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文史铸金石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b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杨克炎先生赠我其所藏游寿先生论书手札《书法新认识》复件,我捧读再三,不禁潸然。
  此信围绕《吊比干文》的书者和书风而展开论述,由此信中,游寿先生之治学崇尚与书学思想亦初见端倪。
  游寿先生在此信中言:
  拓跋魏迁洛之举,是中国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民族史上一次大联合。我们读北史,当时虽统一了北方,实是非常混乱。所以孝文(拓跋宏,即元宏)决(定)移都历代文化中心的洛阳。由于移风易俗不是轻而易举的……而必须要有文教号召。正如《尚书》盘庚为了迁都的《诰誓》,所以有《吊比干文》。隋唐以前立碑多无书丹者姓名,而这篇却定为崔浩书,本来只是传说,所以康有为便定为崔浩书。孝文迁洛,既是历史上大事,而太和迁洛在496年,太和二十年,相去已是46年了。以康有为是近代有名的政论者,大概并不看史书。在近代,《广艺舟双楫》是一般人论书学的依据,而有此大错,实是憾事。
  由于近代文物考古兴盛,北朝碑帖有所发现,如辽宁之李贤墓志,及大兴安岭嘎仙洞拓跋魏太平真君四年祭祖摩崖,可证北朝初期北魏书风,朴拙犷悍,存汉隶之意。从孝文迁洛之后,改拓跋为元,于是元魏诸贵族墓志盛行,又洛阳造像题名,多自相似矣。阮元先生之北碑南帖之论有所改正。不久前有少数人忽然攻击乾嘉学派……反对乾嘉考证。幸亏此说并不流行。如果乾嘉学派写孝文迁洛,决不会不看北史、崔浩和孝文的年代了。
  由上述可知,游寿先生治学崇尚,先生论书,常将碑帖作品置于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考量,例如孝文迁洛,游寿先生以盘庚迁殷作比,对于北魏初期书风,又以《李贤墓志》与《嘎仙洞石室祝文》作比,而非仅仅论及碑帖本身,这固然与先生所学专业及师承(先生师承胡小石先生,为“金石书派”第三代传人)有关,但也可从中窥及乾嘉学派之遗风。
  游寿先生治学严谨,反对不经考证,就信口开河的文风和学风,即使是对康有为,游寿先生也提出了批评,认为《吊比干文》为崔浩所书,是错误的。由此可见游寿先生的史学素养。游寿先生认为,中国书法是依赖文字生长的,所以会书法的,必以多读书为内在力量。先生推许“退笔千枝,不如读书万卷。”
  游寿先生此信作于1989年2月4日,在日期处,先生还钤印了自己的名章,以示郑重,也许是觉得不甚佳,又在下面空白处钤印了一次。
  1989年至今,已近三十年,而游寿先生业已垂翼远逝二十余年了,正如东坡诗中所云“大木百围生远籁,朱弦三叹有余音”,清风流响,遗韵长存!
  2017年2月18日于粟末樓头瑾瑜堂
其他文献
奉化邬锡明,弱冠时即有书名,早已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近几年他更是成绩斐然:在中国书协主办的权威大展中屡获佳绩,被列为浙江省文联“新峰计划”培养人才。在继第十一届全国书法展入展之后,2016年在浙江省书协举办的“沙孟海奖”全浙书法大展和“温泉杯”书法大展中连续获两个金奖,让人钦佩不已。虽然仰慕,然一直无缘得见。  丙申夏月,有幸去平湖参加浙江省沙孟海獎颁奖典礼。那天傍晚,经
期刊
中西方艺术在20世纪的迎面相遇,又一次成为人类新文化诞生的契机。例如,无论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中蕴含的东方因素,或者是在中国传统绘画领域,张大千晚年所醉心的泼彩山水,都预示着中西文化走出自身循环,迈向一种更为多元和交错的时空场域。  这样语境下,台湾现代艺术的发展,亦与其自身特征性相关。台湾本土文化带有一种典型的综合性特征,包含了来自中国大陆、日本与欧美等多种文化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中,这些异质文
期刊
设计与创意  ●玄思阐发,视觉乾坤,静修吾禅,动参已佛。  ●创新对设计者来说,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需要开拓的智慧和勇气。创新,就是倡导原创。当今设计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其一,设计作品不一定是原创;其二,原创作品不等于一样的轻重程度和富有价值。在别人的东西面前,东拼西凑,改头换面,是借鉴还是创新?作品是一级原创还是二级原创?价值体现在小群体之中还是带给全人类的福祉?是仅有物质层面里的实用还是包含精神
期刊
济智不是一个聪明的人。  初次认识,他给我留下了这个印象。  在省书协的一次培训班上,济智只知道低头写字,不善言谈,甚至有些木讷。我是一个爱开玩笑的人,有时候在班里抖个包袱,别人都已经哈哈大笑了,可他只是抬头看看笑不能已的我们,嘿嘿表示了一下,也算是给了一个礼貌有加的回应。  难到是理解力欠佳?  济智写字,如同其人。一笔一划,一丝不苟,没有半点应付。虽看不到过人的才气,但处处显现出扎实的功夫。从
期刊
李玲近些年的艺术探索,很有新意,把心中的梦境和细腻的情感用适可而止的艺术语言表达出诗一般的意境:静寂、温柔、浪漫、恬静,显示了她艺术实践的价值。这些近作,融合了现代人的视觉经验和生存经验,经得住仔细品味。  读李玲的画作,似酷暑中的一杯冷饮,让人感到轻松和愉悦,正如她画中的桃花源。一束温暖的光线洒在精灵们的脸庞或身上,周围反射出幽冥的微光,如此美丽、温暖安详。混和着古典主义的典雅与浪漫主义的幻想,
期刊
对于杨文彪来说,四十年的人生,前十九年是走过来的,后二十一年是爬过来的。前十九年的生活泯然于众,后二十一年却磨练成了书法界的新星。  在十九岁之前,楊文彪一直是令父母寄予厚望的学霸。然而在他大学毕业的前夕,因一次意外事故,从十余米高的悬崖上坠下,胸十一椎骨折,脊髓断裂,生命断裂成两半,腰部以上在轮椅上和床上活着,腰部以下在手术中死去,他在医院挣扎了两年,全家陷入债台高筑的困局。2000年,父母泪流
期刊
两个多月前,在小洲村麦客老弟诚邀的晚餐席上,我有幸认识了也同在小洲村客居发展,为人朴实真诚、谦和低调的青年书法家兼篆刻家彭本科。我欣赏了他的一批文化底气很足、艺术素养很好的书法和篆刻作品。  “无巧不成书”,本科不但与我是广州美术学院的校友,而且他还是个湖南娄底伢子,而我自1968年从广州毕业后就分配到长沙工作,一晃就是40个年头,对湖南人的性格、气质、思想等特点非常熟悉。本科身上就有非常鲜明的湖
期刊
早些年,娄底书法活动做得风生水起,学术氛围十分浓郁,是湖南乃至全国书法界少有的书法人才汇聚地之一。娄底市书协、婁底书法研究会经常邀请省内外书法名家前去讲学,点评作品。许多国内书法大家、学者都曾到娄底讲学,我也多次受邀参加过娄底的书法活动,因而,我不仅对娄底书法界有一定的了解,也结识了许多娄底书法界的好朋友,曾峰就是其中之一。  我原以为曾峰是一位专事书法的艺术家,直到认识他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知道他
期刊
海边拾石二首  五彩缤纷眼欲迷, 欢腾跳跃返孩提。  此身恍若成精卫, 填海不嫌躯体微。  斑斓疑是女娲遗, 万劫千磨水下奇。  不补昊天甘委地, 归来携袖夕阳西。  《海边拾石二首》隶书中堂,见于《沈鹏书画续谈》下册,此书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沈鹏先生作为卓越的艺术家,他首先是思想家、学者、诗人。他的创作,激情与理性、诗意与技法达到了有机的统一。这两首诗,平中见奇,浅中见深,飞腾着丰富的想象与聯
期刊
画家杨强立  杨强立,1965年出生,长沙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黄宾虹山水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湖南省文史馆员书画院特聘书画家。作品被北京荣宝斋、台湾故宫博物院等权威机构收藏,连续六次入选全国美展。出版有《杨强立画集》《杨强立山水画集》等。  湖南山水自古以雄秀奇谲、缥缈神秘而见称于世。杨强立先生生于斯,长于斯,其对湖湘山水之幽秀奇古、湖湘文化之坚毅本朴,有着深入之感受与长期之浸渍。而其内在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