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预备党员如何加强教育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学生预备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创新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探讨了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新建地方高校;学生;预备党员
作者简介:陈虎(1977-),男,江苏宿迁人,宿迁学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付德志(1982-),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宿迁学院党委办公室组统科副科长,助理研究员。(江苏 宿迁 2238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宿迁学院学生预备党员队伍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11DJYJ0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121-01
近年来,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培养和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发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建校历史短、文化底蕴相对薄弱、缺乏对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机制,党员预备期作用明显减弱,这直接影响了高校对学生党员素质、质量与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战斗力。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将不可避免地面对历史短,基础相对薄弱,缺乏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经验等问题。对于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党组织主要是通过讲座、举办各类党校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加强其教育。学生入党后,党组织对其继续教育和管理重视不够,或存在重视理论教育,但轻视实践锻炼的问题,导致预备党员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作用。
1.组织工作重发展,轻教育
因为短期学习时间与学习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使得部分学生党员对党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学习不到位,加入党组织后,不能及时建立长期有效的学习机制。因此,一些学生预备党员对党的认识不深刻,不能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学生被发展为预备党员后,除了参加党组织召开的民主生活会或正常的学习教育之外,接受党组织教育的其他方式不多,导致很多预备党员思想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学生预备党员在预备期该做什么,如何发挥作用,只有空洞的理论知识,缺乏具体的指导。
2.缺乏预备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由党的基本性质决定的。实践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预备党员在高校学生骨干中的带头作用,不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点内容。学生预备党员大都在毕业班,由于考研、就业的压力,学生大都不在学校或者精力又一次集中到学习上,对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乃至校园内各类活动缺乏积极性。学校在此方面往往不能把毕业班党员与非毕业班预备党员合理的区分开来,而是要求参加相同的活动,导致毕业班预备党员参与率不高。当前,积极拓展学生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途径,为学生预备党员发挥作用找到合适的平台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
3.预备党员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党性意识不强
从总体情况来看,广大预备党员素质好,能很好地履行党员的义务,在广大师生中树立了良好的示范。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导致太功利,入党之前和之后的表现不同。这些学生入党后,表现较差,存在“放松”的思想,缺乏动力;一些学生入党前鼓足干劲,入党后“松散一半”;一些预备党员误以为批准为预备党员后,已经有了“保险”,开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能很好地处理个人与党组织之间的关系,所有的事情必须利于自己的才干,不利的不干;有的只专注于专业学习,而不重视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对集体和周围的事情关注很少;有的组织纪律性差,争先创优发挥党员作用的积极性明显消退。[1]
二、积极探索创新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机制
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但由于缺乏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引导预备党员作用发挥方面明显削弱。因此,要结合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的有效机制,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机制。
1.建立完善的预备党员谈话教育制度
预备党员预备期间,坚持立足教育,着眼于预防的原则,强调实事求是,严格控制政策,注意工作方法,努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预备党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基层党组织应当经常组织介绍人和学生预备党员谈话,了解学生预备党员的思想认识、工作绩效和履行党员义务的情况,尽可能掌握其真实的想法,并向他们传达党内外意见和反映,指出预备党员的缺点和错误,帮助他们不断地修正。谈话过程中要注重谈话的的思想、科学和艺术,相关人员应以真诚打动学生预备党员的心,使其解除烦恼,打开心扉。切实做到“以情感动人、人格尊重人、学习激励人、生活关心人”。[2]
2.学校和社会互动教育机制
整合内部和外部的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对大学生预备党员进行教育。所谓“请进来”,就是邀请马克思理论研究领域中的精英、每个领域的杰出代表、党员团体的时代先锋等来学校为预备党员作专题演讲,谈谈个人的经验;把校外党组织主办的如法律教育展览、廉政教育展览等新党员教育视频数据等引入校园,组织学生预备党员参观学习。所谓的“走出去”,就是引导学生预备党员在应用实践和奉献中接受锻炼。一是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加强学生预备党员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引导学生预备党员到学校周边企业、街道、乡镇开展研究,帮助其理解社会环境,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三是引导学生预备党员到社区、老人院开展志愿服务,进行党性教育。[3]
3.完善党员教育机制
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党支部应充分利用环境影响实施教育,针对学分制、学生公寓管理等逐步调整学生党支部组建,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通过学生党建进课堂和网络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系统。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创新学生预备党员的日常管理,重点健全校党校、分党校、班级学习小组三级教育网络。把着力点放在党校阵地建设上,针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分体系开展教育。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改变过去“重发展,轻培养”的现象。积极创新教育形式和载体,充分调动内部和外部资源,结合学生的兴趣,对大学生的利益与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命题进行系统教育。同时,要建立健全党组织定期协商会议制度、规范组织生活制度、预备党员责任制,形成一个强大的、有效的日常管理机制。[4] 三、搭建活动载体拓展预备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
大学生预备党员具有学生、党员的双重性质,决定了高校学生预备党员应能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和新时代的大学生特点。大学生预备党员要在工作中积极发挥示范作用,通过各方面的表现对其他学生树立榜样。
1.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预备党员岗位实践平台
一是以“党员责任区”的形式责任到人,把大学生预备党员放到第一线锻炼,使预备党员成为学习工作的核心,畅通教师和学生的联系。二是多层次、多角度、多平台培养学生预备党员的工作能力。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活动,利用寒暑假、业余时间、休息时间,组织学生深入到农村、企事业单位,参加社会调查、生产服务或社区挂职锻炼和其他社会实践,使学生全面、深入了解现实社会。将预备党员置于群众监督之下,重点监督预备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明确要求大学生预备党员要身体力行,要求他们注重发挥党员的“传、帮、带”作用,用他们的行动,有力地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
2.建立学生预备党员思想互动平台
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大学生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就必须充分挖掘高校学生预备党员思想政治教育骨干作用。学生预备党员和普通大学生一起学习、生活,遇到问题时彼此很容易打开心扉,平等交流情感和思想。因此,高校学生党组织应充分发挥优势,为学生党员进行思想互动建立一个平台。通过建立党员联系制度构建了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充分调动了预备党员的骨干示范作用,为学生预备党员思想互动提供了平台。
3.拓展社会实践平台
在校内外建立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点,如在老年社区、儿童福利院、实验室等进行义务服务活动。通过志愿服务,加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高其自身素养。积极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在每年暑期组建小分队深入到农村地区进行社会实践,了解民情、国情,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通过实践锻炼平台,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中成长。通过帮助他人、服务团队、服务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的统一。
4.营造创先争优平台
及时发现并选树学生预备党员中的优秀典型,利用优秀党员的典型事迹来教育感染学生,坚定其信仰、端正其入党动机。进一步加大优秀学生党员等先进典型的宣传,积极引导预备党员发挥作用。强化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建立学生党员联系帮扶制度,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拓展校园学习、生活载体,激励广大学生比学赶帮,创先争优,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文远.加强预备党员教育 发挥学生党员作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1):103.
[2]张金亮.高校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初探[J].武汉学刊,2010,
(2):41.
[3]孙绍然.高校与社会联动的学生预备党员教育模式探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2,(1):131.
[4]金添.创新高校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与研究[J].现代阅读,2011,(12):7.
(责任编辑:孙晴)
关键词:新建地方高校;学生;预备党员
作者简介:陈虎(1977-),男,江苏宿迁人,宿迁学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付德志(1982-),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宿迁学院党委办公室组统科副科长,助理研究员。(江苏 宿迁 2238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宿迁学院学生预备党员队伍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11DJYJ0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121-01
近年来,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培养和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发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建校历史短、文化底蕴相对薄弱、缺乏对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机制,党员预备期作用明显减弱,这直接影响了高校对学生党员素质、质量与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战斗力。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将不可避免地面对历史短,基础相对薄弱,缺乏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经验等问题。对于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党组织主要是通过讲座、举办各类党校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加强其教育。学生入党后,党组织对其继续教育和管理重视不够,或存在重视理论教育,但轻视实践锻炼的问题,导致预备党员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作用。
1.组织工作重发展,轻教育
因为短期学习时间与学习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使得部分学生党员对党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学习不到位,加入党组织后,不能及时建立长期有效的学习机制。因此,一些学生预备党员对党的认识不深刻,不能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学生被发展为预备党员后,除了参加党组织召开的民主生活会或正常的学习教育之外,接受党组织教育的其他方式不多,导致很多预备党员思想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学生预备党员在预备期该做什么,如何发挥作用,只有空洞的理论知识,缺乏具体的指导。
2.缺乏预备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由党的基本性质决定的。实践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预备党员在高校学生骨干中的带头作用,不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点内容。学生预备党员大都在毕业班,由于考研、就业的压力,学生大都不在学校或者精力又一次集中到学习上,对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乃至校园内各类活动缺乏积极性。学校在此方面往往不能把毕业班党员与非毕业班预备党员合理的区分开来,而是要求参加相同的活动,导致毕业班预备党员参与率不高。当前,积极拓展学生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途径,为学生预备党员发挥作用找到合适的平台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
3.预备党员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党性意识不强
从总体情况来看,广大预备党员素质好,能很好地履行党员的义务,在广大师生中树立了良好的示范。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导致太功利,入党之前和之后的表现不同。这些学生入党后,表现较差,存在“放松”的思想,缺乏动力;一些学生入党前鼓足干劲,入党后“松散一半”;一些预备党员误以为批准为预备党员后,已经有了“保险”,开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能很好地处理个人与党组织之间的关系,所有的事情必须利于自己的才干,不利的不干;有的只专注于专业学习,而不重视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对集体和周围的事情关注很少;有的组织纪律性差,争先创优发挥党员作用的积极性明显消退。[1]
二、积极探索创新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机制
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但由于缺乏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引导预备党员作用发挥方面明显削弱。因此,要结合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的有效机制,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机制。
1.建立完善的预备党员谈话教育制度
预备党员预备期间,坚持立足教育,着眼于预防的原则,强调实事求是,严格控制政策,注意工作方法,努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预备党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基层党组织应当经常组织介绍人和学生预备党员谈话,了解学生预备党员的思想认识、工作绩效和履行党员义务的情况,尽可能掌握其真实的想法,并向他们传达党内外意见和反映,指出预备党员的缺点和错误,帮助他们不断地修正。谈话过程中要注重谈话的的思想、科学和艺术,相关人员应以真诚打动学生预备党员的心,使其解除烦恼,打开心扉。切实做到“以情感动人、人格尊重人、学习激励人、生活关心人”。[2]
2.学校和社会互动教育机制
整合内部和外部的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对大学生预备党员进行教育。所谓“请进来”,就是邀请马克思理论研究领域中的精英、每个领域的杰出代表、党员团体的时代先锋等来学校为预备党员作专题演讲,谈谈个人的经验;把校外党组织主办的如法律教育展览、廉政教育展览等新党员教育视频数据等引入校园,组织学生预备党员参观学习。所谓的“走出去”,就是引导学生预备党员在应用实践和奉献中接受锻炼。一是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加强学生预备党员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引导学生预备党员到学校周边企业、街道、乡镇开展研究,帮助其理解社会环境,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三是引导学生预备党员到社区、老人院开展志愿服务,进行党性教育。[3]
3.完善党员教育机制
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党支部应充分利用环境影响实施教育,针对学分制、学生公寓管理等逐步调整学生党支部组建,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通过学生党建进课堂和网络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系统。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创新学生预备党员的日常管理,重点健全校党校、分党校、班级学习小组三级教育网络。把着力点放在党校阵地建设上,针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分体系开展教育。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改变过去“重发展,轻培养”的现象。积极创新教育形式和载体,充分调动内部和外部资源,结合学生的兴趣,对大学生的利益与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命题进行系统教育。同时,要建立健全党组织定期协商会议制度、规范组织生活制度、预备党员责任制,形成一个强大的、有效的日常管理机制。[4] 三、搭建活动载体拓展预备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
大学生预备党员具有学生、党员的双重性质,决定了高校学生预备党员应能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和新时代的大学生特点。大学生预备党员要在工作中积极发挥示范作用,通过各方面的表现对其他学生树立榜样。
1.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预备党员岗位实践平台
一是以“党员责任区”的形式责任到人,把大学生预备党员放到第一线锻炼,使预备党员成为学习工作的核心,畅通教师和学生的联系。二是多层次、多角度、多平台培养学生预备党员的工作能力。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活动,利用寒暑假、业余时间、休息时间,组织学生深入到农村、企事业单位,参加社会调查、生产服务或社区挂职锻炼和其他社会实践,使学生全面、深入了解现实社会。将预备党员置于群众监督之下,重点监督预备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明确要求大学生预备党员要身体力行,要求他们注重发挥党员的“传、帮、带”作用,用他们的行动,有力地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
2.建立学生预备党员思想互动平台
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大学生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就必须充分挖掘高校学生预备党员思想政治教育骨干作用。学生预备党员和普通大学生一起学习、生活,遇到问题时彼此很容易打开心扉,平等交流情感和思想。因此,高校学生党组织应充分发挥优势,为学生党员进行思想互动建立一个平台。通过建立党员联系制度构建了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充分调动了预备党员的骨干示范作用,为学生预备党员思想互动提供了平台。
3.拓展社会实践平台
在校内外建立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点,如在老年社区、儿童福利院、实验室等进行义务服务活动。通过志愿服务,加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高其自身素养。积极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在每年暑期组建小分队深入到农村地区进行社会实践,了解民情、国情,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通过实践锻炼平台,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中成长。通过帮助他人、服务团队、服务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的统一。
4.营造创先争优平台
及时发现并选树学生预备党员中的优秀典型,利用优秀党员的典型事迹来教育感染学生,坚定其信仰、端正其入党动机。进一步加大优秀学生党员等先进典型的宣传,积极引导预备党员发挥作用。强化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建立学生党员联系帮扶制度,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拓展校园学习、生活载体,激励广大学生比学赶帮,创先争优,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文远.加强预备党员教育 发挥学生党员作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1):103.
[2]张金亮.高校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初探[J].武汉学刊,2010,
(2):41.
[3]孙绍然.高校与社会联动的学生预备党员教育模式探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2,(1):131.
[4]金添.创新高校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与研究[J].现代阅读,2011,(12):7.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