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但目前的评价体系主要依靠校或院系级共青团来进行,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评价体系的组织实施、评价过程、实施效果的研究,初步构建了由团市委承担、统筹各高校团委共同实施,完整科学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评价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评价;实施方案
一、前言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以各高校大学生为主体,遵循自主、奉献、互助、进步的原则,在学校支持下开展的爱心服务项目。通过构建完整科学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评价体系,对各类活动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从形式到内容产生质的飞跃。
二、评价体系的组织实施
(一)领导体制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各大高校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都是由各级共青团委负责管理和组织的。因此,此次评价工作的领导职能就理应由学校所在市一级的共青团委承担起来,统筹各个高校校团委的相关负责人成立专门的评价领导小组,确定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等基本框架,明确具体职能分工,确保评价工作开展过程中有体系清晰、分工明确的合作评价领导机制。
(二) 评价队伍
为了保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评价内容的客观性,评价结果有效性,在团市委领导下的评价工作小组就必须动员多方力量,经过合理筛选,构建一支高水平的评价队伍。评价队伍分为专职评价小组和辅助评价小组两大部分,专职评价小组人员占评价小组总人数的70%,辅助评价小组人数占总数的30%。
专职评价队伍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高校团委专职工作人员和社会工作等专业骨干教师。这样既能保证对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方向的准确把握,又能保证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和专业性。辅助评价队伍也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学生干部骨干和参与活动的志愿者代表。
(三)经费及硬件支持
团市委针对评价工作的开展应建立专项经费支持,并且保证专款专用,用以解决评价过程中制作问卷的费用,以及调查走访的车旅费用等可能出现的花销,保证评价不因资金困难而出现有失偏颇的情况,确保评价工作的公平性。
(四) 方案的确定和完善
在开展评价工作之前,确定和完善评价方案是十分必要的一个环节,主要根据管理学的“6W”方案来进行:
Why(为什么做),此次评价工作主要为了对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全方位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What(做什么),此次评价要做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全面了解评价。
Who(谁去做)。上文中的领导队伍和评价队伍的组建已经清晰地解决了谁去做的这个问题。
Where(地点),因为评价对象主要是对某一地区所在的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所以地点是因地制宜的。
When(时间),此次评价工作包括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部分,階段性评价以季度为结点,总结性评价以学期为结点价。
How(怎么做),对于具体活动项目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时长等作出细化的评价指标。
方案在确定之后还应该有一个理论论证和优选的阶段,根据价值标准、总体最有标准或者最有损益平均值等科学性标准对方案进行优选,选择出最适宜的一个方案。
三、评价过程
(一)阶段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以季度为结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组织活动的相关负责人提供文字汇报材料和总结材料为主要内容,对当前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的基本情况和进度进行初步了解,汇总文字材料备案。第二部分由学校各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职能部门组织开展工作经验座谈会,由专门的负责人员记录总结,形成文字材料备案。
(二)總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以学期结点,针对一个学期以来学校各学生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进行专项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走访摸底、材料审议、总结汇报会等方式,深入了解活动开展的真是情况,全方位地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评价。
四、实施效果
通过评价工作稳定有序的开展,主要实现以下三个目标:
(一) 教育效果
评价工作开展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评价小组在审核一个活动开展情况的时候,必然会以一个正确的导向作为最基本的评价原则,所以通过评价实际上也是引导受教育者在工作中能够把握正确发展方向的过程。
(二) 社会效应
通过对志愿服务项目的评价,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不断改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努力扩大其的影响力,逐步实现以青年学生为带动力量,辐射、影响周边社会的小环境,动员社会人能够加入到这类志愿服务项目中来,使服务效果最大化。
(三)学术研究成果
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的评价工作从开始到结束一系列活动开展之后其实是一个大量材料的积累过程,通过掌握如此丰富的感性材料,我们可以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学术论文等。
参考文献:
[1]翁晓冬.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评价机制研究——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J].广东蚕业,2017,51(01):73.
[2]常江梦,李享,刘娜娜,李智鹏.大学生志愿者评价体系调查与研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J/OL].科技创新导报,2015,12(23):40-41.(2015-10-10)
[3]张洪峰,岳威.大学生志愿服务评价体系的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30(05):84-86.
[4]郭振宇,刘凯,方芳.高等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12):92-96.
[5]张芬,张春,王悦舒.大学生志愿服务效果评价体系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2):65-67.
[6]李悦.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7]王泓,邓清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状况与长效机制的构建——基于全国性大型问卷调查的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12,(08):46-50.
[8]曾雅丽.比较视角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与专业化[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03):71-79.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评价;实施方案
一、前言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以各高校大学生为主体,遵循自主、奉献、互助、进步的原则,在学校支持下开展的爱心服务项目。通过构建完整科学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评价体系,对各类活动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从形式到内容产生质的飞跃。
二、评价体系的组织实施
(一)领导体制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各大高校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都是由各级共青团委负责管理和组织的。因此,此次评价工作的领导职能就理应由学校所在市一级的共青团委承担起来,统筹各个高校校团委的相关负责人成立专门的评价领导小组,确定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等基本框架,明确具体职能分工,确保评价工作开展过程中有体系清晰、分工明确的合作评价领导机制。
(二) 评价队伍
为了保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评价内容的客观性,评价结果有效性,在团市委领导下的评价工作小组就必须动员多方力量,经过合理筛选,构建一支高水平的评价队伍。评价队伍分为专职评价小组和辅助评价小组两大部分,专职评价小组人员占评价小组总人数的70%,辅助评价小组人数占总数的30%。
专职评价队伍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高校团委专职工作人员和社会工作等专业骨干教师。这样既能保证对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方向的准确把握,又能保证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和专业性。辅助评价队伍也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学生干部骨干和参与活动的志愿者代表。
(三)经费及硬件支持
团市委针对评价工作的开展应建立专项经费支持,并且保证专款专用,用以解决评价过程中制作问卷的费用,以及调查走访的车旅费用等可能出现的花销,保证评价不因资金困难而出现有失偏颇的情况,确保评价工作的公平性。
(四) 方案的确定和完善
在开展评价工作之前,确定和完善评价方案是十分必要的一个环节,主要根据管理学的“6W”方案来进行:
Why(为什么做),此次评价工作主要为了对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全方位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What(做什么),此次评价要做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全面了解评价。
Who(谁去做)。上文中的领导队伍和评价队伍的组建已经清晰地解决了谁去做的这个问题。
Where(地点),因为评价对象主要是对某一地区所在的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所以地点是因地制宜的。
When(时间),此次评价工作包括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部分,階段性评价以季度为结点,总结性评价以学期为结点价。
How(怎么做),对于具体活动项目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时长等作出细化的评价指标。
方案在确定之后还应该有一个理论论证和优选的阶段,根据价值标准、总体最有标准或者最有损益平均值等科学性标准对方案进行优选,选择出最适宜的一个方案。
三、评价过程
(一)阶段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以季度为结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组织活动的相关负责人提供文字汇报材料和总结材料为主要内容,对当前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的基本情况和进度进行初步了解,汇总文字材料备案。第二部分由学校各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职能部门组织开展工作经验座谈会,由专门的负责人员记录总结,形成文字材料备案。
(二)總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以学期结点,针对一个学期以来学校各学生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进行专项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走访摸底、材料审议、总结汇报会等方式,深入了解活动开展的真是情况,全方位地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评价。
四、实施效果
通过评价工作稳定有序的开展,主要实现以下三个目标:
(一) 教育效果
评价工作开展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评价小组在审核一个活动开展情况的时候,必然会以一个正确的导向作为最基本的评价原则,所以通过评价实际上也是引导受教育者在工作中能够把握正确发展方向的过程。
(二) 社会效应
通过对志愿服务项目的评价,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不断改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努力扩大其的影响力,逐步实现以青年学生为带动力量,辐射、影响周边社会的小环境,动员社会人能够加入到这类志愿服务项目中来,使服务效果最大化。
(三)学术研究成果
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的评价工作从开始到结束一系列活动开展之后其实是一个大量材料的积累过程,通过掌握如此丰富的感性材料,我们可以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学术论文等。
参考文献:
[1]翁晓冬.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评价机制研究——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J].广东蚕业,2017,51(01):73.
[2]常江梦,李享,刘娜娜,李智鹏.大学生志愿者评价体系调查与研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J/OL].科技创新导报,2015,12(23):40-41.(2015-10-10)
[3]张洪峰,岳威.大学生志愿服务评价体系的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30(05):84-86.
[4]郭振宇,刘凯,方芳.高等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12):92-96.
[5]张芬,张春,王悦舒.大学生志愿服务效果评价体系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2):65-67.
[6]李悦.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7]王泓,邓清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状况与长效机制的构建——基于全国性大型问卷调查的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12,(08):46-50.
[8]曾雅丽.比较视角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与专业化[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03):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