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阅读中的不良习惯对英语学习有着很大的负面作用。找出这些不良习惯并让学生意识到它们进而去纠正它们对提高英语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英语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试图探究他们的英语不良习惯,进而帮助他们改善英语学习。
关键词:英语阅读 不良习惯 西南边疆
一、引言
阅读在外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重要的一环,对扩大词汇量,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对英语阅读和英语阅读策略的研究已经非常多,但关注西南民族边疆地区英语专业学生这一群体的研究并不多。因此,聚焦这一群体的英语学习状况,关注他们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找出提高英语学习的策略对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基本概念
阅读理解是一个阅读者通过文字与作者进行交流的一个过程,是一种书面的交际。既然是一种交际形式,必然会有一定的交际目的。而交际目的的传达不仅仅体现在文字中,更多地体现在作者的言外之意。因此,阅读理解是一个读者探求作者交际意图的一个过程。
1967年Goodman提出了“心理语言阅读模式”(psycho-1inguistic-model-of-reading)。认为阅读过程是一种猜测的过程,即读者利用最少的已知信息,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对读者意图进行不断地猜测,确定或者扬弃。
1983年Carrell & Eisterhold提出了“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认为新输入信息的理解取决于人脑已经存在的信息图式。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即从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到贮存。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阅读是一个读者通过文字与作者进行互动的过程。互动的最终目的是揣测出作者的交际目的,这一过程中需要调动作者的已有背景知识、读者提供的既定信息、作者自身的理解能力等。
三、研究步骤
研究对象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级的两个英语教育专业班学生。他们的年龄在20岁左右。所有学生均来自云南地区,其中大部分来自偏远山区。他们从初中开始英语学习,在德宏师专已经接受了一年的英语专业学习。
研究工具为“英语阅读中不良阅读习惯问卷调查表”。问卷在老师监督下由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完成。问卷填写前,学生被告知本次问卷调查不需要填写姓名,调查结果和学生成绩无任何关系,仅用于数据收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真实和可靠。问卷填写完成后,经老师收集并去除未填写的无效问卷,最后共有60有效份问卷。相关数据被输入软件进行研究分析。
四、研究结果
从表二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被调查对象各种不良阅读习惯的出现频率处在“通常不符合”和“有时符合”之间,其中最高的是不良习惯2,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时我经常停下来去查字典,弄明白单词意思后再继续。”。这一分析结果与笔者平时课堂上的观察也是一致的。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学生们经常会拿出手机查阅自己不认识的单词。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学生本身的词汇量太少,在遇到生词时,无法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测。一般情况下,已知单词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时,读者才能够对未知单词进行有效推测。而本研究中的调查对象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一篇文章中的生词要远远高于5%,因此,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测就变得困难。(2)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利用手机快速方便地查询生单词在学生中间变得越来越流行。在遇到生单词时,学生不愿意去回忆,思考或者推测,随手拿起身边的手机查询答案。出现频率排在第二的不良习惯是“在阅读过程中我的注意力容易受周围同学的行为影响”。在是否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方面,美国心理学家郝尔曼认为有些人较多地受到周围环境影响,有些人则较多地受内部心理活动的影响。他把个体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的称为场独立性,把个体较多地依赖周围环境称为场依存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场依存性类型的认知风格在调查对象中的存在较为普遍。场依存性类型的同学一般表现较为谨慎,不愿意冒险,受到批评时,很容易受到影响;容易受外界干扰, 学习欠主动,受外在动机支配较为明显。研究认为,场依存性的学生在自然情境下习得第二语言效果更好,而场独立性的学生在课堂情境下学习第二语言效果更佳。因为场依存性的人具善于与人交流,会主动地找机会说和听,这就使得他们有了更多的接受信息输入的机会;而场独立性的人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他们更容易内化一定的语法规则和语言现象。Hansen和Stansfield(1981)对293名第一学期选修西班牙语的大学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语言知识成绩与场独立性有显著的正相关。而我国学者的研究的总体结论是:在语言学习中,场独立者语言能力更强,而场依存者乐于交际,但总的来说,场独立者在外语教与学中有更多的优势。除此之外,出现频率较高的不良习惯还包括“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出现回视现象”和“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出现眼停过频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和平常我们在阅读中不注重阅读效率有关。同时也揭示了大部分受调查对象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在阅读过程中倾向于对对字母、词作逐层表面处理,而没有意识到在阅读过程中,读者还需要还需不断运用己有的图式自上而下地对这些信息进预测、判断和纠正。王瑛 (2011)对普通高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调查研究表明,在阅读过程中,高水平阅读者更频繁且更好地使用语篇知识,而低水平阅读者更多地使用词素知识和句法知识,且在句法知识的正确使用上存在困难。作为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英语专业学生,由于地理位置,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低,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不能够像高水平阅读者那样从全局进行把握,而是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个别的单词和句子上,当然,这也是由于他们的词汇量低,语法知识欠缺导致的。
各种不良习惯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不良习惯3和不良习惯10,不良习惯5,不良习惯4之间均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不良习惯3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边看书边用手指着单词逐字阅读”,不良习惯10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边看书边小声朗读”。小声朗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逐字逐句的读,而不良习惯3是手指单词逐字逐句读。这两项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主要是由“逐字逐句”导致的。不良习惯5指的是在阅读中经常出现眼停过频现象。眼停过频说明受调查者在阅读过程中过于关注某一个词,尤其是生词。不良习惯4指的是阅读过程中出现摆头现象。这几项不良习惯一般在低龄的阅读者中出现频率较高。本研究受调查对象为大二学生,这些不良习惯的出现频率不是很高。但不良习惯3和他们之间的明显相关关系表明逐字逐句阅读所带来的危害。伴随逐字逐句阅读出现的眼停过频,摆头等现象会进一步误导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过分注意每个单词的意思,而忽略了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阅读者无法根据上下文,利用背景知识和利用已有知识对文章意思进行有效的推测。唐杰(2005)曾指出逐词阅读只能使阅读者达到句子水平的理解,从而偏离文章的主题和内涵,最终影响阅读效率。
五、结论和建议
从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受调查对象在阅读中存在问题主要有:生单词过多,在阅读过程中经常停下来查单词;阅读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阅读过程中经常出现回视和眼停现象。针对上述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各种方法扩大学生词汇量。由于本研究中大部分受调查对象来自云南边远地区。他们的英语基础较差,接触和使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在大学学习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渠道,尤其是网络渠道去接触英语,阅读各种英语报纸杂志,以扩大词汇量,提高学习兴趣;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大部分学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他们是场依存的认知风格,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认知风格鼓励他们多与同学接触,交流,讨论,共同提高英语学习;最后,在帮助学生提高词汇量和熟悉基本语法句法知识的基础上,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有效地运用阅读策略,打破逐字逐句的阅读习惯,学会运用自上而下的模式,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寻找主题句,运用意群注视的方法等阅读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瑛.外语阅读水平对词义猜测影响的探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6).
[2] 刘丹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策略研究[J].外语界,2002(6).
[3] 姚喜明.英语阅读理论的研究发展[J].外语教学,2004(1).
[4] 张伊娜.对当前外语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研究,2001(1).
[5] 文秋芳.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英语阅读 不良习惯 西南边疆
一、引言
阅读在外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重要的一环,对扩大词汇量,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对英语阅读和英语阅读策略的研究已经非常多,但关注西南民族边疆地区英语专业学生这一群体的研究并不多。因此,聚焦这一群体的英语学习状况,关注他们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找出提高英语学习的策略对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基本概念
阅读理解是一个阅读者通过文字与作者进行交流的一个过程,是一种书面的交际。既然是一种交际形式,必然会有一定的交际目的。而交际目的的传达不仅仅体现在文字中,更多地体现在作者的言外之意。因此,阅读理解是一个读者探求作者交际意图的一个过程。
1967年Goodman提出了“心理语言阅读模式”(psycho-1inguistic-model-of-reading)。认为阅读过程是一种猜测的过程,即读者利用最少的已知信息,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对读者意图进行不断地猜测,确定或者扬弃。
1983年Carrell & Eisterhold提出了“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认为新输入信息的理解取决于人脑已经存在的信息图式。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即从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到贮存。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阅读是一个读者通过文字与作者进行互动的过程。互动的最终目的是揣测出作者的交际目的,这一过程中需要调动作者的已有背景知识、读者提供的既定信息、作者自身的理解能力等。
三、研究步骤
研究对象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级的两个英语教育专业班学生。他们的年龄在20岁左右。所有学生均来自云南地区,其中大部分来自偏远山区。他们从初中开始英语学习,在德宏师专已经接受了一年的英语专业学习。
研究工具为“英语阅读中不良阅读习惯问卷调查表”。问卷在老师监督下由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完成。问卷填写前,学生被告知本次问卷调查不需要填写姓名,调查结果和学生成绩无任何关系,仅用于数据收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真实和可靠。问卷填写完成后,经老师收集并去除未填写的无效问卷,最后共有60有效份问卷。相关数据被输入软件进行研究分析。
四、研究结果
从表二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被调查对象各种不良阅读习惯的出现频率处在“通常不符合”和“有时符合”之间,其中最高的是不良习惯2,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时我经常停下来去查字典,弄明白单词意思后再继续。”。这一分析结果与笔者平时课堂上的观察也是一致的。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学生们经常会拿出手机查阅自己不认识的单词。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学生本身的词汇量太少,在遇到生词时,无法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测。一般情况下,已知单词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时,读者才能够对未知单词进行有效推测。而本研究中的调查对象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一篇文章中的生词要远远高于5%,因此,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测就变得困难。(2)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利用手机快速方便地查询生单词在学生中间变得越来越流行。在遇到生单词时,学生不愿意去回忆,思考或者推测,随手拿起身边的手机查询答案。出现频率排在第二的不良习惯是“在阅读过程中我的注意力容易受周围同学的行为影响”。在是否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方面,美国心理学家郝尔曼认为有些人较多地受到周围环境影响,有些人则较多地受内部心理活动的影响。他把个体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的称为场独立性,把个体较多地依赖周围环境称为场依存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场依存性类型的认知风格在调查对象中的存在较为普遍。场依存性类型的同学一般表现较为谨慎,不愿意冒险,受到批评时,很容易受到影响;容易受外界干扰, 学习欠主动,受外在动机支配较为明显。研究认为,场依存性的学生在自然情境下习得第二语言效果更好,而场独立性的学生在课堂情境下学习第二语言效果更佳。因为场依存性的人具善于与人交流,会主动地找机会说和听,这就使得他们有了更多的接受信息输入的机会;而场独立性的人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他们更容易内化一定的语法规则和语言现象。Hansen和Stansfield(1981)对293名第一学期选修西班牙语的大学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语言知识成绩与场独立性有显著的正相关。而我国学者的研究的总体结论是:在语言学习中,场独立者语言能力更强,而场依存者乐于交际,但总的来说,场独立者在外语教与学中有更多的优势。除此之外,出现频率较高的不良习惯还包括“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出现回视现象”和“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出现眼停过频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和平常我们在阅读中不注重阅读效率有关。同时也揭示了大部分受调查对象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在阅读过程中倾向于对对字母、词作逐层表面处理,而没有意识到在阅读过程中,读者还需要还需不断运用己有的图式自上而下地对这些信息进预测、判断和纠正。王瑛 (2011)对普通高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调查研究表明,在阅读过程中,高水平阅读者更频繁且更好地使用语篇知识,而低水平阅读者更多地使用词素知识和句法知识,且在句法知识的正确使用上存在困难。作为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英语专业学生,由于地理位置,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低,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不能够像高水平阅读者那样从全局进行把握,而是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个别的单词和句子上,当然,这也是由于他们的词汇量低,语法知识欠缺导致的。
各种不良习惯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不良习惯3和不良习惯10,不良习惯5,不良习惯4之间均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不良习惯3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边看书边用手指着单词逐字阅读”,不良习惯10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边看书边小声朗读”。小声朗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逐字逐句的读,而不良习惯3是手指单词逐字逐句读。这两项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主要是由“逐字逐句”导致的。不良习惯5指的是在阅读中经常出现眼停过频现象。眼停过频说明受调查者在阅读过程中过于关注某一个词,尤其是生词。不良习惯4指的是阅读过程中出现摆头现象。这几项不良习惯一般在低龄的阅读者中出现频率较高。本研究受调查对象为大二学生,这些不良习惯的出现频率不是很高。但不良习惯3和他们之间的明显相关关系表明逐字逐句阅读所带来的危害。伴随逐字逐句阅读出现的眼停过频,摆头等现象会进一步误导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过分注意每个单词的意思,而忽略了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阅读者无法根据上下文,利用背景知识和利用已有知识对文章意思进行有效的推测。唐杰(2005)曾指出逐词阅读只能使阅读者达到句子水平的理解,从而偏离文章的主题和内涵,最终影响阅读效率。
五、结论和建议
从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受调查对象在阅读中存在问题主要有:生单词过多,在阅读过程中经常停下来查单词;阅读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阅读过程中经常出现回视和眼停现象。针对上述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各种方法扩大学生词汇量。由于本研究中大部分受调查对象来自云南边远地区。他们的英语基础较差,接触和使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在大学学习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渠道,尤其是网络渠道去接触英语,阅读各种英语报纸杂志,以扩大词汇量,提高学习兴趣;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大部分学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他们是场依存的认知风格,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认知风格鼓励他们多与同学接触,交流,讨论,共同提高英语学习;最后,在帮助学生提高词汇量和熟悉基本语法句法知识的基础上,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有效地运用阅读策略,打破逐字逐句的阅读习惯,学会运用自上而下的模式,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寻找主题句,运用意群注视的方法等阅读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瑛.外语阅读水平对词义猜测影响的探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6).
[2] 刘丹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策略研究[J].外语界,2002(6).
[3] 姚喜明.英语阅读理论的研究发展[J].外语教学,2004(1).
[4] 张伊娜.对当前外语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研究,2001(1).
[5] 文秋芳.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