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商业改革40年

来源 :共产党员·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225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市场流通体制改革,即商业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辽宁将商业计划管理体制改革为加强宏观计划的指导,逐步扩大市场调节,从此,辽宁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商品流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辽宁积极应对我国加入WTO、消费结构升级、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新情况,进一步开拓市场、促进消费、保障供应,不断拓宽商业在服务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功能,商品流通产业已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末端行业,悄然走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先导型支柱产业。回首改革开放40年,辽宁商业改革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978年至1992年:辽宁商业艰难起步


  说起1978年辽宁主要消费品的消费量,现在的年轻人肯定会瞠目结舌:人均年消费猪肉7.5公斤、鸡蛋1.8公斤、食糖3.4公斤、棉布6.33米……就是在这种商品供应紧张、生产资料匮乏的境况下,辽宁进行了市场流通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调整农副产品购销政策。1979年,辽宁开始对完成派购任务的猪、蛋和三类农副产品的牛、羊、禽、淡水鱼、粉条、淀粉及小食品等,实行有指导的议购议销。从1983年起,蔬菜实行“大管小放”,主要品种实行统购包销,其余品种由农民自由种植、自由上市,并建立蔬菜批发市场。1985年3月,春夏菜价陆续放开。4月,全省取消生猪派购,实行自由交易,随行就市,对职工给予价格补贴。辽宁基本告别了农副产品紧缺的年代。
  改进工业品购销形式。1979年10月,省革委会对全省轻纺产品购销形式,规定为统购商品10种、计划收购商品101种、订购商品90种,余者为选购商品。1984年5月,省管計划品种减为20种,1985年减为16种,同时实行国家统一定价、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等形式,市场调节范围随之扩大。
  改革商业管理体制。试点和推行扩大企业自主权,逐步放开搞活各类企业。在调整经营分工方面,先后将煤炭、医药、丝绸、卷烟、石油、食盐等批发业务,由省商业厅划出移交给有关部门管理;对小型零售商业饮食服务业,采取“改、转、租”办法,实行放开经营。
  坚持“三多一少”流通体制。即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流通渠道和少环节、开放式的流通体制,使国营、集体、个体商业都得到发展。
  到1992年,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已达到651.1亿元。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商业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从1978年的99.1%下降到60.7%;曾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光了的个体商业,其比重达到20.2%。计划管理的商品品种,从1979年的180种逐步减少到1991年的24种。全省商品货源充足,有效供给增加,商品紧缺状况明显改善。


1992年至2001年:辽宁商业探索前行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姓社姓资”的争论逐渐结束,辽宁商业也在摸索中执着前行,以国、合流通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的流通企业在市场中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20世纪90年代后期,买方市场格局完全形成。全省各级商业主管部门运用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调节国内供求,调整与完善重要商品的购销体制与购销政策,完善市场信息与监测系统,积极开拓城乡市场。到2001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34.9亿元,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增加值实现696.5亿元,占全省GDP的13.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4%。全省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1745.1亿元。会展业作为商品流通产业的一个新兴行业,也显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
  商品丰富多样。据调查测算,2001年,辽宁上市商品达40万种之多。姹紫嫣红的各式新潮时装取代了过去单一的绿、灰、蓝制服;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等成为食品市场的消费主流;住房、汽车已作为商品走进寻常百姓家;高清晰度彩电、新型大容量冰箱、滚筒式全自动洗衣机、空调等高科技新产品不断面市。
  交易市场发展迅猛。截至2001年年末,全省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139个。截至2000年末,全省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网点数分别为63.3万个和14.6万个。
  多种经济成分竞相发展。2001年,个体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96.2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53.9%;私营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8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1.7%;外商投资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4.5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2%。2001年非公有制经济共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670.6亿元,所占市场份额达82.3%,成为商品市场的主力军。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从大件耐用商品的拥有量看,到2001年,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彩色电视机117.3台,电冰箱83.4台;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彩色电视机75.9台,洗衣机56台。消费热点由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老“三大件”,发展到上个世纪90年代的冰箱、彩电、洗衣机新“三大件”,又进一步发展到新世纪初的住房、汽车、电脑、信息产品等升级换代商品,消费结构步步升级。   销售方式日趋先进。2001年,全省连锁经营企业已发展到160多家,店铺数量达3000多个,实现销售额150.6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4%。截至2001年年末,全省实现物流配送总额160亿元。全省80%以上的大中型商場建立了时点销售系统(POS),连锁超市中普遍运用了商品条形码、管理信息系统(MIS)和电子订货系统(EOS)。截至2001年年末,全省消费信贷余额达314.5亿元,比1999年末增长5.1倍,消费信贷占全部贷款的比重由不足1%提高到5.6%。


2001年至2011年:辽宁商业跨越发展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辽宁商业面临着全新的挑战。随着对民族商业保护的取消,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日本麦凯乐等大型商业集团陆续入驻辽宁,带来了一流的购物环境和先进的营销理念。辽宁商业企业积极应对挑战,不仅没有被冲垮,反而学到了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可以说,没有辽宁商业的对外开放,就没有辽宁商业现代化的今天。
  深化改革,国有流通企业焕发青春。从2005年开始,作为试点省市之一,辽宁着手进行深化流通体制的改革。各地商业部门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改制措施,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到2007年已经完成转制的国有流通企业4710户,转制面94.2%,70%的国有控股企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全省重点培育的20强零售企业销售额实现805.1亿元,增长31.3%;一大批民营企业迅速成长,成为市场竞争中的生力军。
  对外开放,提升产业国际化水平。各级商业部门抓住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有利契机,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连锁超市、购物中心、物流采购中心等现代经营业态和营销方式,不断提高流通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截至2007年年底,全省商业流通领域共兴办中外合资企业2673家,商业合同利用外资36.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4亿美元。
  启动“人才强商工程”。全省流通服务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不断提高。截至2007年,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由“九五”末期的15.8%提高到18.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由“九五”末期的52.8%提高到65.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从业人员由“九五”末期的47.2%下降到16%。
  这十年,辽宁商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1年,辽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03.6亿元,其中,城镇零售额7446亿元,乡村零售额557.6亿元。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943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27亿元。

2012年至今:辽宁商业砥砺前行


  2012年,具有历史意义的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辽宁商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砥砺前行,成绩显著。
  产业地位更加突出,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07.2亿元,其中,城镇零售额12412.8亿元,乡村零售额1394.4亿元,全年商品零售额12139.8亿元,餐饮收入额1667.4亿元。



  产业结构日趋协调。从区域结构看,沈阳、大连约占全省市场份额的55%,龙头作用更加明显。从城乡结构看,农村市场增长速度高于城市,城乡市场差距逐步缩小。从业态结构看,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店较快发展,连锁经营迅速发展,商品交易市场形成网络,物流产业初具规模。从规模结构看,流通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行业发展态势良好。消费品流通业繁荣发展,全省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足,商品品种不断丰富,私家车迅速走入家庭,标志着居民消费结构已经升级到新的水平。餐饮服务业活跃发展,会展服务业创新发展,特种行业规范发展。
  此外,近几年来,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网购势头强劲,销售快速提升。据阿里巴巴公布的“双11”消费统计,仅2017年11月11日一天,辽宁网民全天网购金额即达47.64亿元,相当于每个辽宁人消费超过100元,排名全国第14位。
  回顾改革开放40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开始承认商品关系的存在,逐步建立适应计划商品经济的商品流通体制。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从以往侧重于打破旧体制,转为侧重建立新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辽宁商业改革进入前所未有的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商品市场繁荣活跃。进入新时代,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通过改革开放,辽宁商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经济指标连创历史最高水平,辽宁人民正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辽宁振兴发展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其他文献
以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2009年新造专运车为例,介绍了AM96型转向架落车时的工艺过程。 Take CSR Qingdao Sifang Co., Ltd. as a new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in 2009 as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