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毯不同温度对重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的干预效果

来源 :医药界·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c19890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观察降温毯不同温度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降温毯常温处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降温毯亚低温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体温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使用降温毯前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使用后的第1h、第2h、第4h及第8h的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温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降温毯亚低温辅以针对性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可收到良好的降温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降温毯;亚低温;重型颅脑损伤;中枢性高热;效果
  作为神经外科一种常见性疾病,重型颅脑损伤对患者的创伤极大,死亡率很高(20%-50%),其中中枢性高热是造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致死的一个重要原因[1-2]。因此,如何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的体温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就降温毯不同温度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展开分析讨论,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统计2013年5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资料,入选患者体温均不低于39℃。按照RevMan5.0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在23-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5.7)岁。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在24-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1±6.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降温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降温毯常温处理(36.5-37.5):降温毯选用珠海市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HGT-200型降温毯。将降温毯开机温度设置为37.5℃,停机温度设置为36.5℃。持续应用降温毯过程中,当患者体温超过37.5℃时,降温毯主机会自动启动;而当患者的体温低于36.5℃时,主机则会自动停止,以便确保患者的体温处于36.5℃-37.5℃状态,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逐渐停机。
  观察组患者接受降温毯亚低温处理:首先将降温毯的表面温度设置为4-10℃,再取50mg异丙嗪与100mg氯丙嗪与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采用微量注射泵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注射速度为5ml/h,待患者各种反应消失或者明显减弱后将其置于降温毯上,同时取体温传感器置于患者腋窝。以腋窝温度32℃-35℃为标准来设置降温毯的温度,亚低温治疗时间保持在2-10d左右,并进行2h1次的体温监测[3]。
  1.2.2 降温毯护理
  (1)病房环境准备。将病房室温调至18-22℃、相对湿度为55%-60%左右。此外,当降温毯正常运转时可能产生大量的热量,尤其在夏天外界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可借助空调等设备降低室温,以便充分发挥降温毯的效果。(2)基础护理。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容易出现各类并发症,影响降温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定期以温水擦拭患者的泌尿道、口腔、皮肤等部位,以做好基础护理,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当患者出现无腹胀甚至便秘等现象时,应适量给予缓泻剂或灌肠处理[4]。(3)皮肤护理。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每隔2h进行一次体位的变更,应注意翻身时让颈部保持在中线位,以便静脉回流,有效降低颅内压。与此同时,尽可能不让患者皮肤与降温毯直接接触,而应以小软枕衬垫患者四肢;同时保持患者耳廓和足跟的血液循环,以免发生压疮或冻伤[5]。(4)循环系统护理。对患者实施24h心电图即时监护,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计血压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认真记录。同时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若患者上肢或双下肢伴有散在表浅淤斑、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时,则有微循环障碍的可能,此时应加盖棉被,并告知医师对降温毯温度予以适当调节。(5)呼吸道护理。随着患者吞咽反射与咳嗽反射的减弱,患者无法自行排出体内痰液,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翻身,通过扣背等方式帮助患者排出痰液。而对于气管切开患者,需保持其呼吸道湿化,给予气管滴入与及时吸痰处理。应注意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痰前后需提高氧浓度,同时在此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6)胃肠道护理。患者体温降低伴随其肠道蠕动的减慢,药物及寒冷刺激可能引起患者胃肠道平滑肌的下降,肠鸣音随之消失或减弱,胃潴留带来腹胀,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可能引发消化道出血。因此,需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支持,以提高其机体的免疫力。应于早期留置胃管,对其胃液性质予以观察,必要时可实施鼻饲。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使用降温毯前与使用后的第1h、第2h、第4h、第8h观察记录患者腋窝的体温情况,并对护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体温对比
  两组患者使用降温毯前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使用降温毯后的第1h、第2h、第4h及第8h的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
  降温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由于重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发生紊乱,造成自身的调节能力较差,因此需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以防各类并发症[6]。临床研究[7-8]表明,亚低温治疗能将患者体温控制在相对低温状态,可有效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减弱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使机体组织器官与新陈代谢氧耗量减少,脑水肿得以减轻,血液中的氧含量增加,微循环及心肺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可有效保护机体组织,不仅安全有效,而且较少不良反应,患者预后普遍良好。
  本次研究对重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给予降温毯不同温度的临床干预,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亚低温治疗,有效控制患者的降温速度,患者不会因降温过快而产生寒颤,相较于传统物理降温,患者经受的痛苦更轻,而且操作简便,可随时调节,可控性强。本次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使用降温毯后的第1h、第2h、第4h及第8h的体温明显低于常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组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情况,表明降温毯亚低温治疗不仅降温效果明显,且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也有保障,患者预后良好。这主要得益于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通过病房环境准备、基础护理、皮肤护理、循环系统护理、呼吸道护理、胃肠道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减少了外部环境的干扰,有效预防泌尿与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肌颤及继发性颅内血肿得以控制。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降温毯治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应对降温毯的使用方法和结构性能有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并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和表征予以严密监测,最大程度发挥降温毯的降温效果,加速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降温毯亚低温辅以针对性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可收到良好的降温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惠玉,刘珍红,秦怡珊等.降温毯在颅脑外科高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5):200-201.
  [2]李晓婷,彭慧,陈爱清等.降温毯对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病人降温效果的观察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211-212.
  [3]严凌燕,蔡友锦,李向芝等.降温毯在54例颅脑损伤行亚低温治疗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1,09(2):133-134.
  [5]潘爱红.中枢性高热患者两种不同降温方法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7):3325-3326.
  [6]张爱风,靳美玲.降温毯在重度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及护理[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8(2):160-160.
  [7]陈雯妮,黄少娅.重型脑损伤患者应用降温毯预防压疮的方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0):2839-2840.
  [8]李小东.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策略[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07(4):93-95.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6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运用会阴神经阻滞麻醉与改良式会阴保护法,可以达到使产妇顺利分娩的目的。同时减轻产妇产时的疼痛和产后缝合会阴伤口疼痛的状况。力求将改良式会阴保护法真正落实到临床上,造福于产妇。该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妇产科技术的质量,对于医院和产妇双方,均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经临床统计,产妇乐于接受,好评率指标高于传统接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 探究经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肺大疱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肺大疱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中未有死亡病例,也无并发症发生,手术中的出血量在50±10ml,手术后胸腔引流量160±20ml,平均拔管在20天内,平均住院数为12天,左侧12例,右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探讨对老龄病人实行无痛苦胃肠镜检查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0月到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0例需进行胃肠镜检查的老龄患者为研究对象,然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0例。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胃肠镜检查,另一组作为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痛苦胃肠镜检查,然后对两组的治疗效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探讨胫骨骨折并发症对愈合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开放性胫骨骨折术后有并发症的患者50例,均为我院骨科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分析并发症对愈合的影响,并总结应对措施。结果:本次选取患者影响愈合的并发症共75处,医源性失误引发62处,占82.7%,另失误不明显13例,占17.3%。分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研究胃体癌选择不同切除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州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67例诊断为胃体癌且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全胃切除术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67例胃体癌患者中,行全胃切除术者45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胫骨远端外侧锁定加压钢板(即LCP)在胫骨 Pilon 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4年1月,共计200例胫骨 Pilon 骨折患者来我院就诊,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10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LCP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实施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 方法 上述两组病人均予以抗癫痫药物,在此基础上对患者使用神经细胞营养药物以及通脉扩管药物等,上述病的治疗周期均为30天,出院后予以门诊随访。治疗结束后对所有病例予以NFD评价。疗效评价指标依附于计算减分比例: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评价治疗效果:内质性差异÷治疗前的评分,在此基础上得出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患者的不适症状及处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将2014年份收治于本院的94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后不适症状等情况,并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结果:普外科手术后5d患者术后胃肠减压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后24h发生率(P<0.05),改进胃管插管法组(4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目前已成为胆囊切除术的金标准,但急性胆囊炎患者由于炎症重,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致使手术风险加大,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大,尤其老年人生理机能差,抗病能力差,对炎症的应急反应迟钝,以至于临床症状及体征往往比实际病理改变轻,由于胆囊动脉多为一支终末支,急性炎症时,伴有老年动脉粥样硬化的胆囊壁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切口愈合不良提供依据。方法:调取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发生切口愈合不良64例患者纳入病例组,未发生切口愈合不良43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对比。结果:病例组、对照组患者年龄≥30岁、腹膜外剖宫产比重、绝对剖宫产术指针比重、有妊娠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