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30年的改革开放,无论是从横向,把中国分为中、东、西部56个民族连结起来,还是从纵向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国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济体系上的转型,还是精神上的重大变化,无疑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民主更加文明发展,国家更加富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改革 制度机制 新公共管理
中图分类号:D523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中国改革的性质问题
(一)邓小平同志有两个重要判断。
一是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二是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性质决定了中国改革的内容有体制优势是最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体制保障是最根本的保障。制度经济学认为, 对经济增长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因素而不是技术因素,技术只是经济增长的手段,而制度才是根源。改革的指导原则:自尊、稳定、责任、远见。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财富已经不再是其天赋的自然资源,而是其良性的制度机制,是其利于金融创新与市场交易的制度环境。
(二)影响制度创新的因素。
诺思和戴维斯的制度创新是在既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下的政治经济制度创新。促使制度创新的因素除了成本和收益之比外,还有三个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一是市场规模的变动,能够改变一定制度安排下的收益和成本,获得情报的成本和排斥局外企业的成本,并不随着交易的增加而同比例地增加;二是生产技术的发展能够改变现存制度条件下成本和收益之比,从而引起对制度创新的需求;三是由于一定的社会集团对自己收入的预期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他们对现存制度条件下成本和收益之比的看法作普遍的修正。任何市场交易所需要的制度支持包括两方面:第一是消费者权益或买方权益的保护机制。第二是交易双方的信息披露机制,可信的信息披露是帮助买方准确评估交易产品的价值的必要条件。任何经济交易实际上都是产权的交换,由于明确的产权确定了基本的行为规则,从根本上减少了经济摩擦,所以减少不确定因素,节约各种经济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率。产权制度还为人们提供竞争与合作的平台,为经济当事人提供特定的经济激励和约束。
俞可平教授认为,中国公民社会正随着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而迅速崛起,并对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产生着日益重大的影响。
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
(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好的激励机制,没有以私有权为基础的激励机制。
经济体制改革过程是一个制度创新和变迁的过程。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制度安排的经济绩效是制度安排能否存在的根据。制度变迁的过程就是具有较高的经济绩效的制度安排不断取代经济绩效较低的制度安排的过程。一是,中国必须建立依法治国的民主政治;二是,使政府的资源配置尽量向公平原则靠近。依宪治国的民主政治是公平原则的一种制度保证,也是缩小政府资源配置过程中的道德风险的制度保证。
(二)市场制度的创新。
新制度经济学家的观点更具现实性。市场制度的创新,除了放开价格,任由市场供求关系自发地确定价格,增强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消除影响商品、货币流通中的障碍等等,还包括加强市场法规的建设。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制度及法律为准则的经济。
(三)企业制度的创新。
企业制度的创新是经济体制改革或经济体制转轨的中心环节或关键。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企业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其本质在于以企业内的交易代替市场交易。所以企业制度创新的本质在于节约交易成本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信用制度。
合同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中的最重要的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市场经济,当然也要建立完善的合同制度,借助于合同制度来调节经济关系。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可以把合同理解为合法交换,在这个交换中,双方当事人就某些相互责任或义务达成协议,并在法律上得以确认。
三、进一步深化行政改革、进行体制改革、制度及运行机制方面的大胆创新——管理理念
第一,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低效的根本原因在于官僚制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垄断特性。新公共管理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服务领域,打破了政府独家提供公共服务的垄断地位。新公共管理注重实际工作绩效,注重提供优质服务。第二,新公共管理注重遵守既然定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向注重实际工作绩效,特别是顾客(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方向发展。成为西方公共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衡量为是否成熟的一种标志。要进一步明确目标,使用战略管理,适应新的形式合乎时代发展的理念。第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决策和监督机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不断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努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1994.
[2]丹尼斯•谬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关键词:改革 制度机制 新公共管理
中图分类号:D523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中国改革的性质问题
(一)邓小平同志有两个重要判断。
一是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二是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性质决定了中国改革的内容有体制优势是最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体制保障是最根本的保障。制度经济学认为, 对经济增长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因素而不是技术因素,技术只是经济增长的手段,而制度才是根源。改革的指导原则:自尊、稳定、责任、远见。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财富已经不再是其天赋的自然资源,而是其良性的制度机制,是其利于金融创新与市场交易的制度环境。
(二)影响制度创新的因素。
诺思和戴维斯的制度创新是在既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下的政治经济制度创新。促使制度创新的因素除了成本和收益之比外,还有三个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一是市场规模的变动,能够改变一定制度安排下的收益和成本,获得情报的成本和排斥局外企业的成本,并不随着交易的增加而同比例地增加;二是生产技术的发展能够改变现存制度条件下成本和收益之比,从而引起对制度创新的需求;三是由于一定的社会集团对自己收入的预期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他们对现存制度条件下成本和收益之比的看法作普遍的修正。任何市场交易所需要的制度支持包括两方面:第一是消费者权益或买方权益的保护机制。第二是交易双方的信息披露机制,可信的信息披露是帮助买方准确评估交易产品的价值的必要条件。任何经济交易实际上都是产权的交换,由于明确的产权确定了基本的行为规则,从根本上减少了经济摩擦,所以减少不确定因素,节约各种经济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率。产权制度还为人们提供竞争与合作的平台,为经济当事人提供特定的经济激励和约束。
俞可平教授认为,中国公民社会正随着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而迅速崛起,并对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产生着日益重大的影响。
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
(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好的激励机制,没有以私有权为基础的激励机制。
经济体制改革过程是一个制度创新和变迁的过程。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制度安排的经济绩效是制度安排能否存在的根据。制度变迁的过程就是具有较高的经济绩效的制度安排不断取代经济绩效较低的制度安排的过程。一是,中国必须建立依法治国的民主政治;二是,使政府的资源配置尽量向公平原则靠近。依宪治国的民主政治是公平原则的一种制度保证,也是缩小政府资源配置过程中的道德风险的制度保证。
(二)市场制度的创新。
新制度经济学家的观点更具现实性。市场制度的创新,除了放开价格,任由市场供求关系自发地确定价格,增强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消除影响商品、货币流通中的障碍等等,还包括加强市场法规的建设。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制度及法律为准则的经济。
(三)企业制度的创新。
企业制度的创新是经济体制改革或经济体制转轨的中心环节或关键。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企业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其本质在于以企业内的交易代替市场交易。所以企业制度创新的本质在于节约交易成本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信用制度。
合同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中的最重要的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市场经济,当然也要建立完善的合同制度,借助于合同制度来调节经济关系。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可以把合同理解为合法交换,在这个交换中,双方当事人就某些相互责任或义务达成协议,并在法律上得以确认。
三、进一步深化行政改革、进行体制改革、制度及运行机制方面的大胆创新——管理理念
第一,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低效的根本原因在于官僚制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垄断特性。新公共管理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服务领域,打破了政府独家提供公共服务的垄断地位。新公共管理注重实际工作绩效,注重提供优质服务。第二,新公共管理注重遵守既然定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向注重实际工作绩效,特别是顾客(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方向发展。成为西方公共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衡量为是否成熟的一种标志。要进一步明确目标,使用战略管理,适应新的形式合乎时代发展的理念。第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决策和监督机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不断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努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1994.
[2]丹尼斯•谬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