展现了高加林复杂的感情纠葛。  【关键词】:《人生》;高加林;爱情;悲剧  《人生》最早发表在1982年5月的《收获》杂志上,
期刊
二十一岁,从接过父亲手中那张去往学校的车票后开始了。  低头细看掌纹,如大树的年轮一般,我掌中的纹路竟也突然排列成许许多多的句子,有不舍、有无奈、有后悔、有惊慌。多么想重新做回玩乐于父母膝下的孩童,无忧无虑,一生足矣,可而今人已长大,心事就忽地乱如麻线。与父母分别的那一刻,我恍然明白了柳永那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苦痛。初秋到深秋,家乡无所有,落叶满地心怅惘,聊寄不了一枝秋。这个秋天,冷得
期刊
【摘要】:本文着重梳理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以及几篇短篇小说代表作中女性人物形象,以期望更多读者了解村上笔下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起到一定积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女性形象;梳理;村上春树  自1979年村上春树创作《且听风吟》以来,其作品不断创造销售佳绩,成为日本乃至世界知名作家。1987年发表的《挪威的森林》更是引发了广泛的“村上春树现象”。国内外知名学者对村上文
期刊
【摘要】:《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最有名的小说,也是他作品中最容易读和写实的一部。以“我”与直子、绿子等日本青年的生活经历为故事背景,深入揭示当时日本青年精神概况,反映了当代日本社会在后工业时代背景下日本青年对多元文化的困惑与迷失。这部小说通过写实性人物性格的塑造,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特色。  【关键词】:《挪威的森林》; 现实主义特色;人物性格  村上说到《挪威的森林》的时候,一再强调这只是一部一
期刊
艺术人、诗人双眸中那特殊的沉静  是因为感动,蒸发了几乎全部的湿润,才使得他们这么饱含深情;  如此渴望······  ———题记  摘要:艺术人、诗人双眸中那特殊的沉静 是因为感动,蒸发了几乎全部的湿润,才使得他们这么饱含深情;如此渴望······  【关键词】:沉静;感动;深情  生活中的琐事总是无情的发生着,也愤恨着;既不能让一切的不愿戛然而止,索性就让她飘逝!?又迫于无奈的相信生活中還是有
期刊
【摘要】:《四朝代》通过现实主义的对细节真实的描写以及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塑造如实地反映从曼谷王朝五世王中期到八世王末期半个多世纪泰国上层社会生活。  【关键词】:现实主义;历史;典型  一、《四朝代》主要内容  文章主人公帕瑞父亲是个家财万贯的贵族,母亲是父亲的第一个妻子,然而却不是正室。妻妾儿女之间的明争暗斗使母亲失宠,被逐出家门,改嫁不久就含恨而逝了。帕瑞10岁时,被送入宫中教养。在宫中有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