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形势下,实现审计“全覆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GY集团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出发,通过其推进审计“全覆盖”的探索,提出了企业内部审计“全覆盖”实现途径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内部审计 全覆盖 路径
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在此之后,关于“审计全覆盖”讨论便在理论和实务界展开了。GY集团作为一家国有独资公司,因处于竞争性行业,并非政府审计的关注重点,因此内部审计是集团十分重要的自我监管机制的基础,是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增加价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推进内部审计监督的“全覆盖”,建立免疫系统对集团的发展意义重大。在此新常态下,GY集团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努力推进审计的“全覆盖”。
一、GY集团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的基础及制约
GY集团具有实现审计“全覆盖”的良好基础。GY集团是一家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拥有同时在香港特区H股与上海A股上市的一家公司,属下有30多家分、子公司。GY集团十分重视风险控制,“十二.五”期间,上市公司及其下属企业根据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建立了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并逐步得到完善;司属企业也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进入常态化运行。但GY集团实现审计“全覆盖”也存在明显的制约因素。一是内部审计力量明显不足。集团设有独立的内审机构,承担风控、内控、内审的三大职能,但人员少,司属企业的内审人员多为兼职人员,审计力量明显不足,制约了审计“全覆盖”的实现;二是审计覆盖面明显偏低。每年开展的内审项目十分有限,覆盖率偏低,难以适应集团的发展要求;三是审计的信息化水平低。由于企业的管理系统未能统一,集团内审工作仍未能实现信息化,极大地制约了审计工作的时效和效率。
二、GY集团推进内部审计“全覆盖”的路径
为扩大审计覆盖面,形成全覆盖的监督体系,GY集团在利用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内控和风控体系的良好基础上,针对制约因素采取措施,围绕审计队伍建设、内审监督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1.整合审计资源,构建审计专业人才库,为审计“全覆盖”提供人才基础。审计力量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基础保证。针对集团审计部人员少,且一定时期内人员不可能大幅增加的情况下,集团采取了以下策略:
1.1构建审计专业人才库,吸收集团内企业的审计、会计、企业管理、营销监察、工程、信息技术等方面人才,纳入集团审计专业人才库,根据任务需求,择优选择人员参与集团审计项目,既增强了审计力量,又进一步优化审计组的人员配备。
1.2加强审计人员及审计专业人才库人员的培训。通过专业培训、业务交流,提升审计人员素质,满足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知识面、专业能力等方面的需求,提升审计质量。
2.推进内控体系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评价及完善,实现对企业、业务流程评价监督的“全覆盖”。集团及司属企业全面已建立了覆盖于全业务、全流程的内控体系以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为评价监督“全覆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上。因此集团及司属企业内审部门通过组织对内控体系及风险管理体系半年度、年度的自我评价,同时结合年度外部内控审计,及时发现内控缺陷和风险,督促企业采取整改措施和风险管理策略,很好地发挥了内部审计的增值服务作用。
3.以风险为导向开展审计工作,实现关键领域审计监督的“全覆盖”。由于审计资源的限制,实现“全覆盖”,应“点”“面”结合,在全面监督的基础上,对重点项目、重大决策、关键领域重点关注。GY集团以风险为导向,重点关注企业的重要领域和重大风险,有重点地实施专项审计。近年来,先后开展了“集中归口采购专项审计”、“资金安全专项审计”、“企业内部控制专项审计”、“关键岗位(销售、采购、工程、物业管理)专项巡察”等项目,围绕集团重大决策以及企业风险较高的领域开展审计,在促进重大决策的落实及重大领域的风险防范发挥了审计的监督作用,为企业的管理提升提供服务。此外围绕集团的战略目标及工作重点制定年度计划。为加强集团和下属企业审计工作的协同和联动,逐步过渡到由集团统筹重要审计项目,努力实现关键领域审计的“全覆盖”。
4.多形式多职能融合协同,构筑多维度的监督体系,推进审计监督的“全覆盖”。审计“全覆盖”还在于审计监督的多维度、全方位。一是从业务的维度,分别有内控监督、风控监督、審计监督三个维度,即相对独立又互相融合;二是工作主体,有由内部审计人员独立完成,也有由内部审计人员和外部审计机构组成审计工作组共同完成,外部力量成为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的有效补充;三是多种方式,包括内部专项审计(含经济责任审计)、重点企业风险跟踪、巡察、企业自查+集团检查等多种方式。通过构筑多维度的体系,推进审计工作的“全覆盖”;四是强化审计结果的应用,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整改落实,加强与纪检监察的联动,对于重大问题移交纪检监察部门进行问责或处理。
5.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审计“全覆盖”的信息化。信息化是审计“全覆盖”的基本条件。针对信息化落后的现状,集团正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审计部门将积极与信息技术部门沟通,努力实现信息共享,加大数据集中力度,构建内部审计数据系统,通过风险指标的预警,数据的集中分析、评价判断等,提高审计工作能力、质量和效率。
三、对企业内部审计“全覆盖”实现路径的思考
从GY集团的探索与实践看,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寻求实现审计“全覆盖”的途经。概括来说,基本途经一是审计专业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满足审计“全覆盖”的需求;二是“点”、“面”结合,从企业实际出发确定实现“全覆盖”的“面”和 “点”;三是探讨实现“全覆盖”的具体措施及方法;四是加强审计信息化,为审计“全覆盖”提供信息化保证。
参考文献:
[1]刘娜,推进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有效途径,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年18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 全覆盖 路径
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在此之后,关于“审计全覆盖”讨论便在理论和实务界展开了。GY集团作为一家国有独资公司,因处于竞争性行业,并非政府审计的关注重点,因此内部审计是集团十分重要的自我监管机制的基础,是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增加价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推进内部审计监督的“全覆盖”,建立免疫系统对集团的发展意义重大。在此新常态下,GY集团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努力推进审计的“全覆盖”。
一、GY集团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的基础及制约
GY集团具有实现审计“全覆盖”的良好基础。GY集团是一家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拥有同时在香港特区H股与上海A股上市的一家公司,属下有30多家分、子公司。GY集团十分重视风险控制,“十二.五”期间,上市公司及其下属企业根据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建立了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并逐步得到完善;司属企业也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进入常态化运行。但GY集团实现审计“全覆盖”也存在明显的制约因素。一是内部审计力量明显不足。集团设有独立的内审机构,承担风控、内控、内审的三大职能,但人员少,司属企业的内审人员多为兼职人员,审计力量明显不足,制约了审计“全覆盖”的实现;二是审计覆盖面明显偏低。每年开展的内审项目十分有限,覆盖率偏低,难以适应集团的发展要求;三是审计的信息化水平低。由于企业的管理系统未能统一,集团内审工作仍未能实现信息化,极大地制约了审计工作的时效和效率。
二、GY集团推进内部审计“全覆盖”的路径
为扩大审计覆盖面,形成全覆盖的监督体系,GY集团在利用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内控和风控体系的良好基础上,针对制约因素采取措施,围绕审计队伍建设、内审监督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1.整合审计资源,构建审计专业人才库,为审计“全覆盖”提供人才基础。审计力量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基础保证。针对集团审计部人员少,且一定时期内人员不可能大幅增加的情况下,集团采取了以下策略:
1.1构建审计专业人才库,吸收集团内企业的审计、会计、企业管理、营销监察、工程、信息技术等方面人才,纳入集团审计专业人才库,根据任务需求,择优选择人员参与集团审计项目,既增强了审计力量,又进一步优化审计组的人员配备。
1.2加强审计人员及审计专业人才库人员的培训。通过专业培训、业务交流,提升审计人员素质,满足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知识面、专业能力等方面的需求,提升审计质量。
2.推进内控体系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评价及完善,实现对企业、业务流程评价监督的“全覆盖”。集团及司属企业全面已建立了覆盖于全业务、全流程的内控体系以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为评价监督“全覆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上。因此集团及司属企业内审部门通过组织对内控体系及风险管理体系半年度、年度的自我评价,同时结合年度外部内控审计,及时发现内控缺陷和风险,督促企业采取整改措施和风险管理策略,很好地发挥了内部审计的增值服务作用。
3.以风险为导向开展审计工作,实现关键领域审计监督的“全覆盖”。由于审计资源的限制,实现“全覆盖”,应“点”“面”结合,在全面监督的基础上,对重点项目、重大决策、关键领域重点关注。GY集团以风险为导向,重点关注企业的重要领域和重大风险,有重点地实施专项审计。近年来,先后开展了“集中归口采购专项审计”、“资金安全专项审计”、“企业内部控制专项审计”、“关键岗位(销售、采购、工程、物业管理)专项巡察”等项目,围绕集团重大决策以及企业风险较高的领域开展审计,在促进重大决策的落实及重大领域的风险防范发挥了审计的监督作用,为企业的管理提升提供服务。此外围绕集团的战略目标及工作重点制定年度计划。为加强集团和下属企业审计工作的协同和联动,逐步过渡到由集团统筹重要审计项目,努力实现关键领域审计的“全覆盖”。
4.多形式多职能融合协同,构筑多维度的监督体系,推进审计监督的“全覆盖”。审计“全覆盖”还在于审计监督的多维度、全方位。一是从业务的维度,分别有内控监督、风控监督、審计监督三个维度,即相对独立又互相融合;二是工作主体,有由内部审计人员独立完成,也有由内部审计人员和外部审计机构组成审计工作组共同完成,外部力量成为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的有效补充;三是多种方式,包括内部专项审计(含经济责任审计)、重点企业风险跟踪、巡察、企业自查+集团检查等多种方式。通过构筑多维度的体系,推进审计工作的“全覆盖”;四是强化审计结果的应用,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整改落实,加强与纪检监察的联动,对于重大问题移交纪检监察部门进行问责或处理。
5.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审计“全覆盖”的信息化。信息化是审计“全覆盖”的基本条件。针对信息化落后的现状,集团正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审计部门将积极与信息技术部门沟通,努力实现信息共享,加大数据集中力度,构建内部审计数据系统,通过风险指标的预警,数据的集中分析、评价判断等,提高审计工作能力、质量和效率。
三、对企业内部审计“全覆盖”实现路径的思考
从GY集团的探索与实践看,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寻求实现审计“全覆盖”的途经。概括来说,基本途经一是审计专业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满足审计“全覆盖”的需求;二是“点”、“面”结合,从企业实际出发确定实现“全覆盖”的“面”和 “点”;三是探讨实现“全覆盖”的具体措施及方法;四是加强审计信息化,为审计“全覆盖”提供信息化保证。
参考文献:
[1]刘娜,推进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有效途径,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