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直是比较喜欢"民居"这套普票的,主要是它的选题和设计,以及那怀旧的情调。纵观新中国"民居"之前的普票,选材的思路大都比较庄严,偏重权威与圣地。久而久之,不妨换一个表现的角度,由此选择了‘民居‘,可谓慧眼独具。‘民居‘是什么?通俗的说,就是中国传统风格的百姓之家,神州南北的平民之居;是"泥融飞燕子"的共筑,也是"沙暖睡鸳鸯"的相处;闭门有"红泥小火炉"的温煦,开门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忙碌;屋檐下写不尽父母的慈爱,窗台上叙不完儿女的情长……
在那一大套的"民居"普票里,给我印象最好的是四合院、蒙古包、窑洞等,主要恐怕还是自己没有住过,我曾经痴迷地抒情道:"枚枚‘民居‘娇巧端庄:北京的四合院住着最好的邻里,锡林郭勒的蒙古包笑迎连天的碧草;陕北的窑洞盛开着朵朵窗花,闽西的土楼令卫星瞪圆了眼睛;傣家的竹楼自有婀娜的腰身,台南的古厝上长出对对羊角……如此一居衔着一居,相依相偎亲密无间,共组一只华夏民族多彩的蜂巢,嗡嗡地歌唱着生活、劳动与创造……"
我对"四合院"的好感还来自家住北京的老同学夏军兄的旧居,笔者曾在那里面吃过一顿很愉快的晚餐。当然还有很多的影视作品把"四合院"反反复复地送进我的脑海,例如《夕照街》。告别了《民居》旧普票,让我一度感伤良久。不过最近读了小说家李国文的散文《超越四合院》,使我从另一个角度审视了旧民居。李说:"老北京的四合院,说实在的,我不认为是理想的人居环境。而由于人口的膨胀,四合院变成了大杂院,则尤其不敢恭维。北京的四合院,无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深宅大院,还是‘苍茫古木连穷巷‘的胡同人家,门户永远都是紧紧关闭着的。"阅读至此,我赶忙把邮票拿出来细瞧,这才发现"北京民居"邮票上的"四合院"真的大门紧闭哩。再往"四合院"的左邻右舍看看,才发现一大套民居从东南到西北几乎都是大门紧闭的。原先我怎么没注意到呢?是因为爱的一叶障目,还是李作家慧眼独具?作家接着一一列数着"四合院"的四大罪状:其一是等级明显"那方方正正的结构,坐北朝南的位向,上尊下卑的次序,内高外低的级差,是最典型的体现封建社会等级观点的建筑物。而自成一体的‘小院昨夜又东风‘的独立状态,‘关起门来当皇上‘,也很是带有一点封建制度下诸侯分封的特点。"其二是闭守的心态,"一条胡同里,有若干独立体的四合院,有的院独门独户,有的院数家共居。各个四合院之间,院内的各户之间,都本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精神,大家保持着一种相安无事的局面。爱‘串门‘,‘东家长,西家短‘,不能算是褒义词,‘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屋上霜‘,‘井水不干河水‘,才是四合院里居民敬奉的最高原则。"其三是"排外的心态":"封闭得紧紧的,是四合院最大的特色。由于封闭,便免不了保守;由于保守,自然也就狭隘;由于狭隘,对四合院外的人,院外的事物,必持一种疑惧的态度,也是不可避免的。疑惧的结果,就会拒绝,就会不宽容,就会偏执,最后以至于排它,排外,这就是住得太久以后,潜移默化而成的四合院心态。"其四是不良的卫生状况,包括环境的和心理的,"我有幸住过几处四合院,总的感觉不佳。最让我捏鼻子的,是厕所;最令我伤脑筋的,是来去自由的猫和耗子,以及说得出名目,和说不出名目的昆虫;最叫我不畅快的,是普遍的采光不足……早些年,要是一位不速之客,访问四合院,别以为主人马上会开门,必须在门缝里将来客‘验明正身‘后,才拉开门栓……"生花的妙笔惟妙惟肖地夸张了"四合院"的"四大丑陋"之后,作家并没有罢休,而且还有高论,他认为:"在老北京,皇帝住的地方,那高高的城墙,那墙外的护城河,那四角箭楼里卫士警惕的目光,也是竭尽可能地内外隔绝。所以说,紫禁城,其实就是乘以许多倍的巨无霸四合院。""居住环境对于帝王心灵所造成的负面作用,似乎更大一些。因为老百姓的四合院还有邻居,而皇帝的四合院只有永远的孤独。"
作家就是作家,爱憎分明,李作家贬起四合院是越贬越来劲。他最后写道:"当19世纪列强敲开紧闭的中国大门时,在四合院里负暄,踱四方步的大清王朝的官吏,先是由于对世界的无知,愚昧,狂妄,傲慢,以万物皆备于我的天朝自居,一味拒绝,非要外国人跪下来磕头。结果,洋人不但不磕,用坚船利甲跟你对话,吃了败仗以后,立刻从自大到服低,从自尊到自卑,从拒不接触,到拱手让人,从顽固抗拒,到崇洋媚外的一百八十度转变,就是最典型的四合院心态的僵蚕反应。"贬到极端,怕读者一时半载接受不了,于是作者稍稍调整了一下:"中国进入19世纪以后的积弱之势,当然不完全是建筑物的过错,但居住环境,,决定着居住者的精神状态,这个因素是不能排除的。任何一个城市,如果不能随着时代的进展而变化的话,这座城市就必然要衰落下去。北京城可以建设得越来越现代化,但北京人要是不能超越那种四合院心态的话,就像背负着沉重翅膀的鸟,要想飞得更高更远,那还会是步履艰难的事咧。"
阅毕作家沉重而令人警醒的一家之言,再赏读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套套普通邮票,内心的感觉似乎少了一些闭门怀旧的惆怅,而平添了几分开门迎新的喜悦,更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告别旧"民居"而庆幸!我总觉得一套好的邮票就是一篇隽永的散文,可以反复地咏诵和思想;而优秀的散文也象一套常用常新的普通邮票,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粘贴在记忆的封面上……
邮票是美丽的,普通邮票不但美丽而且最是滋味绵长。是啊,当"风光"系列"风光依旧"之后,我们才喜滋滋地迎来了"民居";我们在惜别了"民居"系列旧普票之后,才有了"长城";而告别了"长城"系列旧普票之后,才有了"中国鸟"和"共有的家园"……在邮迷的眼里,普票留录了我们的祖国和我们的生活开放后大踏步飞跃的足迹。当我们身临"共有的家园"棉白的云间,再回望"长城"、"民居"和"风光"们,心胸当有一种"炮竹一声旧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豪情与豪迈!从"民居"到"共有的家园",我们开门,我们展翅,我们飞翔,一套套旧普票为过去"立此存照",而新普票展示了可持续发展的无垠前程……