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个良好契机,历史不仅能够使人了解过去,更能以史为鉴,促进自身修养的提高,因此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和成熟的阶段,但是往往由于课业的压力,忽视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关键词:历史教学;初中;社会责任感;培养
一、培养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意义
处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很容易忽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而只是一味的灌输历史知识,将授课重点置于考试大纲所划定的范围之内,这就错过了一个很好的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机会,无法帮助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发展。
反之,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并引导学生接受有关社会责任、爱国主义、民族复兴等延伸观点与理念,就可以更好的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从微观层面来讲,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从宏观层面来说,也能更好的弘扬国家的历史与文化,推动我国取得更大发展与进步。
二、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
1、强化学生认知
历史教师可从三个方面来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语言引导、典例引导和制度规范。
①语言引导。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讲道理来引导学生,同时结合时代发展、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引导,使学生明辨是非曲直,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善美,唤起他们善良的本性,进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②典例引导。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剖析歷史人物来强化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初中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教师有力的引导至为关键。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再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
③制度规范。有纪律,才能有标准、有保障。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为规范,一方面是强制性地约束学生行为,但是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能够从中深刻认识社会责任。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自觉性不强,自主性缺乏,科学合理的行为规范能给予他们帮助。
2、充分发掘教材
由于学生通过历史课堂教学直面历史,对于历史和社会发展已经有了更为清晰和全面的认识,所以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教育,更应加强德育教育和情感教育。教师对历史教材予以充分开发利用,善于发掘育人资源,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知识教育的同时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实例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例如,在讲述《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强调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引导学生对这一事件的意义与历史性有充分认识,明确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与爱国主义斗士,其反侵略的斗争与举动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利益,中华民族儿女的英雄气概也得到充分展现。又如,在讲解《甲午中日战争》时,教师一一列举了邓世昌、林永升、左宝贵等爱国英雄,他们视死如归、顽强抗敌,不惜身死报国,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后人。另外,教师在开展历史人物教学时,还可以对人物英雄事迹做出生动、详细的讲述,从而引导学生体验其顽强的拼搏精神以及强烈的爱国精神,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设身处地地积极思考:在国难当头的境况下,自己是否能够学习上述英雄人物,积极投身于救国救民的斗争中去。学生只有通过深层次的思考后才能提升认识,使其情操得到陶冶、情感得以升华,最终才能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运用历史事件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也要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要多角度、多维度地扩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对知识掌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同时这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知识、对知识点进行比较抽象概括的具体化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历史事件进行讲解,从而激励学生产生强烈社会责任感,将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涉及的其他内容多角度地进行分析、剖析,让学生能全面了解到历史事件,深入分析其中的规律,进而结合现实生活由心生起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讲解《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单元,这一章节中描述了我国人民饱受欺凌与压榨的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日本侵华军队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尤其是在“南京大屠杀”中,杀害了我国三十多万同胞。但在这最动荡的年代,中国人民没有屈服,为了自己的国家奋起反抗,战斗从没间断过,无数的革命同志前赴后继,誓死捍卫国家。正因为有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用自己的热血挥洒出了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教师通过讲述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刻感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民的社会责任,透过事件看本质,看到历史中光辉的人格力量,从而激励自身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4、开展实践活动
当下社会要求理论结合实践的创新型人才,要想学生能深切地体会到社会责任感,光靠理论教学还不够,还要让学生结合社会实践深刻体会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他们才能感受到社会责任感的本质,才能在为社会奉献后产生愉悦,内心才会充满正能量。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只局限于教材课本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历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文化水平,在课堂上,除了讲授课本上的内容,还要告诉学生一些其他的历史知识。这能扩宽学生眼界,对学生将分散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也有很大帮助,还能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在课后,学生也可以自行去博物馆、图书馆、革命先烈纪念碑等地方了解详细的历史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开展历史性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组织学生去养老院看望、帮助孤独的老人,去退役军人家里慰问,去打扫烈士园林。学生在经历了这些后,能由衷地感受到自身的责任,明白自己身为社会的一员应该怎么做,做什么是有意义的。同时,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历史英雄的作风,以英雄为榜样,在心中树立为国为民的远大志向。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应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教学目标,并坚持将教材内容与社会热点问题相互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反思能力,最终使他们达到学以致用,知行统一。
参考文献
[1]叶治文.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读写算:教师版,2017(31):69-69.
[2]张秀丽.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J].吉林教育,2013(33):45-45.
关键词:历史教学;初中;社会责任感;培养
一、培养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意义
处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很容易忽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而只是一味的灌输历史知识,将授课重点置于考试大纲所划定的范围之内,这就错过了一个很好的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机会,无法帮助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发展。
反之,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并引导学生接受有关社会责任、爱国主义、民族复兴等延伸观点与理念,就可以更好的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从微观层面来讲,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从宏观层面来说,也能更好的弘扬国家的历史与文化,推动我国取得更大发展与进步。
二、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
1、强化学生认知
历史教师可从三个方面来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语言引导、典例引导和制度规范。
①语言引导。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讲道理来引导学生,同时结合时代发展、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引导,使学生明辨是非曲直,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善美,唤起他们善良的本性,进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②典例引导。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剖析歷史人物来强化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初中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教师有力的引导至为关键。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再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
③制度规范。有纪律,才能有标准、有保障。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为规范,一方面是强制性地约束学生行为,但是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能够从中深刻认识社会责任。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自觉性不强,自主性缺乏,科学合理的行为规范能给予他们帮助。
2、充分发掘教材
由于学生通过历史课堂教学直面历史,对于历史和社会发展已经有了更为清晰和全面的认识,所以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教育,更应加强德育教育和情感教育。教师对历史教材予以充分开发利用,善于发掘育人资源,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知识教育的同时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实例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例如,在讲述《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强调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引导学生对这一事件的意义与历史性有充分认识,明确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与爱国主义斗士,其反侵略的斗争与举动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利益,中华民族儿女的英雄气概也得到充分展现。又如,在讲解《甲午中日战争》时,教师一一列举了邓世昌、林永升、左宝贵等爱国英雄,他们视死如归、顽强抗敌,不惜身死报国,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后人。另外,教师在开展历史人物教学时,还可以对人物英雄事迹做出生动、详细的讲述,从而引导学生体验其顽强的拼搏精神以及强烈的爱国精神,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设身处地地积极思考:在国难当头的境况下,自己是否能够学习上述英雄人物,积极投身于救国救民的斗争中去。学生只有通过深层次的思考后才能提升认识,使其情操得到陶冶、情感得以升华,最终才能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运用历史事件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也要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要多角度、多维度地扩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对知识掌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同时这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知识、对知识点进行比较抽象概括的具体化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历史事件进行讲解,从而激励学生产生强烈社会责任感,将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涉及的其他内容多角度地进行分析、剖析,让学生能全面了解到历史事件,深入分析其中的规律,进而结合现实生活由心生起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讲解《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单元,这一章节中描述了我国人民饱受欺凌与压榨的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日本侵华军队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尤其是在“南京大屠杀”中,杀害了我国三十多万同胞。但在这最动荡的年代,中国人民没有屈服,为了自己的国家奋起反抗,战斗从没间断过,无数的革命同志前赴后继,誓死捍卫国家。正因为有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用自己的热血挥洒出了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教师通过讲述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刻感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民的社会责任,透过事件看本质,看到历史中光辉的人格力量,从而激励自身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4、开展实践活动
当下社会要求理论结合实践的创新型人才,要想学生能深切地体会到社会责任感,光靠理论教学还不够,还要让学生结合社会实践深刻体会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他们才能感受到社会责任感的本质,才能在为社会奉献后产生愉悦,内心才会充满正能量。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只局限于教材课本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历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文化水平,在课堂上,除了讲授课本上的内容,还要告诉学生一些其他的历史知识。这能扩宽学生眼界,对学生将分散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也有很大帮助,还能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在课后,学生也可以自行去博物馆、图书馆、革命先烈纪念碑等地方了解详细的历史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开展历史性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组织学生去养老院看望、帮助孤独的老人,去退役军人家里慰问,去打扫烈士园林。学生在经历了这些后,能由衷地感受到自身的责任,明白自己身为社会的一员应该怎么做,做什么是有意义的。同时,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历史英雄的作风,以英雄为榜样,在心中树立为国为民的远大志向。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应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教学目标,并坚持将教材内容与社会热点问题相互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反思能力,最终使他们达到学以致用,知行统一。
参考文献
[1]叶治文.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读写算:教师版,2017(31):69-69.
[2]张秀丽.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J].吉林教育,2013(33):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