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非合作论坛自2000年成立以来,已经成为新形势下中非集体对话与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和重要平台。6年来,中非双方共同商定了一系列重要合作举措,推动了中非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合作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成果斐然。
中非互信推动国际社会关注非洲
中非高层交往越来越密切,中非领导人和外长互访多达200多次,其中中国领导人访非50多次。今年4月和6月,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相继访问了非洲。这些密集的高层互访,充分体现了双方领导人对继承和发扬中非友好传统的高度重视,也为增进中非之间的政治互信,促进在国际事务中的相互支持与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积极支持联合国、地区组织和非洲国家调解非洲冲突,并担任了联合国安理会索马里问题协调员。应联合国和非洲国家的要求,中国向联合国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特派团派遣了观察员,向联合国刚果(金)维和部队派遣了工程连和医疗队,向西非国家共同体等地区组织的维和行动提供了部分物资援助,向厄立特里亚提供了扫雷设备并派遣了扫雷人员,大规模参与了联合国在利比里亚的维和行动。今年5月底,中国向苏丹派出的维和部队部署到位。
据统计,2006年6月,中国参与的联合国维和行动有7项,共有1295名维和人员在非执行维和任务。中国在联合国、世贸组织和其他国际场合仗义执言,支持非洲国家的合理要求和主张;呼吁国际社会增加对非洲国家的援助,减免非洲债务,向非洲国家的产品开放市场。
中非经贸合作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2000年,中非贸易额为106亿美元,2005年已经达到398亿美元,每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率。中国政府按时兑现了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上的承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减免了非洲31个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对华债务109亿元人民币。这一举措得到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热烈赞赏。
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增加对非洲友好国家的援助,不仅扩大了援助总额,而且不断增加无偿援助的比重。中方还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组织“采购团”赴非洲采购,在华举办非洲商品和市场介绍会,努力扩大从非洲的进口,解决中非贸易不平衡问题等。
此外,非洲一直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选地之一。截至2005年底,中国对非投资已达60多亿美元,设立企业800多家。中国已同28个非洲国家签署了投资保护协定,与8个非洲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对非承包工程涉及房屋建筑、石化、电力、交通运输、通讯、水利、冶金、铁路等国民经济各领域。
中非人力资源合作进入新阶段
中国一贯重视与非洲国家的人员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研修)班加强非洲国家的能力建设,帮助他们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6年,中国结合非洲国家需求制订了全年培训计划,预计在华及非洲当地为非洲国家培训3900余人。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中国政府已累计为50多个非洲国家培训了各类人才11000多名。合作领域扩展到经贸、农林渔业、医疗卫生、政务、通信、地质、教育和环境等各方面,中非人力资源合作进入新阶段。
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合作逐步扩大
医疗卫生。中方与31个非洲国家新签、续签了派遣医疗队议定书,除继续向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员,提供无偿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外,还派遣医疗队帮助阿尔及利亚抗震救灾,与非洲国家开展传统医药合作等。
金融。中国积极开展与非洲开发银行、东南非贸易与发展银行、西非开发银行等地区金融机构的合作,通过参股和认捐,支持非洲金融机构的有关融资计划。
旅游与文化。为支持非洲国家发展旅游事业,中方已先后将埃及、南非、摩洛哥等17个国家列为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国。中非文化交往频繁,中国文化部在国内曾举办了“非洲之窗”等大型展览,多次派遣歌舞、杂技等文艺团体赴非访演,在非洲举行图片展和工艺品展销活动等,并邀请多个非洲文艺团体来华巡回演出。
科技与环保。中国科技部门向非洲一些国家提供了太阳能、沼气等方面的技术援助。中非环保部门也积极开展合作。2003年10月,中国国家环保总局邀请40多个非洲国家驻华使馆在华举办“面向非洲的中国环保”活动,就环保问题交流各自的经验和教训,探索开发合作的途径。2005年2月,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联合举办“中非环保合作会议”,中非环保合作正式启动。2006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非环境中心”正式成立,中非环保务实合作不断深入。
中非互信推动国际社会关注非洲
中非高层交往越来越密切,中非领导人和外长互访多达200多次,其中中国领导人访非50多次。今年4月和6月,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相继访问了非洲。这些密集的高层互访,充分体现了双方领导人对继承和发扬中非友好传统的高度重视,也为增进中非之间的政治互信,促进在国际事务中的相互支持与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积极支持联合国、地区组织和非洲国家调解非洲冲突,并担任了联合国安理会索马里问题协调员。应联合国和非洲国家的要求,中国向联合国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特派团派遣了观察员,向联合国刚果(金)维和部队派遣了工程连和医疗队,向西非国家共同体等地区组织的维和行动提供了部分物资援助,向厄立特里亚提供了扫雷设备并派遣了扫雷人员,大规模参与了联合国在利比里亚的维和行动。今年5月底,中国向苏丹派出的维和部队部署到位。
据统计,2006年6月,中国参与的联合国维和行动有7项,共有1295名维和人员在非执行维和任务。中国在联合国、世贸组织和其他国际场合仗义执言,支持非洲国家的合理要求和主张;呼吁国际社会增加对非洲国家的援助,减免非洲债务,向非洲国家的产品开放市场。
中非经贸合作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2000年,中非贸易额为106亿美元,2005年已经达到398亿美元,每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率。中国政府按时兑现了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上的承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减免了非洲31个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对华债务109亿元人民币。这一举措得到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热烈赞赏。
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增加对非洲友好国家的援助,不仅扩大了援助总额,而且不断增加无偿援助的比重。中方还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组织“采购团”赴非洲采购,在华举办非洲商品和市场介绍会,努力扩大从非洲的进口,解决中非贸易不平衡问题等。
此外,非洲一直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选地之一。截至2005年底,中国对非投资已达60多亿美元,设立企业800多家。中国已同28个非洲国家签署了投资保护协定,与8个非洲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对非承包工程涉及房屋建筑、石化、电力、交通运输、通讯、水利、冶金、铁路等国民经济各领域。
中非人力资源合作进入新阶段
中国一贯重视与非洲国家的人员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研修)班加强非洲国家的能力建设,帮助他们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6年,中国结合非洲国家需求制订了全年培训计划,预计在华及非洲当地为非洲国家培训3900余人。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中国政府已累计为50多个非洲国家培训了各类人才11000多名。合作领域扩展到经贸、农林渔业、医疗卫生、政务、通信、地质、教育和环境等各方面,中非人力资源合作进入新阶段。
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合作逐步扩大
医疗卫生。中方与31个非洲国家新签、续签了派遣医疗队议定书,除继续向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员,提供无偿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外,还派遣医疗队帮助阿尔及利亚抗震救灾,与非洲国家开展传统医药合作等。
金融。中国积极开展与非洲开发银行、东南非贸易与发展银行、西非开发银行等地区金融机构的合作,通过参股和认捐,支持非洲金融机构的有关融资计划。
旅游与文化。为支持非洲国家发展旅游事业,中方已先后将埃及、南非、摩洛哥等17个国家列为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国。中非文化交往频繁,中国文化部在国内曾举办了“非洲之窗”等大型展览,多次派遣歌舞、杂技等文艺团体赴非访演,在非洲举行图片展和工艺品展销活动等,并邀请多个非洲文艺团体来华巡回演出。
科技与环保。中国科技部门向非洲一些国家提供了太阳能、沼气等方面的技术援助。中非环保部门也积极开展合作。2003年10月,中国国家环保总局邀请40多个非洲国家驻华使馆在华举办“面向非洲的中国环保”活动,就环保问题交流各自的经验和教训,探索开发合作的途径。2005年2月,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联合举办“中非环保合作会议”,中非环保合作正式启动。2006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非环境中心”正式成立,中非环保务实合作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