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面临着收入差距扩大和资源过度消耗等各种问题的困扰。我们需要认识宏观政策与消费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进一步提高宏观政策的效率,引导消费者选择有利于经济持续增长的消费方式,从而间接引导生产者选择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
关键词:税收;消费;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成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选择,高投资率、投资拉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旋律。与之相伴的是从属的消费和较低的消费率,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总消费率均在62%以下运行。学术界和媒体关于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途径何在的讨论越来越多地转移到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上,有必要对税收和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二、税收与消费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的本质体现在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中,即国家征税反映社会再生产中财政和各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税收是国家运用课税权所进行的强制课征,它关系到所有个人、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活动。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大,税收的作用范围也得以扩展,税收政策已经成为调节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的经济政策工具。接下来具体论述各个税种对消费的影响:
1.消费税
消费税是对特定消费品和消费行为环节征收的一种间接税,具有灵活的调节功能。从税收调节的意义来说,消费税的征收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调节消费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消费税的征收可以改变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改变原有的消费行为。由于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结构和规模的变化会对产业结构及其调整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对消费税税目的选择,使得特定消费品较其他消费品承担更重的税负;还可以通过差别税率的设置使得不同的特定消费品承担差别税负,以达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2.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个税种。它对消费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劳动供给和储蓄这两个方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资是影响劳动供给的主要因素,任何影响劳动者工资变动的因素都会对劳动供给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征收个人所得税将通过影响劳动供给主体的名义或实际工资率来影响其劳动供给。影响个人储蓄行为的主要因素,取决于个人收入总水平和储蓄利率水平。在现阶段的中国,储蓄对大多数家庭来说还是一种习惯,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谨慎的需要,因此对中国来说,个人所得税对储蓄的影响是很小的。
3.资源税
资源税是以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的一个税种,具有增加财政收入、保护资源环境、调节企业级差收入、调节利益分配关系等功能。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了自然资源的锐减、环境的恶化,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让经济的持续增长有足够的资源可供利用,我们就需要对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征收资源税,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加大对自然资源流量征税,适当提高自然资源价格,同时应该鼓励并促使人们节约资源,更多地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通过科学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缓解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困境。
4.其他税种
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它主要的纳税对象是生产者,增值税征收过多就会减少企业的生产动力,增加生产成本,从而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水平。
关税,是国家对进出其关境的商品课征的一种税。其在性质上属于消费税,所以它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选择有影响作用。
财产税类是以法人和自然人拥有和归其支配的财产为对象所征收的一类税收。对消费者的财产征税会影响到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从而对消费者的消费产生影响。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税收对居民消费存在直接影响,接下来我们从实证的角度论证税收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三、实证分析
1.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为了考察云南省人均税收收入与人均居民消费之间的协整关系,我们选取1995-2010年云南人均税收收入TP(单位:元/人)和人均居民消费CP(单位:元/人)这两组数据来表示云南省税收收入和居民个人消费的状况。
2.单位根检验(ADF检验)
如果人均居民消费(CP)和人均税收收入(T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那么二者必须首先是同阶单整的,所以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要对这两个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
由时间序列图可知这两个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时间序列。下面运用单位根检验来对这两个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利用EVIEWS进行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通过表1和表2可以知道时间序列CP和TP的t值都大于临界值,因此接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也即这两个时间序列是非平稳时间序列。下面通过取序列CP和TP的差分,来使其变成平稳时间序列。
对CP的二阶差分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可知t值为-6.639974,小于临界值,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该时间序列是平稳时间序列,也即时间序列CP是二阶单整。同理,时间序列TP也是二阶单整。
3.协整检验
序列CP和TP都是二阶单整,两者之间可能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对此可以进行协整检验。下面我们采用EG两步法来检验两变量CP和TP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第一步:两个变量CP和TP均为二阶单整,运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估计,得到:
CP=979.66+3.93TP
(5.78) (16.05)
(0.00) (0.00)
R2=0.95F=257.68DW=1.93
第二步:检验上述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的平稳性。通过对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可知t值为-2.817282,小于临界值,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残差序列是平稳时间序列,也即CP和T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4.格兰杰因果检验
上述协整检验说明云南省人均居民消费CP和人均税收收入TP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是否具有因果性,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由表3可知在显著水平为5%的前提下,滞后阶数为1时,云南省人均税收是人均消费的格兰杰原因,人均消费不是人均税收的格兰杰原因。
四、结论
综上所述,协整检验表明,从长期来看,云南省人均税收收入与云南省人均居民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即云南省人均税收收入对云南省人均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很高。
参考文献:
[1]高培勇.结构性减税:2009年税收政策的主基调[J].涉外税务,2009(l).
[2]许生.扩大内需的财税政策研究[J],税务研究,2009(1).
[3]贾康.合理促进消费的财税政策与机制创新[J],税务研究,2010(1).
[4]樊轶侠.税收制度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效应[J].税务研究,2011(2).
[5]杨卫华,叶杏娟.运用税收手段增强居民消费能力[J].税务研究,2010(3)
[6]徐全红.我国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政研究,2013(2).
关键词:税收;消费;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成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选择,高投资率、投资拉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旋律。与之相伴的是从属的消费和较低的消费率,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总消费率均在62%以下运行。学术界和媒体关于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途径何在的讨论越来越多地转移到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上,有必要对税收和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二、税收与消费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的本质体现在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中,即国家征税反映社会再生产中财政和各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税收是国家运用课税权所进行的强制课征,它关系到所有个人、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活动。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大,税收的作用范围也得以扩展,税收政策已经成为调节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的经济政策工具。接下来具体论述各个税种对消费的影响:
1.消费税
消费税是对特定消费品和消费行为环节征收的一种间接税,具有灵活的调节功能。从税收调节的意义来说,消费税的征收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调节消费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消费税的征收可以改变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改变原有的消费行为。由于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结构和规模的变化会对产业结构及其调整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对消费税税目的选择,使得特定消费品较其他消费品承担更重的税负;还可以通过差别税率的设置使得不同的特定消费品承担差别税负,以达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2.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个税种。它对消费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劳动供给和储蓄这两个方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资是影响劳动供给的主要因素,任何影响劳动者工资变动的因素都会对劳动供给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征收个人所得税将通过影响劳动供给主体的名义或实际工资率来影响其劳动供给。影响个人储蓄行为的主要因素,取决于个人收入总水平和储蓄利率水平。在现阶段的中国,储蓄对大多数家庭来说还是一种习惯,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谨慎的需要,因此对中国来说,个人所得税对储蓄的影响是很小的。
3.资源税
资源税是以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的一个税种,具有增加财政收入、保护资源环境、调节企业级差收入、调节利益分配关系等功能。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了自然资源的锐减、环境的恶化,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让经济的持续增长有足够的资源可供利用,我们就需要对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征收资源税,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加大对自然资源流量征税,适当提高自然资源价格,同时应该鼓励并促使人们节约资源,更多地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通过科学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缓解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困境。
4.其他税种
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它主要的纳税对象是生产者,增值税征收过多就会减少企业的生产动力,增加生产成本,从而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水平。
关税,是国家对进出其关境的商品课征的一种税。其在性质上属于消费税,所以它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选择有影响作用。
财产税类是以法人和自然人拥有和归其支配的财产为对象所征收的一类税收。对消费者的财产征税会影响到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从而对消费者的消费产生影响。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税收对居民消费存在直接影响,接下来我们从实证的角度论证税收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三、实证分析
1.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为了考察云南省人均税收收入与人均居民消费之间的协整关系,我们选取1995-2010年云南人均税收收入TP(单位:元/人)和人均居民消费CP(单位:元/人)这两组数据来表示云南省税收收入和居民个人消费的状况。
2.单位根检验(ADF检验)
如果人均居民消费(CP)和人均税收收入(T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那么二者必须首先是同阶单整的,所以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要对这两个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
由时间序列图可知这两个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时间序列。下面运用单位根检验来对这两个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利用EVIEWS进行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通过表1和表2可以知道时间序列CP和TP的t值都大于临界值,因此接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也即这两个时间序列是非平稳时间序列。下面通过取序列CP和TP的差分,来使其变成平稳时间序列。
对CP的二阶差分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可知t值为-6.639974,小于临界值,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该时间序列是平稳时间序列,也即时间序列CP是二阶单整。同理,时间序列TP也是二阶单整。
3.协整检验
序列CP和TP都是二阶单整,两者之间可能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对此可以进行协整检验。下面我们采用EG两步法来检验两变量CP和TP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第一步:两个变量CP和TP均为二阶单整,运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估计,得到:
CP=979.66+3.93TP
(5.78) (16.05)
(0.00) (0.00)
R2=0.95F=257.68DW=1.93
第二步:检验上述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的平稳性。通过对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可知t值为-2.817282,小于临界值,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残差序列是平稳时间序列,也即CP和T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4.格兰杰因果检验
上述协整检验说明云南省人均居民消费CP和人均税收收入TP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是否具有因果性,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由表3可知在显著水平为5%的前提下,滞后阶数为1时,云南省人均税收是人均消费的格兰杰原因,人均消费不是人均税收的格兰杰原因。
四、结论
综上所述,协整检验表明,从长期来看,云南省人均税收收入与云南省人均居民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即云南省人均税收收入对云南省人均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很高。
参考文献:
[1]高培勇.结构性减税:2009年税收政策的主基调[J].涉外税务,2009(l).
[2]许生.扩大内需的财税政策研究[J],税务研究,2009(1).
[3]贾康.合理促进消费的财税政策与机制创新[J],税务研究,2010(1).
[4]樊轶侠.税收制度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效应[J].税务研究,2011(2).
[5]杨卫华,叶杏娟.运用税收手段增强居民消费能力[J].税务研究,2010(3)
[6]徐全红.我国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政研究,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