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x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研究》2008年底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金融海啸仍在波及全球,并已渗透到我国实体经济领域。金融危机直接冲击大学生就业市场,使毕业生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造成大学毕业生心理压力过重。在此大背景下,如何及时有效的促进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索的新问题。
  
  一、政府方面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化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最根本的途径是通过有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努力营造良好的宏观就业环境。在外需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进一步拉动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岗位极为必要,而且扩大消费需求本身将进一步有效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较多的就业岗位,从而有利于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其次可以通过不断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努力使我国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从而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取消对大学毕业生的户口指标限制和人事指标限制,取消各种各样显性或隐性的行政限制,实施大学生全国范围内的自由就业政策,促进大学毕业生无障碍就业和自由流动。
  2.积极地推出引导政策和提供法律保障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保障就业是民生根本的理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重点推行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探索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等工作,以期在缓解就业压力。因此,政府的工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通过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促进就业的增长;二是通过有效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来缓解就业压力;三是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此外,我国《就业促进法》已经颁布实施,这部法律强调,促进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已经列入政府的考核指标,推进统筹城乡就业试点也在深入;国务院颁布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配套政策措施,尽快的形成了中国的就业制度安排向着普惠制过渡。政策上的倾斜和法律上的保障是对大学生就业最大的支持。
  3.充分挖掘政策潜力,进一步鼓励支持大学生基层就业,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支持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农村改革方向,新农村建设为大学生提供的职业选择新方向。建设新农村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因此国家应考虑进一步细化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并切实将政策落到实处,为大学生提供有利的后续保障。此外,针对中西部不同经济发展状况,中央在制定政策时仍应适当向西部贫困地区倾斜。国家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已很系统,但关键是要将这些优惠政策能切实落到实处。如大学生创业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原因,要将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金融支持落到实处,各地还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除金融部门外,政府部门也可设立相应的基金扶持。
  
  二、高校方面
  
  1.更新教育理念,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尤其是还处在当前的金融危机过程中,高校要改变过去专业教育过于狭窄、教学体系过于系统的状况,按照拓宽基础、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路设计教学,将学生培养成既具备一定的专门知识,又富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应用性人才。
  (1)确立通识教育基础上宽口径专业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在金融危机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应实施“宽口径、厚基础”的专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按照学科大类进行招生,低年级按照学科大类培养,强化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教育,高年级分流培养,实施宽口径专业教育,进行模块化教学。
  (2)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强调创新人才的培养。一个国家要抵御危机、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是自主创新能力,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要依托创新型人才。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创新,实行专业交叉复合模式、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国内外联合培养模式等,其次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让各级各类人才的创造力得到开发。
  (3)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过去那种过分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应用型人才现已成为市场需求的主体,因此,高校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实践教学学时在总学时中的比例,积极探索各种类型的创新实践,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国际化人才是金融危机后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当前的金融危机促使我国高校对经济全球化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大学生需要比以往更加关注其他国家的经济情况,而不能只局限于本国。因此,高等教育应注重培养具有国际知识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
  2.加快专业结构调整,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仍以学科专业是否齐全为重要追求目标、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时只增不减,这加剧了专业同质化、低水平重复设置;而一些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专业设置较少。这样的专业结构不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这次金融危机凸现了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这必然要求高校加快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停办一些衰退专业,改革一些传统专业,发展一些新兴专业——使高校的专业结构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具体来讲,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1)减少一些严重重复设置的专业。对当前高校一些普遍设置、与高新科技结合不密切的专业减少招生,教育主管部门应严格控制这些专业的申报。
  (2)对一些仍有社会需求的但教学内容老化的传统专业进行改造、提升、整合,使之更加适应社会需要。
  (3)加强工学和理学类专业招生。目前工学和理学类专业就业率较高,而法学类、哲学类、文学类、历史学等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低。因此,应加强工学和理学类专业细化和设置,适当减少法学类、哲学类、文学类、历史学类等专业的招生。
  (4)优先发展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专业,要大力发展新材料、能源、信息、生命科学等高新技术专业。加快以新兴学科改造传统学科的步伐,切实改变部分领域传统学科专业仍占主流地位、新兴学科专业比例较小的情形。
  (5)在当前金融危机之际,应适当减少财政、金融、外贸、会计、外语等专业的招生,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首先受到冲击。
  3.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专业人才
  课程教学内容决定着向学生传授什么样的知识,使之形成什么样的知识结构。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既要照顾到学生的学科基础性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还要顾及学生的品质、个性、创新精神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课程教学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加强国际化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无疑要求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因此,高校要改革课程结构,增加课程的国际性内容,实现教育内容的国际化,加大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力度,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
  (2)加强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载体是课程的内容和体系,必须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才能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因此,高校应开设专门的创业课程,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熏陶、创业能力锻炼、创业方法指导、创业实践开展等,都需要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来完成。课程的传授可采用多形式多途径进行。授课人员可以多邀请或聘用社会人士。
  (3)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促使高校更加重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加创新内容。培养创新型人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开设创新方面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三是邀请社会人士结合企业创新实例举行创新讲座;四是通过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活动、创业大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五是实施创新学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4.强化就业指导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新的职业观
  就业指导教育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越是就业形势严峻,越要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第一,要引导大学生客观、理性、辩证地认识就业形势,帮助毕业生解疑释惑、端正的心态,稳定情绪;第二,要引导大学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价值观,防止“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极端现象发生,做到先就业,后择业,以就业求生存,以择业谋发展;第三,要建立宣传、教育、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在高校内要努力形成到基层就业光荣,在基层锻炼成长成才的校园风尚,进一步拓宽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渠道,引导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从而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第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5.加快就业信息化建设,为毕业生提供丰富、高效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
  高校在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上,在主动性、系统性、有效性上,相较国外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各高校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就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发挥网络在促进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为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就业信息服务,降低毕业生求职择业成本。要加快实现部门间、高校间、校企间求职招聘信息共享,依托网络开展政策咨询、企业推介、职业培训等多种服务,拓展服务功能,各高校要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通过网络提供个性化、深度信息服务。通过建立多极网络实现就业工作网络化是实现大学生就业工作创新的重要途径,有条件的学校要尽快为供需双方实现远程见面和网上初选提供便利,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进一步完善设施,丰富信息内容,突出网站特色,千方百计收集岗位信息,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招聘活动形式,最大限度地帮助毕业生就业。
  6.加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做好特殊群体毕业生帮扶工作
  各高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加强分类指导,针对学生自身情况,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特别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灾区生源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和帮扶工作。要建立就业帮扶机制,实施对口就业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技巧上的实际困难,同时对家庭特别困难的毕业生要在求职过程中给予一定的经济援助。对一些心理素质差,心理负担过重的毕业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的重点指导、帮扶。
  7.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
  金融危机迫使现代企业更看重学生个人的实战能力,而非学历的高低。对于企业来讲,既掌握专业技术理论,又有专业技术经验,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者就是人才,不管他学历如何。在综合素质中,文化素质是基础,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学生懂得正义、诚信等涵义。其次为创新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突出创新教育,高校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唤起学生的创新冲动,鼓励学生的创造尝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想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学生把握就业主动权,增强就业中的竞争力就必须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与确实按照社会的需要塑造自己,用宝贵的大学时光,刻苦学习,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较强的整体实力和突出的优势为自己打造一个精彩的人生。
  8.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
  高校应加强与企业合作,在毕业前一年争取结束文化课程教育,推荐学生到企业实习,获得实践操作的机会。这样一方面提高了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为正式毕业后找工作积累了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实习和企业进行接触,可以考虑留在实习公司继续工作,从而免除了找工作的后顾之忧。
  此次金融危机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我国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我国要以此为契机,努力促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加大对大学生培养和就业的保障力度,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其他文献
期刊
文章分析了青海乐都话中"们"缀的使用情况:在指人的名词后面表单数,在动物、植物名词后面表复数,在可数而无生命的物质名词后面既可以指单数也可以指复数.又可以用在不可数、
期刊
现如今,足球成为我国的第一大体育运动,在很多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最主要的是足球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育起着良好的作用。目前,国家十分重视青少年足球的发展,也更为关
现如今,事业单位改革得到了有效的实施,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重视度也逐渐提高。本文主要探讨了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
高速公路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加快而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在高速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是重中之重,高速公路施工质量很大程度上是由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决定的.现如今,
课堂教学方式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变化,情境教学法也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拓宽教学思维,还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情景教学法的
期刊
民生问题是一个常谈常新的历史话题,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不仅涉及人民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更关系着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之后,推进民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