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地方性与历史叙述—浅谈刘恪小说理论中的“痕迹”观念

来源 :创作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di_11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痕迹”在刘恪的小说理论中占据着一个十分微妙的位置,尽管在他的两本小说理论著作中,并没有为这个概念留下任何确定的阐释空间,但痕迹这个概念却以各种形式流淌于他对小说的解读中。窃以为,这一概念恰恰切入了现代小说语言美学的要害,它集有形与无形于一体,在象与象外相和的世界中,悄然留下无痕的一笔,也使得小说分析不仅仅是语言的逻辑展示,还是小说语言编织的美学世界的呈现过程。在《现代小说语言美学》一著中,刘恪特意谈到地方语言会在小说语言的三个方面留下痕迹。首先是语音的痕迹。汉字字形的平面化抹平了语言中存在的地方性声音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后,二者中性粒细胞呼吸暴发(respiratory burst)功能的变化,了解腹腔镜手术对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直肠恶性肿瘤"患者20例,随机分为
跟雨林结缘已经20余年了,28次走进西双版纳雨林写生,20余年雨林之旅,成为我的艺术创作和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课。
因为从事艺术这行当,认识驮哥几十年了。  驮哥的不露声色被大家公认,他一直的表情是笑,眯缝的眼神很随和很灿烂的样子,可是内心想着事儿。  2005年起,驮哥倡导了艺术“西街”,风生水起地把省内油画市场化自由化了一把,虽说中途夭折,但带动了潮起潮落的“北漂”气象,至今,无论对“北漂”一族的论争如何,此举乃成为艺术市场化的范例之一,这对于一个省区的油画水平提高,总是无害处的。以驮哥当时的视野,知道所谓
人口增长过快、片面追求粮食种植面积、草原严重超载等是内蒙古土地沙漠化的重要成因。防沙治沙 ,需要在城乡关系的处理上树立现代意识 ,不能只从眼前利益出发 ,让农村牧区去
那 雾  带着不被觉察的迟疑  哦 甚至是胆怯  散了吧  再也没有什么是可以隐藏的  没有  除了这不可掠夺的气场  再也没有什么  如同我们亲眼所见  那 月  如果时光回溯到那些血  正在变冷的日子  你一定会认为那月是干净的、无辜的  它看到并记住了一切  用漫游、夜、所有可能的光  如果那一堵断墙是倾听的耳朵  你一定会认为那镇是高傲的  它加固了砖石的坚忍和沉寂  在向北的风口上  它
目的解决海量医学影像数据在医院PACS网络中的长期安全存储问题.方法将医院DICOM3.0和非DICOM3.0影像检查设备采集到的不同医学影像转换成影像数据的存储格式、元数据的标识
遗忘的稻田  那些散乱不堪的稻谷  越来越少的稻谷  需要另一些生命的手  紧紧地搂住  那些生长稻谷的土地已越来越少  人是很容易忘记伤痛的  昨天的灾荒和饥饿渐渐远去  假如再重复一次  才会记得 人  是离不开稻田的  寒冷的书本  在寒冷的季节  把手中的书本打开  没有灿烂的阳光没有风筝  也没有无忧无虑的蟋蟀  有的是时代的流水线和  空洞的祝福和理论 定律  还有虚幻的理想  书中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