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只注重知识的积累,不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和富于进取的创新精神,很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沐浴着新课标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应调动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历体验,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并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 、自主探索,快乐学习。
叶圣陶早就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去教,不能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把要学习的知识自己去探究和发现。只有这样,他对学习的内容才能真正理解,才能灵活运用。
例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熟悉的树叶、蜻蜓、天平等实物图,找出其共同特点,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剪、去说、去论,只有在实践探究中能力才会受到锻炼和发展。再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探究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周长。乍一看,似乎无從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比圆周长多出的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问题就迎刃而解。
二 、实践活动,体验数学。
在我们的数学教法中流行“木匠教学法”就是让学生找找、画画、量量、拼拼,因为只有你做了才能有体会。曾有人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是仅有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践活动中开始数学教学”。要知道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如:“将正方体钢坯锻造成长方体钢材”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可让他们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改捏成一个长方体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再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又比如,在进行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时,我在让学生认识完角后,将学生带入到游戏中,请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一个角,并玩一玩。紧接着,在学生动手玩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两根硬纸张开一些角就变大了,两根硬纸条靠拢一些角就变小了。这一系列活动看似好像是作为老师的我与学生之间自然的对话交流,其实都是精心设计,从简单的活动中挖掘出更高思维含量的数学活动。的确对于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
三、合作交流,气氛活跃。
数学课堂绝大多数学生都会觉得枯燥乏味。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可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化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找对称轴的条数,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在黑板上讲解,最后得出数量,这样哪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学生的表情是木然的,像机器一样跟着老师转,如此没有兴趣的学习,效果又能如何呢?又怎么叫他们记住。如果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折剪、观察、判断,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充分表达、争辩,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如在数位图上用“点”表示数,让学生用四个圆点摆一摆,想一想你能摆出多少个两位数?此时可以让大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讨论,人人都来动手,人人都能说出自己得到的结果。
四、联系实际,感悟生活。
《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例如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可让学生体验在商场购物付款来理解:明明买了一套运动服67元和一双运动鞋21元,爸爸付了一张百元的大钞,问营业员该怎样找钱?你会验证营业员找的钱对吗?再如文天祥纪念馆门票每张10元,50张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每张6元,我们班一共有54人,该如何购票?学生们通过思考、计算,得出了多种解法,在其中挑选一种最经济实惠的方案。这样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又例如教学《元角分》时,在教室布置一个小百货超市,让学生亲临其境去购买商品,使孩子们感到数学有趣、有用。因而,教师应把课堂教学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
五、利用课件,激发兴趣。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及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上台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又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自制成动态的场景,再配上欢快的音乐,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克服过去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枯燥乏味的弊端,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科学地学习记忆掌握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和建构学习,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一 、自主探索,快乐学习。
叶圣陶早就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去教,不能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把要学习的知识自己去探究和发现。只有这样,他对学习的内容才能真正理解,才能灵活运用。
例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熟悉的树叶、蜻蜓、天平等实物图,找出其共同特点,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剪、去说、去论,只有在实践探究中能力才会受到锻炼和发展。再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探究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周长。乍一看,似乎无從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比圆周长多出的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问题就迎刃而解。
二 、实践活动,体验数学。
在我们的数学教法中流行“木匠教学法”就是让学生找找、画画、量量、拼拼,因为只有你做了才能有体会。曾有人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是仅有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践活动中开始数学教学”。要知道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如:“将正方体钢坯锻造成长方体钢材”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可让他们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改捏成一个长方体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再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又比如,在进行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时,我在让学生认识完角后,将学生带入到游戏中,请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一个角,并玩一玩。紧接着,在学生动手玩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两根硬纸张开一些角就变大了,两根硬纸条靠拢一些角就变小了。这一系列活动看似好像是作为老师的我与学生之间自然的对话交流,其实都是精心设计,从简单的活动中挖掘出更高思维含量的数学活动。的确对于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
三、合作交流,气氛活跃。
数学课堂绝大多数学生都会觉得枯燥乏味。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可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化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找对称轴的条数,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在黑板上讲解,最后得出数量,这样哪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学生的表情是木然的,像机器一样跟着老师转,如此没有兴趣的学习,效果又能如何呢?又怎么叫他们记住。如果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折剪、观察、判断,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充分表达、争辩,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如在数位图上用“点”表示数,让学生用四个圆点摆一摆,想一想你能摆出多少个两位数?此时可以让大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讨论,人人都来动手,人人都能说出自己得到的结果。
四、联系实际,感悟生活。
《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例如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可让学生体验在商场购物付款来理解:明明买了一套运动服67元和一双运动鞋21元,爸爸付了一张百元的大钞,问营业员该怎样找钱?你会验证营业员找的钱对吗?再如文天祥纪念馆门票每张10元,50张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每张6元,我们班一共有54人,该如何购票?学生们通过思考、计算,得出了多种解法,在其中挑选一种最经济实惠的方案。这样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又例如教学《元角分》时,在教室布置一个小百货超市,让学生亲临其境去购买商品,使孩子们感到数学有趣、有用。因而,教师应把课堂教学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
五、利用课件,激发兴趣。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及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上台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又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自制成动态的场景,再配上欢快的音乐,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克服过去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枯燥乏味的弊端,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科学地学习记忆掌握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和建构学习,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