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们的第一份工作

来源 :中国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
  马斌
  嘉宾阵容:
  《环球企业家》董事总经理 陈 婷
  中外运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 王新宇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 季小军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持人 朱利安
  企业家团队:
  如家连锁酒店CEO孙 坚
  重庆小天鹅投资控股集团总裁 何永智
  美欧亚国际商务咨询公司董事长 王辉耀
  MaJoy的CEO 茅侃侃
  
  第一份工作当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王新宇:我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角色转换的问题,怎么从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转变为职业人。突出的问题就是依赖性过强,学生读书期间,上课、考试、放假、回家、直到找工作,整个生活轨道都被别人设计和安排好。这样导致进入公司后还存在依赖性,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思考上缺少独立性。另一个问题就是人际关系和沟通方式不顺畅,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一出现矛盾和冲突,就像在学校一样,不懂得顾忌别人的感受而尽情去宣泄。第三个问题是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学生时代最大的压力就是每学期那几天的考试,总体来讲压力不大。工作以后压力是持续稳定的,而不是在某几个点上的突然爆发,当很多学生意识到要面临这样的压力的时候,发现已经缺少准备。
  季小军:我从两点来分析。第一点是定位的问题,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信心是爆棚的,对自己有很高的期许,同时也希望用人单位能够给予很高的待遇,这必须把自己的位置摆正。另外一点是怎么扮演角色的问题,很多刚毕业的学生可能急于转换角色,所以想得太多。想得太多不一定是好事,简单一点就好。初入职场的人,主要的角色就是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同时在适当的场合表现一下新人应该表现的角色,比如吃饭的时候,给老人倒杯水,需要活跃气氛的时候,新人主动活跃一下,这都是可以做的事情。
  茅侃侃:有一大部分毕业生确实存在信心爆棚的现象,就觉得自己什么都能,交给他工作问能不能完成时,他的回答都是能,没问题,结果我们就跟在他后面擦屁股。现在我干脆连问都不问,对于新的大学毕业生,不管有没有能力,都不给机会了,直接扼杀在摇篮中。
  朱利安:作为大学毕业生,第一个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对“工作能力”这个词过早地下定义。实际上个人的能力只有在团队中发挥出来了才叫能力。一个人单打独斗肯定不行,团队的力量才是巨大的。还有一个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心态不好,比如两个毕业生同时进入一家公司,一个是专业对口,另一个不是科班出身。工作一段时间后,专业对口的学生反而没另一个学生成绩喜人,他可能就心理不平衡,猜想对方一定是靠不光彩的手段获得的。他却没想过,在社会上做人是非常微妙的,不是单纯靠一种学问就能超过别人,这属于心态上的错误。
  
  


  >>点评:
  赵 红(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职场新人的第一份工作属于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通常一到三年的时间,是人的一生当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和积累过程,新人需要积累的是人际关系、相关技能、包括职场的经验,所以这个时候摆正心态非常重要。在摆正心态的时候,焦点不在要做职业生涯的赢家,而是要发现企业所认同的职业赢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点,树立自己职业生涯的短期目标,达到与企业用人目标之间的一致。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有几方面要注意,第一职场新人要想办法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包括自己的工作态度。一旦拿到一个工作,就要全力以赴地去投入,这一点非常重要。其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和同事、老板建立一种非常正常的、良好的工作关系,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做事的时候还是需要团队的指导和帮助,多向别人学习。另外一点就是作为职场新人,一定要有心培养自己的特长,即某一个方面的技能,在初期进入职场的时候,这样的特长会帮助新人后期迅速地成长。
  宁向东(清华大学教授):我觉得新人到了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可以用十个字概括,“人际上明搞,业绩上蔫搞。”就是这样两个原则。新人在企业里,人际关系方面一定要注意,不要和老总表现得太过亲密,表现欲太强容易造成同事的反感,该保持距离就保持距离。业务上蔫搞的意思是,因为任何人都想出人头地,业务上一定要显示出你比别人强,最后才能在单位上立得住。这个时候,不要在同事面前拉着老板说咱们谈谈,你应该把你的点子、你的意见都写在你的报告里,把问题提出来,把可能的解决方案以及建议全列在上面,相信你的老板由此能够判断出你的能力。当然如果老板连你的报告看都不看,甚至对你的能力没有一个反馈,这个工作基本上也不用干了。人际上明搞,所以要收敛;业务上蔫搞,所以要张扬。
  
  第一份工作,先就业再择业?
  
  主持人:刚毕业的大学生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时,都会遇到一个尴尬的问题,就业和择业如何排序?先就业再择业?
  王辉耀:我反对这个观点。大学生在大学四年中间有七八个假期,应该好好利用这些假期做就业的尝试,即社会实践。我个人认为,择业如果定位越早,择业越准确,第一个工作就是理想的工作,那么对职场新人来说,将会受益一辈子。比如拿我个人来讲,我大学期间一直在想一个事情,“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我应该找一个什么工作跟开放结合起来?”假期里我一直是找这方面的工作机会实习。毕业后,我被分配到经贸部,这个工作对我后来的职业生涯,包括后来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直到现在,我的很多工作都跟商务工作有关,这都得益于我对第一份工作的准确定位。所以我认为,应该先择业再就业。
  孙坚:先择业再就业,如愿以偿的情形不多。因为大多数职业新人毕业时,还没有明确的方向,可能会在就业过程当中再进行选择。我第一份工作是在超市里面做市场策划,其实跟我学的医学管理没有任何相干的地方,这说明最早我的职业定位并不明确。我认为,第一份职业还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角色的转换、职业的心态、沟通的技巧,这些方面的学习其实跟择业最终的方向是没有任何相干的,它只是择业人的一个基本素质的学习,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先选择就业是可以的。
  何永智:大量的学生毕业以后,面临着巨大的竞争,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选择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这个时候我觉得应该是先就业,后择业。在就业的过程当中,哪怕是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我觉得也不要紧,只要认真去做,把不喜欢的工作做好,就一定会有收获。我在23岁的时候刚从农村回来,工作非常难找,因为我是知青,就通过我的一个亲戚在路易童鞋厂找了一份临时工挑开水。当时很多人一看我的样子,都断言我挑不了十天,肯定就要跑了。但是我没跑,我觉得这是给我的一个机会,我以前体力不行,我觉得这份工作就是帮助我锻炼我体力的,因此我把这份工作做得非常好,最后工厂把所有的临时工放掉招家属时,只留下了一个人,就是我。
  茅侃侃:我的观点稍微中立一些。从不同的学科来分析,有些学科如果你学得比较深,特别是研究性的学科,相对来说还是有能力选择自己的职业,可以做基础研究或者当老师。但绝大多数学科还是应用类的学科,这种情况就必须等有了选择权的时候再选择,这需要一个基本的职业素养的具备,所以,我觉得这就跟小孩儿出生一样,家人给你吃什么就吃什么,喝什么就喝什么,活着就好。慢慢地,基本的生活能力、营养状况都具备了,过了十八岁,你就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我觉得这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对于绝大多数应用类的学科。
  陈婷:我觉得择业很重要,尤其第一份职业。每个人都应该选择一个正确的人生方向,确立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选择第一份工作就是踏上人生的第一个阶梯,如果你第一个阶梯方向错了,你踏得越高,离你的目标就越远,你可能越沮丧。我们也看到周围有很多朋友,可能他很优秀,但是因为跨错了行业,或者走了不属于他的方向,所以他可能人生也会很悲惨,有一句俗话叫做“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所以在职场选择上,第一步很重要。
  王新宇:我也觉得择业很重要。我是学机械出身的,清华大学的学生,毕业以后卖汽车零件,说老实话,当时我选择这个工作很简单,像我们这样外地来京务工人员首先要的是户口,为了户口,我先就业,再择业。但是我现在想,如果十几年前有人告诉我,我这个人应该做什么,我相信我今天不会是这样的,我的人生道路会有另外的景象,我觉得会更有效率。但当时学校并没有类似的就业指导,没有人会告诉我该怎么做。现在我们给大学毕业生做就业指导时,我坚持一个观点,先择业,再就业。尽管最后的结果你还是会为了生存,选择了一个不太适合的地方,但是你经历了认真的思考,这种思考会促使你在下一步的职业转换中,降低你的时间成本,会更好地找到适合你发展的道路。
  季小军:我们当时毕业的时候,很多人就一个想法:找一份和兴趣结合起来的理想工作。但其实在找工作的时候,标准比这个理想还要高得多,“我要工资高的;我要去外企、国企;我要留在北京;我要跟男朋友在一起……”,所有这些标准罗列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所有的标准不可能完全满足,最后你只能进行筛选,把最想满足的两三个条件满足了,工作也就选择了。我的经历告诉我,做好你现在的工作,可能不是最理想的,但是这一定不是在浪费时间,只要你认真去做,它会带给你新的机会。
  朱利安:归根到底就四个字,因人而异。这个没有标准需要自己选择。我的经历就能说明这个道理。我从小就学音乐,学大提琴专业,为音乐活着一直到20岁。我17岁那年高中毕业,面临择业的问题。填表的时候,所有的同学都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我非常明确,巴黎音乐学院,没有任何第二个想法,非常简单。后来我身体受伤,停了几年没拉大提琴,恢复之后,我决定多看看这个世界,当时我学的是中文,所以来了中国。
  
  第一份工作对未来的事业影响有限?
  
  孙坚:我觉得第一份工作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我从医学管理到超市的市场营销,本身来说专业非常不对口,而且在超市工作非常辛苦,你如何去享受它?如何去忍受它?如何去坚持它?我觉得这是一个职场新人的心态调整过程。那时做市场策划,每天都会工作很晚,为了一个宣传的单页都可能通宵达旦。可第二天,因为你的宣传单页吸引了很多客人光临,你就会有一种巨大成就感的满足。今天我在做酒店,跟做零售业又不一样,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一直支撑我的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天道酬勤,只要我付出了就一定会得到。
   何永智:我觉得第一份工作,对今后的成长肯定是有好处的,但是它不会起非常决定性的作用。我经常回想起我挑开水的那段时光,我觉得对我的人生成功是有好处的。因为我学会了怎么样在做最低微的工作时,也能受到周围人的尊重。我挑开水的工作比较闲,我闲下来的时候就去给那些师傅帮忙,因此大家对我印象特别好,师傅们都很喜欢我。所以机会来临的时候,我是工厂里面唯一留下的转正员工。转正后没几个月就把我调到PK公司学设计,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就从一个挑开水临时工变成了一个正式工,而且变成了工厂里面千人之上的设计师。
  主持人:也就是说那段经历对您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何永智:对。因此我觉得,只要你踏踏实实做事,热爱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做好,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王耀辉:我觉得第一份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有一句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觉得对人生应该有一个规划。第一个工作如果做得好,对今后整个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就像我第一个工作是去了经贸部,对我人生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对我从事国际商务有很大的帮助,开始的时候也是非常苦的,什么都干过,但是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所以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很多的经验都是第一个工作得来的。
  王新宇:我觉得第一份职业对人的影响最重要在于它帮助你塑造了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这是一个人走上职场的起步阶段。我刚开始做第一份工作的时候,也是连装卸也干,两个大车的车门,左右各俩,扛着就走,我现在想起来很享受那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知道如何跟不同的人去相处,如何从不同的人身上学到东西,如何在工作中得到提高,这是素养的形成。所以我现在带新员工,头两年我送他们四个字,精益求精。你的经验控制不了的东西,我给你改,但是你的经验和学识能控制得了的,不要找我,我打回去重做,这是一个习惯的塑造问题。第一份职业的重要,不是指人生未来规划的选择对还是不对,而是说形成一个好的习惯是极其重要的,我是这个意思。
  陈婷:我觉得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我在第一次选择职业上非常慎重,而且为了选择我想要的职业,我确实花了很大的心思。在实习期间,我想我一定要当记者。当时我学的是商务,我们社长说,你去广告部吧,广告部特别好。我不想,因为我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记者,所以我就三次请我们社长吃饭,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刚入职的学生,有这样的胆识,我自己都挺佩服我自己的。我请求社长给我一个当记者的机会,还说,如果不行,可以开除我。所以确立目标非常重要。而且在十二年前,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花十年的时间管理一家媒体公司,现在我实现了。这十年里面,一年一个台阶走过来,所以我用现身说法告诉大家,我觉得第一步非常重要。
  
  >>点评:
  赵 红(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我觉得职业成功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是外部的机遇,第二个是你个人的职业素养,第三个是你的职业能力。第一份工作不管是就业得来的,还是择业得来的,我觉得这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对你以后职业的选择和职业的成功,一定会有很重要的关联。其实第一份职业是初涉职场的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个时候你积累的是你的职业习惯、你的职业思维方式、你的职业态度。这些对以后的职业自信心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方面的影响。第二个方面的影响,经济学里面有一个路径依赖的概念。就是指我们一开始的职业方向,会对你后来的成功有一个自我强化,这种强化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副的。你不喜欢它,发现自己不擅长那就是副强化。所以第一份工作对职业方向会有某种程度的自我能力的影响。
  宁向东(清华大学教授):路径依赖这个观点我非常同意。就像我们穿衣服,第一个扣子特别重要,如果第一个扣子系错了,后面路径依赖问题就出现了,就可能一路错下去。
  在职场里分三种现象,非马不骑、骑驴找马和坚持骑驴。第一种非马不骑,是指死活要朝一个方向走,不管有多少困难。这里要判断你是不是有能力骑马,很多人非马不骑的结果挺惨的。第二种骑驴找马,可能第一份职业不适合自己,但一路找下去,可能真能找到自己喜爱的职位。但在这里面要区分什么是职业,什么是爱好,很多人会把爱好当成职业,这挺危险的。第三种是坚持骑驴,可能一开始工作不太对,后面也不太对,但是自由。我觉得多数人其实最开始可能没搞清,他这辈子最适合的还是骑驴,真正骑马骑不来。所以最后因为骑驴而骑了驴,因为骑驴而爱上了驴。
其他文献
北京潮人商会会长张善德一见到记者,就兴致勃勃地谈起即将在10月底由商会举办的2008国际潮商论坛暨第三届潮商大会。  “我们将把‘红头船’搬进刚建成的潮商会馆中。”提起红头船,人们自然会想到潮商,作为三大商帮之一的潮商创造过举世闻名的惊人商界奇迹,从海洋文化中诞生的这一商帮,如今已被公认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具活力、最会赚钱的商人群体之一。从红头船的海贩商人到如今的华人首富,从远走他乡的华侨华商到如今
期刊
推开门,音乐声迎面砸来,顺着过道往里走,霓虹灯闪烁的场馆内,鼓掌声尖叫声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他知道,今晚的入座率又满了,情况很乐观。想到这,他严肃的表情柔和了起来,嘴角上扬。  笑语阵阵,人影憧憧,湖南大中华歌舞剧院仍然在送走热热闹闹的一场之后,又迎来热热闹闹的一场。    本土文化长沙味道  长沙的9月,太阳已收敛起它最后的明媚和热量,暮色牵来的灯火,将整个长沙城映照得一片辉煌。娱乐之都正在用他
期刊
由竞争走向竞合是东北发展的关键    中国商人: 目前正在规划实施的国家主体功能区调整方案,将未来全国的国土空间以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四大类主体功能区。东北地区(黑、吉、辽、蒙)与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有比较密切的地缘经济依存关系,同时,这几个地区之间也存在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就您个人的观察来看,这几个地区有没有可能跳出前些年各地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恶性竞争,从而形成一
期刊
我196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从8岁开始接触体操后,在我16年的体操生涯中,得到了84年洛杉矶奥运会和88年汉城奥运会的冠军。我用毅力与汗水向世人证明自己:蝉联两届奥运会的跳马冠军,在国内外体操比赛中获得84枚金牌,其中三分之一为跳马金牌,并拥有了“跳马王”的荣誉。    2008年,我的第三届奥运会  当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时,我已经44岁了,依然活跃在中国体育事业的第一线,只不过,这一次我参与
期刊
伍继延 湖南湘阴人,湖南湘商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湖南商会创始会长,全国湖南异地商会的推进者。商业上有所成就以后,他开始投身于各地湖南商会的建设。2002年底牵头成立异地湖南商会——重庆湖南商会。2007年促成了第一届湘商大会的召开,在湖南省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的积极支持和广大湘商的共同努力下,全国湖南异地商会已经发展到60多家。    从全球经济中寻找湖南的位置  中国商人:今年初,我在长沙
期刊
“当我代表国家队参加亚太航模比赛时,看着蓝天上飞翔的飞机,我知道,自己的事业和兴趣一起起飞了!”说这话时,年轻的吉正坐在北京亚运村的航模俱乐部里,身后是庞大的航模飞机群。     航模让梦想“立体化”    初见吉正,他的年轻让记者吃了一惊。作为拥有一个庞大航模机群的主人,没想到,是一个80后的年轻人。坐在成堆的飞机中,听吉正讲自己玩航模的故事——噢,原来,这是一个年轻的“老航模”了。    从小
期刊
提起玄奘,人们马上会联想到《西游记》的主人公——唐僧。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妇孺皆知,但是历史上真正的玄奘大师的故事,知晓的人却寥寥无己。找到了一千三百年前的锁阳古城遗址,就找到了玄奘大师九死一生的西行之路的始发地。  公元627年,一位名叫玄奘的僧人,从唐朝的都城长安出发,开始了一段传奇的西行经历,他的目的地就是今天的印度一带,这位孤独的行者预计穿越108个国家,行程12000多公里。当年,
期刊
主持人:袁 鸣  嘉宾:中原集团董事长施永青  观察员:中信资本董事总经理信跃升  复旦大学教授李若山  麦肯锡全球副董事沙莎  他驰骋香港和内地的地产界差不多30年,被称为是地产界的教父级人物。就在不久前,他捐出了80%的身家约45亿港币,成立了慈善基金。       施永青,中原集团主席。出生于上海,4岁定居香港,19岁后从事教育工作8年;1978年开设中原地产代理公司;2001年成功收购香港
期刊
晋商在高潮中戛然而死,留给世人许多的浩叹!  晋商又在高调中“复兴”,在一场文化运动中“加冕”。我们看到的是文化搭台:《乔家大院》、《立秋》等剧目热播、热议;我们看到的是政府唱戏:新晋商联合会高规格成立、政府设立专项经费;我们看到的是民间狂欢:北京一个地方成立了四家晋商商会;我们看到了星火燎原:许多与晋商有关的活动四处开花……放眼山西乃至全国,耳闻目睹皆是“晋商”、“新晋商”。  古黄河的尧天舜日
期刊
在郭台铭的帮助下,《假如我能行走三天》首次与台湾读者见面,适逢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访问大陆,华人世界驰援四川震灾的历史时刻。  这是张云成用生命完成书稿时没有想到的。    李嘉诚发迹前是走街串巷的推销员,郭台铭当过小工,马云在杭州教过书。  现在设想他们同处一个背井离乡的家庭。  郭台铭不能去打工,马云上不了讲台,李嘉诚必须时刻照顾“两位小弟”的生活。一间小网店,是唯一经济来源。    三位传奇人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