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鑫煤业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与煤层稳定性的研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on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過对宏鑫煤业矿区地层、构造、煤层和煤质等条件的分析研究,得出了该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二1煤层的稳定程度属较稳定类型的结论。
  关键词:地质构造;煤层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1 区域地质背景
  郑州嵘昌集团宏鑫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鑫煤业)位于华北板块南部之嵩箕小区的嵩箕断隆南部颍阳~芦店向斜南翼。区域地层划分属华北地层区嵩箕小区,主要发育地层为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中统、石炭系上统、二叠系、三叠系和第四系,其中石炭系和二叠系为主要含煤地层。区域构造形态为一轴向近东西向~北东向的向斜构造(颍阳~芦店向斜),北为嵩山背斜,南为箕山背斜,断裂构造较发育,以正断层为主,主要有东西向、北西向、北东向三组。
  区域矿床以煤矿为主,局部发育铝土矿、石灰岩等矿床。区域主要可采煤层为赋存于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为层位稳定、全区普遍可采的中厚~厚煤层。
  2 矿区地质
  2.1 矿区地层
  矿区内发育地层为寒武系上统(∈3)、奥陶系中统(O2)、石炭系上统(C2)、二叠系(P)和第四系(Q)。区内基岩大部被第四系黄土覆盖,仅在矿区西部及北部有零星出露和钻孔揭露。矿区地层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寒武系上统(∈3):以灰色、浅灰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为主,含少量燧石团块,底部夹薄层灰岩,矿区钻孔揭露最大厚度为11.76m。
  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为煤系地层沉积基底,在区外南北两侧有零星出露。以浅灰色石灰岩为主,隐晶质构造,局部夹泥质灰岩及薄岩泥岩,上部具溶蚀现象及缝合线,下部夹角砾状灰岩。本组厚38.7m。本组与下伏寒武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石炭系(C):分为上统本溪组(C2b)和上统太原组(C2t)。第一,上统本溪组(C2b)在区外南北两侧有零星出露,以浅灰色铝土质泥岩为主,局部为铝土矿,具鲕状和豆状结构,含黄铁矿结核及团块,局部呈层状出现,在HG曲线上呈下低上高的异常反映,主要是该组地层中镓元素含量较高所致。该层铝土质泥岩是对比一1煤层的主要标志层。本组厚度为6.05m,以滨海泻湖相沉积为主。本组与下伏马家沟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第二,上统太原组(C2t)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由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和煤层组成,厚45.75m。共含煤8层,仅下部的一3煤层为大部可采煤层,其它煤层均不可采。依据其岩性组合和沉积特征可分为三段:①下部灰岩段。自太原组底界至L4石灰岩顶界,厚度为13.01m。主要由灰~深灰色石灰岩、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和煤层组成,含石灰岩4层(L1-L4),常合并为1~2层,中夹泥岩或砂质泥岩薄层,具燧石团块和黄铁矿结核,含蜓类、介形类、海百合、腕足类等动物化石及其碎屑,其中L1石灰岩特征明显,在DLW曲线上异常挺拔直立,宽大圆滑,为本区一良好标志层,局部与L2石灰岩合并,厚度为3.05m,本段含煤4层(一1、一2、一3、一4),其中一3煤层为大部可采煤层,一1、一2、一4煤层不可采。该段石灰岩与泥岩和煤层DLW曲线呈高低相间,曲线组合形态似“高山峡谷”状,为区内主要物性标志层;②中部碎屑岩段。自L4石灰岩顶界至L7石灰岩底界,厚度21.37m。由深灰色中细粒砂岩(俗称胡石砂岩)、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夹薄层石灰岩(L5、L6)及薄煤层(一5、一6、一7),煤层均不可采。泥岩中含植物化石碎片和黄铁矿结核,具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砂岩以石英为主,呈正粒序,为区内辅助标志层;③上部灰岩段。自L7石灰岩底至L9石灰岩(局部为菱铁质泥岩)顶界面。厚度为11.37m,以深灰~灰色石灰岩为主,夹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和煤层。该段含石灰岩3层(L7、L8、L9),石灰岩具方解石脉和少量黄铁矿结核,含蜓类等动物化石。其中L7石灰岩厚4.94m,发育稳定,特征明显,为本区主要标志之一。L9石灰岩不稳定,常相变为菱铁质泥岩,为太原组与山西组分界标志层。含煤1层(一8),不可采;据太原组岩性组合、沉积特征及生物组合规律,在晚石炭世,本区为海滨地带,上段和下段的碳酸盐建造,标志着开阔的陆表海环境,中段的碎屑岩沉积则为海水动荡退出时形成的海湾潮坪环境,薄煤层则反映短期的泥炭沼泽相,沉积旋回显示海陆交替环境。本组与下伏本溪组为整合接触。
  二叠系(P):本区二叠系保留厚度为112.6m,共含煤2层,其中二1煤层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其它煤层均不可采。分为下统山西组(P1sh)和下石盒子组(P1x):其一,下统山西组(P1sh)。自L9石灰岩(局部相变为菱铁质泥岩)顶至砂锅窑砂岩底,厚69.94m。为一套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中细粒砂岩为主组成的含煤地层,即二煤组。与下伏太原组为整合接触。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四段。①二1煤段,自L9石灰岩(局部相变为菱铁质泥岩)顶至大占砂岩(Sd)底,厚度为10.16m。由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中粒砂岩和煤层组成,具水平层理、脉状层理和透镜状层理,含菱铁质结核和黄铁矿散晶,富含植物根部化石及有机质条带。本段上部的二1煤层,为全区普遍可采地层。②大占砂岩段,自大占砂岩(Sd)底至香炭砂岩(Sx)底,厚度为25.89m。由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组成,含煤1层(二2),不可采。下部为本区标志层之一的大占砂岩(Sd),厚4.3m,为深灰、灰色细中粒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层面含丰富的白云母碎片和炭屑,物性特征明显,在DLW曲线上呈中高阻反映,是二1煤层的重要标志层。泥岩和砂质泥岩具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含大量植物化石及碎片。③香炭砂岩段,自香炭砂岩(Sx)底至小紫斑泥岩底,由灰色、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和中细粒砂岩组成。下部为香炭砂岩(Sx)厚11.4m,为中细粒砂岩,局部为粗粒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层面含白云母片和炭质薄膜,可见重矿物包体,为本区主要标志之一。本段厚18.10m。④小紫斑泥岩段,自小紫斑泥岩底至砂锅窑砂岩(Ssh)底,由泥岩、砂质泥岩及粉砂岩、细粒砂岩组成,顶部泥岩含铝质,具紫斑及菱铁质鲕粒,俗称小紫斑泥岩,为本区一辅助标志层。本段厚15.79m。山西组底部为大面积稳定的潮坪沉积,向上演变为泻湖沉积,中、上部则以三角洲沉积为主。本组与下伏太原组整合接触;其二,下统下石盒子组(P1x)。本组在区内仅保留下部三煤组,厚度为7.17~69.8m,平均42.66m,与下伏山西组为整合接触。底部为细中粒砂岩(俗称砂锅窑砂岩Ssh),厚2.67~13.8m,平均7.49m,含黑色泥质包体和泥质条带,局部见石英细砾,硅钙质胶结,交错层理,在DLW曲线上呈高阻反映,HGG、HG曲线上呈高密度、低伽玛值反映,特征明显,为下石盒子组与山西组的分界标志层。下部为浅灰~紫灰色铝土质泥岩(俗称米村泥岩),具鲕状结构,鲕粒成分为菱铁质,易于辩认,为本区辅助标志层。中上部为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砂岩互层,含少量植物化石碎片及菱铁质鲕粒。三煤组以三角洲平原湖泊相沉积为主。
  第四系(Q):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各地层之上,上部为黄土,下部为黄土夹砾石,厚度为0~12.8m。
  2.2 构造
  矿区总体构造为一走向南西倾伏的向斜构造。
  朱家沟向斜:该向斜轴部位于矿区南东部,轴向NE-SW,向SW倾伏。向斜NW翼地层走向SWW至SW,倾向SE~SSE,倾角9~16.5°,向斜SE翼地层走向SW~SSW,倾向NW-NWW,倾角8~14°。
  F10断层:位于矿区中部,延伸长度大于2km。断层走向50°,倾向140°,倾角70°左右,落差30~70m,为南东盘下降,北西盘上升的正断层。地表有出露,区外有11505、11307钻孔控制。
  F9断层:位于井田中部,延伸长度大于1.5km,断层走向27~56°,倾向297~326°,倾角70°左右,落差10~30m。为北盘下降、南盘上升的正断层。该断层由地表露头控制。
  F7断层:位于本矿东南部界外,走向58°,倾向328°,倾角70°左右,落差20~80m,该断层由11711钻孔及地表露头控制。
  结合箕山勘探区构造发育情况,确定本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
  2.3 岩浆岩
  井田内未发现有岩浆岩。
  2.4 矿体特征
  矿区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含煤地层总厚158.35m,共含煤12层,平均煤层总厚约9.61m,含煤系数为6.07%。其中赋存于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和太原组下部的一3煤层为该区主要可采煤层,其中二1煤层平均煤层厚4.42m,可采含煤系数为2.79%。
  二1煤层赋存于山西组下部,上距大占砂岩(Sd)6.17m,距香炭砂岩27.76m,距砂锅窑砂岩(Ssh)61.65m。下距L8灰岩6.18m,距L7灰岩10.3m。煤层埋深19~170m,煤层赋存标高为+283~+156m。区内钻孔和矿井采掘工程揭露该煤层,厚度为1.30~10.33m,平均4.42m,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煤层顶板为灰黑色砂质泥岩,局部为泥岩,含少量植物化石,底板为灰黑色泥岩及砂质泥岩。
  2.5 煤质
  二1煤为黑色,以粉状煤为主,偶见块状、鳞片状薄层,玻璃光泽。宏观煤岩成分以亮煤为主,可見镜煤条带,为半亮~光亮型煤,机械强度低,易碎,视密度为1.38t/m3;二1煤浮煤有机元素以碳元素为主,占91.35%,次为氢元素,占4.29%,氮元素占1.36%,氧与硫之和为3.00%;二1煤原煤水分含量为0.52~0.96%,平均0.92%;浮煤水分含量为0.82~1.97%,平均1.19%;原煤灰分为8.50~19.81%,平均14.00%,属低灰煤。浮煤灰分为3.98~11.63%,平均7.43%;原煤全硫含量为0.24%,属特低硫煤,煤中硫分组成以有机硫为主;原煤磷含量为0.015%,属低磷煤;原煤砷含量为1.5×10-4%,属一级含砷煤;原煤氯含量为0.015%,属低氯煤。浮煤挥发分为11.55~16.89%,平均14.38%;原煤恒容高位发热量为26.79~30.01MJ/kg,平均28.22MJ/kg,属高热值煤;浮煤胶质层最大厚度Y为0mm,其焦型为粉状,二1煤无粘结性。
  综上所述,本区二1煤为低灰、特低硫、低磷、高热值之贫煤。可做为火力发电用煤和动力用煤,也可做为民用燃料。
  3 煤层稳定性评价
  3.1 二1煤层稳定性评价
  参与二1煤层稳定性评价的钻孔共2个,分别为8-2孔、11706孔,均见二1煤层,其中8-2孔二1煤层厚为2.5m,属可采煤层;11706孔二1煤层厚为7.70m,属可采煤层。矿井掲煤点37个,共计39个。
  据二1煤层厚度统计,井田勘查及矿井揭露见煤点39个,其中1个可采0.80~1.30m,占2.6%;11个1.31~3.50m,占28.2%;26个3.51~8.00m,占66.6%;1个8.00m以上,占2.6%。二1煤层厚度分级频率见表1;二1煤层厚度频数见图1。
  表1二1煤层厚度分级频率表
  煤层等级 频数 频率 累计频率
  <0.80 0 0 0
  0.80~1.30m 1 2.6 2.6
  1.31~3.50m 11 28.2 30.8
  3.51~8.00m 26 66.6 97.4
  ≥8.00 1 2.6 100
  
  图1二1煤层厚度频数直方图
  根据以上统计结果分析,二1煤层属全区可采煤层,以厚煤层为主,结构简单。通过区内39个见煤点的数理统计方法及煤层的可采指数、煤层厚度变异系数等指标对煤层进行稳定性定量综合评价。
  煤层的可采性指数:Km=n′/n。其中n′为煤厚大于或等于可采厚度的见煤点,n为矿区内参与煤厚评价的见煤点总数(去除因构造因素形成的煤厚异常点)。将n′=39,n=39代入上式得煤层的可采性指数Km=1,属稳定煤层。
  煤层厚度变异系数:γ=×100%。其中S=。式中Mi为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为煤层的平均煤厚(取4.42),n为参与评价的见煤点数(取39),S为均方差值。计算得煤层厚度变异系数为39.37%,属较稳定煤层。
  评价煤层稳定性的主、辅指标见表2。
  表2评价煤层稳定性主、辅指标
  分煤层 稳定煤层 较稳定煤层 不稳定煤层 极不稳定煤层
   主要指标 辅助指标 主要指标 辅助指标 主要指标 辅助指标 主要指标 辅助指标
  薄煤层 Km≥0.95 γ≤25% 0.95≥Km≥0.8 25%<γ≤35% 0.8>Km≥0.6 35%<γ≤55% Km<0.6 γ>55%
  厚和中
  厚煤层 γ≤25% Km≥0.95 25%<γ≤40% 0.95>Km≥0.8 40%<γ
  65% 0.8>Km≥0.65 γ>60% Km<0.65
  特厚煤层 γ≤30% Km≥0.95 30%<γ≤50% 0.95>Km≥0.85 50%<γ
  75% 0.85>Km≥0.7 γ>75% Km<0.70
  根据以上统计计算的煤层厚度变异系数、煤层可采性指数及煤层稳定程度指数值,结合煤矿实际开采情况综合考察,将其定为较稳定煤层。
  二1煤层厚度变化趋势:走向二1煤层厚度变化见图2。倾向二1煤层厚度变化见图3。
  
  
  图2走向二1煤层厚度变化图
  
  图3倾向二1煤层厚度变化图
  综上所述,区内二1煤层普遍发育,结构简单,全区可采,结合箕山勘探区二1煤层发育情况,确定该煤层属较稳定煤层。
  4 结论
  通过对矿区地层、构造、煤层和煤质等条件的研究,分析论证了地质构造组合规律、二1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得出本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二1煤层的稳定程度为较稳定类型的结论。
其他文献
摘要:沥青作为当今公路路面建设的重要材料,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桥梁路面、国道以及高速公路的建设之中。沥青路面材料虽然简单实用,便于公路路面建设施工,但是由于路面材料本身特性的限制,导致沥青路面缺乏稳定性,容易因外力影响受到损坏,发生皲裂甚至是大面积的塌陷,导致公路路面凹凸不平,因而降低公路的运输能力。为此,本文通过对沥青路面材料发展概况、特性以及施工要求等研究现状,进行详细的阐释和深入的分析,为沥
期刊
摘要: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机械设计制造设备的应用,在此过程中运用先进的科学发展手段是我们必要的选择,我们要实现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机械制造的相互融合,使它们能够更好的连接在一起,它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中工业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硬件基础,以不断创新管理体系,深入发展科学技术实现机械制造的自动化。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1机械自动化的概念
期刊
摘要:机械转钩式全自动抓梁是靠自身重力和电动葫芦的拉力,驱使抓梁吊钩循环转动来实现对叠梁检修闸门挂脱钩一种纯机械机构,具有无需人力干预、满足水下抓取、对水质无潜在污染、节能经济等优点。它在水工启闭抓取设备上,首次实现了机械全自动抓脱闸门,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本文详细介绍此类抓梁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以供同类工程金属结构设计借鉴。  关键词 :转钩 ;机械全自动 ;定位装
期刊
摘要:互通式立体交叉作为大型构造物,是路线布设的重要控制点,其设计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应将其视为一种理念,随着社会及交通的发展,互通立交的设计理念应随之发展和完善。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的可行性,并阐述了互通立交的综合设计,以及公路设计新理念与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新理念;互通立交;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也都是现代化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单位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由于不同的单位有自己独特的行业特性。因此,需要的计算机系统的万千变化。从政府系统的医疗单位的管理系统,从工厂的生产管理系统,证券市场证券管理系统。不同系统之间可以说是千姿百态。系统集成应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综合技术手段,是指导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逐步实现的一种方法和策略。系
期刊
摘要:本文是基于Simulation的压缩机排气管路结构的动态特性的模拟分析。模拟分析设计方法可为类似的压缩机排气管路结构设计提供参考。通过合理选择最适合压缩机的排气管路结构可以优化结构的抗疲劳性能。  关键词:动态特性;模拟分析设计方法;排气管路结构;疲劳;优化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Analysis of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Went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越来越完善,通过对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的研究,阐述工程造价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详细介绍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项目招投标、施工、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关键词:土木工程;工程造价;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加之高铁、高速公路等基建项目的大规模建设,土木工程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土木工程项目往往施工周期长,生产要素
期刊
摘要:本文以“计算机系统建模与仿真”为题,对其发展现状、技术特征、存在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建模;仿真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众所周知,计算机仿真是基于系统模型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活动。因此,首先要针对目标对象的实际系统建立其数据模型;其次是建构仿真建模;第三是相关程序的设计和完善;第四是进行程序的检验和校正;第五是对计算机
期刊
摘要:为了保证高校各项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高校应牢固树立内部控制的思想意识,结合本校自身特点,建立一套适合本校内部控制需要  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确保学校经济活动有效运行,促进高校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高校财务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 D412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为了高校管理层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
期刊
摘要:文章介绍了路桥施工成本控制的概念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并探析了路桥施工的质量管理策略,旨在为路桥施工企业的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路桥施工成本;路桥施工;质量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道路工程作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必要通道,其建设数量在不断的增加。路桥是的现代道路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