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淮安市3所高职院校的2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由Zung(1971)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 SAS)、刘微微(2020)编制的《就业压力问卷》和解亚宁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作为测量工具,探讨心理焦虑、就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发现:高职大学生就业压力显著影响心理焦虑;高职大学生就业压力显著影响应对方式;正常的心理焦虑可以正向预测高职生的积极应对方式,长期的心理焦虑可以正向预测消极应对方式;心理焦虑在就业压力对积极低唤醒应对方式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积极心理焦虑在就业压力对消极高唤醒应对方式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沈国兵(2020)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冲击巨大,对应届毕业生造成严重的影响,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会更加地艰难。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关注度和认可度普遍较低。许多招考、招聘等活动都是划定了硬性指标将高职生和本科生区分开来,所以高职生会面对更大的就业压力。
应对方式同人的心理适应和健康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效地应对方式可以缓解压力,保持身心健康(白蓉、潘治辉,2015)。
黄旭辰(2018)在研究中指出,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大学生就业压力总体感受程度处于偏高水平。大学生如果缺乏一定的正确的应对方式,将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发展。因此探讨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及心理焦虑三者关系就很重要。 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心理焦虑三者关系的研究能为高职生有效正确应对压力提供依据,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同时能为高职生自我调节及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带来帮助,提高高职生应对压力的能力。
就业压力对心理焦虑的影响
高职生的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焦虑呈显著正相关;(王小明,2015)。曲相艳等人(2016)研究发现,医学生就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设:
HI:高职生就业压力显著影响心理焦虑。
就业压力对应对方式的影响
柴丽红等人(2020)的研究发现,在应对就业压力时,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相对于非医学生,医学生更容易采取消极应对方式。黄旭辰(2018)认为面对就业压力,大学生比较倾向于采取较成熟和积极的应对方式。多数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寻找各种心理方面调节措施,来减少就业压力带来的消极后果(罗锡莉,2008)。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假设:
H2:高职大学生就业压力显著影响应对方式。
心理焦虑对应对方式的影响
胡恒德与朱霞(2018)研究发现焦虑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水平间存在显著相关,问题解决、退缩和抱怨3种应对方式对焦虑水平有较高预测力(蒋洪波,2006)。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假设:
H3:高职大学生心理焦虑显著影响应对方式。
心理焦虑在就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根据以往的研究发现,朱丽娜等人(2017)提出攻击认知新联系模型,情绪及认知因素在刺激事件和攻击性之间可能起到调节的作用。
邓衍鹤等人(2017)研究发现社交焦虑对被放逐后个体对潜在社会接纳线索的注意偏向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
董文珊与陈琦(2019)高焦虑个体更倾向于将稳定环境当成不稳定情境。
而以上焦虑是焦虑的一个分支,本研究以心理焦虑为解释就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提出假设:
H4:高职大学生心理焦虑在就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3所高职院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由于本研究探讨的是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由于大一学生对就业的相关认识较为薄弱,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人生规划已经初步形成,所以主要选取的是大二、大三的学生作为研究样本。选取的三所院校性质完全相同,所以研究具备代表性。通过方便抽样的方式,借助问卷星平台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建立数据库,严格筛选有效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280份,回收有效問卷235份,有效回收率为84%。在调查对象中,男生94人(40%),女生141人(60%);大一1人(0.4%),大二183人(77.9%),大三51人(21.7%);文科专业113人(48.1%),理科专业122人(51.9%);生源地城市69人(29.4%),农村166人(70.6%)。
研究工具
就业压力量表:研究采用刘微微(2020)编制的《就业压力问卷》,问卷包括19个条目,采用四点量表计分,四个维度:心理预期(8题)、挫折体验(3题)、家庭因素(4题)、缺少求职帮助(4题)(其中y15、y16、y18、y19为反向题)。反向题,其余为正向题。正向题中,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为1、2、3、4分;反向题中,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4、3、2、1分。
应对方式量表:采用解亚宁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白蓉、潘治辉2015),该问卷包括 20 个项目,采用四点量表计分。该问卷分为两个维度:积极主动的问题应对方式、消极回避的情绪应对方式。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8298,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信度系数分别为 0.8473、0.7954(郭志芳等人,2013)。
心理焦虑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 SAS)由Zung(1971)编制,用于评定焦虑病人主观感受。该量表共由20个条目组成,其中第5、9、13、17、19为正性反向计分条目,其它15个为负性正向记分条目;Likert四点量表方式分为4级:没有或者很少时间、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或者全部时间,该量表总分介于0-40之间;分数越高,表明个体的焦虑水平越高。 数据统计分析
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中介作用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
如表1所示,调查人数为235人。其中,就业压力的平均值为2.575,标准方差0.322;焦虑感的平均值为2.232,标准方差0.409;应对方式的平均值为2.584,标准方差0.442。
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由表2可见,心理预期、挫折体验、家庭因素、植物神经性和躯体呈显著正相关。挫折体验与焦虑心境呈显著正相关。而挫折体验与缺少求职帮助和正性维度呈现著负相关。家庭因素、焦虑心境、植物神经性和躯体呈显著正相关。而家庭因素、缺少求职帮助和正性维度呈显著负相关。缺少帮助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焦虑心境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而焦虑心境与正性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正性维度与植物神经性、躯体、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躯体与消极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
综上所述,江苏省淮安市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焦虑”整体没有高相关,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
各变量的回归分析
如表3所示,本研究就业压力分为“心理预期、挫折体验、家庭因素、缺少求职帮助”四个维度,对“应对方式”做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示,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对求职行为的R2值为0.042,F值为2.551*,有达显著,说明就业压力可显著正向预测就业压力,在模型中,所有VIF值均小于参考值10,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如表4所示,本研究就业压力分为“心理预期、挫折体验、家庭因素、缺少求职帮助”四个维度,对“焦虑感”做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示,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对求职行为的R2值为0.175,F值为12.162***,有达显著,说明就业压力可显著正向预测就业压力,在模型中,所有VIF值均小于参考值10,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如表5所示,本研究心理焦虑感分为“正性维度、植物神经性、躯体”三个维度对“应对方式”做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示,心理焦虑感的三个维度对求职行为的R2值为0.084,F值为5.255***,有达显著,说明就业压力可显著正向预测就业压力,在模型中,所有VIF值均小于参考值10,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心理焦虑在就业压力对应对方式影响中的调节作用检验
由表6可知,在Model 1中,将研究中的四个背景变量(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作为控制变量加入回归模型中,在Model 2中,加入控制变量后,就业压力对应对方式的β值为-0.070,t值为-1.055,不显著;说明就业压力不能影响应对方式,在Model 3中,加入控制变量后,就业压力、心理焦虑对应对方式的β值为-0.134、0.148,t值为1.842、2.071,不达显著,说明就业压力、心理焦虑不能正向影响应对方式;在Model 4中,加入控制变量后,引入交互作用项,就业压力、心理焦虑和交互作用项对应对方式的β值为-0.134、0.143、0.028,t值为0.068、0.051、0.683,不显著。说明就业压力不能够影响应对方式,心理焦慮没有调节效果。在Model 4中,所有 VIF 值均小于参考值 10,不存在多重的共线性问题。
研究结论
其一是就业压力各个维度在大学生中均或多或少存在。其中,年级因素是高职生就业压力的最主要因素。
其二是心理焦虑随着年级升高而递增,大二年级的学生因为与就业还有一定的距离,还未近距离感受到就业压力,所以大部分大二学生心态相对平缓,并无远虑,随着年级的增加,就业压力的激增,大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心理焦虑的迸发期。
其三是高职学生应对方式的总体特征中,高职生体验到的消极应对方式多于积极应对方式,男女生在应对方式上无显著差异。
其四是正常的心理焦虑可以正向预测高职生的积极应对方式,长期的心理焦虑可以正向预测消极应对方式。
其五是高职生就业压力和心理焦虑对高职生的应对方式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心理焦虑在就业压力对积极低唤醒应对方式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积极心理焦虑在就业压力对消极高唤醒应对方式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积极心理焦虑在就业压力对消极低唤醒应对方式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因此,培养积极的心理焦虑是防止与克服高职生消极应对方式的有效方式之一。
研究的启示
一是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容忽视,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注意焦虑心境、躯体性焦虑、正性维度和植物神经性焦虑四方面问题,并针对学生不同专业、生源地和年级进行心理辅导。
二是心理焦虑是影响高职生应对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发现心理焦虑问题,需要积极应对,正确面对压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调节措施,如果情况严重需要积极及时求助于专业人员。
三是应对方式也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消极的应对方式如自责、退避、幻想、合理化等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通过了解学生,帮助引导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沈国兵(2020)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冲击巨大,对应届毕业生造成严重的影响,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会更加地艰难。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关注度和认可度普遍较低。许多招考、招聘等活动都是划定了硬性指标将高职生和本科生区分开来,所以高职生会面对更大的就业压力。
应对方式同人的心理适应和健康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效地应对方式可以缓解压力,保持身心健康(白蓉、潘治辉,2015)。
黄旭辰(2018)在研究中指出,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大学生就业压力总体感受程度处于偏高水平。大学生如果缺乏一定的正确的应对方式,将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发展。因此探讨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及心理焦虑三者关系就很重要。 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心理焦虑三者关系的研究能为高职生有效正确应对压力提供依据,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同时能为高职生自我调节及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带来帮助,提高高职生应对压力的能力。
研究假设
就业压力对心理焦虑的影响
高职生的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焦虑呈显著正相关;(王小明,2015)。曲相艳等人(2016)研究发现,医学生就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设:
HI:高职生就业压力显著影响心理焦虑。
就业压力对应对方式的影响
柴丽红等人(2020)的研究发现,在应对就业压力时,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相对于非医学生,医学生更容易采取消极应对方式。黄旭辰(2018)认为面对就业压力,大学生比较倾向于采取较成熟和积极的应对方式。多数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寻找各种心理方面调节措施,来减少就业压力带来的消极后果(罗锡莉,2008)。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假设:
H2:高职大学生就业压力显著影响应对方式。
心理焦虑对应对方式的影响
胡恒德与朱霞(2018)研究发现焦虑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水平间存在显著相关,问题解决、退缩和抱怨3种应对方式对焦虑水平有较高预测力(蒋洪波,2006)。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假设:
H3:高职大学生心理焦虑显著影响应对方式。
心理焦虑在就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根据以往的研究发现,朱丽娜等人(2017)提出攻击认知新联系模型,情绪及认知因素在刺激事件和攻击性之间可能起到调节的作用。
邓衍鹤等人(2017)研究发现社交焦虑对被放逐后个体对潜在社会接纳线索的注意偏向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
董文珊与陈琦(2019)高焦虑个体更倾向于将稳定环境当成不稳定情境。
而以上焦虑是焦虑的一个分支,本研究以心理焦虑为解释就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提出假设:
H4:高职大学生心理焦虑在就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3所高职院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由于本研究探讨的是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由于大一学生对就业的相关认识较为薄弱,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人生规划已经初步形成,所以主要选取的是大二、大三的学生作为研究样本。选取的三所院校性质完全相同,所以研究具备代表性。通过方便抽样的方式,借助问卷星平台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建立数据库,严格筛选有效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280份,回收有效問卷235份,有效回收率为84%。在调查对象中,男生94人(40%),女生141人(60%);大一1人(0.4%),大二183人(77.9%),大三51人(21.7%);文科专业113人(48.1%),理科专业122人(51.9%);生源地城市69人(29.4%),农村166人(70.6%)。
研究工具
就业压力量表:研究采用刘微微(2020)编制的《就业压力问卷》,问卷包括19个条目,采用四点量表计分,四个维度:心理预期(8题)、挫折体验(3题)、家庭因素(4题)、缺少求职帮助(4题)(其中y15、y16、y18、y19为反向题)。反向题,其余为正向题。正向题中,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为1、2、3、4分;反向题中,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4、3、2、1分。
应对方式量表:采用解亚宁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白蓉、潘治辉2015),该问卷包括 20 个项目,采用四点量表计分。该问卷分为两个维度:积极主动的问题应对方式、消极回避的情绪应对方式。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8298,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信度系数分别为 0.8473、0.7954(郭志芳等人,2013)。
心理焦虑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 SAS)由Zung(1971)编制,用于评定焦虑病人主观感受。该量表共由20个条目组成,其中第5、9、13、17、19为正性反向计分条目,其它15个为负性正向记分条目;Likert四点量表方式分为4级:没有或者很少时间、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或者全部时间,该量表总分介于0-40之间;分数越高,表明个体的焦虑水平越高。 数据统计分析
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中介作用分析。
研究结果
描述性统计分析
如表1所示,调查人数为235人。其中,就业压力的平均值为2.575,标准方差0.322;焦虑感的平均值为2.232,标准方差0.409;应对方式的平均值为2.584,标准方差0.442。
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由表2可见,心理预期、挫折体验、家庭因素、植物神经性和躯体呈显著正相关。挫折体验与焦虑心境呈显著正相关。而挫折体验与缺少求职帮助和正性维度呈现著负相关。家庭因素、焦虑心境、植物神经性和躯体呈显著正相关。而家庭因素、缺少求职帮助和正性维度呈显著负相关。缺少帮助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焦虑心境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而焦虑心境与正性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正性维度与植物神经性、躯体、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躯体与消极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
综上所述,江苏省淮安市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焦虑”整体没有高相关,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
各变量的回归分析
如表3所示,本研究就业压力分为“心理预期、挫折体验、家庭因素、缺少求职帮助”四个维度,对“应对方式”做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示,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对求职行为的R2值为0.042,F值为2.551*,有达显著,说明就业压力可显著正向预测就业压力,在模型中,所有VIF值均小于参考值10,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如表4所示,本研究就业压力分为“心理预期、挫折体验、家庭因素、缺少求职帮助”四个维度,对“焦虑感”做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示,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对求职行为的R2值为0.175,F值为12.162***,有达显著,说明就业压力可显著正向预测就业压力,在模型中,所有VIF值均小于参考值10,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如表5所示,本研究心理焦虑感分为“正性维度、植物神经性、躯体”三个维度对“应对方式”做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示,心理焦虑感的三个维度对求职行为的R2值为0.084,F值为5.255***,有达显著,说明就业压力可显著正向预测就业压力,在模型中,所有VIF值均小于参考值10,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心理焦虑在就业压力对应对方式影响中的调节作用检验
由表6可知,在Model 1中,将研究中的四个背景变量(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作为控制变量加入回归模型中,在Model 2中,加入控制变量后,就业压力对应对方式的β值为-0.070,t值为-1.055,不显著;说明就业压力不能影响应对方式,在Model 3中,加入控制变量后,就业压力、心理焦虑对应对方式的β值为-0.134、0.148,t值为1.842、2.071,不达显著,说明就业压力、心理焦虑不能正向影响应对方式;在Model 4中,加入控制变量后,引入交互作用项,就业压力、心理焦虑和交互作用项对应对方式的β值为-0.134、0.143、0.028,t值为0.068、0.051、0.683,不显著。说明就业压力不能够影响应对方式,心理焦慮没有调节效果。在Model 4中,所有 VIF 值均小于参考值 10,不存在多重的共线性问题。
讨论与分析
研究结论
其一是就业压力各个维度在大学生中均或多或少存在。其中,年级因素是高职生就业压力的最主要因素。
其二是心理焦虑随着年级升高而递增,大二年级的学生因为与就业还有一定的距离,还未近距离感受到就业压力,所以大部分大二学生心态相对平缓,并无远虑,随着年级的增加,就业压力的激增,大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心理焦虑的迸发期。
其三是高职学生应对方式的总体特征中,高职生体验到的消极应对方式多于积极应对方式,男女生在应对方式上无显著差异。
其四是正常的心理焦虑可以正向预测高职生的积极应对方式,长期的心理焦虑可以正向预测消极应对方式。
其五是高职生就业压力和心理焦虑对高职生的应对方式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心理焦虑在就业压力对积极低唤醒应对方式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积极心理焦虑在就业压力对消极高唤醒应对方式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积极心理焦虑在就业压力对消极低唤醒应对方式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因此,培养积极的心理焦虑是防止与克服高职生消极应对方式的有效方式之一。
研究的启示
一是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容忽视,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注意焦虑心境、躯体性焦虑、正性维度和植物神经性焦虑四方面问题,并针对学生不同专业、生源地和年级进行心理辅导。
二是心理焦虑是影响高职生应对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发现心理焦虑问题,需要积极应对,正确面对压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调节措施,如果情况严重需要积极及时求助于专业人员。
三是应对方式也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消极的应对方式如自责、退避、幻想、合理化等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通过了解学生,帮助引导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